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轮回之帝国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惠州,海丰县。
这里也是一条官道,经它一直往前,就可以由广南东路进入福建。
东坐在道旁的一个凉棚内,正没话找话地和凉棚的主人聊天。
过去农村的男、女壮劳力都要下地干活,只有老弱才有时间可以一直看棚,所以这个凉棚的主人也是一老汉。
“老人家,如今日子还好吧?”他客客气气地问道。
那老汉同样客气地回道:“还行吧。只要世道太平,不兵荒马乱,庄户人家就能过安生的日子。”
听了他的话,东点了点头。过去的百姓真的是要求很低的。
“听说现在的村里都有村长,他们怎么样?”
“你说村长啊,他也就是官府里说了,要村里推举出来主事的人。有事的时候他招呼一下村里,没事的时候,该做啥还是做啥。”
“哦。”
那老人家看了他一眼。
“不过这个村长也当不了几年。官府里定下的规矩是,村长当了五年就要重新推举,说是什么不能让一人、一户一直当村长。嗯,听说好像乡里的乡长也是这样。这都是小辈们的事,咱这年纪是不会再操心这些了。”
……
得,这个老人家话还真说的滴水不漏。让东听得是暗中直翻白眼。
东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尽管他穿着便服,但每天见惯了人来人往的老汉,早就看出他不是一般人。
别的不提,就说跟在他身边的邓自愿等人,穿的再随便仍显得非常彪悍,而且全骑着高头大马。有着这样随从的人,又岂是常人?所以老人家表面上非常客气,话却说的有板有眼。
我们说,在有一点上,行朝上下相当一致。那就是在“县”之下,按范围划分为“乡”,“乡”之下,则以百姓群居所在定为“村”。
当初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曾弄了一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保甲法”。其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五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但这个“保甲法”的确有很多弊病。且不论其它,一旦户口增加,按这个方法就又要再划分。所以,它不仅不简便,而且还会给以后带来很多的事。
推举“村长”、“乡长”,自然是某人的授意。其实这也没什么,因为古时的“里正”、“乡老”等等之类,原本就有不少是当地推举出来的。
当然,这些被推举出来的人中,很多也就是当地的大户。故此某人在其中又添加了一些“私货”。
当下,东对着老汉笑了笑,又问了一句:“老人家,您觉得这里的县官怎样?”
听了他这句问话,那老汉突然露出一丝警觉的神情。
“你问这干啥?”
东赶紧摆了摆手:“您老千万不要误会。我是听说这里的县官很有学问,所以跑来想向他学习学习。”
这个老人家又看了东一眼,看到了一个诚恳的表情,这才慢慢地放松了下来。然后说道:
“这还差不多。自王老爷来了之后,他领着大伙修路、造桥、建学堂,还经常到地里头看庄稼,画图帮咱们造农具。这样的好官现在可是不多啊。”
东点了点头。
……
王祯,后世山东东平人,元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秉承了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里面的“农家”的“农本”思想,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共花费了十七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祯农书》。
王祯开始为官大约是于二十四岁时,先是在安徽宣州的旌德县。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着手研究、收集资料,并指导百姓们进行农业生产。后来又去了江西信州的永丰县(后世的广丰县)。
当然,在这个时空,由于某人的缘故,他已经不可能再到上述两地为官了,而是被派到了六安。当时的六安其实离被宋军占领的安庆很近,算是前方,估计这与他是汉人有关。
东是在景炎十五年宋军夺回淮南西路的战报中,看到北元被俘官员名单上有王祯名字的。当时他只是觉得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何人。直到后面看到一份关于广南沿海因飓风、多地遭受水灾的奏报后,他的脑中才一闪念,想到了这个人有可能是谁。
于是他当即下旨给兵部:“立刻将这个王祯毫发无损地送来广州。”
兵部自然不敢怠慢,很快就将王祯送到他面前。
东见了王祯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直接拿出了工程院仍在编写的《天工开物》部分草稿给他看。
... -->>
惠州,海丰县。
这里也是一条官道,经它一直往前,就可以由广南东路进入福建。
东坐在道旁的一个凉棚内,正没话找话地和凉棚的主人聊天。
过去农村的男、女壮劳力都要下地干活,只有老弱才有时间可以一直看棚,所以这个凉棚的主人也是一老汉。
“老人家,如今日子还好吧?”他客客气气地问道。
那老汉同样客气地回道:“还行吧。只要世道太平,不兵荒马乱,庄户人家就能过安生的日子。”
听了他的话,东点了点头。过去的百姓真的是要求很低的。
“听说现在的村里都有村长,他们怎么样?”
