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 (1/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陈婉1985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戴望舒诗歌是有前后分期的。戴诗的转变以我底记忆为标志。卞之琳在雕虫纪历中评价戴望舒的诗艺发展三个时期,早期雨巷期,二期我底记忆后,三期,1932——1935年欧洲之行,受法国的许拜唯艾尔,艾吕雅,西班牙的洛尔加,他的象征主义风格变了,有超现实主义色彩,例如,眼。卞之琳提到的我底记忆是戴望舒转变的主要体现。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得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或者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碎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的哭了
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开头首句是“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得友人”这是一个平易的叙述句,说明这首诗是平易诉说的基调。这是一首诗人的主观自叙,叙述一位比最好的友人还忠实的老友——记忆。
第二段连续五个“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破旧的粉盒上”、“颓垣的木莓上”、“喝了一半的酒瓶上”之后还有“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这一段明显使用了艾略特所谓的“客观对应物”手法。戴望舒写了很多旧物,来描摹“记忆”在把玩旧物中写记忆,这旧物就成了“客观对应物”了。还可以说这是诗人在回忆,回忆抽烟的自己,拿着有百合花的笔杆创作的自己,喝酒的自己,撕诗稿的自己,在凄暗的灯下的自己,各时期或各种情况下的自己,各种各样的“记忆”中的自己,以及那个时候自己的情绪、感受等等。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这个“自己”与诗人本身同在,它就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在诗人的记忆里。各种各样的记忆中的自己组成了另一个诗人自己,戴望舒把“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对象化成为叙述对象,而这个叙述对象又是另一个叙述者,或者说是叙述者的变身。“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叙述戴望舒的经历,日常生活体验,他的痛苦、寂寞、懦弱或惆怅,这些都在诗人与“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的对话中,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言自语中实现的。戴望舒并没有自述经历与体验,而是找了一个对象,即客观对应物——“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来叙述的。
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有关“记忆”的形容,是“破旧”“颓垣”“撕碎”“压干”“凄暗”的,它“胆小”“声音低微”而它出现时,我是“寂寥”的,这些都是比较痛苦、凄凉的描述,说明当时诗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痛苦、寂寞、懦弱或惆怅的。之后“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就像是通常我们回忆过去,有一段记忆经常萦绕我们的脑海,它一遍一遍出现,之后“老讲着同样的故事”“老唱着同样的曲子”“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可能真的很美好“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只是“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记忆”虽然很美好,却也有些美中不足,没什么生机与活力,还有些眼泪和无奈。说明诗人的体验是一贯的,比较消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段是写是诗人和老友“记忆”的关系。“记忆”拜访诗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或者选一个大清早”“想睡”或者是“大清早”都是比较私人化的时间,都是最不想被人打扰的时间,可以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而这个时候,通常人们都是一个人想一想自己,就是所谓的“吾日三省吾身”同样诗人也在反省自己,这时“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就时常出现,诗人面对内心的自我,这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不会觉得被冒犯。“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这说明诗人和老友——“记忆”非同一般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没有礼貌的举动,在老朋友之间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可以... -->>
戴望舒诗歌是有前后分期的。戴诗的转变以我底记忆为标志。卞之琳在雕虫纪历中评价戴望舒的诗艺发展三个时期,早期雨巷期,二期我底记忆后,三期,1932——1935年欧洲之行,受法国的许拜唯艾尔,艾吕雅,西班牙的洛尔加,他的象征主义风格变了,有超现实主义色彩,例如,眼。卞之琳提到的我底记忆是戴望舒转变的主要体现。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得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或者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碎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的哭了
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开头首句是“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得友人”这是一个平易的叙述句,说明这首诗是平易诉说的基调。这是一首诗人的主观自叙,叙述一位比最好的友人还忠实的老友——记忆。
第二段连续五个“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破旧的粉盒上”、“颓垣的木莓上”、“喝了一半的酒瓶上”之后还有“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这一段明显使用了艾略特所谓的“客观对应物”手法。戴望舒写了很多旧物,来描摹“记忆”在把玩旧物中写记忆,这旧物就成了“客观对应物”了。还可以说这是诗人在回忆,回忆抽烟的自己,拿着有百合花的笔杆创作的自己,喝酒的自己,撕诗稿的自己,在凄暗的灯下的自己,各时期或各种情况下的自己,各种各样的“记忆”中的自己,以及那个时候自己的情绪、感受等等。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这个“自己”与诗人本身同在,它就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在诗人的记忆里。各种各样的记忆中的自己组成了另一个诗人自己,戴望舒把“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对象化成为叙述对象,而这个叙述对象又是另一个叙述者,或者说是叙述者的变身。“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叙述戴望舒的经历,日常生活体验,他的痛苦、寂寞、懦弱或惆怅,这些都在诗人与“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的对话中,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言自语中实现的。戴望舒并没有自述经历与体验,而是找了一个对象,即客观对应物——“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来叙述的。
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有关“记忆”的形容,是“破旧”“颓垣”“撕碎”“压干”“凄暗”的,它“胆小”“声音低微”而它出现时,我是“寂寥”的,这些都是比较痛苦、凄凉的描述,说明当时诗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痛苦、寂寞、懦弱或惆怅的。之后“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就像是通常我们回忆过去,有一段记忆经常萦绕我们的脑海,它一遍一遍出现,之后“老讲着同样的故事”“老唱着同样的曲子”“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可能真的很美好“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只是“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记忆”虽然很美好,却也有些美中不足,没什么生机与活力,还有些眼泪和无奈。说明诗人的体验是一贯的,比较消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段是写是诗人和老友“记忆”的关系。“记忆”拜访诗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或者选一个大清早”“想睡”或者是“大清早”都是比较私人化的时间,都是最不想被人打扰的时间,可以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而这个时候,通常人们都是一个人想一想自己,就是所谓的“吾日三省吾身”同样诗人也在反省自己,这时“内心的自我”或者说“记忆”中的自己就时常出现,诗人面对内心的自我,这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不会觉得被冒犯。“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这说明诗人和老友——“记忆”非同一般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没有礼貌的举动,在老朋友之间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