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宫深深,共计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殿阁屋宇,俞皇后既为皇后,自然住在中宫,其恢弘华丽,莫可逼视。小轿穿过层层守卫,走过高墙长道,方停在中宫宫门外面,此处已无侍卫出没,唯有太监和宫娥彩嫔侍立,丁奇方命停轿,进去通报。
早几年南巡时,黛玉便被太上皇和皇太后召见过,又常伴孝敬王妃,那时候她年纪极小,行止进退已然十分有度,如今大了几岁,行礼拜见,越发落落大方。
不过,黛玉想到自己已与俞恒定亲,立下两家之好,今日初见年长俞恒许多岁的俞皇后,腮上微红,神情羞涩,心底免不得暗自忖度俞皇后宣召自己的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极为小心谨慎,恐惹俞皇后不满。
长庆帝因自己是中宫所出,登基立后封妃之际,下了一道圣旨,乃云除皇后可接受公主王妃诰命之大礼叩拜外,余者嫔妃皆不能受之,哪怕已位列四妃之位。本朝皇后之下,便是贵、淑、德、贤四妃,历代以来,每逢三节两寿并册封典礼都有接受公主王妃诰命参拜的资格,哪里想到长庆帝居然会下这样的旨意,后宫已得封的德妃、贤妃纵不满,亦无可奈何。
太上皇本就对俞皇后非常满意,闻听此事,唯有赞同,并不反对。
皇太后心里倒有几分酸意,想当初自己身为皇后时,四妃皆可受公主王妃诰命的参拜,自己皇后之名,实则只比她们强在名分和俸禄上罢了。俞皇后做了皇后,竟能高高凌驾于后宫之上,如何不让她羡慕?可是想到自己不是长庆帝的生母,不敢对俞皇后怎样。
其时重嫡而轻庶,皇后贤德、太子英明,皆无可挑剔,除后宫椒房之眷属外,朝中内外的官员多以中宫、太子为正统,长庆帝如此举动,他们不必争从龙之功,反倒觉得少了许多纷争,得了无数清净,自然口呼万岁,直言其德。
黛玉身为林如海之嫡长女,深受贾敏的教导,又已定了亲,和文武百官诸多正妻嫡女一样万分拥护长庆帝此旨,心里也十分尊敬俞皇后。
都说上行下效,长庆帝和俞皇后夫妻恩爱,就是下面所有女子的福音。
长安城中曾有官员宠妾灭妻,纵妻族仍有人在,依然任由那姬妾取而代之,主持中馈,行妻责来往于各府,又百般折磨其妻,令其生不如死,不到中年已如老妪。妻族胆小怕事,且势不如人,不敢替女儿撑腰,只当不见。旁人虽怒,乃因那官员位高权重,又与太上皇有姨表兄弟,竟然无人敢插手其中。直到长庆帝登基,俞皇后怜悯其妻,长庆帝面对心腹微一露意,立刻有人弹劾那官员,治了那官员以妾为妻之罪,解救其妻于水火之中。事后,俞皇后多次召见那位夫人,又赐了一位嬷嬷相伴左右,方使其家不敢再欺辱于她。
太上皇对此一直视若无睹,也有人说长庆帝和俞皇后多管闲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长庆帝和俞皇后居然插手那官员家事,实在不妥,况那官员生平未作大奸大恶之事,不应因这般小事受杖责之辱。黛玉却觉得事事因小而见大,长庆帝和俞皇后如此,更让人敬重,那妻子也是长庆帝的子民,难道不该受到朝廷律例的保护?
和那些替那官员鸣不平的一部分人们不同,所有正妻及嫡女等都赞同此举,人人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男人心才变化多端,她们都是正妻,将来嫡女也都是嫁作正妻,谁不希望将来丈夫宠妾灭妻时有圣人夫妻替自己做主?讨回公道?
