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影帝的诞生[美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影从一开始就走进了他的心里。
哈维·米尔克藏在柜子里的前半生,和他后来敢于挑战当时社会规则的转变,让艾伦·钱伯斯想到了一个人,出埃及记最初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最大叛徒的迈克尔·伯西。
出埃及记的第一任主席迈克尔·伯西是战后婴儿潮出生的那代人,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对异性不敢感兴趣,同时也知道那是一件罪恶的事。在那个年代,同性恋通常被诊断成性倒错,送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伯西不想做遭遇那样的结局,他想找个办法拯救和自己一样的人,于是他和几个朋友在洛杉矶一所教堂的地下室里创办了出埃及记。
这个名字出自《旧约》,讲述了上帝救赎子民的故事,组织的成员们也坚信通过虔诚的信仰,上帝能将他们从同性恋的痛苦中拯救出来。
出埃及记还得到了教会的帮助,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北美最大的同性恋治疗组织,但是就在1979年,迈克尔·伯西却因为和组织的另一位成员盖瑞·库伯陷入爱河,双双退出了组织。
艾伦·钱伯斯比迈克尔·伯西晚出生十几年,但自从2001年成为出埃及记主席后,钱伯斯却没少和他打交道,因为出埃及记的创办者迈克尔·伯西,现在已经成为了组织最坚决的反对者,两人在组织的很多次活动现场碰面过,还展开过几次公开辩论。当然,最后谁都没能说服谁。
比起在哈维·米尔克身上发现迈克尔·伯西的影子,让艾伦·钱伯斯更有认同感的是丹·怀特,他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这个认知令他坐立不安,这绝对是个不妙的信号,他本该立即从这里逃出去,但最终,他的感性还是压过了理性,他没有离开。
和组织内的很多兄弟姐妹们一样,艾伦·钱伯斯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对同性比对异性更感兴趣,十一岁起他就每天向上帝祈祷“不想做同性恋”,十九岁的时候加入了出埃及记,因为虔诚积极又活跃,他很快担任高层,后来他结了婚、收养了两个孩子,拥有了一个典型美国式的幸福家庭,再后来他成为了主席,经常飞往世界各地,到处发表演讲,宣称自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救赎,成功改变了性取向,他将自己塑造成了出埃及记的一面旗帜和最好的宣传素材。
要说他和丹·怀特有哪些实质上的相像,大概只有出身,他们都出生在传统的基督徒家庭,但正如电影里哈维·米尔克形容丹·怀特的有句台词所说的那样:“我知道他所经历的压力和恐惧,我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对他说的谎。”
艾伦·钱伯斯理解丹·怀特在家庭和传统文化中受到的教育与压力,在他与妻子的互动、给儿子洗礼、被警局推上去做代言人时,身上都有那种“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的压力,这同样也是钱伯斯正在背负的压力。
站在观众的角度,艾伦·钱伯斯可以轻松说出丹·怀特身上的标签,理想主义、传统、责任、恐同(或者深柜?)、天真、软弱、嫉妒、冲动、仇恨……但是,这些标签,是否也在他自己的身上存在着?
电影用不少细节描绘出了六七十年代同性恋者一旦曝光,会面临的种种悲惨遭遇,被歧视、被警察追捕、被殴打、被杀害,当看到这些情节,艾伦·钱伯斯感到的不是高兴痛快,而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就像是遭遇那一切的是他自己似的。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直接戳穿了他多年以来不愿意承认的,恐同的真相——恐同,恐惧的到底是什么,是真的认为同性恋是罪恶的有污染性的,还是恐惧自己改变不了的性取向被发现后,将遭遇到的那一切悲惨?所以才要疯狂的遮掩和擦除?
当丹·怀特朝哈维·米尔克开枪时,看到这一幕,艾伦·钱伯斯感到一阵巨大的痛苦,他从这两个角色的命运里,看到了自己的绝路。
去年的一段对话突然浮现在艾伦·钱伯斯脑海中,那是出埃及记在北卡罗来纳州举举办千人集会,他正向教众们宣扬着“性取向转换疗法”时,迈克尔·伯西出现了,他和一群同性恋是来反对活动的,当钱伯斯宣讲完教义下台时,伯西还冲了过来大声向他提问。
伯西问他和妻子结婚后,有过多少次夫妻生活。
无法撒谎的钱伯斯回答说,他和妻子是双方都认可的无性婚姻,他们每天都会亲吻拥抱,但不会有夫妻生活,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且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很幸福。
伯西质问他,这就是你所宣扬的性取向能够治疗能够改变吗?
