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朝大军麇集于凤翔,距离西京甚近,叛军对此,自然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因此数日之后,叛将安守忠即率军西进,来犯武功。
当时李俶命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守武功一线,他分军为二:兵马使郭英乂阵于东原,兵马使王难得阵于西原。叛军首先攻打东原,唐军与战不利,流矢射中郭英乂面颊,贯穿其腮,被迫带箭而走;然而王难得远远望见,却畏怯而不敢救……王思礼被迫放弃武功,退回凤翔,安守忠从后猛追,叛军游兵直至大和关,距离雍县仅仅五十里地……
李亨得报大恐,便欲离开雍县,退回定安去,李俶、李泌等好说歹说,才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雍县内外戒严,李俶也拨给李汲五十名军士,命他巡行城内各处,镇定不法,搜捕奸邪。
这算是李汲头一回领兵,实话说毫无经验,深感手足无措。好在麾下都是百战的神策军卒,除了有点儿不算严重的兵油子气,纪律稍稍散漫外,做起事来倒还是挺靠谱的,不必要他这个空降军官费心安排。当然更主要的是,军中最敬勇士,而李汲悍斗刺客之事,乃至闯殿犯驾之事都已传开,则这位官爷连御殿都敢闯,连皇帝都敢骂——其实不能算骂,但流言总是越传越邪性的——哪还有兵卒敢在他面前奓毛啊?
唯上谨谨,唯下肃肃,这队伍想带不好都难啊,而且总共也就才五十个人嘛……
李汲总疑心那些刺客会暗中跟踪圣驾到凤翔来,说不定又再潜入了城中,正好趁这个机会,到处搜索,寻找蛛丝马迹。只可惜,前后一个多月时间,他白白砍了十多名违犯禁令的刁民和恶兵,却连刺客的毛都没有见着。
那个所谓的“郭先生”不用说了,其麾下刺客,起码也要能使外门兵刃,或者能够飞檐走壁吧,这几个小兵一拥而上便能轻松拿下,完全不用他李致果出手的货色,断然不会是了。
到了四月初,终于有捷报传来,李光弼在太原大败叛将史思明等。
此前史思明率十万大军围攻重镇太原,好在李泌先使李光弼前往驻守。唐军虽然不满万众,李光弼却指挥若定,先做大砲(投石车),飞巨石,一发则毙二十余人;复穿地道出城入贼营,贼营地陷,叛军惊乱,唐军趁势发起攻击,斩俘万计。
史思明围攻太原一月有余,不但未能得手,反而损兵折将。等到安禄山被杀的消息传来,史思明大恐,当即归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城。李光弼寻机出城反击,大败蔡希得,据报斩首七万余级。
不到一万人就能砍下七万多颗脑袋来,实属天方夜谭,其中肯定有不少水分,大家伙儿也都司空见惯了。反正打了胜仗,太原围解是没跑的,因而上下称庆,军心亦重新振作。
旋即得报,郭子仪自河东回援,在三原之北击破叛将李归仁的五千铁骑。李亨闻捷大喜,即遣使往拜郭子仪为兵马副元帅。但他转过脸来,却又忧心忡忡地问李泌:“今郭子仪、李光弼都已为宰相,若待收复两京、平定四海,恐怕再无官禄可以赏赐,该怎么办呢?”
对此,李泌的建议是:“自古授官以任能,拜爵以酬功。汉魏以来,虽然以郡县理民,然而对于有功之士,也不吝赐以茅土,传于子孙,至于周、隋,无不如此。我朝初建时,因为未得关东,故而封爵都只有虚名罢了;贞观中,太宗皇帝想要恢复古制,却因大臣意见不一而罢。此后,多以官职来酬赏功劳。
“以官职赏功有两害:其一,所用非人,难免废事;其二,位高权重,必定难制。是以功臣而任大官的,不能由子孙承袭其位,便只能利用一时的权柄谋取私利,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向使安禄山有百里之国,唯恐不能传诸子孙,则必然不反矣。
“因而为今之计,等天下平靖后,不如封爵土以赏功臣,即便大国,也不过二三百里地,比如今日之小郡罢了,岂会难制呢?此于人臣、国家,皆为万世之利啊。”
对于他的建议,李亨首肯言善,可是晚间回去对兄弟一说,李汲却当场就蹿了——“阿兄竟然劝天子封建?阿兄想做万古的罪人吗?!”