所以,极多的人拥护长庆帝和俞皇后,纷纷效仿,好得长庆帝另眼相看,那些原本宠妾灭妻的人也怕自己落得和那官员一样下场,不敢再以妾为妻。
此时此刻,俞皇后亦在不动声色地打量自己久闻其名的林氏黛玉,果然如姣花软玉一般,清逸超凡,莫说人间少有,便是天上仙子,恐也不及其气度之万一,怪道祖母常说,得此佳妇,乃是俞家与俞恒之福。
得一贤妻良母,其族可再续三代兴荣,反之,必败无疑。
俞皇后自小由俞老太太亲自教导,和俞老太太一样,非常明白这个道理,自己两个叔叔虽然因俞恒之故略觉疏远,可是皆因俞老太太亲聘其妻,不曾出败家的媳妇,至今家业十分兴盛。不过,她心里却是十分惭愧,觉得自己未能看透贤妻良母之责,从前竟未曾劝长庆帝收敛锋芒,多亏苏黎得林如海指点,方劝长庆帝得此机缘。
俞皇后不知道上一世长庆帝被废,后来又成义忠亲王,其子也曾与新帝不和,闹出许多事来,唯有她这位太子妃一直都深受太上皇和新帝的喜爱和敬重,皆因她品性贤良,心思敦厚,亡故后也是以太子妃之礼而葬。
此事仅林如海知晓,旁人便是想破脑袋亦不得而知。
如今世事同上一辈子全然不同,林如海也不会再拿前世的记忆来行今生之事。
待黛玉以国礼参拜,俞皇后忙命搀起,又命送到自己跟前,伸手拉着她,细细地又打量一回,含笑道:“我早就想见见你了,偏生我在宫里不得出去,你在宫外又不跟贾夫人进来,竟不得见,今儿才算见到了,没想到天底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黛玉本就具有稀世俊美,绝代姿容,此等赞叹之语早就不知道听到多少了,但是俞皇后是俞恒的长姐,听到她的话,自然霞飞双颊,谦逊不已。
旁边的女官思及俞皇后虽然常常赏赐东西给黛玉,今日却是初见,应备表礼,见俞皇后柔婉相待,便知其心,忙在俞皇后召见内外命妇女眷给各家小姐的表礼上又加厚了一倍送上,却是宫绸二匹、宫缎二匹、金项圈一对、玉环一对。
俞皇后微微蹙眉,黛玉乃是她的弟媳,又非旁人,此礼岂不简薄?
很快,她的眉头展开,如新生柳叶,笑道:“不是什么好东西,留着赏人罢。有一件东西极配你,我原说留给你,改日叫人送去,你来了,这就给你,倒不必过他人之手了。”
说毕,命人取来一对紫玉镯,亲自托着黛玉的手腕给她戴上。
黛玉乃是江南水乡人物,天生的钟灵毓秀,在俞皇后及其众人眼中,衣袖滑落,露出的这一段皓腕如玉之润、似绸之柔、若水之透,衬得玉镯莹然生光,剔透无暇,竟不是玉烘托了人,而是人给予玉一份迫人的灵气。
俞皇后赞叹道:“怪道你乳名叫黛玉,果然是玉一样的人物,这玉也只配你戴,别人都没有这份灵气。今儿既来了,就留在宫里多住些日子,咱们好生亲近些。”
黛玉见俞皇后和自己母亲年纪相差无几,圆脸杏眸,虽是雍容华贵,浑身上下却透着一团和气,并不显得高高在上,让人不敢逼视,不觉拘谨微减。待得听闻俞皇后此语,黛玉忙笑回道:“娘娘厚爱,本不应辞,然数日后便是长兄大婚之日,实不能久居宫中。”
她和曾净交情极好,早就盼着迎长嫂进门,自然不能在大哥成婚的当日自己却不在场。
俞皇后想了想,笑道:“嗳哟,我竟忘记了,小林卿家的好日子就在眼前。”
不等黛玉开口说话,她又接着道:“无妨,距离你哥哥成亲还有几日呢,你且在宫里住下,你哥哥大婚前两日我再打发人送你回去,也赏些东西贺你哥哥大婚之喜。”
