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百一十八章 明天还来
这一堂课的时间很长,将近一个时辰,对于上了年纪的程园毕而言,光是听完这一堂课都显得有些吃力了。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放学之后都不要急着走,还要给你们发新衣裳……”
对于这些个孩子们来说,能有一身新衣裳穿绝对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顿时欢天喜地拍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分别领取到了各自的春装。
所谓的春装,其实就是一身没有挂衬没有里布的单薄衣裤,全都是仿照了大旗军的黑色军装,除此之外还有一顶硬檐的帽子和一块四方巾,以及一条细细的腰带。
因为不是量体裁衣,学生们的新衣大多松松垮垮显得过份宽大,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在人长布缩的情况下多穿几年。
这样的粗布衣裳其实用不了几尺布,对于程园毕而言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但是相对于那些贫寒的农家而言,则意味着可以不用花钱就平白的得到一套衣裤。
孩子们领到衣裤之后就一哄而散了,一个个黑色的身影很快就沿着地畔消失在田间地头……
“课程已毕,若有什么疏漏之处,还望程老先生多多指教。”
“课程尚浅,没什么好说的。”
孩子们的年纪还小,课程的内容也非常粗浅,很多知识点都是浅尝即止,太过于笼统。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真要是讲述那些深奥的大道理,孩子们未必能够听得懂呢。
“我看这些娃娃多已认识几个字了,为何不用《弟子规》《增广贤文》之书?或者是《千家诗》?就算是教授一些四书当中的内容亦无不可,尤其《论语》和《孟子》,似乎可以学习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最传统的开蒙课本,差不多就相当于“幼儿园”读物,基本就是最粗浅的东西。再往上一点,则就是《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了,基本相当于小学低年级的水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接触《论语》和《孟子》……
这是当时教学的主要流程。
“花团锦绣的妙笔文章不过是求名求利之用,微言大义的圣人教诲也不过是单纯为了科举之用。”年轻的教书先生笑道:“我们教授学生,并不是为了虚名,也不是为了科举做官。实不相瞒程老先生,我从来都不是满腹经纶的宿儒,仅仅只是在军校中学了三年多四年不到的样子,又怎么能教授出考取功名的斑斑大才?”
我这个当老师的,也不过是读书认字的水准而已,连我自己都没有学过《四书》《五经》,怎能教导孩子们去学那些道德文章呢?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道尽了读书的终极目的。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的么?不就是为了金榜题名的嘛?
若不是为了这些,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开启民智。”年轻的教书先生说道:“让我们的后辈子孙睁开双眼认识世界,这就是义学堂的初衷。”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年轻的教书先生说不出这么慷慨激昂的话语,他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就是为了开启民智,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仅此而已。
读书不是为了中状元,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而是为了睁开双眼用正确的目光从新审视这个世界。
“就算是能够做出锦绣文章,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让孩子们认识几个字呢。”
“只要识字率能提高哪怕一成,也绝对比一万篇锦绣文章更有用!”
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实在是太低了,真的连一成甚至是半成都不到,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认得自己的名字。那些所谓的才子,就算他们能做出让人拍案叫绝的佳句诗文,也远远不如把整体的识字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兴办义学堂,不是为了培养出学富五车的才子,而是为了提高民众的识字率,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最基本的认知能力。
这是一个朴实到了极致的目标,但却很有人有真的去这么做。
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自认为高人一等,他们整天想着怎样才能中举人中进士,然后为官为宦富贵荣华,又有谁曾经想过“识字率”这个问题?
就算是大明朝再出现一百个李杜,也不如把让所有的民众全都认识自己的名字。
这才是真正的文治巅峰,不是任何一篇绝妙文字可以相比肩的宏图伟业。
既然义学堂的初衷和科举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也就不必教授那些专门为了应付科举的八股文章了。
在李吴山的心目当中,包含四书五经在内的圣人教诲,真心不如一成识字率的价值,这两者根本就没有比较的可能。
“锦绣文章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何用之有?”年轻的教书先生笑道:“天下汹汹之时,那些个才子们能匡扶天下?还是能解民倒悬?”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作为老派的传统文人,无论如何程园毕都不会接受这个观点。
传承了千百年的圣人教诲怎么能说是无用之物呢?这天下不就是应该由圣人门徒来治理吗?
“所谓的治天下,不过是愚民而已。”年轻的教书先生很不客气的说道:“前有隋唐,后有两宋,哪一个能够抵御外辱了?哪一个能够富国强兵了?”
“隋唐宋元,甚至包括这煌煌大明,除了换一个人做皇帝之外,又有什么分别?老百姓吃不饱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还是穿不暖,这幽幽千年岁月已经过去了,却连一点点的进步都没有,这是为何?”
