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大宋往事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欧阳修,司马光两位直到今日仍是中国历史文坛上,举足轻重之人。两位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太多太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先驱者,可以说在苏轼成名之前,整个北宋文坛无不为欧阳修的文笔所钦佩。司马光耗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记载由周威烈王开始一直写到后周世宗。记载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计1362年历史,在史书中有极其重要地位。
按理说这么两位举足轻重之人,同朝为官应该是当朝皇帝的幸运之处才对。可惜实际和现实有着天然之别,这两位大文豪,有点类似后辈王安石和苏轼似的,在文坛上都是举足轻重之人,朝中政见就是不同,斗争的你死我活。下朝之后,相互观赏对方文章,又惺惺相惜,真有点搞不懂古人的想法和思想。
欧阳修和司马光第一次斗争,但不是那么的严重,但是就是这次的斗争,双方心里看对方,怎么看怎么不爽。以至于后来在宋英宗应该叫谁爸爸的问题上,司马光一派更是直接上奏,处斩欧阳修等人,以谢天下。
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是大文豪,都是当时举足轻重之人,那到底是为什么事而变得不和呢?这得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古代科举考试,按今天的话来讲分南北两卷,欧阳修是南方人,司马光是北方人。而当时去参加考试的人南方人从3000乡试中一步步考起,最后能去汴京的人却只有30个名额,而这30个名额中,按今天的话说高考总分750分,30个人考能有25个考上740 分当然就是中进士了。而北方人不用一步步从乡试考起,直接给300个名额过去考试,结果这300个人中能考上500分寥寥无几。与其当时的开科取士大多都是南方人,司马光认为这个不公平,第一如果每年考试都取一大堆南方人,那么南方人的势力在朝中就会一步步壮大,而北方人在朝为官的就没有言语之地了。他认为如果开科取士如果是取10人的话,中间必须要有3个以上北方人,最差也是三七分,凭什么取士都是南方人呢?不管考试结果如何,必须要取几个北方人,如果每年科举北方人去了那么多,结果一个不中,会带来什么后果,导致读书成了南方人的专利,北方人慢慢的对书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北方地区就会脱离正常轨迹。
欧阳修则认为凭什么呢?南方人一个个埋头苦读数年甚至数十年,去考试明明超过分数线的,就是因为录取人员满员,他就被耽搁了,这对他们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不公平。科举考试就应该依考分的高低录取。
司马光说道,北方人一直都在辽国,西夏等国家在周璇,连安身都显得十分困难,各个都要保卫国家为己任,看杨家将满门忠烈,最后落得灵位牌都摆不下来。而南方人,各个逍遥自在,喝酒做诗,好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双方各持己见,这是欧阳修和司马光的第一次为了科举考试而展开的斗争,第二次斗争就是上文所写的有关于宋英宗关于谁叫爸爸的事斗争,虽然斗争的最后各有胜负,但是在今天的人看来难以理解。正是欧阳修和司马光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各为自己的立场相互斗争,以至于后来苏轼和王安石也都得你死我活的。这些事看起来极其的不寻常,但是如果你要知道他们所处的朝代是宋朝,那么你就不会因此而感到迷惑了,所以说宋朝不仅不平凡,连宋朝的官员都是那么不寻常,然而就是这些不平凡加上不寻常使得华夏文明在他们那一代达到顶峰。其实按今天的话来讲,就两个字~敢讲。不像当今社会似的,有话不能说,有苦不能言,宋朝就是敢讲,虽然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对于当朝的皇帝这是一个好现象,有这么一般敢讲的大臣在,皇帝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其实斗争不止关系到他们俩的立场,更是牵扯到皇帝。最终受益者还是皇帝,臣子无非为他做了铺路……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欧阳修,司马光两位直到今日仍是中国历史文坛上,举足轻重之人。两位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太多太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先驱者,可以说在苏轼成名之前,整个北宋文坛无不为欧阳修的文笔所钦佩。司马光耗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记载由周威烈王开始一直写到后周世宗。记载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计1362年历史,在史书中有极其重要地位。
按理说这么两位举足轻重之人,同朝为官应该是当朝皇帝的幸运之处才对。可惜实际和现实有着天然之别,这两位大文豪,有点类似后辈王安石和苏轼似的,在文坛上都是举足轻重之人,朝中政见就是不同,斗争的你死我活。下朝之后,相互观赏对方文章,又惺惺相惜,真有点搞不懂古人的想法和思想。
欧阳修和司马光第一次斗争,但不是那么的严重,但是就是这次的斗争,双方心里看对方,怎么看怎么不爽。以至于后来在宋英宗应该叫谁爸爸的问题上,司马光一派更是直接上奏,处斩欧阳修等人,以谢天下。
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是大文豪,都是当时举足轻重之人,那到底是为什么事而变得不和呢?这得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古代科举考试,按今天的话来讲分南北两卷,欧阳修是南方人,司马光是北方人。而当时去参加考试的人南方人从3000乡试中一步步考起,最后能去汴京的人却只有30个名额,而这30个名额中,按今天的话说高考总分750分,30个人考能有25个考上740 分当然就是中进士了。而北方人不用一步步从乡试考起,直接给300个名额过去考试,结果这300个人中能考上500分寥寥无几。与其当时的开科取士大多都是南方人,司马光认为这个不公平,第一如果每年考试都取一大堆南方人,那么南方人的势力在朝中就会一步步壮大,而北方人在朝为官的就没有言语之地了。他认为如果开科取士如果是取10人的话,中间必须要有3个以上北方人,最差也是三七分,凭什么取士都是南方人呢?不管考试结果如何,必须要取几个北方人,如果每年科举北方人去了那么多,结果一个不中,会带来什么后果,导致读书成了南方人的专利,北方人慢慢的对书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北方地区就会脱离正常轨迹。
欧阳修则认为凭什么呢?南方人一个个埋头苦读数年甚至数十年,去考试明明超过分数线的,就是因为录取人员满员,他就被耽搁了,这对他们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不公平。科举考试就应该依考分的高低录取。
司马光说道,北方人一直都在辽国,西夏等国家在周璇,连安身都显得十分困难,各个都要保卫国家为己任,看杨家将满门忠烈,最后落得灵位牌都摆不下来。而南方人,各个逍遥自在,喝酒做诗,好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双方各持己见,这是欧阳修和司马光的第一次为了科举考试而展开的斗争,第二次斗争就是上文所写的有关于宋英宗关于谁叫爸爸的事斗争,虽然斗争的最后各有胜负,但是在今天的人看来难以理解。正是欧阳修和司马光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各为自己的立场相互斗争,以至于后来苏轼和王安石也都得你死我活的。这些事看起来极其的不寻常,但是如果你要知道他们所处的朝代是宋朝,那么你就不会因此而感到迷惑了,所以说宋朝不仅不平凡,连宋朝的官员都是那么不寻常,然而就是这些不平凡加上不寻常使得华夏文明在他们那一代达到顶峰。其实按今天的话来讲,就两个字~敢讲。不像当今社会似的,有话不能说,有苦不能言,宋朝就是敢讲,虽然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对于当朝的皇帝这是一个好现象,有这么一般敢讲的大臣在,皇帝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其实斗争不止关系到他们俩的立场,更是牵扯到皇帝。最终受益者还是皇帝,臣子无非为他做了铺路……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