见黛玉有些犹豫,俞皇后又笑道:“我听恒儿说你因父母之故,极喜爱读书,天底下若说藏书,再没有比宫中更多的了,那些朝中官员编纂的书籍,外面等闲见不得,你难道不想瞧瞧?恒儿从前抄的那些书,不过万中一二。”
黛玉听到这里,眼睛瞬间亮如天上星辰。
想到贾敏之怒,恐无林如海在跟前自己受责,说不定还会被贾敏禁足,不允许自己再进藏书阁,而俞皇后口中的那些书实在诱人,黛玉立刻答应下来。
虽然抄书之举在当世十分出格,大家闺秀不需要才名,而是贤名,但黛玉自恃才高八斗,自小没少随着林如海出门斗诗联对,与人一争长短,实在不想放弃绛珠这个别号及其行事,只好先躲过娘亲的怒气再说。若是在宫里几日,多记下几部书籍传阅民间,那就更妙了。
俞皇后见状,不觉莞尔。
她到了这个年纪,闲暇时经常手不释卷,本人也是博览群书,少有人及,况且她秉承父母之教,认为读书可开智、明理、做人,不会把目光胸怀局限于一方天地,所以并不觉得黛玉喜欢读书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她很赞同女孩子读书识字。
做皇后这么几年,她见过的官家女眷无数,读过很多书的和没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不仅气度不同,就是见识和胸怀也差之千里,前者心有所忌行事谨慎,后者往往横行无忌却不知已犯国法,言语也较为粗野无礼。虽然说读过书的人也做过不法之事,没读过书的人也有循规蹈矩者,但大部分的女眷就像自己先前所说的那样。
当然了,不管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俞皇后最喜欢的还是心思纯正之人,心正、身正、行事正,远比读书与否更为重要。若是读书的人用书上的本事行恶,反倒不如不读书。
俞皇后第一眼看到黛玉,就知道这个女孩子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而且为人端正。
见黛玉愿意在宫中小住几日,俞皇后当即打发宫娥太监告知贾敏,并取回黛玉的衣裳。
虽然贵为皇后,其实俞皇后的日子过得颇为寂寞,等闲难见宫外之人,也不能出宫,她又不愿意和那些嫔妃谈天论地,所以今有黛玉相伴,实是乐事一件。
对于黛玉进宫一事贾敏并不担忧,她是俞皇后嫡亲的弟媳,将来俞恒夫妇是俞皇后母子等人的依靠,不管怎么说,有俞家才有俞皇后,俞家势盛,俞皇后母子才无人敢欺,能帮衬太子在朝堂上立足行事,俞皇后自然不会为难黛玉,唯独令她恼火的便是黛玉借绛珠之名在外行事,闻得皇后留宿,她便知黛玉怕自己责难,故而答应。
打点完黛玉的衣裳妆奁等物,在其内又备下打赏的荷包等物,她在宫中少不得要行此事,贾敏亲自检查完,方交到过来的宫娥手中,并派管家媳妇送出。
林睿等报信取衣裳的宫娥太监离开,咳嗽两声,见贾敏看过来,连忙冲她笑了笑。
林睿有些心虚,黛玉做这些事情可都是自己和弟弟撺掇的。
贾敏哼了一声,不满地道:“玉儿虽常出门走动,却不去市井,如何知道外面缺书?那些子以绛珠为名的书是怎么一回事?你这个做哥哥的怎么不劝劝?”
黛玉现在的身份非比寻常,她订了亲,而且又是俞皇后的娘家人,女孩子的才名常为人所忌惮,她偏生弄出这件事来,若是叫俞家知道了,岂不说她教导无方?
