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土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村很多农户都掌握了这种棉花带甜瓜的套种方式,不光小石村,邻村的乡亲也来找芒种学习,芒种是来者不拒,很快三里五乡的人都知道芒钟是一个种地的高手了,都来请教芒种如何种好甜瓜。今天芒种收甜瓜,他要拉到集市上去卖掉,由于芒种会管理,他的甜瓜个头大还特别甜,所以一拉到集市上就被抢光了,他的甜瓜总能卖个好价钱。

    今天气温极高,树上的知了在拼命的叫着。芒种身上的汗像雨一样下着,今年夏天的气温是格外的高,路边的大杨树无精打彩的,像要睡着似的。芒种来地里收甜瓜了,他丝毫感觉不到天气的炎热,因为他心中有希望,甜瓜就是他的希望。拉到集市上不用芒种呟喝一会儿的工夫就全给卖完了,芒种心里乐开了花。他种一亩地可得到下门刁份收入,这叫复式种植,不光棉花能带来收入,甜瓜也能带来收入,这叫做两全齐美,这样的种法可是芒种自己琢磨出来的,因为芒种善于动脑,所以他总能种出花样来。所以说种地也要靠智慧,你不能瞎种,得有自己的想法,芒种应该算是一个智慧型的农民。而这样的农民在村里是很少的,大多数的农民是种了几十年的地,还是那个样子,曰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每日就这样重复着,他们很少有人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种地,怎样才能把地种好等等问题,他们只是为种地而种地,很多人种了一辈子的地都不明白为什么要种地,他们就被永这的捆在了土地之上。

    为了看管甜瓜,芒种在地头搭建了一个草棚,晚上的时候芒种就睡在里面。每年到甜瓜熟了的时候,总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去地里偷瓜吃,这个在村里很平常,芒种小时候也干过这个事,还被人家逮住了叫家长。但这是禁不住的,孩子们嘴馋啊,你前面说他后面就忘了,人的欲望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生理方面的欲望,比如吃喝拉撒睡,一成年人有时还控制不住,更别说孩子们了。所以芒种在地里搭了个草棚,一是为了看瓜,二是干活累了有个休息的地方,困了还可以睡会儿。尤其是盛夏的时候,草棚里是很凉快的。渴了再吃个甜瓜,那是很惬意的事,不过芒种闲下来的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抽烟,一根接一根的抽,尤其是干活很累的时候,这是芒种最好的解乏方式。

    中午到了,该吃饭了,芒种的父亲来喊芒种吃饭,父子二人倒着'班吃饭,以防有人去地里偷瓜。芒种回到家里,饭已经准备好了,还是玉米糊糊加咸莱条,这对芒种来说就是人间美味。芒种饿了的时候能喝上个三五碗不成问题,玉米糊在农村可是家常便饭,因为自家的地里产玉米,所以种啥吃啥,经济又实惠。在村里,那时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儿肉,平时很少吃肉。最近两年,芒种地里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所以隔一段时间,芒种就要改善一次,吃一次肉,这是很多村民不敢想的,大家都知道芒种手里有钱了,也算是村里的有钱人了。大家都知道芒种是个种地的能人,芒种之所以能,是因为他爱学习,他不会像别人那样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他总是做出别人想不到事,在种地上他总能弄出个新的名堂,所以乡亲都很羡慕他,在种地上都愿意找他请教,讨教种地的方法。芒种也是个热心的人,谁来请教他都不会拒绝,小石村的人其实都是这样的热情好客,都那么的爱帮助别人且从来不求什么回报。