作为前任的“宰相”,程园毕竟然哑口无言,他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当中,其实整个社会并没有什么进步,作为昔日的统治阶层,程园毕当然知道这是一个事实而绝非信口雌黄。
只不过,在这之前,统治阶层只想把自己的统治延续的更加长久一点,而底层则在为了最基本的温饱而苦苦挣扎,从来就没有谁真的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当年轻的教书先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素来博学多知的程园毕登时就成了闷嘴的葫芦,连一句话合理的解释都给不出来。
“老夫倒要请教了,你说说这到底是因为何故?”
“无非就是出于统治阶层的需要罢了。”这个独臂的教书先生说的非常坦率:“愚昧的民众更加容易统治,也更相信所谓的是天命一说,仅此而已。”
“统治”“阶层”这些个新鲜的词汇程园毕绝对是第一次听到,但却可以揣摩出大致的含义。
这种话说出来简单,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屠龙术”,或者可以叫做“帝王心术”,从来就是高层秘而不宣的东西,也就只有李吴山才能如此直白的宣之于口。
“这应该就是李吴山……忠勇公教授给你们的吧?”
“无论是谁教授的,我只问程老先生一句,这话到底对还是不对?”
对,肯定是对的。
连圣贤都曾经说过“可使民由之,而不可使民知之”的教诲,这话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只不过没有这个教书先生说的这么直白这么坦然而已。
“唯有民智开,才能百业兴,百业兴则国家富,然后才有强兵,”这个独臂的教书先生说道:“放才程老先生已经听我讲过了地理课程,不知作何感想?”
什么作何感想?
你讲述的课程不就是一些地址知识吗?
山川河流九州万方之地,本就是客观存在的,这玩意儿又能有什么感想呢?
“佛郎机,不过弹丸之地,却能远渡重洋征服地球另一端的南北大西洲,拓地万里以成西方强国,更能跨越千山万水征服吕宋诸地,将我大明子民几百年的辛勤耕耘全部掠走,这是为了什么?”
“因为他们足够的强盛!”教书先生说的非常果断:“强者自然要征服弱者,这是万古不亘的道理。”
“一派胡言,”听了这番离经叛道的言语,程园毕终于给自己找到了合理的论据:“... -->>
第五百一十八章 明天还来
这一堂课的时间很长,将近一个时辰,对于上了年纪的程园毕而言,光是听完这一堂课都显得有些吃力了。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放学之后都不要急着走,还要给你们发新衣裳……”
对于这些个孩子们来说,能有一身新衣裳穿绝对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顿时欢天喜地拍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分别领取到了各自的春装。
所谓的春装,其实就是一身没有挂衬没有里布的单薄衣裤,全都是仿照了大旗军的黑色军装,除此之外还有一顶硬檐的帽子和一块四方巾,以及一条细细的腰带。
因为不是量体裁衣,学生们的新衣大多松松垮垮显得过份宽大,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在人长布缩的情况下多穿几年。
这样的粗布衣裳其实用不了几尺布,对于程园毕而言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但是相对于那些贫寒的农家而言,则意味着可以不用花钱就平白的得到一套衣裤。
孩子们领到衣裤之后就一哄而散了,一个个黑色的身影很快就沿着地畔消失在田间地头……
“课程已毕,若有什么疏漏之处,还望程老先生多多指教。”
“课程尚浅,没什么好说的。”
孩子们的年纪还小,课程的内容也非常粗浅,很多知识点都是浅尝即止,太过于笼统。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真要是讲述那些深奥的大道理,孩子们未必能够听得懂呢。
“我看这些娃娃多已认识几个字了,为何不用《弟子规》《增广贤文》之书?或者是《千家诗》?就算是教授一些四书当中的内容亦无不可,尤其《论语》和《孟子》,似乎可以学习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最传统的开蒙课本,差不多就相当于“幼儿园”读物,基本就是最粗浅的东西。再往上一点,则就是《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了,基本相当于小学低年级的水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接触《论语》和《孟子》……
这是当时教学的主要流程。
“花团锦绣的妙笔文章不过是求名求利之用,微言大义的圣人教诲也不过是单纯为了科举之用。”年轻的教书先生笑道:“我们教授学生,并不是为了虚名,也不是为了科举做官。实不相瞒程老先生,我从来都不是满腹经纶的宿儒,仅仅只是在军校中学了三年多四年不到的样子,又怎么能教授出考取功名的斑斑大才?”