便是他们不在意这些,可是好好一个女孩儿家学那些文人雅士,一旦泄露出去叫人知道,十张嘴都说不清。文人相轻,贾敏比谁都明白那些文人雅士的脾性,他们可以容忍任何一个男人的才华凌驾在他们之上,唯独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才华败给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人心不古,既然不甘,便会生事,不知道编出多少污言秽语来攻击其人,令其身败名裂。
林睿站起身,亲自端了一碗茶奉给贾敏,待她呷了一口,方笑道:“母亲担心什么?这些事虽不合世人看法,到底不是大事。”
贾敏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担心娓娓道来。
林睿听完,却笑道:“难道咱们这两家还护不住妹妹?纵使外面狂风暴雨,咱们家依然能保住妹妹。父亲常说妹妹天资过人,远胜我和弟弟,若不是女儿身拘束了她的出路,将来的成就必定在我和弟弟之上。既然父亲都不拘束妹妹,咱们何必学俗人一样?”
看到贾敏面上露出不赞同的神色,他又笑了笑,道:“妹妹此举到底功在民间,不知多少文人感激在心。俞公爷是知道的,亦不在意。就是父亲在,必然也是极赞同。”没有谁比林如海更疼爱黛玉,更由着黛玉的本性了。
贾敏大惊失色,失声道:“恒儿已经知道了?”会不会对此不满?
林睿含笑点了点头,说道:“咱们家许多事他都知道,又看着妹妹长大,妹妹换一种字迹瞒得过别人,却瞒不住他。他都不在意,母亲何必忧心?除他之外,母亲大可不必担忧妹妹的字迹叫人认出来,妹妹的本事母亲还能不知道?父亲和我、弟弟的字迹妹妹都仿得一模一样,她又擅长多种书法,随意一种换了字迹,便是最交好的几家小姐也认不出来。”
他又说了许多好话宽慰贾敏,可巧林智放学回来,听说贾敏之忧,忙插科打诨,只说黛玉之功与友人之赞,他天生一副好口舌,说得天花乱坠,好容易才劝得贾敏怒火暂熄,次日又有事可忙,林睿成婚在即,贾敏便无法顾及绛珠之事了。
却说俞皇后安排黛玉住下后,果然取了许多书籍与她。
俞皇后位列中宫,平时十分繁忙,统领诸妃、诸子女给太上皇、皇太后请安,接受嫔妃、子弟请安,还要料理宫中事务,并不是清闲得百无聊赖,所以看到那些书,黛玉如获至宝,除给俞皇后请安、闲聊之外,鲜少踏出房门,都在房中读书。
俞皇后虽然不能做主取看宫中所有藏书,但她能做主的那一部分对黛玉而言也是非常之多。黛玉有过目不忘之才,又一心想多记几本书,日后传阅于人,所以读得极为用心。
倒是俞皇后恐她伤了眼睛,叫自己的女儿元馨公主带她去御花园中赏景。
公主都是在出嫁之前才有封号,但是元馨公主是嫡出,生得冰雪聪明,又是长庆帝才发觉自己处境不妙有所改进后所生,心里极爱之,早在登基那一年,册封皇后和太子后,就正式册封她为公主,亲取元馨的封号,位同亲王。
黛玉见元馨公主年纪虽小,身量未足,却气度高贵,行事严谨,心底不觉一赞,到底是俞皇后教导出来的,处处流露出皇家气派,让人不敢小觑。
最让黛玉觉得亲切的是元馨公主长得和俞恒隐隐有几分相似,不过眉目口鼻却柔和得多,而且肤光胜雪,不愧是舅舅和外甥女,天生的血缘之亲。她身上穿了一件大红缂丝的衣裳,颈中挂着一串明珠,愈发显得小人儿粉妆玉琢,娇俏可喜。
黛玉行过礼,元馨公主连忙亲手扶起她,然后煞有其事地道:“咱们一家人,可千万别多礼,不然,叫小舅舅知道了,一定不给我带宫外的东西了。”
