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东晋烽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之关中士族移民把持,咱们本地的氏族子弟大都担任低级官吏。”
襄阳这个地方也差不多,襄阳地方豪族主要有河东之柳氏、薛氏、裴氏,京兆之杜氏、韦氏,弘农杨氏等汉魏旧姓大族,其他如京兆王氏、安定席氏、皇甫氏、北地傅氏、河南宗氏等关陇、河南地方著姓亦纷纷迁至沔汉,甚至还包括西域之康氏、南安氐族之焦氏等。
巨大的生存危机迫使一些襄阳旧族南徙避祸。此外,就地理位置而言,樊沔区域处于南北军事对抗的前沿地带,数十年间战火不息,双方在这一地区持续争夺,不断发生毁戍、徙民的情况。这对以宗族势力为基础的大族而言,无疑造成致命的伤害。在这一背景下,襄阳地区特别是以新野、南阳为中心的沔北地区的土著士族纷纷南迁。为避免覆族之厄,这些地方大姓,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大族纷纷迁移,其目的地一般选择在江陵。
刘家也在江陵搞了一个庄园,其他家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襄阳大量的的土地荒芜,北地来的侨民,第一等人移民到江陵和长江以南,二等人才会滞留在沔北地区。现在襄阳城北充斥大量的流民,他们没有生产资料,生活困苦,朝廷为了安置流民,置侨州。这个时候随着刘丹的黑科技,生产率提升,刘家招募一些流民开垦荒地,开办工厂,编练部曲,刘家村的人口增长了几倍。
襄阳城头变换大王旗,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本地的土著在政治上也没有什么热情,只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作看客,你别来招惹我就行了。
大爷爷刘京问道:“现在你先生习嘏是什么章程?”
刘江道:“习门大房也准备南迁了,而且准备迁到湘州。”
这个时
候刘正乘着四个后辈回家的机会,了解整个襄阳和建康的形势,同时也是让大家一起讨论今后的家族的重心需不需要向南推移,特别是现在突然冒出这么大的家业,这个问题更要慎重考虑了。
说到南迁,大伙儿都不吱声了。虽说是“树移死,人移活,”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在家千日好,出门步步难。”要在异乡安家落户,站稳脚跟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买一个小庄园还好,花点钱就是,但是举族南迁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人居住的地方人家不让,没人居住的地方都是穷山恶水,生存特别困难。
说起中华汉民族南迁的历史,不得不说说一个特殊的民族—苗族。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其实这个说法不贴切,应该加上蚩尤,我们也是蚩尤的后代,要不然苗族黎民算不算中国人?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中华民族是指远古“中华三祖”的后代,包括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而苗族正是出自于蚩尤部落。
中华民族的起源有三块,先在黄河中下游开发繁衍的是东夷人,蚩尤是夷人九黎集团的大酋长,首先住在山东半岛,后向华北平原迁徙;在渭河流域到黄河中上游生活的是羌人,羌人的首领是炎帝;原住在蒙古高原上的是狄人,狄人的首领是黄帝。
后来黄帝部落向南迁徙,和炎帝为争夺渭河流域干了一仗,把炎帝赶往山西汾河河谷。接下来炎帝部落顺着河谷一路向北扩张,经过大同、横山来到华北平原,和九黎蚩尤干了一仗,结果输了。
与此同时黄帝沿着华山、潼关、函谷关、渑池、崤山这一线路进入了河洛地区(洛河下游与黄河交汇处周边地区),洛阳正是位于这一地区的中心,黄帝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积蓄力量。
炎帝失败后求助于黄帝族,最终双剑合璧打败了蚩尤,这就是“涿鹿之战”,蚩尤战亡。然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即夷、羌、狄三者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
没有融合的夷人,其中一部分繁衍成了现代的苗瑶语系各民族,另一部分繁衍成了现代的壮侗语系各民族(壮族、傣族等)。
“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格迪斯《山地民族》
到了春秋至战国时期,坚韧的苗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了“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主体居民。大家看楚国的巫师,这是苗族保留至今的职业。《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神”是楚巫首要的崇拜对象。出现次多的是“灵”,表明楚巫在作法时多数扮作神样。灵的出现之多、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是楚地巫风的一大特色。楚文王道:“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楚国沿着汉水和长江向西扩张,开始吞并巴国(主要在重庆一带)的土地,这里有重要的战略物资--盐巴。巴人是由很多少数民族组成的,其中也有苗族,他们因为盐巴富可敌国,不过盐泉被楚人霸占之后,他们的国力开始衰落。
秦吞巴并蜀灭楚后,苗族又大量向西向南迁逃。之后苗族就以“武陵蛮”、“五溪蛮”的名称,见诸于文献。这是苗族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迁徙。之后随着中原主流文化的扩张,汉族的壮大,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不断地西迁,向更高,更险的深山、峡谷纵深隐居。