“你说村长啊,他也就是官府里说了,要村里推举出来主事的人。有事的时候他招呼一下村里,没事的时候,该做啥还是做啥。”
“哦。”
那老人家看了他一眼。
“不过这个村长也当不了几年。官府里定下的规矩是,村长当了五年就要重新推举,说是什么不能让一人、一户一直当村长。嗯,听说好像乡里的乡长也是这样。这都是小辈们的事,咱这年纪是不会再操心这些了。”
……
得,这个老人家话还真说的滴水不漏。让东听得是暗中直翻白眼。
东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尽管他穿着便服,但每天见惯了人来人往的老汉,早就看出他不是一般人。
别的不提,就说跟在他身边的邓自愿等人,穿的再随便仍显得非常彪悍,而且全骑着高头大马。有着这样随从的人,又岂是常人?所以老人家表面上非常客气,话却说的有板有眼。
我们说,在有一点上,行朝上下相当一致。那就是在“县”之下,按范围划分为“乡”,“乡”之下,则以百姓群居所在定为“村”。
当初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曾弄了一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保甲法”。其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五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但这个“保甲法”的确有很多弊病。且不论其它,一旦户口增加,按这个方法就又要再划分。所以,它不仅不简便,而且还会给以后带来很多的事。
推举“村长”、“乡长”,自然是某人的授意。其实这也没什么,因为古时的“里正”、“乡老”等等之类,原本就有不少是当地推举出来的。
当然,这些被推举出来的人中,很多也就是当地的大户。故此某人在其中又添加了一些“私货”。
当下,东对着老汉笑了笑,又问了一句:“老人家,您觉得这里的县官怎样?”
听了他这句问话,那老汉突然露出一丝警觉的神情。
“你问这干啥?”
东赶紧摆了摆手:“您老千万不要误会。我是听说这里的县官很有学问,所以跑来想向他学习学习。”
这个老人家又看了东一眼,看到了一个诚恳的表情,这才慢慢地放松了下来。然后说道:
“这还差不多。自王老爷来了之后,他领着大伙修路、造桥、建学堂,还经常到地里头看庄稼,画图帮咱们造农具。这样的好官现在可是不多啊。”
东点了点头。
……
王祯,后世山东东平人,元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秉承了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里面的“农家”的“农本”思想,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共花费了十七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祯农书》。
王祯开始为官大约是于二十四岁时,先是在安徽宣州的旌德县。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着手研究、收集资料,并指导百姓们进行农业生产。后来又去了江西信州的永丰县(后世的广丰县)。
当然,在这个时空,由于某人的缘故,他已经不可能再到上述两地为官了,而是被派到了六安。当时的六安其实离被宋军占领的安庆很近,算是前方,估计这与他是汉人有关。
东是在景炎十五年宋军夺回淮南西路的战报中,看到北元被俘官员名单上有王祯名字的。当时他只是觉得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何人。直到后面看到一份关于广南沿海因飓风、多地遭受水灾的奏报后,他的脑中才一闪念,想到了这个人有可能是谁。
于是他当即下旨给兵部:“立刻将这个王祯毫发无损地送来广州。”
兵部自然不敢怠慢,很快就将王祯送到他面前。
东见了王祯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直接拿出了工程院仍在编写的《天工开物》部分草稿给他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