听了这话,黛玉顿时面红耳赤,轻道:“我给公主行礼,与他何干... -->>
皇宫深深,共计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殿阁屋宇,俞皇后既为皇后,自然住在中宫,其恢弘华丽,莫可逼视。小轿穿过层层守卫,走过高墙长道,方停在中宫宫门外面,此处已无侍卫出没,唯有太监和宫娥彩嫔侍立,丁奇方命停轿,进去通报。
早几年南巡时,黛玉便被太上皇和皇太后召见过,又常伴孝敬王妃,那时候她年纪极小,行止进退已然十分有度,如今大了几岁,行礼拜见,越发落落大方。
不过,黛玉想到自己已与俞恒定亲,立下两家之好,今日初见年长俞恒许多岁的俞皇后,腮上微红,神情羞涩,心底免不得暗自忖度俞皇后宣召自己的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极为小心谨慎,恐惹俞皇后不满。
长庆帝因自己是中宫所出,登基立后封妃之际,下了一道圣旨,乃云除皇后可接受公主王妃诰命之大礼叩拜外,余者嫔妃皆不能受之,哪怕已位列四妃之位。本朝皇后之下,便是贵、淑、德、贤四妃,历代以来,每逢三节两寿并册封典礼都有接受公主王妃诰命参拜的资格,哪里想到长庆帝居然会下这样的旨意,后宫已得封的德妃、贤妃纵不满,亦无可奈何。
太上皇本就对俞皇后非常满意,闻听此事,唯有赞同,并不反对。
皇太后心里倒有几分酸意,想当初自己身为皇后时,四妃皆可受公主王妃诰命的参拜,自己皇后之名,实则只比她们强在名分和俸禄上罢了。俞皇后做了皇后,竟能高高凌驾于后宫之上,如何不让她羡慕?可是想到自己不是长庆帝的生母,不敢对俞皇后怎样。
其时重嫡而轻庶,皇后贤德、太子英明,皆无可挑剔,除后宫椒房之眷属外,朝中内外的官员多以中宫、太子为正统,长庆帝如此举动,他们不必争从龙之功,反倒觉得少了许多纷争,得了无数清净,自然口呼万岁,直言其德。
黛玉身为林如海之嫡长女,深受贾敏的教导,又已定了亲,和文武百官诸多正妻嫡女一样万分拥护长庆帝此旨,心里也十分尊敬俞皇后。
都说上行下效,长庆帝和俞皇后夫妻恩爱,就是下面所有女子的福音。
长安城中曾有官员宠妾灭妻,纵妻族仍有人在,依然任由那姬妾取而代之,主持中馈,行妻责来往于各府,又百般折磨其妻,令其生不如死,不到中年已如老妪。妻族胆小怕事,且势不如人,不敢替女儿撑腰,只当不见。旁人虽怒,乃因那官员位高权重,又与太上皇有姨表兄弟,竟然无人敢插手其中。直到长庆帝登基,俞皇后怜悯其妻,长庆帝面对心腹微一露意,立刻有人弹劾那官员,治了那官员以妾为妻之罪,解救其妻于水火之中。事后,俞皇后多次召见那位夫人,又赐了一位嬷嬷相伴左右,方使其家不敢再欺辱于她。
太上皇对此一直视若无睹,也有人说长庆帝和俞皇后多管闲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长庆帝和俞皇后居然插手那官员家事,实在不妥,况那官员生平未作大奸大恶之事,不应因这般小事受杖责之辱。黛玉却觉得事事因小而见大,长庆帝和俞皇后如此,更让人敬重,那妻子也是长庆帝的子民,难道不该受到朝廷律例的保护?
和那些替那官员鸣不平的一部分人们不同,所有正妻及嫡女等都赞同此举,人人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男人心才变化多端,她们都是正妻,将来嫡女也都是嫁作正妻,谁不希望将来丈夫宠妾灭妻时有圣人夫妻替自己做主?讨回公道?
