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民同心仁义扬 (1/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五代龙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淮王李从嘉一声令下,麾下六千士卒分为两组轮番上阵修缮淮河两岸河道,而在以工代赈的政策出炉之后沿河百姓的热情亦是超出了六皇子的想象,尤其是那些每年都要饱受雨涝之灾的村落,一时间数百里长的河堤之上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按照往常的惯例再有十余天时间雨季就将来临,且淮河也将进入潮汛期,必须要争分夺秒。
让李从嘉心中最为欣慰的事情还并非军中民间的那股热火朝天的干劲,而是军民之间相处的融洽,自己在伐楚之时便开始在士卒之中推行的认字以及简单的思想教育都初步显示了成效,此时每一个百人队之中都有一个识文断字的教员,比方这一次他们的口号便是“抗淮河之汛,保父老之安。”简简单单的十个字一听即知,就是那些不识字的百姓在经过解释之后也能很快的了解。
可能一开始普通的村民们对此还有些怀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那些军爷们天天赤着脖子甩着膀子认认真真的干活谁还能不相信?很快在徐铉的有力组织之下便开始以各村为单位挑选精壮加入各地河堤段的劳作。此时在军营之中又出现了“不能让百姓看轻,大干苦干三十天”的标语,就是在如此的鼓动之下河岸上双方抢活较劲的事情都是时有发生,平日里一处劳作一处用餐很快便熟稔起来。
干活要有体力作为保障,而体力自然来源于食物,在河堤上劳作的军民们伙食是绝对要超过平时的。除了州府的那一块之外李从嘉更是自己往里面贴了八百两黄金来改善军民的伙食!对此包括徐铉黄慎以及其余官员在内没有一个不服气的。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而在李从嘉眼中这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用后世的话来也算是一种广告和操作,效果则是百姓军队以及底层官员的支持,只要通过此事能够赢得江淮的军心民心,不要八百两黄金,就是数千两李从嘉也绝不会吝惜,没有那一种办法比眼下来的再快了。
临近河道的县乡每日都要有行政主官或是副职在此坐镇,汛期更要如此,假如哪一个段落9♂9♂9♂9♂,出了问题。首先问责的便是当地主官,随后军队主官,主导淮河修缮的徐铉一上任便宣布了这个政策,亦是得到了淮王的大力支持。军中有标语民间亦有,什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捉老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等浅显易懂不一而足,打着一心为民的旗号李从嘉亦是下了狠心要整顿一番吏制。
最让百姓们激动的一件事就是淮王竟然会亲自来到河堤上与军民们一起劳作,更想不到的是看上去如此高雅俊逸的王爷干起活来也是有板有眼,那力气更是比寻常之人大上许多。甚至有人传言淮王能举起磨盘一样大的石头。一个人就能扛起六百斤重的沙包,那是天生的了不起。你们谁见过名扬天下的才子也能和百姓一样干活?
不过去了两次,但有关淮王的种种传却是不胫而走,种种版本莫衷一是,但无论是实事求是也好还是夸大其词也罢,就连徐铉也不得不承认淮王每次前来都会带动一次大干的热潮,有的地段甚至都是挑灯夜战,在很多百姓心中那个挥舞着锄头满身大汗周身泥土的淮王却要比身着蟒袍的他更加真实,也是自己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
当然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会淮王此举是哗众取宠,谋取名声,不过这样的话你可不能在军中或是邻近河道的村落中提起,否则百姓会双眼一瞪问你,我们不懂什么叫哗众取宠,你见过那个王爷能和我们这些粗人一样干活的?至于军中后果还要更加严重,大耳刮子抽你,杞县一战李从嘉麾下不但打出了名声更是打出了军魂!
