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大三国的小人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定下来,得以善终。如果把他拉过来研究,可以写一部长篇。
新三国置公众情感于何处(邓洪卫)
新三国电视剧已经热播了快一半,观众的骂声有增无减。新三国从一开始开拍,就注定了被骂,只是没想到,被骂得这么狠。
我觉得,新三国被骂,主要是其主创者们错误地估计了观众的欣赏水平。
千百年来,三国故事已深入人心。观众对这部名著是有着极深厚的感情的。从连环画到评书,到戏曲,到老版三国电视剧,其创作者们都相当谨慎,所以他们都获得了成功,受到一致好评。这跟他们照顾到公众情感,忠实于原著是分不开的。那么,是不是拍三国就一定要忠实于原著?我觉得不是。我们是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三国。问题是,怎么改?改什么?从已经看过的新三国剧集来看,改编的力度相当大,只是改得太随意了,该改的地方没改,不该改的地方改了。挺高雅的事给整庸俗了。
首先是情节方面。情节是可以再创造、再组合的。关键是创造得合理,组合得精彩。新三国在情节改编上是不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原三国中经典的部分改得不经典。比如说,温酒斩华雄。原著中,斩华雄用虚写的方法,没有一句战场上的打斗描写,却用大篇笔墨描写帐中诸侯的神态、表现,显得非常含蓄,这也是评论家们一直所极力推崇的,是三国里写打斗最具艺术特色的段落。老版三国继承了这种特色,用大量的画面极尽渲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了新三国,拍得很实,完全毁坏了原有的艺术审美。青梅煮酒论英雄,原著和老版都很含蓄,场面也恢弘,新三国却拍得很直白。官渡之战,重在表现两方主帅的决断与争斗。袁绍拥有众多的忠义智能之士,他们都给袁绍献过良策,而袁绍不听,正因为此,才更加凸现了袁绍的性格悲剧。而新版却用那么长时间来描写正面战场厮杀,再用大量戏份来表现田丰、许攸、郭图等的争斗,一会儿是君子,一会儿是小人,层次混乱,失去了感染力。第二是把一些无厘头的东西随意硬塞进来。曹操已逃离京城,偏要让吕布去王允府中搜查,安排他初见貂婵。我不是反对吕布跟貂婵提前见面,我是反对把他们的提前见面安排得那么假。新三国为了弥补原著中孙吴方面戏份单薄的缺憾,安排了孙权以神童的形象提前出场。这本来是好事,但也是因为戏份安排得太生硬太假而让人忍不住笑场。第三就是随意删除了一些精彩的情节。桃园结义不到一分钟,没有曹操撒泡尿的时间长。战濮阳、战宛城、博望坡、连环计等那么重要的章节,都被舍弃得干干净净。
其次是随意改动人物。近年来对三国的研究深入,思维开阔,三国人物的性格已不再是以往的孤立,而是多面性。新三国完全可以借鉴,使之更为丰满、立体。事实上并非如此。原著中很多丰满鲜明的人物,被新版改得很平白。曹操,那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陈建斌的演绎下,怎么越看越像泼皮无赖土匪山大王,这样的气质如何赋得观沧海短歌行?张飞,应该是既勇猛无敌,又可爱豪爽的一位将军,在新三国中讲出的话来粗鲁没逻辑,成了李逵和八戒的混合体。田丰,政治、军事上都很有见地,特点是刚而犯上,到了新版中就是个小瘪三,尽给袁绍添乱,把一些错误决断加给了他,使他的自杀变得很苍白。这样随意改动人物的地方太多。改得好也就罢了,关键是改得更加浅薄单一,不合情理。第二就是随意乱加人物。温酒斩华雄时加了一个刘三刀,孙坚回江东时加了一个范进下书,都被当作笑话被贴在网上。加这个人物这些情节能推动剧情发展吗?不能。只增笑耳。第三是删除重要人物。原著中许多重要的人物,都被删得无影无踪。贾诩,非常有特点的人物,一个字都没提。二荀只有一荀。勇冠三军的典韦也没了。郭嘉虽然后来出现了,也跟个木偶一样,面无表情。其实原著中许多人物是粗线条的勾勒,给新三国以非常大的可供挖掘的空间。可惜新三国没有珍惜这些资源。
台词设计过于随意是新三国的又一致命之处。原著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人物对话则表现为简洁精练、气势充沛。老版三国保留了这种风格,虽然有些地方略显生涩,但观众倒是乐于接受。新三国在推翻原著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台词,几乎完全用了白话文的做法,着实让观众倒尽胃口。
不仅如此,新三国设计的台词错误百出,颠三倒四,让人难以容忍。董卓自称咱家,让人觉得他是太监。小校进帐高喊祸事了,感觉是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张飞大叫,大哥做盟主,二哥做副盟主,仿佛在梁山水泊。侍者一口一个主子爷,让人感觉置身于清宫之中。董卓对王允说,王允你这是金屋藏娇啊。公孙瓒对曹操说,天下谁能不识君。曹操说,生当人杰,死亦鬼雄。深入人心的“温酒斩华雄”在新三国中莫名其妙地众口一词“杯酒斩华雄”不知道编剧这样改编是何意?是否受“杯酒释兵权”的影响。作为经典名著、史诗巨片,万众瞩目,出现这么多谬误,真是误人子弟。可以看出主创人员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编剧根本没有经过斟酌,演员也没动过脑子,导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演员的台词也极啰嗦,心机很深的枭雄刘备和奸雄曹操,两人一见面就开始掏心窝子,大段大段的表白,极大地损坏了人物形象。其实,这些人物,只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足够让观众心领神会了,何必说那么多废话,完全把观众当傻子。其实傻的只是编导,观众什么都明白。傻编导设计的台词完全可以把本来明白的观众给绕傻了。