    芒种的甜瓜都下来的时候可就卖不及了,甜瓜又不能长久的储存,所以芒种就会把甜瓜批发给小贩子们,自己就不用出门了,当起了甩手的掌柜了,虽然批发给小贩们的价格比自己去集市上零卖要低一些,但芒种可以省下时间来做其它的事情,人必竟分身无术,有些活能交给别人就交给别人,这也是策略啊,芒种可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的啊。村里的人都爱吃甜瓜,所以芒种的甜瓜的销路是不用发愁的,很容易就能卖出去的,况且芒种的人缘友好,所以他的甜瓜总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每到逢集过会的时候芒种就会拉上一车甜瓜去卖,今天天特别的晴朗,知了也热的受不了,一直在不停的叫唤着,似乎在说,热啊。还没等芒种吆喝呢,已经有很多人围了过来,要买芒种的甜瓜,大家都知道芒种的甜瓜好吃,价格又合理,所以都来买芒种的甜瓜。并且在算账的时候芒种还会把零头去掉,所以大家都愿意买芒种的甜瓜,不光是因为芒种的瓜好吃,最重要的是芒种人好,所以大家都乐意照顾他的生意。一车的甜瓜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卖完了,芒种就赶着驴车回家拉去,那可真是供不应求啊。甜瓜只是芒种的一个额外的收入,他的主要的收入并不在这个上面而在棉花上,那才是他的主要收入啊。地里的甜瓜收完卖完后就要专心收获棉花了,没有了甜瓜,棉田的通风条件就得到改善了,到了棉花的收获期,棉铃成熟后只要通风条件良好,棉花会很快的开放。因为棉花的开花顺序是由下到上,所以棉田的通风很重要,通风条件不好就会造成烂铃现象,影响产量。所以到了棉花成熟的时期,即采摘期要把棉株下部的部分叶片打掉,这样的话利于通风和采光,可以有效的防止烂铃现象的发生。而这些经验都是芒种在平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善于动脑子,所以他积累了很多的种地的经验。

    摘下来的棉花还要晾晒一下然后存起来,如果不晾晒的话棉花的颜色会发生改变,变成黄色,那样就卖不出好价钱了,芒种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他的棉花是小贩们争相购买的对象,不用芒种出门,这些小贩们会自己找上门来。又因为芒种好说话,不在价格上打圈圈,所以收购棉花的人都乐意买芒种的棉花。棉花就是芒种的希望,芒种还指着棉花带来的收入盖新房子呢,没有新房子就没有办法把翠花娶回家啊,芒种可不想打光棍的,他那么喜欢翠花,不娶回家是不会罢休的。可是翠花的父亲不太愿意,村里人找对象都讲究门当户对,也就说两家的条件要基本相当,不能差距太太,翠花的父亲在县城烟草公司上班,有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那时叫商品粮,在村里是富人阶层的,芒种的条件就不行了,母亲离家出走不说,父亲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除了会种地别的啥都不会了,在小石村芒种的家庭条件是排在后面的,村民都知道芒种家里穷,曰子过得紧巴巴的,那个时候靠种二亩地是过不上好日子的,只能解决个温饱问题,遇到不好的年月可能吃饭都成问题了。所以芒种要实现娶回翠花的愿望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种地,靠双手改变家庭条件以配得上翠花。所以芒种种地很用心,因为他的心中有梦想,有梦想就有了动力,翠花聚不回家芒种是誓不罢休,况且邻村有一个条件不错的人家向翠花提亲了,不过翠花心里有芒种,不会轻易答应人家的,可是也不能总让人家等着吧,夜长梦多啊,所以芒种要加倍努力,干出点儿名堂来让翠花瞧点起自己。这不芒种独创了棉田夹种甜瓜的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盖新房子应该不成问题了,就看啥时候盖了,芒种计划在秋后动工,收完秋后先进盖房用的材料,比如砖瓦,水泥,石灰等。芒种等这一天可是等了很久,在村里盖几间房子那可是大事情,一般的农户是没有能力盖起来的。芒种之所以有这个能力是因为他最近几年舍得在地里投入,另外他还注重田间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所以在地里的收入已远远的超过了别人,盖房子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棉花采摘到了后期,由于棉株的下部透气透光性不好,所以每年都会来采摘一些品色不好的棉花,就卖不上好价钱了,不过芒种管理有方,这样的棉花只占总量的极小的一部分。那么上部的棉铃到了后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般是剩下未成熟的棉铃,这时就需要采取措施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催熟剂,这样可以让剩下的棉铃全部开放,催熟剂的用法也是有讲究的,你不能等到棉花的成熟后期才用而应该在棉花成熟的中期就要使用了,并且要分期完成,一周打一次,药量要逐渐加大,这都是芒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出来的经验,所以他种的棉花产量在小石村是数一数二的。高产量才能带来高收入,产量可是收入的保证,芒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是种地的,但是光种了还远远不够,管理才是重点和关键,为什么那么多人种了那么多年的地还是富不起来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们只是为种地而种地,从来没有人去想一想怎么去管理土地,真正的利用土地让土地为自己服务,他们之所以贫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一辈子都在为脚下的土地服务,做了一辈子土地的佣人,而从来没有想过去做土地的主人,让土地做自己的佣人,说白了还是观念的问题,观念不转变,人就不会改变。芒种在棉花管理上有自己的经验,他让棉花的产量通过管理不断提高,他通过管理让每一个棉铃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让一个棉铃烂掉,让每一个棉铃的个头长到最大。芒种脑子活,所以他种地的模式及管理的方式都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值得每一个村民思考的问题。

