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草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言:文联组织文艺者们到封开举行一次文艺活动,作为文学爱好者,得以浏览沿途美景,得到众艺术家的熏陶和教诲,无以为谢,且作此记。
禄步西江
旅途在周老师美妙而欢快的歌声中开始。天气并不好,车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天空灰蒙蒙一片。但文艺者们的情绪并未受到影响,于车内谈笑风生。
车沿325国道向西行驶,经鹤山,肇庆、德庆,逐渐可见两边群山浮跃。进入德庆后,天空逐渐转睛,国道沿宽阔的西江蜿蜒。车内众人初见波光粼粼的西江,不禁哗然惊叹。
其时天色尚早,江上薄雾迷蒙,江面细波微澜,江水脉脉地流淌,似仍在小睡,倒是对岸的青山着黛,山腰以上笼罩着凝重的白雾,徐徐浮游缭绕,江岸的沙滩远远望去,白皙层叠,倒是精美,对衬于泛黄的江水显黛的青山,倒是格外的耀眼,富有层次和生气。
江中往来的帆影倒是寂寥,只有偶尔几只早鸥飞掠。正当人们怠于平缓无奇的江面而困倦时,车转入禄步,忽见江面一横,帆影幢幢,千万只大船小舰,游舫闲艇陈列江面,或整装待发,或浮泛徐行。众人奇于妙景,纷纷扒窗观望。在大家一致要求下,司机找到一个理想位置停了车,众人携带相机、画笔、速写本迫不及待地走下车。
越过公路,穿过长满草丛的护路林来到江边,站在观景小台上,西江奇丽的景色便尽显示在眼前。
此时的西江洗尽先前的寥寂,未闻喧闹之声却胜见喧闹之景。只见江面辽阔,大帆小舫疏密横斜,星罗棋布,在薄薄的晨雾中轻轻地浮泛,在脉脉的流水中款款地抒写,隐约可见遗留下的细碎而白皙的美丽的诗行。沿着诗行的踪迹回溯其源,只见西江转弯处,江面突然收缩,两岸青峰突兀层叠,形成扼喉之势,中间只留一条纤细曲折的通道,周边的山峰亦袭雾旁立附和着。扼喉之山似欲蓄尽西江之水,然后一齐开放,便水面骤然开阔,气势磅礴。因此,观禄步西江之水,便觉得平中有险,静中藏动。人们在惊叹这平中见奇的美景同时,不免有些遗憾,要是一轮红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云蒸霞蔚,水面波光潋滟;或是几缕残阳徐徐沉落,红霞满天,水面浮光跃金,那才叫人间胜景!听当地人讲,这等情景并不是没有,只是天气不好罢!赶不上这趟美景。这虽然有些缺撼,不过我想造化之神奇不仅在于为人们展观它瑰丽的外衣,更在于激发人们的想象重塑它的神奇之韵。这样,艺术家们才能够为人民间留下更精致、更完美的艺术珍品。这样想罢,便觉西江之水更加奇伟了。
又忆起宋词有词牌西江月,不觉兴起,填词一首西江月?禄步途中:
薄雾闲帆惊岸,清晨碧水人悠。险峰喉处出翩舟,只道天边来鸥。
不知晨寒似水,游兴两腮夹秋。峻山行遍绿波游,洗尽人生孤陋。
天下第一石
沿途观赏西江胜景后,车驶离国道,向北拐入封开杏花区,直奔龙山风景区。封开素有“广东小桂林”的美称,这我们早有耳闻,沿路两边山峰耸峙,峦山绵延,小瀑垂挂,细流迂迴,早让人隐约领略到封开山青水秀之美趣。
而就在人们急切地盼望抵达龙山景区时,一座巨大的瀑布似乎从天而降突兀的横在面前。瀑布顶端草木葱茏,侧面则飞流激湍。待车缓缓驶近,才惊讶地发现,它原来是一块巨石,完整一块,兀立在平坦均匀的稻田之上。它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石”的斑石。
