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轮回之帝国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离开议事的偏殿时,杨亮节有点茫然。
这是他重新踏入朝堂后,第一次参加朝会。也正因为如此,不管商议的是什么事,杨亮节事先抱定的宗旨就是:只管听,无论如何也不开口。
对于某个阴险、狡诈的小子,老杨是早已不作什么指望。更何况在他此次复出前,还曾受到杨淑妃的训诫:
“身为官家的臣子,你本就应该多留意国事。不知道的就多听,不懂的就多请教,这道理还需要我来教你吗?你以后少打些其它的主意。”
可他还是没有想到,不仅是朝会的形式让他眼晕,就是整个议事的过程,也让他不知所以。
他看了看朝中的其他阁僚,就见他们正三三两两地离去,只有礼部的陈宜中渐渐落到了后面。他迟疑了一下,又想了想太后的交代,随后紧赶几步,追上了陈宜中。
“陈相。”老杨原本打算只是拱拱手,但事到临前,他暗中一咬牙,改为施了一礼。
见到杨亮节竟然破天荒地主动和自己打招呼,陈宜中虽然内心里有点意外,不过面上始终保持的很淡然。
“唔,杨中丞。”老陈拱了拱手。
已经久历朝廷风雨的陈宜中,自然不会由于杨亮节突然的屈身结交而手足无措。因为这样的事,他实已见的太多。
即便是他自己,当年也曾屈身依附于权势熏天的贾似道,然后再趁着贾似道于鲁港战败的时机,与其他的朝中阁僚一道,共同将这个国戚掀翻在地,从而在后来才能一时掌管朝政。所以,他根本不会于此时有什么失仪。
杨亮节摆出了一付恭敬的姿态:“如今的朝议,即是如此?”
陈宜中依旧很淡:“是啊。”
他知道老杨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朝会,因此现在表现的就仿佛是个初晋朝堂的新丁。但他更清楚,老杨真正想问的,绝对不是这个有点别出心裁的朝会方式。他很难相信杨亮节之前对此一无所知,尽管这个国戚前段时间在“闭门思过”。在他的心目中,老杨的所问,不过就是一个拙劣的托词。
“中丞以为有什么不妥吗?”心中转过了念头的陈宜中微微露出了一丝嘲弄之色。
“唔,在下倒不是觉得有何不妥,只是没想到此次朝议会那么快结束。”
杨亮节当然听出了陈宜中语气里的“淡”,可一想到杨淑妃之前的训诫,他终究还是将心中的恼怒给压了下去。
然而,听了他的回答,陈宜中已经了然了他心中所想。
老陈原先就不太看得起杨亮节,此时就愈加有点鄙夷。在他眼里,如果老杨不是国舅,根本就没有资格在朝堂上立足。但看在老杨今日主动向自己放低身段的份上,他决定还是提点一下这个国戚。
也许两个失势之人本就不该再互相撕咬。
在看了一眼已经渐行渐远的其他人之后,他迅即敛去眼中的神情,仍旧淡淡地说道:
“这没什么,中丞只是前段时间无暇顾及朝政而已。”他看了一眼杨亮节,先给了对方一个台阶,然后接着说道:
“军邮之事,本就是一惠政,如若能成,将来即使是中丞给府中去信,自当也方便了许多。何况此事是由兵部来操办,官家今日提出来,也不过是知会一下。朝中的阁僚自然不会多言。”
杨亮节立马连连点头。因为尽管眼下他随着行朝在广州安身,可是在临安,他仍然有自己的府邸,打理如过去的田产等等之类的事情。而过去那里一旦有事,或者自己这里有什么交代,就要派亲随、家人、或下人在两地之间奔走,这的确十分不便。
(这其实也是过去一些大家族里什么佣人、仆人、下人很多,开支很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军邮能够顺利地实施,尽管开始时只用在军中,但完全可以预见到的是:贼配军能享受,朝中的大臣自然同样能借此传递书信。
须知,远离家乡、需要传递家书的可并不是只有他杨亮节一个人。即便是需要出八文钱来买一张什么“邮票”,那也不知道要比从府中派人省了多少事、省了多少钱。这对朝廷的众人当然是一件好事。
此外,“军邮”这件事还是兵部在独自操办。若依现在朝廷的规制:兵部之事,朝中的官员不能插手。那么兵部所要做的、或正在做的,本就没有必要告诉朝廷里的其他人。如果不是这个什么“军邮”,以后还要转交给民部,某人恐怕连提都不会提。他这不是知会一下又是什么?所以,除了冉安国,其他人对这个事都不愿多话。