我这个当老师的,也不过是读书认字的水准而已,连我自己都没有学过《四书》《五经》,怎能教导孩子们去学那些道德文章呢?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道尽了读书的终极目的。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的么?不就是为了金榜题名的嘛?
若不是为了这些,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开启民智。”年轻的教书先生说道:“让我们的后辈子孙睁开双眼认识世界,这就是义学堂的初衷。”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年轻的教书先生说不出这么慷慨激昂的话语,他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就是为了开启民智,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仅此而已。
读书不是为了中状元,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而是为了睁开双眼用正确的目光从新审视这个世界。
“就算是能够做出锦绣文章,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让孩子们认识几个字呢。”
“只要识字率能提高哪怕一成,也绝对比一万篇锦绣文章更有用!”
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实在是太低了,真的连一成甚至是半成都不到,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认得自己的名字。那些所谓的才子,就算他们能做出让人拍案叫绝的佳句诗文,也远远不如把整体的识字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兴办义学堂,不是为了培养出学富五车的才子,而是为了提高民众的识字率,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最基本的认知能力。
这是一个朴实到了极致的目标,但却很有人有真的去这么做。
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自认为高人一等,他们整天想着怎样才能中举人中进士,然后为官为宦富贵荣华,又有谁曾经想过“识字率”这个问题?
就算是大明朝再出现一百个李杜,也不如把让所有的民众全都认识自己的名字。
这才是真正的文治巅峰,不是任何一篇绝妙文字可以相比肩的宏图伟业。
既然义学堂的初衷和科举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也就不必教授那些专门为了应付科举的八股文章了。
在李吴山的心目当中,包含四书五经在内的圣人教诲,真心不如一成识字率的价值,这两者根本就没有比较的可能。
“锦绣文章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何用之有?”年轻的教书先生笑道:“天下汹汹之时,那些个才子们能匡扶天下?还是能解民倒悬?”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作为老派的传统文人,无论如何程园毕都不会接受这个观点。
传承了千百年的圣人教诲怎么能说是无用之物呢?这天下不就是应该由圣人门徒来治理吗?
“所谓的治天下,不过是愚民而已。”年轻的教书先生很不客气的说道:“前有隋唐,后有两宋,哪一个能够抵御外辱了?哪一个能够富国强兵了?”
“隋唐宋元,甚至包括这煌煌大明,除了换一个人做皇帝之外,又有什么分别?老百姓吃不饱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还是穿不暖,这幽幽千年岁月已经过去了,却连一点点的进步都没有,这是为何?”
作为前任的“宰相”,程园毕竟然哑口无言,他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当中,其实整个社会并没有什么进步,作为昔日的统治阶层,程园毕当然知道这是一个事实而绝非信口雌黄。
只不过,在这之前,统治阶层只想把自己的统治延续的更加长久一点,而底层则在为了最基本的温饱而苦苦挣扎,从来就没有谁真的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当年轻的教书先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素来博学多知的程园毕登时就成了闷嘴的葫芦,连一句话合理的解释都给不出来。
“老夫倒要请教了,你说说这到底是因为何故?”
“无非就是出于统治阶层的需要罢了。”这个独臂的教书先生说的非常坦率:“愚昧的民众更加容易统治,也更相信所谓的是天命一说,仅此而已。”
“统治”“阶层”这些个新鲜的词汇程园毕绝对是第一次听到,但却可以揣摩出大致的含义。
这种话说出来简单,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屠龙术”,或者可以叫做“帝王心术”,从来就是高层秘而不宣的东西,也就只有李吴山才能如此直白的宣之于口。
“这应该就是李吴山……忠勇公教授给你们的吧?”
“无论是谁教授的,我只问程老先生一句,这话到底对还是不对?”
对,肯定是对的。
连圣贤都曾经说过“可使民由之,而不可使民知之”的教诲,这话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只不过没有这个教书先生说的这么直白这么坦然而已。
“唯有民智开,才能百业兴,百业兴则国家富,然后才有强兵,”这个独臂的教书先生说道:“放才程老先生已经听我讲过了地理课程,不知作何感想?”
什么作何感想?
你讲述的课程不就是一些地址知识吗?
山川河流九州万方之地,本就是客观存在的,这玩意儿又能有什么感想呢?
“佛郎机,不过弹丸之地,却能远渡重洋征服地球另一端的南北大西洲,拓地万里以成西方强国,更能跨越千山万水征服吕宋诸地,将我大明子民几百年的辛勤耕耘全部掠走,这是为了什么?”
“因为他们足够的强盛!”教书先生说的非常果断:“强者自然要征服弱者,这是万古不亘的道理。”
“一派胡言,”听了这番离经叛道的言语,程园毕终于给自己找到了合理的论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