一开始就连锺瑞年也并不太支持李从嘉的举动,认为即使是爱民这样也太过了,但当民间的传言兴起之后他却不得不佩服表弟的先见之明,甚至锺大少也偶尔起兴往泗州附近的河堤一行想要一试身手,结果很是悲催,养尊处优的大少爷连锄头还没挥动几下手上就磨出了血泡,不得只能让锺平锺雷等人代他尽一下那份心意了。
鍾大少爷都动了,赵海林远志郑化等人亦要表示一下心意,但给钱李从嘉还就不要,该出的你们已经出了,尽力就行,这绝非是故作姿态淮王向来言出必行,任何联合牢固的基础都是共同的利益,绝不是你身居高位硬压就可以的,在码头已经稍稍尝到了甜头的众人经此一事亦是对淮王的行事风格更为了解,倒很有些一方豪杰的样子。
除了每年泛滥带来的危害,一旦大雨来临很多穷困百姓房屋的倒塌也会造成很多的伤亡,对此李从嘉和徐铉商议的结果是未雨绸缪,除了军中士卒相助之外每县的郡国也逃不了责任。借着此机稍稍一查那些吃空饷的事实就很难藏住,淮王对此是暂时不予追究,这叫揣着明白装糊涂!都给孤好好干活,否则便不要怪我秋后算账!
秋林村是泗州附近淮河旁的一个村,除了务农之外打渔也是百姓的主业之一,在官府去年的记录之中此处暴雨之时便是房屋倒塌最严重的地方,死十七人伤者六十二,今天这里便开来了一对两三百人的士卒,推着几大车木材与各种材料来给高危的房屋重新加固!
如此的举动对于那些村民尤其是一些鳏寡孤独伤残者而言都是天降的喜讯,他们长那么大也没有见过如此和善的军爷,帮你修房子帮你疏通水井帮你打柴还连口水都不喝!要是逼急了还给你一句“王爷有令不得动百姓家中一针一线!否则必定军法严惩!”于是乎村中百姓无人不在传诵王爷的恩德,更有甚者都为王爷立起了生祠。
不过短短的一月时间,淮王李从嘉的声名在淮河道旁的村庄之中可... -->>
淮王李从嘉一声令下,麾下六千士卒分为两组轮番上阵修缮淮河两岸河道,而在以工代赈的政策出炉之后沿河百姓的热情亦是超出了六皇子的想象,尤其是那些每年都要饱受雨涝之灾的村落,一时间数百里长的河堤之上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按照往常的惯例再有十余天时间雨季就将来临,且淮河也将进入潮汛期,必须要争分夺秒。
让李从嘉心中最为欣慰的事情还并非军中民间的那股热火朝天的干劲,而是军民之间相处的融洽,自己在伐楚之时便开始在士卒之中推行的认字以及简单的思想教育都初步显示了成效,此时每一个百人队之中都有一个识文断字的教员,比方这一次他们的口号便是“抗淮河之汛,保父老之安。”简简单单的十个字一听即知,就是那些不识字的百姓在经过解释之后也能很快的了解。
可能一开始普通的村民们对此还有些怀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那些军爷们天天赤着脖子甩着膀子认认真真的干活谁还能不相信?很快在徐铉的有力组织之下便开始以各村为单位挑选精壮加入各地河堤段的劳作。此时在军营之中又出现了“不能让百姓看轻,大干苦干三十天”的标语,就是在如此的鼓动之下河岸上双方抢活较劲的事情都是时有发生,平日里一处劳作一处用餐很快便熟稔起来。
干活要有体力作为保障,而体力自然来源于食物,在河堤上劳作的军民们伙食是绝对要超过平时的。除了州府的那一块之外李从嘉更是自己往里面贴了八百两黄金来改善军民的伙食!对此包括徐铉黄慎以及其余官员在内没有一个不服气的。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而在李从嘉眼中这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用后世的话来也算是一种广告和操作,效果则是百姓军队以及底层官员的支持,只要通过此事能够赢得江淮的军心民心,不要八百两黄金,就是数千两李从嘉也绝不会吝惜,没有那一种办法比眼下来的再快了。
临近河道的县乡每日都要有行政主官或是副职在此坐镇,汛期更要如此,假如哪一个段落9♂9♂9♂9♂,出了问题。首先问责的便是当地主官,随后军队主官,主导淮河修缮的徐铉一上任便宣布了这个政策,亦是得到了淮王的大力支持。军中有标语民间亦有,什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捉老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等浅显易懂不一而足,打着一心为民的旗号李从嘉亦是下了狠心要整顿一番吏制。
最让百姓们激动的一件事就是淮王竟然会亲自来到河堤上与军民们一起劳作,更想不到的是看上去如此高雅俊逸的王爷干起活来也是有板有眼,那力气更是比寻常之人大上许多。甚至有人传言淮王能举起磨盘一样大的石头。一个人就能扛起六百斤重的沙包,那是天生的了不起。你们谁见过名扬天下的才子也能和百姓一样干活?
