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满清浮沉四百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叶赫灭亡后,万历派吏部给事中姚崇文去探寻金台吉和布扬古的后裔,姚崇文寻得金台吉后人三个,给了四千两白银抚恤,并建议朝廷金台吉和布扬古立庙,以此激励朝鲜与蒙古那些不愿意跟努尔哈赤同流合污的部落。
坐视叶赫灭亡,明朝实属无奈。当时,沈阳的李如桢与河西的李光荣加起来有一万多人,虎皮驿的贺世贤有几千人,辽阳的柴国柱也有二三万人,这些人的部队要不就是残兵败将,要不就是没有兵械。面对努尔哈赤的步步近逼,他们也束手无策。
沈阳总兵李如桢,虽然老子是李成梁,但是他却不怎么会打仗。铁岭被围,他按兵不动;叶赫被伐,他无动于衷。实事求是地来说,这也不能怪他,手下虽说有一万多人马,派过去也是送人头。
打完叶赫,努尔哈赤回去休整了一段时间,来年三月他又坐不住了,准备继续发兵攻打明朝,打铁得要趁热。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努尔哈赤开始命八旗兵在尚间崖和扎克丹、德立石、温德痕四处筑四城,作为攻打明朝的后方基地。
【熊廷弼镇守辽东】
熊廷弼上任辽东,朝廷对他期望颇大,希望他能够振兴辽东,一举收复失地。熊廷弼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努尔哈赤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可不是吹出来的,要消灭这个对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熊廷弼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自幼家境贫寒,童年主要工作跟太祖朱元璋一样——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刻苦学习,最终考上国家公务员,是个励志青年。朝廷让他做推官,就是地方法院院长,专门处理一些民事诉讼,他工作干得不错,又能说会道,朝廷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就擢升他为监察御史。
熊廷弼几年监察御史做下来,可真没白干,练就了一张好嘴,见谁不顺眼都骂。朝廷觉得光骂不练是不行滴,就让他做辽东巡抚。他做巡抚期间,既练兵,又种田,还修城墙,积极推行官吏考核制,一时间风纪大振,当然也得罪了不少人。据了解,当时金州遭遇大汗,他亲自出马求雨,立刻大雨倾盆,当地老百姓为之惊呆,纷纷表示拥护熊巡抚。
既然这么能干,朝廷就让他做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接替杨镐,经略辽东。到他上任的时候,辽东局势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缺钱、缺兵,缺粮,就是不缺敌人。熊廷弼要钱,万历同志也没说不给,倒是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让他先放手去干。这个熊廷弼拿着尚方宝剑,还真放手去干了。
刚出关,他就遇到大批流民。这些流民成分丰富,种田的,当兵的,做官的,搞买卖的,一应俱全。熊廷弼就安抚这些流民,要他们别跑了,跟着自己混绝对没有错。熊廷弼还是挺有号召力的,主要是也有名气,大家都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他刚坐上辽东经略的位子,就令人把前任杨镐押赴京师受审,又斩了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罢免了沈阳总兵李如桢。皇帝赐的尚方宝剑不愧是大内监制,良心出品,用起来确实顺手方便。
熊廷弼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振兴纲纪,做的这些事从道理上说是没有错的,但是从人情世故上说就很有问题了。首先逮捕杨镐,那是朝廷的事情,轮不到你来做,更何况人家一把年纪了,对老人最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嘛。其次,用尚方宝剑斩杀逃将也有点过了,比如王文鼎刚赶到铁岭,那里已经沦陷,他掉头就跑也情有可原。这些人未必个个胆小怕死,而是手里那些兵确实打不过努尔哈赤,做无谓的牺牲是否值得?现在你熊大人来了,人家不也跟着你回来混了,为何就不能给人家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呢?而且这些人都是皇帝的人,都是有编制的,他们的生死只能有皇帝决定,岂是你想杀就杀,给你尚方宝剑真实用途是为了让你便宜行事,震慑捣乱不听话的人,不是要你见谁不爽就砍了他。
这三把火烧下去,熊廷弼是爽了,但很多人不爽了。大家之所以还没有发作,是等着看熊廷弼接下来准备怎么干,要是能收复失地好说,收复不了的话,大家再秋后算账。
熊大人砍完人,决定搞一次调研,就让手下佥事韩元善去沈阳走访一下,弄点一手资料回来好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韩元善死活不愿意去,万一途中被女真游荡的骑兵抓住了,估计送回来的不是耳朵就是眼睛了。熊廷弼只好叫另外一个佥事阎鸣泰去视察,阎鸣泰刚视察到贺世贤驻守的虎皮驿,就吓得恸哭而回。