所以,极多的人拥护长庆帝和俞皇后,纷纷效仿,好得长庆帝另眼相看,那些原本宠妾灭妻的人也怕自己落得和那官员一样下场,不敢再以妾为妻。
此时此刻,俞皇后亦在不动声色地打量自己久闻其名的林氏黛玉,果然如姣花软玉一般,清逸超凡,莫说人间少有,便是天上仙子,恐也不及其气度之万一,怪道祖母常说,得此佳妇,乃是俞家与俞恒之福。
得一贤妻良母,其族可再续三代兴荣,反之,必败无疑。
俞皇后自小由俞老太太亲自教导,和俞老太太一样,非常明白这个道理,自己两个叔叔虽然因俞恒之故略觉疏远,可是皆因俞老太太亲聘其妻,不曾出败家的媳妇,至今家业十分兴盛。不过,她心里却是十分惭愧,觉得自己未能看透贤妻良母之责,从前竟未曾劝长庆帝收敛锋芒,多亏苏黎得林如海指点,方劝长庆帝得此机缘。
俞皇后不知道上一世长庆帝被废,后来又成义忠亲王,其子也曾与新帝不和,闹出许多事来,唯有她这位太子妃一直都深受太上皇和新帝的喜爱和敬重,皆因她品性贤良,心思敦厚,亡故后也是以太子妃之礼而葬。
此事仅林如海知晓,旁人便是想破脑袋亦不得而知。
如今世事同上一辈子全然不同,林如海也不会再拿前世的记忆来行今生之事。
待黛玉以国礼参拜,俞皇后忙命搀起,又命送到自己跟前,伸手拉着她,细细地又打量一回,含笑道:“我早就想见见你了,偏生我在宫里不得出去,你在宫外又不跟贾夫人进来,竟不得见,今儿才算见到了,没想到天底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黛玉本就具有稀世俊美,绝代姿容,此等赞叹之语早就不知道听到多少了,但是俞皇后是俞恒的长姐,听到她的话,自然霞飞双颊,谦逊不已。
旁边的女官思及俞皇后虽然常常赏赐东西给黛玉,今日却是初见,应备表礼,见俞皇后柔婉相待,便知其心,忙在俞皇后召见内外命妇女眷给各家小姐的表礼上又加厚了一倍送上,却是宫绸二匹、宫缎二匹、金项圈一对、玉环一对。
俞皇后微微蹙眉,黛玉乃是她的弟媳,又非旁人,此礼岂不简薄?
很快,她的眉头展开,如新生柳叶,笑道:“不是什么好东西,留着赏人罢。有一件东西极配你,我原说留给你,改日叫人送去,你来了,这就给你,倒不必过他人之手了。”
说毕,命人取来一对紫玉镯,亲自托着黛玉的手腕给她戴上。
黛玉乃是江南水乡人物,天生的钟灵毓秀,在俞皇后及其众人眼中,衣袖滑落,露出的这一段皓腕如玉之润、似绸之柔、若水之透,衬得玉镯莹然生光,剔透无暇,竟不是玉烘托了人,而是人给予玉一份迫人的灵气。
俞皇后赞叹道:“怪道你乳名叫黛玉,果然是玉一样的人物,这玉也只配你戴,别人都没有这份灵气。今儿既来了,就留在宫里多住些日子,咱们好生亲近些。”
黛玉见俞皇后和自己母亲年纪相差无几,圆脸杏眸,虽是雍容华贵,浑身上下却透着一团和气,并不显得高高在上,让人不敢逼视,不觉拘谨微减。待得听闻俞皇后此语,黛玉忙笑回道:“娘娘厚爱,本不应辞,然数日后便是长兄大婚之日,实不能久居宫中。”
她和曾净交情极好,早就盼着迎长嫂进门,自然不能在大哥成婚的当日自己却不在场。
俞皇后想了想,笑道:“嗳哟,我竟忘记了,小林卿家的好日子就在眼前。”
不等黛玉开口说话,她又接着道:“无妨,距离你哥哥成亲还有几日呢,你且在宫里住下,你哥哥大婚前两日我再打发人送你回去,也赏些东西贺你哥哥大婚之喜。”