从未见地如此巨大而浑然天成的斑石,我不禁被它的气势和奇伟震慑。斑石拔地而起,巍然挺立,气势磅礴。据封川县志介绍,斑石一石成山,为球状花岗岩体,高达191米,长1350米,形体巨大,形成于2亿多万年前的中生代。经长年累日晒风蚀雨淋仍凛然屹立,封开人民骄傲地称为“斑石横天”有诗赞曰:“混沌初开地造山,鬼斧神工一石顽。纵然历尽沧桑变,兀自岿然傲世间。”
斑石以奇伟的气势和瑰丽的秀色震撼游人。斑石东坡及顶巅植被覆盖,松林叠翠,芳草葱笼,西坡即光秃陡峭,经风雨吹打磨洗,光亮油滑,色彩斑斓。一道道石斑,自上而下,由窄而宽,由疏而密,时而一铺透底,时而峰起突兀。远观即像千百条漂泻而下的飞流激泉,有一泻而尽的,隐约有轰隆之雷鸣,有撞击飞溅的,如珠跌玉盘。整个景象又似长袖善舞的白衣舞女振裙飘飞,熠熠生光,气势非凡。
斑石不仅以它的奇丽壮观吸引如织游客。而且以它动人的传说打动游者的心灵。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刘三姐与斑石的传说。传说昔时王母娘娘大开蟠桃会,宴请诸路神佛,西海龙王与吕洞宾路过杏花区,见此之处巨石岿然屹立,奇山秀水连绵不绝,景色甚是壮丽,遂合谋移石填迳,蓄水浸田,改为湖海泽国,成自己的仙家胜地。不料此事被仁慈济世的歌仙刘三姐得知,在心怀叵测的西海龙王与吕仙作法造湖时,引吭高歌,唤醒当地人民愤起抵抗。作孽者威于众怒难犯,遂如丧家之狗狼狈溃逃。如今斑石奇峰下遗迹尚存的“圣妃宫”即为纪念歌仙造福人民之事。后人吟咏石,常喜嵌入此事,以增风韵,如旅游诗文选载罗孔炎诗:“斑石横空世莫伦,女娲留下若干春,猿河欲改刘三妹,鸡唱传啼吕洞宾。”李松庵题“歌仙闻道刘三妹,一曲能教水满坡”等等。
杏花斑石岿然屹立于中华大地,被誉为“中华国宝”号称“天下第一石”是否有根据呢?据相关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沙漠中,原屹立着世界最大的红石——艾尔斯石,高达340米,但经不起风雨淋漓侵蚀,石体裂缝和深沟渐现,世人变为它不再是一块完整的独石。对此,我们是喜或是悲呢?我们不能无谓地徒争一个“第一”我想引以为戒,保护和爱惜巨石才对得起造化的钟爱。
岩溶仙境
恋恋不舍的离开斑石,文联主席张永锡开始为我们讲说传奇人物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不知不觉便来到龙山景区。“小桂林”便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景区以岩溶景观为主,大部分为古生代石炭纪石灰岩溶洞,有双龙洞、白石岩、龙泉洞和逍遥洞,由时间所限,我们只浏览了其中的双龙洞和白石洞。
双龙洞位于渔涝镇龙山山麓,据导游小姐介绍,洞穴穿山而过,洞有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总长200多米,略分9个洞室,有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而最为奇趣的是洞下龙宫,两条石龙浮游吟啸碧水之中,似欲腾而起,双龙洞由此得名。
其时,我们正聚集在洞口,等待导游小姐的引进。洞口上方是高耸入云的绝壁,覆盖着茂密的草木,人们正忙着拍照,听得导游呼唤,便忙不迭地鱼贯而入。