李泌不禁愕然,就问:“何出此言?”
李汲道:“若功臣不能尽赏,亦不愿使不才而居枢要,则虚授爵号可也,何必封土?一旦封土,可以自专其政,可以自募兵马,即便再小,也必成朝廷之患。国家方多事,真到平定叛乱,恐怕封土的不仅仅郭子仪、李光弼吧?且日后与吐蕃作战,或者再起叛乱,有功之将封是不封?此例一开,恐怕国家郡县将陆续归于私人了!
“阿兄以为仅封一二百里地,则不会难制吗?倘若藩王们联起手来,又该如何处置?且若有人违法,朝廷悍然处断,必致别藩起疑心,酿成兵祸;唯恐彼等勾连,后世大臣必劝天子忍让。如此一忍而再忍,一让而再让,则朝廷权威日堕,诸侯却更加势连而难制了。
“我还以为阿兄明见万里,却不想只顾眼前,不及百世!”
李泌说你未免把问题想得太过严重了,怎么可能走到那一步呢?二人就此破天荒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争吵。李汲“键盘侠”脾气一上来,当即从周代说起,到秦始皇废封建而用郡县,以及汉初异姓王之乱、景帝时同姓王之乱……一口气说到西晋的“八王之乱”,极言不可实封土地。李泌逐条加以驳斥,貌似也全都有其道理。
自秦代以来,朝廷直辖的郡县制便是主流,但封藩建国的思潮也不时泛起,两条路线历代激斗,不能不说因应具体形势,封建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或起码暂时合理性的,再加上李泌也不是临时起意,其于献策李亨,早就反复考虑过,所以李汲根本说不服他。
二人见识不同,三观也相距甚远,同时也都能言善辩,则这般口头议论,怎么可能分得出输赢来呢?而且李泌最后问:“汝言虽然与我不合,也有些道理,思虑颇深——汝从前便只是普通一晋... -->>
唐朝大军麇集于凤翔,距离西京甚近,叛军对此,自然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因此数日之后,叛将安守忠即率军西进,来犯武功。
当时李俶命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守武功一线,他分军为二:兵马使郭英乂阵于东原,兵马使王难得阵于西原。叛军首先攻打东原,唐军与战不利,流矢射中郭英乂面颊,贯穿其腮,被迫带箭而走;然而王难得远远望见,却畏怯而不敢救……王思礼被迫放弃武功,退回凤翔,安守忠从后猛追,叛军游兵直至大和关,距离雍县仅仅五十里地……
李亨得报大恐,便欲离开雍县,退回定安去,李俶、李泌等好说歹说,才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雍县内外戒严,李俶也拨给李汲五十名军士,命他巡行城内各处,镇定不法,搜捕奸邪。
这算是李汲头一回领兵,实话说毫无经验,深感手足无措。好在麾下都是百战的神策军卒,除了有点儿不算严重的兵油子气,纪律稍稍散漫外,做起事来倒还是挺靠谱的,不必要他这个空降军官费心安排。当然更主要的是,军中最敬勇士,而李汲悍斗刺客之事,乃至闯殿犯驾之事都已传开,则这位官爷连御殿都敢闯,连皇帝都敢骂——其实不能算骂,但流言总是越传越邪性的——哪还有兵卒敢在他面前奓毛啊?