新三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说了。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观众的欣赏水平,严重地忽略了公众情感。忽略公众情感的原因,就是主创者们对三国没有足够的感情。没有足够的感情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水平有限,判断力有限,根本不懂三国。首先是编剧不懂三国。他对三国历史及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不了解,也没有任何感情。如果有感情的话,他不会这样随意篡改当中的经典人物和细节,而生硬地加入那些与主题及人物性格相去万里的细节。第二是导演不懂三国。导演高希希是一个颇具才华的导演,可他不懂三国,所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能把曹操的短歌行说成短行歌。他在新三国的理念判断上严重失误,审美品位严重偏差。他用言情剧的方法来演绎新三国,当然是吃力不讨好。第三是演员不懂三国。新三国中的演员,大都是青春偶像派。他们是否读过三国,还要打个问号。让缺少文化底蕴的他们以青春的姿态来理解三国厚重的角色,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三国第一英雄吕布的目光永远那么含情脉脉;小霸王孙策尽管是粗着嗓子说话,却仍然像个白面书生;张飞只能像李逵,貂婵只能像村姑。陈建斌只能匪气十足,毫无文化蕴味。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努力,耗时五年、耗资上亿的新三国,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部骂声如潮的平庸之作。这让人怀疑他们耗时五年时间,都在忙些什么?耗资1亿多,都花掉哪去了?
哪怕是花几个月时间去打磨一下细节,把台词顺一顺。或者花个几十万,找几个历史专家、文学专家来把把脉“顾问”一番,甚至找一些三国迷们诚心问计,也可能会是另一番天地。
可是没有。于是,上亿巨资倾刻间灰飞烟灭,一部“史诗巨制”都付笑谈中。
定下来,得以善终。如果把他拉过来研究,可以写一部长篇。
新三国置公众情感于何处(邓洪卫)
新三国电视剧已经热播了快一半,观众的骂声有增无减。新三国从一开始开拍,就注定了被骂,只是没想到,被骂得这么狠。
我觉得,新三国被骂,主要是其主创者们错误地估计了观众的欣赏水平。
千百年来,三国故事已深入人心。观众对这部名著是有着极深厚的感情的。从连环画到评书,到戏曲,到老版三国电视剧,其创作者们都相当谨慎,所以他们都获得了成功,受到一致好评。这跟他们照顾到公众情感,忠实于原著是分不开的。那么,是不是拍三国就一定要忠实于原著?我觉得不是。我们是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三国。问题是,怎么改?改什么?从已经看过的新三国剧集来看,改编的力度相当大,只是改得太随意了,该改的地方没改,不该改的地方改了。挺高雅的事给整庸俗了。
首先是情节方面。情节是可以再创造、再组合的。关键是创造得合理,组合得精彩。新三国在情节改编上是不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原三国中经典的部分改得不经典。比如说,温酒斩华雄。原著中,斩华雄用虚写的方法,没有一句战场上的打斗描写,却用大篇笔墨描写帐中诸侯的神态、表现,显得非常含蓄,这也是评论家们一直所极力推崇的,是三国里写打斗最具艺术特色的段落。老版三国继承了这种特色,用大量的画面极尽渲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了新三国,拍得很实,完全毁坏了原有的艺术审美。青梅煮酒论英雄,原著和老版都很含蓄,场面也恢弘,新三国却拍得很直白。官渡之战,重在表现两方主帅的决断与争斗。袁绍拥有众多的忠义智能之士,他们都给袁绍献过良策,而袁绍不听,正因为此,才更加凸现了袁绍的性格悲剧。而新版却用那么长时间来描写正面战场厮杀,再用大量戏份来表现田丰、许攸、郭图等的争斗,一会儿是君子,一会儿是小人,层次混乱,失去了感染力。第二是把一些无厘头的东西随意硬塞进来。曹操已逃离京城,偏要让吕布去王允府中搜查,安排他初见貂婵。我不是反对吕布跟貂婵提前见面,我是反对把他们的提前见面安排得那么假。新三国为了弥补原著中孙吴方面戏份单薄的缺憾,安排了孙权以神童的形象提前出场。这本来是好事,但也是因为戏份安排得太生硬太假而让人忍不住笑场。第三就是随意删除了一些精彩的情节。桃园结义不到一分钟,没有曹操撒泡尿的时间长。战濮阳、战宛城、博望坡、连环计等那么重要的章节,都被舍弃得干干净净。