跟这样的人共事,熊廷弼无奈至极,只能自己亲自去巡视了。到达虎皮驿的时候,总兵贺世贤拦住了他,告诉熊廷弼:“部长大人,现在这里兵荒马乱,贼寇流窜,可不是旅游胜地,你要是这样素颜出门,半路被人砍可不能怪我。”
熊廷弼哈哈一笑:“放心,现在正下着大雪,奴酋是不回想到这个时候我下来搞调研的。”
从虎皮驿到沈阳,人烟罕见,到处是焚毁的村庄和良田,偶尔遇见一些流民,他们也如惊弓之鸟。熊廷弼安抚流民,要他们相信自己,相信大明政府,奴寇不久会被驱逐的,和谐社会终将到来。到达沈阳后,他又顺道去了抚顺,这里原先居住的三十万居民全部被努尔哈赤掠走,只留下断壁残垣,感慨之余,熊廷弼设坛为这些屠刀下的冤魂送上了一炷香。
经过实地考察,熊部长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向递交了调研报告,洋洋洒洒近千字,重点介绍了辽东军备情况。如果皇帝和朝臣认真看完熊廷弼的奏疏,并认真贯彻落实,可能就没有后面的悲剧了。
都说明朝后期辽东军备松弛,究竟松弛到什么地步?首先是士兵情况,熊廷弼在奏疏中辽东现有将士兵分为四种,即残兵、额兵、募兵、援兵。残兵,是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的三无士兵,他们在军队里面就是混口饭吃,打仗的时候在里面充数,战败了就装死,再趁机逃回来改投到其他将军部下继续充数,人数较为稳定。额兵,就是有编制的正规士兵,经过几次大的战争基本死伤殆尽,剩下的有一半也跑了。募兵基本都是一些地痞无赖,报完名领到军粮立马闪人,再到其他招募士兵的地方继续报名领粮食,剩下没走的募兵,只要听到要打仗,都找机会偷偷跑掉了。援兵,就是各部派来支援的士兵,基本都是挑所部最差的送过来。
作战装备情况,更是凄惨。许多士兵衣不遮体,根本无战甲可穿,作战的弓断裂脱弦,箭无头尾无翎,刀口生锈,鸟铳和火炮更是在几次战役中丢失殆尽。
说了一大堆,熊廷弼认为现在根本打不过金国,必须要有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整顿军备。主要思路就是凭城固守,练兵备战。
在熊廷弼的指导下,从北到南十八个边堡,派一些纪律严明的士兵把守,一旦发现敌情,据城坚守。无论努尔哈赤怎么挑衅,他就是不出来。
熊廷弼针对努尔哈赤部队的特点,也将自己的部队分为战兵、城守兵和备兵。战兵主要是跟敌人搞肉搏战的,个个人高马大、身强体壮;城守兵主要是操控火器射击的,装弹速度都是按照流水线标准要求;备兵就是搞些后勤工作。战兵一日一钱,城守兵一日七分,备兵一日给四分,作战分工明确,工资按兵种分配。
此外,熊廷弼也组织了一些精良骑兵,到努尔哈赤的地...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叶赫灭亡后,万历派吏部给事中姚崇文去探寻金台吉和布扬古的后裔,姚崇文寻得金台吉后人三个,给了四千两白银抚恤,并建议朝廷金台吉和布扬古立庙,以此激励朝鲜与蒙古那些不愿意跟努尔哈赤同流合污的部落。
坐视叶赫灭亡,明朝实属无奈。当时,沈阳的李如桢与河西的李光荣加起来有一万多人,虎皮驿的贺世贤有几千人,辽阳的柴国柱也有二三万人,这些人的部队要不就是残兵败将,要不就是没有兵械。面对努尔哈赤的步步近逼,他们也束手无策。
沈阳总兵李如桢,虽然老子是李成梁,但是他却不怎么会打仗。铁岭被围,他按兵不动;叶赫被伐,他无动于衷。实事求是地来说,这也不能怪他,手下虽说有一万多人马,派过去也是送人头。
打完叶赫,努尔哈赤回去休整了一段时间,来年三月他又坐不住了,准备继续发兵攻打明朝,打铁得要趁热。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努尔哈赤开始命八旗兵在尚间崖和扎克丹、德立石、温德痕四处筑四城,作为攻打明朝的后方基地。
【熊廷弼镇守辽东】
熊廷弼上任辽东,朝廷对他期望颇大,希望他能够振兴辽东,一举收复失地。熊廷弼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努尔哈赤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可不是吹出来的,要消灭这个对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熊廷弼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自幼家境贫寒,童年主要工作跟太祖朱元璋一样——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刻苦学习,最终考上国家公务员,是个励志青年。朝廷让他做推官,就是地方法院院长,专门处理一些民事诉讼,他工作干得不错,又能说会道,朝廷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就擢升他为监察御史。
熊廷弼几年监察御史做下来,可真没白干,练就了一张好嘴,见谁不顺眼都骂。朝廷觉得光骂不练是不行滴,就让他做辽东巡抚。他做巡抚期间,既练兵,又种田,还修城墙,积极推行官吏考核制,一时间风纪大振,当然也得罪了不少人。据了解,当时金州遭遇大汗,他亲自出马求雨,立刻大雨倾盆,当地老百姓为之惊呆,纷纷表示拥护熊巡抚。