刚入洞口,便觉凉风轻袭,有些冰冷。洞内果然清幽,借助冷幽幽灯光,只见洞内怪石嶙峋,石壁迁回绕曲,崎岖不平。首先触目的是一对石狮,神情慌乱,模样古怪,名曰“双狮迎客”据说是双狮不安份跑到洞外观看“金蟾戏珠”不觉来客,所以没出现在洞口,在发觉后才忙不迭地赶回。
沿着洞内弯曲的小径行走,洞内逐渐阴暗,转弯处忽见一束青光灯闪烁,两根苍劲的石单拔地而起,一根挺拔俊朗,大有拂云擎日之势,一根雄健刚强,附带重帘无数如长者髯须,倒像古榕,而其名真的叫“古榕生辉”呢。洞内虽然幽暗,但]星罗棋布地安置着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石室的景象依稀可辨。顺着有些温润的石级来到一狭长的石室,石室顶端空阔,悬垂着无数层叠的卵状石,像一朵朵垂挂着的葡萄,取名为葡萄峡倒真的名副其实。葡萄峡蜿蜓穿过奇峰耸峙的山谷,到一豁然开朗处,便是碧水幽幽的“荷花池”了,只见凝碧透黛的池中盛开着一朵如怒放荷花的石盘,配着粉红色的灯光,盈盈欲滴撩人魂魄。莲“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德一直为世人敬仰,在深幽洞穴以石喻莲,当别有一番韵趣。“荷花池的细流脉脉流至一深潭,便见一对栩栩如生的苍龙游戏于碧水之中,似嗔似喜似思似恼,真是活灵活现,传说它们是在寻找失去的龙珠,取名曰“双龙寻珠”
石洞时宽时窄,过道时松时紧,石壁触手冰凉滑腻异常。我们来到一道峡谷,谷旁有一个圆溜溜的石块,走过的人忍不住都爱用手摸一摸,据说便是双龙所寻之珠,故此峡又称“藏珠峡”藏珠峡过来后,只听众人惊叹之声不绝于耳,原来到了罗汉寺,只见石壁上层层叠叠累着栩栩如生的塑像,有面壁打坐的,有挥拳踢... -->>
前言:文联组织文艺者们到封开举行一次文艺活动,作为文学爱好者,得以浏览沿途美景,得到众艺术家的熏陶和教诲,无以为谢,且作此记。
禄步西江
旅途在周老师美妙而欢快的歌声中开始。天气并不好,车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天空灰蒙蒙一片。但文艺者们的情绪并未受到影响,于车内谈笑风生。
车沿325国道向西行驶,经鹤山,肇庆、德庆,逐渐可见两边群山浮跃。进入德庆后,天空逐渐转睛,国道沿宽阔的西江蜿蜒。车内众人初见波光粼粼的西江,不禁哗然惊叹。
其时天色尚早,江上薄雾迷蒙,江面细波微澜,江水脉脉地流淌,似仍在小睡,倒是对岸的青山着黛,山腰以上笼罩着凝重的白雾,徐徐浮游缭绕,江岸的沙滩远远望去,白皙层叠,倒是精美,对衬于泛黄的江水显黛的青山,倒是格外的耀眼,富有层次和生气。
江中往来的帆影倒是寂寥,只有偶尔几只早鸥飞掠。正当人们怠于平缓无奇的江面而困倦时,车转入禄步,忽见江面一横,帆影幢幢,千万只大船小舰,游舫闲艇陈列江面,或整装待发,或浮泛徐行。众人奇于妙景,纷纷扒窗观望。在大家一致要求下,司机找到一个理想位置停了车,众人携带相机、画笔、速写本迫不及待地走下车。
越过公路,穿过长满草丛的护路林来到江边,站在观景小台上,西江奇丽的景色便尽显示在眼前。