见黛玉有些犹豫,俞皇后又笑道:“我听恒儿说你因父母之故,极喜爱读书,天底下若说藏书,再没有比宫中更多的了,那些朝中官员编纂的书籍,外面等闲见不得,你难道不想瞧瞧?恒儿从前抄的那些书,不过万中一二。”
黛玉听到这里,眼睛瞬间亮如天上星辰。
想到贾敏之怒,恐无林如海在跟前自己受责,说不定还会被贾敏禁足,不允许自己再进藏书阁,而俞皇后口中的那些书实在诱人,黛玉立刻答应下来。
虽然抄书之举在当世十分出格,大家闺秀不需要才名,而是贤名,但黛玉自恃才高八斗,自小没少随着林如海出门斗诗联对,与人一争长短,实在不想放弃绛珠这个别号及其行事,只好先躲过娘亲的怒气再说。若是在宫里几日,多记下几部书籍传阅民间,那就更妙了。
俞皇后见状,不觉莞尔。
她到了这个年纪,闲暇时经常手不释卷,本人也是博览群书,少有人及,况且她秉承父母之教,认为读书可开智、明理、做人,不会把目光胸怀局限于一方天地,所以并不觉得黛玉喜欢读书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她很赞同女孩子读书识字。
做皇后这么几年,她见过的官家女眷无数,读过很多书的和没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不仅气度不同,就是见识和胸怀也差之千里,前者心有所忌行事谨慎,后者往往横行无忌却不知已犯国法,言语也较为粗野无礼。虽然说读过书的人也做过不法之事,没读过书的人也有循规蹈矩者,但大部分的女眷就像自己先前所说的那样。
当然了,不管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俞皇后最喜欢的还是心思纯正之人,心正、身正、行事正,远比读书与否更为重要。若是读书的人用书上的本事行恶,反倒不如不读书。
俞皇后第一眼看到黛玉,就知道这个女孩子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而且为人端正。
见黛玉愿意在宫中小住几日,俞皇后当即打发宫娥太监告知贾敏,并取回黛玉的衣裳。
虽然贵为皇后,其实俞皇后的日子过得颇为寂寞,等闲难见宫外之人,也不能出宫,她又不愿意和那些嫔妃谈天论地,所以今有黛玉相伴,实是乐事一件。
对于黛玉进宫一事贾敏并不担忧,她是俞皇后嫡亲的弟媳,将来俞恒夫妇是俞皇后母子等人的依靠,不管怎么说,有俞家才有俞皇后,俞家势盛,俞皇后母子才无人敢欺,能帮衬太子在朝堂上立足行事,俞皇后自然不会为难黛玉,唯独令她恼火的便是黛玉借绛珠之名在外行事,闻得皇后留宿,她便知黛玉怕自己责难,故而答应。
打点完黛玉的衣裳妆奁等物,在其内又备下打赏的荷包等物,她在宫中少不得要行此事,贾敏亲自检查完,方交到过来的宫娥手中,并派管家媳妇送出。
林睿等报信取衣裳的宫娥太监离开,咳嗽两声,见贾敏看过来,连忙冲她笑了笑。
林睿有些心虚,黛玉做这些事情可都是自己和弟弟撺掇的。
贾敏哼了一声,不满地道:“玉儿虽常出门走动,却不去市井,如何知道外面缺书?那些子以绛珠为名的书是怎么一回事?你这个做哥哥的怎么不劝劝?”
黛玉现在的身份非比寻常,她订了亲,而且又是俞皇后的娘家人,女孩子的才名常为人所忌惮,她偏生弄出这件事来,若是叫俞家知道了,岂不说她教导无方?