其次是随意改动人物。近年来对三国的研究深入,思维开阔,三国人物的性格已不再是以往的孤立,而是多面性。新三国完全可以借鉴,使之更为丰满、立体。事实上并非如此。原著中很多丰满鲜明的人物,被新版改得很平白。曹操,那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陈建斌的演绎下,怎么越看越像泼皮无赖土匪山大王,这样的气质如何赋得观沧海短歌行?张飞,应该是既勇猛无敌,又可爱豪爽的一位将军,在新三国中讲出的话来粗鲁没逻辑,成了李逵和八戒的混合体。田丰,政治、军事上都很有见地,特点是刚而犯上,到了新版中就是个小瘪三,尽给袁绍添乱,把一些错误决断加给了他,使他的自杀变得很苍白。这样随意改动人物的地方太多。改得好也就罢了,关键是改得更加浅薄单一,不合情理。第二就是随意乱加人物。温酒斩华雄时加了一个刘三刀,孙坚回江东时加了一个范进下书,都被当作笑话被贴在网上。加这个人物这些情节能推动剧情发展吗?不能。只增笑耳。第三是删除重要人物。原著中许多重要的人物,都被删得无影无踪。贾诩,非常有特点的人物,一个字都没提。二荀只有一荀。勇冠三军的典韦也没了。郭嘉虽然后来出现了,也跟个木偶一样,面无表情。其实原著中许多人物是粗线条的勾勒,给新三国以非常大的可供挖掘的空间。可惜新三国没有珍惜这些资源。
台词设计过于随意是新三国的又一致命之处。原著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人物对话则表现为简洁精练、气势充沛。老版三国保留了这种风格,虽然有些地方略显生涩,但观众倒是乐于接受。新三国在推翻原著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台词,几乎完全用了白话文的做法,着实让观众倒尽胃口。
不仅如此,新三国设计的台词错误百出,颠三倒四,让人难以容忍。董卓自称咱家,让人觉得他是太监。小校进帐高喊祸事了,感觉是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张飞大叫,大哥做盟主,二哥做副盟主,仿佛在梁山水泊。侍者一口一个主子爷,让人感觉置身于清宫之中。董卓对王允说,王允你这是金屋藏娇啊。公孙瓒对曹操说,天下谁能不识君。曹操说,生当人杰,死亦鬼雄。深入人心的“温酒斩华雄”在新三国中莫名其妙地众口一词“杯酒斩华雄”不知道编剧这样改编是何意?是否受“杯酒释兵权”的影响。作为经典名著、史诗巨片,万众瞩目,出现这么多谬误,真是误人子弟。可以看出主创人员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编剧根本没有经过斟酌,演员也没动过脑子,导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演员的台词也极啰嗦,心机很深的枭雄刘备和奸雄曹操,两人一见面就开始掏心窝子,大段大段的表白,极大地损坏了人物形象。其实,这些人物,只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足够让观众心领神会了,何必说那么多废话,完全把观众当傻子。其实傻的只是编导,观众什么都明白。傻编导设计的台词完全可以把本来明白的观众给绕傻了。
新三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说了。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观众的欣赏水平,严重地忽略了公众情感。忽略公众情感的原因,就是主创者们对三国没有足够的感情。没有足够的感情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水平有限,判断力有限,根本不懂三国。首先是编剧不懂三国。他对三国历史及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不了解,也没有任何感情。如果有感情的话,他不会这样随意篡改当中的经典人物和细节,而生硬地加入那些与主题及人物性格相去万里的细节。第二是导演不懂三国。导演高希希是一个颇具才华的导演,可他不懂三国,所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能把曹操的短歌行说成短行歌。他在新三国的理念判断上严重失误,审美品位严重偏差。他用言情剧的方法来演绎新三国,当然是吃力不讨好。第三是演员不懂三国。新三国中的演员,大都是青春偶像派。他们是否读过三国,还要打个问号。让缺少文化底蕴的他们以青春的姿态来理解三国厚重的角色,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三国第一英雄吕布的目光永远那么含情脉脉;小霸王孙策尽管是粗着嗓子说话,却仍然像个白面书生;张飞只能像李逵,貂婵只能像村姑。陈建斌只能匪气十足,毫无文化蕴味。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努力,耗时五年、耗资上亿的新三国,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部骂声如潮的平庸之作。这让人怀疑他们耗时五年时间,都在忙些什么?耗资1亿多,都花掉哪去了?
哪怕是花几个月时间去打磨一下细节,把台词顺一顺。或者花个几十万,找几个历史专家、文学专家来把把脉“顾问”一番,甚至找一些三国迷们诚心问计,也可能会是另一番天地。
可是没有。于是,上亿巨资倾刻间灰飞烟灭,一部“史诗巨制”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