既然这么能干,朝廷就让他做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接替杨镐,经略辽东。到他上任的时候,辽东局势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缺钱、缺兵,缺粮,就是不缺敌人。熊廷弼要钱,万历同志也没说不给,倒是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让他先放手去干。这个熊廷弼拿着尚方宝剑,还真放手去干了。
刚出关,他就遇到大批流民。这些流民成分丰富,种田的,当兵的,做官的,搞买卖的,一应俱全。熊廷弼就安抚这些流民,要他们别跑了,跟着自己混绝对没有错。熊廷弼还是挺有号召力的,主要是也有名气,大家都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他刚坐上辽东经略的位子,就令人把前任杨镐押赴京师受审,又斩了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罢免了沈阳总兵李如桢。皇帝赐的尚方宝剑不愧是大内监制,良心出品,用起来确实顺手方便。
熊廷弼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振兴纲纪,做的这些事从道理上说是没有错的,但是从人情世故上说就很有问题了。首先逮捕杨镐,那是朝廷的事情,轮不到你来做,更何况人家一把年纪了,对老人最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嘛。其次,用尚方宝剑斩杀逃将也有点过了,比如王文鼎刚赶到铁岭,那里已经沦陷,他掉头就跑也情有可原。这些人未必个个胆小怕死,而是手里那些兵确实打不过努尔哈赤,做无谓的牺牲是否值得?现在你熊大人来了,人家不也跟着你回来混了,为何就不能给人家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呢?而且这些人都是皇帝的人,都是有编制的,他们的生死只能有皇帝决定,岂是你想杀就杀,给你尚方宝剑真实用途是为了让你便宜行事,震慑捣乱不听话的人,不是要你见谁不爽就砍了他。
这三把火烧下去,熊廷弼是爽了,但很多人不爽了。大家之所以还没有发作,是等着看熊廷弼接下来准备怎么干,要是能收复失地好说,收复不了的话,大家再秋后算账。
熊大人砍完人,决定搞一次调研,就让手下佥事韩元善去沈阳走访一下,弄点一手资料回来好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韩元善死活不愿意去,万一途中被女真游荡的骑兵抓住了,估计送回来的不是耳朵就是眼睛了。熊廷弼只好叫另外一个佥事阎鸣泰去视察,阎鸣泰刚视察到贺世贤驻守的虎皮驿,就吓得恸哭而回。
跟这样的人共事,熊廷弼无奈至极,只能自己亲自去巡视了。到达虎皮驿的时候,总兵贺世贤拦住了他,告诉熊廷弼:“部长大人,现在这里兵荒马乱,贼寇流窜,可不是旅游胜地,你要是这样素颜出门,半路被人砍可不能怪我。”
熊廷弼哈哈一笑:“放心,现在正下着大雪,奴酋是不回想到这个时候我下来搞调研的。”
从虎皮驿到沈阳,人烟罕见,到处是焚毁的村庄和良田,偶尔遇见一些流民,他们也如惊弓之鸟。熊廷弼安抚流民,要他们相信自己,相信大明政府,奴寇不久会被驱逐的,和谐社会终将到来。到达沈阳后,他又顺道去了抚顺,这里原先居住的三十万居民全部被努尔哈赤掠走,只留下断壁残垣,感慨之余,熊廷弼设坛为这些屠刀下的冤魂送上了一炷香。
经过实地考察,熊部长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向递交了调研报告,洋洋洒洒近千字,重点介绍了辽东军备情况。如果皇帝和朝臣认真看完熊廷弼的奏疏,并认真贯彻落实,可能就没有后面的悲剧了。
都说明朝后期辽东军备松弛,究竟松弛到什么地步?首先是士兵情况,熊廷弼在奏疏中辽东现有将士兵分为四种,即残兵、额兵、募兵、援兵。残兵,是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的三无士兵,他们在军队里面就是混口饭吃,打仗的时候在里面充数,战败了就装死,再趁机逃回来改投到其他将军部下继续充数,人数较为稳定。额兵,就是有编制的正规士兵,经过几次大的战争基本死伤殆尽,剩下的有一半也跑了。募兵基本都是一些地痞无赖,报完名领到军粮立马闪人,再到其他招募士兵的地方继续报名领粮食,剩下没走的募兵,只要听到要打仗,都找机会偷偷跑掉了。援兵,就是各部派来支援的士兵,基本都是挑所部最差的送过来。
作战装备情况,更是凄惨。许多士兵衣不遮体,根本无战甲可穿,作战的弓断裂脱弦,箭无头尾无翎,刀口生锈,鸟铳和火炮更是在几次战役中丢失殆尽。
说了一大堆,熊廷弼认为现在根本打不过金国,必须要有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整顿军备。主要思路就是凭城固守,练兵备战。
在熊廷弼的指导下,从北到南十八个边堡,派一些纪律严明的士兵把守,一旦发现敌情,据城坚守。无论努尔哈赤怎么挑衅,他就是不出来。
熊廷弼针对努尔哈赤部队的特点,也将自己的部队分为战兵、城守兵和备兵。战兵主要是跟敌人搞肉搏战的,个个人高马大、身强体壮;城守兵主要是操控火器射击的,装弹速度都是按照流水线标准要求;备兵就是搞些后勤工作。战兵一日一钱,城守兵一日七分,备兵一日给四分,作战分工明确,工资按兵种分配。
此外,熊廷弼也组织了一些精良骑兵,到努尔哈赤的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