不过去了两次,但有关淮王的种种传却是不胫而走,种种版本莫衷一是,但无论是实事求是也好还是夸大其词也罢,就连徐铉也不得不承认淮王每次前来都会带动一次大干的热潮,有的地段甚至都是挑灯夜战,在很多百姓心中那个挥舞着锄头满身大汗周身泥土的淮王却要比身着蟒袍的他更加真实,也是自己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
当然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会淮王此举是哗众取宠,谋取名声,不过这样的话你可不能在军中或是邻近河道的村落中提起,否则百姓会双眼一瞪问你,我们不懂什么叫哗众取宠,你见过那个王爷能和我们这些粗人一样干活的?至于军中后果还要更加严重,大耳刮子抽你,杞县一战李从嘉麾下不但打出了名声更是打出了军魂!
一开始就连锺瑞年也并不太支持李从嘉的举动,认为即使是爱民这样也太过了,但当民间的传言兴起之后他却不得不佩服表弟的先见之明,甚至锺大少也偶尔起兴往泗州附近的河堤一行想要一试身手,结果很是悲催,养尊处优的大少爷连锄头还没挥动几下手上就磨出了血泡,不得只能让锺平锺雷等人代他尽一下那份心意了。
鍾大少爷都动了,赵海林远志郑化等人亦要表示一下心意,但给钱李从嘉还就不要,该出的你们已经出了,尽力就行,这绝非是故作姿态淮王向来言出必行,任何联合牢固的基础都是共同的利益,绝不是你身居高位硬压就可以的,在码头已经稍稍尝到了甜头的众人经此一事亦是对淮王的行事风格更为了解,倒很有些一方豪杰的样子。
除了每年泛滥带来的危害,一旦大雨来临很多穷困百姓房屋的倒塌也会造成很多的伤亡,对此李从嘉和徐铉商议的结果是未雨绸缪,除了军中士卒相助之外每县的郡国也逃不了责任。借着此机稍稍一查那些吃空饷的事实就很难藏住,淮王对此是暂时不予追究,这叫揣着明白装糊涂!都给孤好好干活,否则便不要怪我秋后算账!
秋林村是泗州附近淮河旁的一个村,除了务农之外打渔也是百姓的主业之一,在官府去年的记录之中此处暴雨之时便是房屋倒塌最严重的地方,死十七人伤者六十二,今天这里便开来了一对两三百人的士卒,推着几大车木材与各种材料来给高危的房屋重新加固!
如此的举动对于那些村民尤其是一些鳏寡孤独伤残者而言都是天降的喜讯,他们长那么大也没有见过如此和善的军爷,帮你修房子帮你疏通水井帮你打柴还连口水都不喝!要是逼急了还给你一句“王爷有令不得动百姓家中一针一线!否则必定军法严惩!”于是乎村中百姓无人不在传诵王爷的恩德,更有甚者都为王爷立起了生祠。
不过短短的一月时间,淮王李从嘉的声名在淮河道旁的村庄之中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