便是他们不在意这些,可是好好一个女孩儿家学那些文人雅士,一旦泄露出去叫人知道,十张嘴都说不清。文人相轻,贾敏比谁都明白那些文人雅士的脾性,他们可以容忍任何一个男人的才华凌驾在他们之上,唯独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才华败给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人心不古,既然不甘,便会生事,不知道编出多少污言秽语来攻击其人,令其身败名裂。
林睿站起身,亲自端了一碗茶奉给贾敏,待她呷了一口,方笑道:“母亲担心什么?这些事虽不合世人看法,到底不是大事。”
贾敏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担心娓娓道来。
林睿听完,却笑道:“难道咱们这两家还护不住妹妹?纵使外面狂风暴雨,咱们家依然能保住妹妹。父亲常说妹妹天资过人,远胜我和弟弟,若不是女儿身拘束了她的出路,将来的成就必定在我和弟弟之上。既然父亲都不拘束妹妹,咱们何必学俗人一样?”
看到贾敏面上露出不赞同的神色,他又笑了笑,道:“妹妹此举到底功在民间,不知多少文人感激在心。俞公爷是知道的,亦不在意。就是父亲在,必然也是极赞同。”没有谁比林如海更疼爱黛玉,更由着黛玉的本性了。
贾敏大惊失色,失声道:“恒儿已经知道了?”会不会对此不满?
林睿含笑点了点头,说道:“咱们家许多事他都知道,又看着妹妹长大,妹妹换一种字迹瞒得过别人,却瞒不住他。他都不在意,母亲何必忧心?除他之外,母亲大可不必担忧妹妹的字迹叫人认出来,妹妹的本事母亲还能不知道?父亲和我、弟弟的字迹妹妹都仿得一模一样,她又擅长多种书法,随意一种换了字迹,便是最交好的几家小姐也认不出来。”
他又说了许多好话宽慰贾敏,可巧林智放学回来,听说贾敏之忧,忙插科打诨,只说黛玉之功与友人之赞,他天生一副好口舌,说得天花乱坠,好容易才劝得贾敏怒火暂熄,次日又有事可忙,林睿成婚在即,贾敏便无法顾及绛珠之事了。
却说俞皇后安排黛玉住下后,果然取了许多书籍与她。
俞皇后位列中宫,平时十分繁忙,统领诸妃、诸子女给太上皇、皇太后请安,接受嫔妃、子弟请安,还要料理宫中事务,并不是清闲得百无聊赖,所以看到那些书,黛玉如获至宝,除给俞皇后请安、闲聊之外,鲜少踏出房门,都在房中读书。
俞皇后虽然不能做主取看宫中所有藏书,但她能做主的那一部分对黛玉而言也是非常之多。黛玉有过目不忘之才,又一心想多记几本书,日后传阅于人,所以读得极为用心。
倒是俞皇后恐她伤了眼睛,叫自己的女儿元馨公主带她去御花园中赏景。
公主都是在出嫁之前才有封号,但是元馨公主是嫡出,生得冰雪聪明,又是长庆帝才发觉自己处境不妙有所改进后所生,心里极爱之,早在登基那一年,册封皇后和太子后,就正式册封她为公主,亲取元馨的封号,位同亲王。
黛玉见元馨公主年纪虽小,身量未足,却气度高贵,行事严谨,心底不觉一赞,到底是俞皇后教导出来的,处处流露出皇家气派,让人不敢小觑。
最让黛玉觉得亲切的是元馨公主长得和俞恒隐隐有几分相似,不过眉目口鼻却柔和得多,而且肤光胜雪,不愧是舅舅和外甥女,天生的血缘之亲。她身上穿了一件大红缂丝的衣裳,颈中挂着一串明珠,愈发显得小人儿粉妆玉琢,娇俏可喜。
黛玉行过礼,元馨公主连忙亲手扶起她,然后煞有其事地道:“咱们一家人,可千万别多礼,不然,叫小舅舅知道了,一定不给我带宫外的东西了。”
听了这话,黛玉顿时面红耳赤,轻道:“我给公主行礼,与他何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