影从一开始就走进了他的心里。
哈维·米尔克藏在柜子里的前半生,和他后来敢于挑战当时社会规则的转变,让艾伦·钱伯斯想到了一个人,出埃及记最初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最大叛徒的迈克尔·伯西。
出埃及记的第一任主席迈克尔·伯西是战后婴儿潮出生的那代人,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对异性不敢感兴趣,同时也知道那是一件罪恶的事。在那个年代,同性恋通常被诊断成性倒错,送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伯西不想做遭遇那样的结局,他想找个办法拯救和自己一样的人,于是他和几个朋友在洛杉矶一所教堂的地下室里创办了出埃及记。
这个名字出自《旧约》,讲述了上帝救赎子民的故事,组织的成员们也坚信通过虔诚的信仰,上帝能将他们从同性恋的痛苦中拯救出来。
出埃及记还得到了教会的帮助,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北美最大的同性恋治疗组织,但是就在1979年,迈克尔·伯西却因为和组织的另一位成员盖瑞·库伯陷入爱河,双双退出了组织。
艾伦·钱伯斯比迈克尔·伯西晚出生十几年,但自从2001年成为出埃及记主席后,钱伯斯却没少和他打交道,因为出埃及记的创办者迈克尔·伯西,现在已经成为了组织最坚决的反对者,两人在组织的很多次活动现场碰面过,还展开过几次公开辩论。当然,最后谁都没能说服谁。
比起在哈维·米尔克身上发现迈克尔·伯西的影子,让艾伦·钱伯斯更有认同感的是丹·怀特,他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这个认知令他坐立不安,这绝对是个不妙的信号,他本该立即从这里逃出去,但最终,他的感性还是压过了理性,他没有离开。
和组织内的很多兄弟姐妹们一样,艾伦·钱伯斯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对同性比对异性更感兴趣,十一岁起他就每天向上帝祈祷“不想做同性恋”,十九岁的时候加入了出埃及记,因为虔诚积极又活跃,他很快担任高层,后来他结了婚、收养了两个孩子,拥有了一个典型美国式的幸福家庭,再后来他成为了主席,经常飞往世界各地,到处发表演讲,宣称自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救赎,成功改变了性取向,他将自己塑造成了出埃及记的一面旗帜和最好的宣传素材。
要说他和丹·怀特有哪些实质上的相像,大概只有出身,他们都出生在传统的基督徒家庭,但正如电影里哈维·米尔克形容丹·怀特的有句台词所说的那样:“我知道他所经历的压力和恐惧,我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对他说的谎。”
艾伦·钱伯斯理解丹·怀特在家庭和传统文化中受到的教育与压力,在他与妻子的互动、给儿子洗礼、被警局推上去做代言人时,身上都有那种“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的压力,这同样也是钱伯斯正在背负的压力。
站在观众的角度,艾伦·钱伯斯可以轻松说出丹·怀特身上的标签,理想主义、传统、责任、恐同(或者深柜?)、天真、软弱、嫉妒、冲动、仇恨……但是,这些标签,是否也在他自己的身上存在着?
电影用不少细节描绘出了六七十年代同性恋者一旦曝光,会面临的种种悲惨遭遇,被歧视、被警察追捕、被殴打、被杀害,当看到这些情节,艾伦·钱伯斯感到的不是高兴痛快,而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就像是遭遇那一切的是他自己似的。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直接戳穿了他多年以来不愿意承认的,恐同的真相——恐同,恐惧的到底是什么,是真的认为同性恋是罪恶的有污染性的,还是恐惧自己改变不了的性取向被发现后,将遭遇到的那一切悲惨?所以才要疯狂的遮掩和擦除?
当丹·怀特朝哈维·米尔克开枪时,看到这一幕,艾伦·钱伯斯感到一阵巨大的痛苦,他从这两个角色的命运里,看到了自己的绝路。
去年的一段对话突然浮现在艾伦·钱伯斯脑海中,那是出埃及记在北卡罗来纳州举举办千人集会,他正向教众们宣扬着“性取向转换疗法”时,迈克尔·伯西出现了,他和一群同性恋是来反对活动的,当钱伯斯宣讲完教义下台时,伯西还冲了过来大声向他提问。
伯西问他和妻子结婚后,有过多少次夫妻生活。
无法撒谎的钱伯斯回答说,他和妻子是双方都认可的无性婚姻,他们每天都会亲吻拥抱,但不会有夫妻生活,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且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很幸福。
伯西质问他,这就是你所宣扬的性取向能够治疗能够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