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月东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泰昌元年九月,辽东大地再一次进入收获季节。
这一次,千山堡的秋收事宜已然步入按部就班的状态,就连胡显成,都不见往年的那般忙碌。农事部的管事们,尽皆是务农出身,虽然在管事过程中显得不那么灵活,但踏实肯干的作风,还是让诸事都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而宽甸堡的苏翎等人,则完全不参与,只顾在军务上花费心思。
略显宽松的时光,让苏翎与赵毅成都能在东奔西走中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往日匆匆而就的饭食,也能显出几分慢条斯理的清闲来。
苏翎今日的饭食,是充溢着香味儿的白花花的大米饭。对于很少稻米产出的辽东来说,这可是件奢侈的享受,尤其是在今年荒年的年景下,更是难得。当然,这大米也不是顿顿都有,平日惯吃的小米之类的主食还是要占多数。
京城里的徐熙终于将消息传了回来,这回走的是海路。胡德昌的商队已经有八成是从镇江堡经旅顺口直奔西边的天津,只要不是前段日子里突如其来的飓风,这时间上便要快上许多。这回徐熙将前些日子积压下的各种文书抄本之类的,足足有一尺多厚,一次性地送了过来。赵毅成一接到手,便二话不说,抱在怀里前来寻苏翎。
有关京城的消息,已经令人等得心焦,类似皇位更替倒不是关注的中心,朝廷上有关辽东的庭议,才是苏翎需要了解的。同时,徐熙抄录的各种奏本传言,也是让位居辽东一隅的苏翎能够了解关内诸事的唯一途径。
刚刚吃完午饭的苏翎一见赵毅成抱着一摞文书进来,忙问:
“是徐熙送来的?”
“是。”赵毅成答道,将文书放在桌上。
苏翎忙走向桌边,与赵毅成一起,坐下翻阅。
祝浩见二人一言不发地埋头在纸堆中,便轻手轻脚地上前给二人端上两杯茶,放在一旁的矮几上,转身退了下去。
徐熙原本是按时间顺序将抄本依次整理成文,有些写满数张纸,有些却一页上只聊聊几行。苏翎是从最近地看起。赵毅成却是从头翻阅。
“大哥。你看这个。”赵毅成挑出一张。递给苏翎。
苏翎伸手接过一瞧。见上面三个大字:“庭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有一个男子。名张差。突然闯入案宫。击伤守门内侍一人
未及看完。苏翎便侧头一想。伸手在自己翻阅过地文书中寻出两份。再次略略一阅。随手放在赵毅成面前。
“你看看这个吧。”苏翎轻描淡写地说道。
赵毅成将手中的文书放在一边,拿过那两份细看。
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大明朝朱常洛,继其父万历之位,八月二十九日吃了进献的“红丸”葯,次日暴毙,在位一月。
移宫案:光宗泰昌宠妃李选侍,住在天子的乾清宫,欲与刚继位的天启皇帝同居,试图谋封皇后,行垂帘称制。都御史杨涟、御史左光斗,以李妃,素来无德,又不是皇帝的生母、或养母,惟恐有武(则天)氏之祸,迫使其迁至哕鸾宫,然后引太子还乾清宫举行即位仪式。
“这么短命的皇帝,没见过。”赵毅成粗略看了一遍,只说了这么一句,便将那两份文书放在一边。
苏翎看了一眼扔在一边的文书,说道:“长与短,不都一样?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多年,辽东的事可没少让他烦心,这后面几年,有多少大臣逼着让他拿出银子来?这位新皇帝,就算不死,也一样会心烦。”
赵毅成笑道:“这做皇帝的滋味,可也未必舒服。”他指了指厚厚的文书,接着说“这么多烦心事,还不如胡德昌以前那样,弄些田产过日子。”
苏翎也笑了笑,这件皇家秘事,便就此作罢。
“现在便是朱由校继位,明年又要启用新年号了。”赵毅成又将一份文书递给苏翎。
苏翎接过略略扫了一眼,见上面写着:
朱由校,朱常洛长子,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十四日生,母选侍王氏。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朱常洛病死,遗诏皇长子继皇帝位。九月初六日朱由校登基,时年十五岁。颁诏大赦,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苏翎将文书放在一旁的“三案”文卷上,说道:“抽空给徐熙交待一下,日后这些文书,不必按时间先后,先将与辽东有关的送来,其余的放在次处。”
“是。”赵毅成答道。
这些消息暂时对千山堡来说意义不大,苏翎的语气像是觉得这些过于繁琐了。苏翎最先关注的,仍然是辽东的军事部署,以及粮饷调集情况。但,赵毅成似乎想得要比苏翎杂一些。
“大哥,”赵毅成指了指那份文书,说道“这大赦,是不是让兵部刘大人想想法子?”
