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无畏行者,心皆不孤——于谦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我们将那些自小学习或者在其他方便别有天赋的小孩子称为“神童”。而钱塘之地,人杰地灵,出了很多的名人,当然也出了很多的神童,于谦自然也在此之列。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建文二年,新皇登基已两年有余,小于谦三岁了。过了呀呀学语、从爬到跑的时光,是时候开始简单的识字读书了,也是时候取个正式的名字了。古代没有一出生就登记造册的户籍制度,但古人对于取名字却十分讲究,尤其富贵之家,更是需要德高望重的长辈来斟酌取字,因此到三四岁才会有名字。父亲于彦昭又想起当年文天祥显灵梦中的场景,便给孩子起了个单字名“谦”,表达了对文丞相托梦吉言的感谢,还有谦逊不敢当之意。家族众人对这个名字甚是满意,当然我们的小于谦也是很满意的,虽然他并不很懂这个字的含义,快快成长起来吧,于家人都在等待这个名字闻名全国。
古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幼教不是新词汇,在古代早已有幼教,方式多半是以圣人为例,从小将圣人的品质烙印在孩子的脑中,当然不一定会起效,否则古代岂不是圣人遍地。古代并非只以圣人为榜样进行教育启蒙,还有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些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在近代才出现,实则不然,我国古代就有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论语》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有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在里面。它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家国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这也解释了在国家危难之时为何总有一些仁人志士奋不顾身,百折不悔,最终力挽狂澜,名耀千古。
于谦的父亲于彦昭就是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他自幼在父亲于文的影响之下,对古代那些英雄的事迹知之甚深,打心底里认同他们,并向他们学习,奈何自己无法一展拳脚,所以就将这些抱负寄托在儿子的身上。于是在教小于谦识文断字之余,总是讲一些古代先贤如诸葛亮、文天祥之类的英雄故事,以此来对小于谦的情感与道德进行教育。当然,给小于谦印象最深的还是父亲所讲的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这年新春佳节,大年初一的晚上,爆竹声噼啪作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在门上,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之中。于家人刚刚吃过团圆饭,屋子里暖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时辰不早,母亲刘氏带着三岁的弟弟于泰(说也奇怪,自于谦出生之后,尽管刘氏那时可以被称作高龄产妇了,但彦昭夫妻俩再接再厉又生了一个儿子,仍取单字名曰泰,就这样主角多了个弟弟。)回卧房睡觉去了,但是父亲于彦昭却没有去歇息,仍坐于堂屋之中。像往常一样,于彦昭抬头端详悬于墙上的那幅文天祥的画像来,不一会儿,口中不觉便已经念出那首《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尤其后两句,于彦昭不觉已投入其中,十分动情,就像亲眼目睹文天祥身陷囹圄,坚贞不屈的壮烈场面一般。此时他却没有料到小于谦并没有回房睡觉,而是一直站在他的身边。朦胧之间,彦昭直觉膝盖被碰了一下,这才收回思绪,低头一看,是小于谦在他的身边。小于谦瞪着两只聪慧灵动的大眼睛,仰着小脸望着他,转过头又看了看墙上的画像,用他那稚气未脱的声音问彦昭为何总是盯着画像上的人看,问画像上是谁。
于彦昭望着儿子天真的小脸,禁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便直着身子,拉着小于谦的手,走到画像之前,对儿子讲到:
“谦儿,这是我们民族史上著名的英雄,叫文天祥。”
“文天祥?他是做什么的呀?”
小孩子对于不懂的问题总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彦昭沉吟片刻,开始讲起文天祥的故事来:
“文天祥是大宋末年的丞相,抗元英雄。宋朝原来的都城在HN的汴梁。后来,由于奸臣当道,皇帝势微,北方的女真人乘机入侵大宋,攻破国度汴梁,掳走徽钦二宗和若干朝臣。之后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被迫南迁,定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南迁之后,大宋便只剩下江南的半壁江山。“靖康耻,犹未雪。”这是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啊!”
彦昭讲的相当动情,满腔悲愤之情,而我们的小于谦,听得很是投入,见爹爹停顿,便用急切的目光催促爹爹继续讲下去。
“好景不长,偏安一隅的宋朝在江南延续了一百五十余年安定日子之后,蒙古人崛起,开始图谋大宋。蒙古人先灭掉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建立了元朝。然后大举南侵,要灭掉偏安一隅的宋朝。眼见蒙古人势如破竹,渐渐逼近国都临安,风雨飘摇当中的宋廷岌岌可危了。”
彦昭说到这里,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伸手去拿茶盅。小于谦机灵的很,看懂爹爹的意思之后,连忙先一步将案几上的茶盅倒满茶水,双手捧着送到爹爹的手里。彦昭接过茶盅,咂了两口,继续讲道:
“国难当头,整个临安乱作一团,享受安逸许久的朝廷早已腐朽到了骨子里,几乎是静待亡国那一刻的到来,更有甚者已经勾结外敌准备投降。就在此时,文天祥挺身而出,他身先士卒变卖了全部的家产,带着招募的一支护国的军队,前往参加临安保卫战。他一面在战场上与元军进行殊死拼杀,一面又与朝中的投降派进行坚决斗争。因为他坚决主张抵抗蒙元,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很快成了朝中的顶梁柱,被授予丞相之职。然而,国势衰微,仅仅凭借文天祥一个是无法挽狂澜于即倒的,再加之朝中奸臣出卖,临安失陷。此后文天祥仍旧坚持抗元,终因寡不敌众在五坡岭被俘。”