此时的西江洗尽先前的寥寂,未闻喧闹之声却胜见喧闹之景。只见江面辽阔,大帆小舫疏密横斜,星罗棋布,在薄薄的晨雾中轻轻地浮泛,在脉脉的流水中款款地抒写,隐约可见遗留下的细碎而白皙的美丽的诗行。沿着诗行的踪迹回溯其源,只见西江转弯处,江面突然收缩,两岸青峰突兀层叠,形成扼喉之势,中间只留一条纤细曲折的通道,周边的山峰亦袭雾旁立附和着。扼喉之山似欲蓄尽西江之水,然后一齐开放,便水面骤然开阔,气势磅礴。因此,观禄步西江之水,便觉得平中有险,静中藏动。人们在惊叹这平中见奇的美景同时,不免有些遗憾,要是一轮红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云蒸霞蔚,水面波光潋滟;或是几缕残阳徐徐沉落,红霞满天,水面浮光跃金,那才叫人间胜景!听当地人讲,这等情景并不是没有,只是天气不好罢!赶不上这趟美景。这虽然有些缺撼,不过我想造化之神奇不仅在于为人们展观它瑰丽的外衣,更在于激发人们的想象重塑它的神奇之韵。这样,艺术家们才能够为人民间留下更精致、更完美的艺术珍品。这样想罢,便觉西江之水更加奇伟了。
又忆起宋词有词牌西江月,不觉兴起,填词一首西江月?禄步途中:
薄雾闲帆惊岸,清晨碧水人悠。险峰喉处出翩舟,只道天边来鸥。
不知晨寒似水,游兴两腮夹秋。峻山行遍绿波游,洗尽人生孤陋。
天下第一石
沿途观赏西江胜景后,车驶离国道,向北拐入封开杏花区,直奔龙山风景区。封开素有“广东小桂林”的美称,这我们早有耳闻,沿路两边山峰耸峙,峦山绵延,小瀑垂挂,细流迂迴,早让人隐约领略到封开山青水秀之美趣。
而就在人们急切地盼望抵达龙山景区时,一座巨大的瀑布似乎从天而降突兀的横在面前。瀑布顶端草木葱茏,侧面则飞流激湍。待车缓缓驶近,才惊讶地发现,它原来是一块巨石,完整一块,兀立在平坦均匀的稻田之上。它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石”的斑石。
从未见地如此巨大而浑然天成的斑石,我不禁被它的气势和奇伟震慑。斑石拔地而起,巍然挺立,气势磅礴。据封川县志介绍,斑石一石成山,为球状花岗岩体,高达191米,长1350米,形体巨大,形成于2亿多万年前的中生代。经长年累日晒风蚀雨淋仍凛然屹立,封开人民骄傲地称为“斑石横天”有诗赞曰:“混沌初开地造山,鬼斧神工一石顽。纵然历尽沧桑变,兀自岿然傲世间。”
斑石以奇伟的气势和瑰丽的秀色震撼游人。斑石东坡及顶巅植被覆盖,松林叠翠,芳草葱笼,西坡即光秃陡峭,经风雨吹打磨洗,光亮油滑,色彩斑斓。一道道石斑,自上而下,由窄而宽,由疏而密,时而一铺透底,时而峰起突兀。远观即像千百条漂泻而下的飞流激泉,有一泻而尽的,隐约有轰隆之雷鸣,有撞击飞溅的,如珠跌玉盘。整个景象又似长袖善舞的白衣舞女振裙飘飞,熠熠生光,气势非凡。
斑石不仅以它的奇丽壮观吸引如织游客。而且以它动人的传说打动游者的心灵。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刘三姐与斑石的传说。传说昔时王母娘娘大开蟠桃会,宴请诸路神佛,西海龙王与吕洞宾路过杏花区,见此之处巨石岿然屹立,奇山秀水连绵不绝,景色甚是壮丽,遂合谋移石填迳,蓄水浸田,改为湖海泽国,成自己的仙家胜地。不料此事被仁慈济世的歌仙刘三姐得知,在心怀叵测的西海龙王与吕仙作法造湖时,引吭高歌,唤醒当地人民愤起抵抗。作孽者威于众怒难犯,遂如丧家之狗狼狈溃逃。如今斑石奇峰下遗迹尚存的“圣妃宫”即为纪念歌仙造福人民之事。后人吟咏石,常喜嵌入此事,以增风韵,如旅游诗文选载罗孔炎诗:“斑石横空世莫伦,女娲留下若干春,猿河欲改刘三妹,鸡唱传啼吕洞宾。”李松庵题“歌仙闻道刘三妹,一曲能教水满坡”等等。