人家也就是通知你一下,兵部该怎么做还是会怎么做,就算不成也是他们的事,且好处大家都有,那还说那么多废话干... -->>
离开议事的偏殿时,杨亮节有点茫然。
这是他重新踏入朝堂后,第一次参加朝会。也正因为如此,不管商议的是什么事,杨亮节事先抱定的宗旨就是:只管听,无论如何也不开口。
对于某个阴险、狡诈的小子,老杨是早已不作什么指望。更何况在他此次复出前,还曾受到杨淑妃的训诫:
“身为官家的臣子,你本就应该多留意国事。不知道的就多听,不懂的就多请教,这道理还需要我来教你吗?你以后少打些其它的主意。”
可他还是没有想到,不仅是朝会的形式让他眼晕,就是整个议事的过程,也让他不知所以。
他看了看朝中的其他阁僚,就见他们正三三两两地离去,只有礼部的陈宜中渐渐落到了后面。他迟疑了一下,又想了想太后的交代,随后紧赶几步,追上了陈宜中。
“陈相。”老杨原本打算只是拱拱手,但事到临前,他暗中一咬牙,改为施了一礼。
见到杨亮节竟然破天荒地主动和自己打招呼,陈宜中虽然内心里有点意外,不过面上始终保持的很淡然。
“唔,杨中丞。”老陈拱了拱手。
已经久历朝廷风雨的陈宜中,自然不会由于杨亮节突然的屈身结交而手足无措。因为这样的事,他实已见的太多。
即便是他自己,当年也曾屈身依附于权势熏天的贾似道,然后再趁着贾似道于鲁港战败的时机,与其他的朝中阁僚一道,共同将这个国戚掀翻在地,从而在后来才能一时掌管朝政。所以,他根本不会于此时有什么失仪。
杨亮节摆出了一付恭敬的姿态:“如今的朝议,即是如此?”
陈宜中依旧很淡:“是啊。”
他知道老杨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朝会,因此现在表现的就仿佛是个初晋朝堂的新丁。但他更清楚,老杨真正想问的,绝对不是这个有点别出心裁的朝会方式。他很难相信杨亮节之前对此一无所知,尽管这个国戚前段时间在“闭门思过”。在他的心目中,老杨的所问,不过就是一个拙劣的托词。
“中丞以为有什么不妥吗?”心中转过了念头的陈宜中微微露出了一丝嘲弄之色。
“唔,在下倒不是觉得有何不妥,只是没想到此次朝议会那么快结束。”
杨亮节当然听出了陈宜中语气里的“淡”,可一想到杨淑妃之前的训诫,他终究还是将心中的恼怒给压了下去。
然而,听了他的回答,陈宜中已经了然了他心中所想。
老陈原先就不太看得起杨亮节,此时就愈加有点鄙夷。在他眼里,如果老杨不是国舅,根本就没有资格在朝堂上立足。但看在老杨今日主动向自己放低身段的份上,他决定还是提点一下这个国戚。
也许两个失势之人本就不该再互相撕咬。
在看了一眼已经渐行渐远的其他人之后,他迅即敛去眼中的神情,仍旧淡淡地说道:
“这没什么,中丞只是前段时间无暇顾及朝政而已。”他看了一眼杨亮节,先给了对方一个台阶,然后接着说道:
“军邮之事,本就是一惠政,如若能成,将来即使是中丞给府中去信,自当也方便了许多。何况此事是由兵部来操办,官家今日提出来,也不过是知会一下。朝中的阁僚自然不会多言。”
杨亮节立马连连点头。因为尽管眼下他随着行朝在广州安身,可是在临安,他仍然有自己的府邸,打理如过去的田产等等之类的事情。而过去那里一旦有事,或者自己这里有什么交代,就要派亲随、家人、或下人在两地之间奔走,这的确十分不便。
(这其实也是过去一些大家族里什么佣人、仆人、下人很多,开支很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军邮能够顺利地实施,尽管开始时只用在军中,但完全可以预见到的是:贼配军能享受,朝中的大臣自然同样能借此传递书信。
须知,远离家乡、需要传递家书的可并不是只有他杨亮节一个人。即便是需要出八文钱来买一张什么“邮票”,那也不知道要比从府中派人省了多少事、省了多少钱。这对朝廷的众人当然是一件好事。
此外,“军邮”这件事还是兵部在独自操办。若依现在朝廷的规制:兵部之事,朝中的官员不能插手。那么兵部所要做的、或正在做的,本就没有必要告诉朝廷里的其他人。如果不是这个什么“军邮”,以后还要转交给民部,某人恐怕连提都不会提。他这不是知会一下又是什么?所以,除了冉安国,其他人对这个事都不愿多话。
人家也就是通知你一下,兵部该怎么做还是会怎么做,就算不成也是他们的事,且好处大家都有,那还说那么多废话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