    刨花株,村里叫刨花柴是棉花采摘完之后要做的一个累人的活儿,村里的人一般是到秋收结束之后去做这个活儿,刨花柴要用铁锹,一棵一棵的刨下来,一晌干不了多少活儿。干这个活需要耐心,急不得。芒种是极有耐心的,一铁锹一棵,刨下来的花柴都堆在地头,用驴车一车一车的拉回去,然后垛起来,花柴可以用作做饭用的燃料,一冬天都烧不完的。村里每家每户到了冬天都会存下大量的花柴,这是过冬用的主要燃料。村民有冬储的习惯,因为他们经过灾荒之年,所以他们知道只有在灾荒到来之前做好储备才能安然度过灾荒,除了储存柴火外还要储存粮食,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那种圆形的瓮,专门用来储存粮食,每家至少有十多个瓮,芒种家里有二十多个瓮用来储存粮食。只不过随着灾荒年的减少,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留下一部分以防灾荒之年。多余的粮食都要卖掉,收入自然提高了。

    有付出必有收获,芒种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在种地上投入了超出常人的精力和体力,并且他善于动脑子,爱琢磨,他种地的产量总是高于别人。

    每年收秋之后,就要谋划下一季的播种了,在播种前首先要保证土壤墒情,浇水很重要。只有墒情好了,才能保证出苗率,获得高产才会有保障。可总是有些人不重视墒情,为了剩一水,结果造成出苗不全影响了产量,看似省钱了其实是赔钱了,他们搞不清楚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所以很多人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种出个门道来,这确实是很可惜的事情,忙忙碌碌一辈子,只赚个吃喝。

    芒种在种地上舍得投入,每年花柴刨完之后清除完杂草就要准备浇地了,他要保证种麦绝对的墒情,不然的话会影响下一季的收入。芒种早早来到地里准备浇地前的工作,清除杂草,修复田垅。做完这些活之后就要浇地了,这一水要浇小水,只要保证出苗就行了,不用浇很大的水。浇大水也是浪费,没有那个必要。浇完水后就是静等播种了,一般好天气的情况下三五天就可翻地了,早了不好,因为早了地湿不好干活,并容易形成坷垃,晚了也不好,因为晚了墒情就不行了。一般情况下棉花收获后就到了深冬季节,天气转凉,气温已经很低了,但这个时候还可以播种小麦,年前不出苗土里焖是最好的,这样小麦就有了一个充足的冬眠时间,就给它来年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冬前不上冻都可以播种小麦,不用考虑它的出苗问题,晚一点种也没有关系,棉花收了之后芒种都会种上小麦,不让地闲着,让它充分发挥它的价值。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在村里,很多村民让土地闲置着,说是养地,其实是资源浪费。土地是可以边种边养的,不用单独去养它,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芒种可是种地的好手,他知道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比如他发明的棉花田夹种甜瓜的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芒种种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芒种一直是大家种地的榜样,但总有一些人观念陈旧,守着传统的种地模式不求改变,这样的人即使种一辈子地又如何呢?他们只会种地,只是一个种地者而不是一个土地的管理者,只有成为一个土地的管理者才会把地种好。芒种就属于后者,他善于思考,乐于琢磨,一直在努力探索种地的最佳模式,一直在想如何把土地管好。在种地的每一个环节他都特别的用心,希望每一寸土地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所以芒种一边种地一边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种地技能,我们知道芒种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喜欢学习,学习是一个人进步的最佳方法。可是我们发现生活中真正爱学习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都是随大流,都在跟着别人跑,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进步和成长呢。

    年前的播种关系年后的收入,所以芒种很重视。尤其是在选种上更是煞费苦心,在小麦收获前芒种会在地里精挑细选,去除不良的种子,留下籽粒饱满的种子,这个活儿芒种做得是特别的仔细。因为他关系到明年的产量,所以马虎不得,不管天气如何,芒种都会在地里很用心的选种,种子优良了,长出来的苗就粗壮。其实做什么事都是这样,只要用心做,坚持做,没有做不好的。就怕你不用心,只是跟着别人在跑。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人,只要你付出了,生活必然会加倍回报给你!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