唯上谨谨,唯下肃肃,这队伍想带不好都难啊,而且总共也就才五十个人嘛……
李汲总疑心那些刺客会暗中跟踪圣驾到凤翔来,说不定又再潜入了城中,正好趁这个机会,到处搜索,寻找蛛丝马迹。只可惜,前后一个多月时间,他白白砍了十多名违犯禁令的刁民和恶兵,却连刺客的毛都没有见着。
那个所谓的“郭先生”不用说了,其麾下刺客,起码也要能使外门兵刃,或者能够飞檐走壁吧,这几个小兵一拥而上便能轻松拿下,完全不用他李致果出手的货色,断然不会是了。
到了四月初,终于有捷报传来,李光弼在太原大败叛将史思明等。
此前史思明率十万大军围攻重镇太原,好在李泌先使李光弼前往驻守。唐军虽然不满万众,李光弼却指挥若定,先做大砲(投石车),飞巨石,一发则毙二十余人;复穿地道出城入贼营,贼营地陷,叛军惊乱,唐军趁势发起攻击,斩俘万计。
史思明围攻太原一月有余,不但未能得手,反而损兵折将。等到安禄山被杀的消息传来,史思明大恐,当即归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城。李光弼寻机出城反击,大败蔡希得,据报斩首七万余级。
不到一万人就能砍下七万多颗脑袋来,实属天方夜谭,其中肯定有不少水分,大家伙儿也都司空见惯了。反正打了胜仗,太原围解是没跑的,因而上下称庆,军心亦重新振作。
旋即得报,郭子仪自河东回援,在三原之北击破叛将李归仁的五千铁骑。李亨闻捷大喜,即遣使往拜郭子仪为兵马副元帅。但他转过脸来,却又忧心忡忡地问李泌:“今郭子仪、李光弼都已为宰相,若待收复两京、平定四海,恐怕再无官禄可以赏赐,该怎么办呢?”
对此,李泌的建议是:“自古授官以任能,拜爵以酬功。汉魏以来,虽然以郡县理民,然而对于有功之士,也不吝赐以茅土,传于子孙,至于周、隋,无不如此。我朝初建时,因为未得关东,故而封爵都只有虚名罢了;贞观中,太宗皇帝想要恢复古制,却因大臣意见不一而罢。此后,多以官职来酬赏功劳。
“以官职赏功有两害:其一,所用非人,难免废事;其二,位高权重,必定难制。是以功臣而任大官的,不能由子孙承袭其位,便只能利用一时的权柄谋取私利,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向使安禄山有百里之国,唯恐不能传诸子孙,则必然不反矣。
“因而为今之计,等天下平靖后,不如封爵土以赏功臣,即便大国,也不过二三百里地,比如今日之小郡罢了,岂会难制呢?此于人臣、国家,皆为万世之利啊。”
对于他的建议,李亨首肯言善,可是晚间回去对兄弟一说,李汲却当场就蹿了——“阿兄竟然劝天子封建?阿兄想做万古的罪人吗?!”
李泌不禁愕然,就问:“何出此言?”
李汲道:“若功臣不能尽赏,亦不愿使不才而居枢要,则虚授爵号可也,何必封土?一旦封土,可以自专其政,可以自募兵马,即便再小,也必成朝廷之患。国家方多事,真到平定叛乱,恐怕封土的不仅仅郭子仪、李光弼吧?且日后与吐蕃作战,或者再起叛乱,有功之将封是不封?此例一开,恐怕国家郡县将陆续归于私人了!
“阿兄以为仅封一二百里地,则不会难制吗?倘若藩王们联起手来,又该如何处置?且若有人违法,朝廷悍然处断,必致别藩起疑心,酿成兵祸;唯恐彼等勾连,后世大臣必劝天子忍让。如此一忍而再忍,一让而再让,则朝廷权威日堕,诸侯却更加势连而难制了。
“我还以为阿兄明见万里,却不想只顾眼前,不及百世!”
李泌说你未免把问题想得太过严重了,怎么可能走到那一步呢?二人就此破天荒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争吵。李汲“键盘侠”脾气一上来,当即从周代说起,到秦始皇废封建而用郡县,以及汉初异姓王之乱、景帝时同姓王之乱……一口气说到西晋的“八王之乱”,极言不可实封土地。李泌逐条加以驳斥,貌似也全都有其道理。
自秦代以来,朝廷直辖的郡县制便是主流,但封藩建国的思潮也不时泛起,两条路线历代激斗,不能不说因应具体形势,封建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或起码暂时合理性的,再加上李泌也不是临时起意,其于献策李亨,早就反复考虑过,所以李汲根本说不服他。
二人见识不同,三观也相距甚远,同时也都能言善辩,则这般口头议论,怎么可能分得出输赢来呢?而且李泌最后问:“汝言虽然与我不合,也有些道理,思虑颇深——汝从前便只是普通一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