、秦之关中士族移民把持,咱们本地的氏族子弟大都担任低级官吏。”
襄阳这个地方也差不多,襄阳地方豪族主要有河东之柳氏、薛氏、裴氏,京兆之杜氏、韦氏,弘农杨氏等汉魏旧姓大族,其他如京兆王氏、安定席氏、皇甫氏、北地傅氏、河南宗氏等关陇、河南地方著姓亦纷纷迁至沔汉,甚至还包括西域之康氏、南安氐族之焦氏等。
巨大的生存危机迫使一些襄阳旧族南徙避祸。此外,就地理位置而言,樊沔区域处于南北军事对抗的前沿地带,数十年间战火不息,双方在这一地区持续争夺,不断发生毁戍、徙民的情况。这对以宗族势力为基础的大族而言,无疑造成致命的伤害。在这一背景下,襄阳地区特别是以新野、南阳为中心的沔北地区的土著士族纷纷南迁。为避免覆族之厄,这些地方大姓,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大族纷纷迁移,其目的地一般选择在江陵。
刘家也在江陵搞了一个庄园,其他家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襄阳大量的的土地荒芜,北地来的侨民,第一等人移民到江陵和长江以南,二等人才会滞留在沔北地区。现在襄阳城北充斥大量的流民,他们没有生产资料,生活困苦,朝廷为了安置流民,置侨州。这个时候随着刘丹的黑科技,生产率提升,刘家招募一些流民开垦荒地,开办工厂,编练部曲,刘家村的人口增长了几倍。
襄阳城头变换大王旗,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本地的土著在政治上也没有什么热情,只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作看客,你别来招惹我就行了。
大爷爷刘京问道:“现在你先生习嘏是什么章程?”
刘江道:“习门大房也准备南迁了,而且准备迁到湘州。”
这个时
候刘正乘着四个后辈回家的机会,了解整个襄阳和建康的形势,同时也是让大家一起讨论今后的家族的重心需不需要向南推移,特别是现在突然冒出这么大的家业,这个问题更要慎重考虑了。
说到南迁,大伙儿都不吱声了。虽说是“树移死,人移活,”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在家千日好,出门步步难。”要在异乡安家落户,站稳脚跟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买一个小庄园还好,花点钱就是,但是举族南迁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人居住的地方人家不让,没人居住的地方都是穷山恶水,生存特别困难。
说起中华汉民族南迁的历史,不得不说说一个特殊的民族—苗族。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其实这个说法不贴切,应该加上蚩尤,我们也是蚩尤的后代,要不然苗族黎民算不算中国人?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中华民族是指远古“中华三祖”的后代,包括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而苗族正是出自于蚩尤部落。
中华民族的起源有三块,先在黄河中下游开发繁衍的是东夷人,蚩尤是夷人九黎集团的大酋长,首先住在山东半岛,后向华北平原迁徙;在渭河流域到黄河中上游生活的是羌人,羌人的首领是炎帝;原住在蒙古高原上的是狄人,狄人的首领是黄帝。
后来黄帝部落向南迁徙,和炎帝为争夺渭河流域干了一仗,把炎帝赶往山西汾河河谷。接下来炎帝部落顺着河谷一路向北扩张,经过大同、横山来到华北平原,和九黎蚩尤干了一仗,结果输了。
与此同时黄帝沿着华山、潼关、函谷关、渑池、崤山这一线路进入了河洛地区(洛河下游与黄河交汇处周边地区),洛阳正是位于这一地区的中心,黄帝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积蓄力量。
炎帝失败后求助于黄帝族,最终双剑合璧打败了蚩尤,这就是“涿鹿之战”,蚩尤战亡。然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即夷、羌、狄三者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
没有融合的夷人,其中一部分繁衍成了现代的苗瑶语系各民族,另一部分繁衍成了现代的壮侗语系各民族(壮族、傣族等)。
“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格迪斯《山地民族》
到了春秋至战国时期,坚韧的苗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了“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主体居民。大家看楚国的巫师,这是苗族保留至今的职业。《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神”是楚巫首要的崇拜对象。出现次多的是“灵”,表明楚巫在作法时多数扮作神样。灵的出现之多、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是楚地巫风的一大特色。楚文王道:“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楚国沿着汉水和长江向西扩张,开始吞并巴国(主要在重庆一带)的土地,这里有重要的战略物资--盐巴。巴人是由很多少数民族组成的,其中也有苗族,他们因为盐巴富可敌国,不过盐泉被楚人霸占之后,他们的国力开始衰落。
秦吞巴并蜀灭楚后,苗族又大量向西向南迁逃。之后苗族就以“武陵蛮”、“五溪蛮”的名称,见诸于文献。这是苗族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迁徙。之后随着中原主流文化的扩张,汉族的壮大,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不断地西迁,向更高,更险的深山、峡谷纵深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