“文天祥虽身陷囹圄,仍旧不肯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对他当时内心最好的写照。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许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誓死不从。之后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想让文天祥帮忙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押解至元大都(今BJ)。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我们将那些自小学习或者在其他方便别有天赋的小孩子称为“神童”。而钱塘之地,人杰地灵,出了很多的名人,当然也出了很多的神童,于谦自然也在此之列。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建文二年,新皇登基已两年有余,小于谦三岁了。过了呀呀学语、从爬到跑的时光,是时候开始简单的识字读书了,也是时候取个正式的名字了。古代没有一出生就登记造册的户籍制度,但古人对于取名字却十分讲究,尤其富贵之家,更是需要德高望重的长辈来斟酌取字,因此到三四岁才会有名字。父亲于彦昭又想起当年文天祥显灵梦中的场景,便给孩子起了个单字名“谦”,表达了对文丞相托梦吉言的感谢,还有谦逊不敢当之意。家族众人对这个名字甚是满意,当然我们的小于谦也是很满意的,虽然他并不很懂这个字的含义,快快成长起来吧,于家人都在等待这个名字闻名全国。
古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幼教不是新词汇,在古代早已有幼教,方式多半是以圣人为例,从小将圣人的品质烙印在孩子的脑中,当然不一定会起效,否则古代岂不是圣人遍地。古代并非只以圣人为榜样进行教育启蒙,还有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些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在近代才出现,实则不然,我国古代就有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论语》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有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在里面。它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家国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这也解释了在国家危难之时为何总有一些仁人志士奋不顾身,百折不悔,最终力挽狂澜,名耀千古。
于谦的父亲于彦昭就是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他自幼在父亲于文的影响之下,对古代那些英雄的事迹知之甚深,打心底里认同他们,并向他们学习,奈何自己无法一展拳脚,所以就将这些抱负寄托在儿子的身上。于是在教小于谦识文断字之余,总是讲一些古代先贤如诸葛亮、文天祥之类的英雄故事,以此来对小于谦的情感与道德进行教育。当然,给小于谦印象最深的还是父亲所讲的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这年新春佳节,大年初一的晚上,爆竹声噼啪作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在门上,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之中。于家人刚刚吃过团圆饭,屋子里暖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时辰不早,母亲刘氏带着三岁的弟弟于泰(说也奇怪,自于谦出生之后,尽管刘氏那时可以被称作高龄产妇了,但彦昭夫妻俩再接再厉又生了一个儿子,仍取单字名曰泰,就这样主角多了个弟弟。)回卧房睡觉去了,但是父亲于彦昭却没有去歇息,仍坐于堂屋之中。像往常一样,于彦昭抬头端详悬于墙上的那幅文天祥的画像来,不一会儿,口中不觉便已经念出那首《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尤其后两句,于彦昭不觉已投入其中,十分动情,就像亲眼目睹文天祥身陷囹圄,坚贞不屈的壮烈场面一般。此时他却没有料到小于谦并没有回房睡觉,而是一直站在他的身边。朦胧之间,彦昭直觉膝盖被碰了一下,这才收回思绪,低头一看,是小于谦在他的身边。小于谦瞪着两只聪慧灵动的大眼睛,仰着小脸望着他,转过头又看了看墙上的画像,用他那稚气未脱的声音问彦昭为何总是盯着画像上的人看,问画像上是谁。
于彦昭望着儿子天真的小脸,禁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便直着身子,拉着小于谦的手,走到画像之前,对儿子讲到:
“谦儿,这是我们民族史上著名的英雄,叫文天祥。”
“文天祥?他是做什么的呀?”
小孩子对于不懂的问题总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彦昭沉吟片刻,开始讲起文天祥的故事来:
“文天祥是大宋末年的丞相,抗元英雄。宋朝原来的都城在HN的汴梁。后来,由于奸臣当道,皇帝势微,北方的女真人乘机入侵大宋,攻破国度汴梁,掳走徽钦二宗和若干朝臣。之后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被迫南迁,定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南迁之后,大宋便只剩下江南的半壁江山。“靖康耻,犹未雪。”这是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啊!”
彦昭讲的相当动情,满腔悲愤之情,而我们的小于谦,听得很是投入,见爹爹停顿,便用急切的目光催促爹爹继续讲下去。
“好景不长,偏安一隅的宋朝在江南延续了一百五十余年安定日子之后,蒙古人崛起,开始图谋大宋。蒙古人先灭掉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建立了元朝。然后大举南侵,要灭掉偏安一隅的宋朝。眼见蒙古人势如破竹,渐渐逼近国都临安,风雨飘摇当中的宋廷岌岌可危了。”
彦昭说到这里,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伸手去拿茶盅。小于谦机灵的很,看懂爹爹的意思之后,连忙先一步将案几上的茶盅倒满茶水,双手捧着送到爹爹的手里。彦昭接过茶盅,咂了两口,继续讲道:
“国难当头,整个临安乱作一团,享受安逸许久的朝廷早已腐朽到了骨子里,几乎是静待亡国那一刻的到来,更有甚者已经勾结外敌准备投降。就在此时,文天祥挺身而出,他身先士卒变卖了全部的家产,带着招募的一支护国的军队,前往参加临安保卫战。他一面在战场上与元军进行殊死拼杀,一面又与朝中的投降派进行坚决斗争。因为他坚决主张抵抗蒙元,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很快成了朝中的顶梁柱,被授予丞相之职。然而,国势衰微,仅仅凭借文天祥一个是无法挽狂澜于即倒的,再加之朝中奸臣出卖,临安失陷。此后文天祥仍旧坚持抗元,终因寡不敌众在五坡岭被俘。”
“文天祥虽身陷囹圄,仍旧不肯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对他当时内心最好的写照。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许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誓死不从。之后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想让文天祥帮忙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押解至元大都(今BJ)。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