杏花斑石岿然屹立于中华大地,被誉为“中华国宝”号称“天下第一石”是否有根据呢?据相关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沙漠中,原屹立着世界最大的红石——艾尔斯石,高达340米,但经不起风雨淋漓侵蚀,石体裂缝和深沟渐现,世人变为它不再是一块完整的独石。对此,我们是喜或是悲呢?我们不能无谓地徒争一个“第一”我想引以为戒,保护和爱惜巨石才对得起造化的钟爱。
岩溶仙境
恋恋不舍的离开斑石,文联主席张永锡开始为我们讲说传奇人物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不知不觉便来到龙山景区。“小桂林”便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景区以岩溶景观为主,大部分为古生代石炭纪石灰岩溶洞,有双龙洞、白石岩、龙泉洞和逍遥洞,由时间所限,我们只浏览了其中的双龙洞和白石洞。
双龙洞位于渔涝镇龙山山麓,据导游小姐介绍,洞穴穿山而过,洞有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总长200多米,略分9个洞室,有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而最为奇趣的是洞下龙宫,两条石龙浮游吟啸碧水之中,似欲腾而起,双龙洞由此得名。
其时,我们正聚集在洞口,等待导游小姐的引进。洞口上方是高耸入云的绝壁,覆盖着茂密的草木,人们正忙着拍照,听得导游呼唤,便忙不迭地鱼贯而入。
刚入洞口,便觉凉风轻袭,有些冰冷。洞内果然清幽,借助冷幽幽灯光,只见洞内怪石嶙峋,石壁迁回绕曲,崎岖不平。首先触目的是一对石狮,神情慌乱,模样古怪,名曰“双狮迎客”据说是双狮不安份跑到洞外观看“金蟾戏珠”不觉来客,所以没出现在洞口,在发觉后才忙不迭地赶回。
沿着洞内弯曲的小径行走,洞内逐渐阴暗,转弯处忽见一束青光灯闪烁,两根苍劲的石单拔地而起,一根挺拔俊朗,大有拂云擎日之势,一根雄健刚强,附带重帘无数如长者髯须,倒像古榕,而其名真的叫“古榕生辉”呢。洞内虽然幽暗,但]星罗棋布地安置着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石室的景象依稀可辨。顺着有些温润的石级来到一狭长的石室,石室顶端空阔,悬垂着无数层叠的卵状石,像一朵朵垂挂着的葡萄,取名为葡萄峡倒真的名副其实。葡萄峡蜿蜓穿过奇峰耸峙的山谷,到一豁然开朗处,便是碧水幽幽的“荷花池”了,只见凝碧透黛的池中盛开着一朵如怒放荷花的石盘,配着粉红色的灯光,盈盈欲滴撩人魂魄。莲“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德一直为世人敬仰,在深幽洞穴以石喻莲,当别有一番韵趣。“荷花池的细流脉脉流至一深潭,便见一对栩栩如生的苍龙游戏于碧水之中,似嗔似喜似思似恼,真是活灵活现,传说它们是在寻找失去的龙珠,取名曰“双龙寻珠”
石洞时宽时窄,过道时松时紧,石壁触手冰凉滑腻异常。我们来到一道峡谷,谷旁有一个圆溜溜的石块,走过的人忍不住都爱用手摸一摸,据说便是双龙所寻之珠,故此峡又称“藏珠峡”藏珠峡过来后,只听众人惊叹之声不绝于耳,原来到了罗汉寺,只见石壁上层层叠叠累着栩栩如生的塑像,有面壁打坐的,有挥拳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