苏翎扬了扬眉毛,赵毅成此话与当初冯伯灵初来的意思类似,此时提起,苏翎知道赵毅成不过是随口一问,他们做下的事情,已经不是大赦可一笔勾销的事情。
“朝廷上已经够乱的了,咱们不必搅进去。那些官老爷们是凭嘴皮子谋富贵,咱们只能凭刀子留性命。”苏翎说道“以后这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这后一句已有些严肃的意味,赵毅成便不再开口。两人便再次埋首于文书中,好长一阵子没有开口。
粗粗看完一遍,苏翎伸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大口,然后再在看过的文书中一阵翻捡,取出两份来。
“上次镇江水师的事,不是一直想不明白么?你先看看这个。”苏翎说。
赵毅成一听,连忙接过细看。
第一份是户部尚书李汝华于泰昌元年(1620)八月初三日的奏书抄本,上面说:“山东巡抚王在晋报告海运六十万石,尚欠一半,欲留解进户部的银两。当前京边皆急需用银,只有以平价入籴可以通融。今山东报仓谷七十万余石,请以其本平余。万历四十八年该省加派田赋银为五十四万余两,拟以二十万余... -->>
泰昌元年九月,辽东大地再一次进入收获季节。
这一次,千山堡的秋收事宜已然步入按部就班的状态,就连胡显成,都不见往年的那般忙碌。农事部的管事们,尽皆是务农出身,虽然在管事过程中显得不那么灵活,但踏实肯干的作风,还是让诸事都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而宽甸堡的苏翎等人,则完全不参与,只顾在军务上花费心思。
略显宽松的时光,让苏翎与赵毅成都能在东奔西走中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往日匆匆而就的饭食,也能显出几分慢条斯理的清闲来。
苏翎今日的饭食,是充溢着香味儿的白花花的大米饭。对于很少稻米产出的辽东来说,这可是件奢侈的享受,尤其是在今年荒年的年景下,更是难得。当然,这大米也不是顿顿都有,平日惯吃的小米之类的主食还是要占多数。
京城里的徐熙终于将消息传了回来,这回走的是海路。胡德昌的商队已经有八成是从镇江堡经旅顺口直奔西边的天津,只要不是前段日子里突如其来的飓风,这时间上便要快上许多。这回徐熙将前些日子积压下的各种文书抄本之类的,足足有一尺多厚,一次性地送了过来。赵毅成一接到手,便二话不说,抱在怀里前来寻苏翎。
有关京城的消息,已经令人等得心焦,类似皇位更替倒不是关注的中心,朝廷上有关辽东的庭议,才是苏翎需要了解的。同时,徐熙抄录的各种奏本传言,也是让位居辽东一隅的苏翎能够了解关内诸事的唯一途径。
刚刚吃完午饭的苏翎一见赵毅成抱着一摞文书进来,忙问:
“是徐熙送来的?”
“是。”赵毅成答道,将文书放在桌上。
苏翎忙走向桌边,与赵毅成一起,坐下翻阅。
祝浩见二人一言不发地埋头在纸堆中,便轻手轻脚地上前给二人端上两杯茶,放在一旁的矮几上,转身退了下去。
徐熙原本是按时间顺序将抄本依次整理成文,有些写满数张纸,有些却一页上只聊聊几行。苏翎是从最近地看起。赵毅成却是从头翻阅。
“大哥。你看这个。”赵毅成挑出一张。递给苏翎。
苏翎伸手接过一瞧。见上面三个大字:“庭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有一个男子。名张差。突然闯入案宫。击伤守门内侍一人
未及看完。苏翎便侧头一想。伸手在自己翻阅过地文书中寻出两份。再次略略一阅。随手放在赵毅成面前。
“你看看这个吧。”苏翎轻描淡写地说道。
赵毅成将手中的文书放在一边,拿过那两份细看。
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大明朝朱常洛,继其父万历之位,八月二十九日吃了进献的“红丸”葯,次日暴毙,在位一月。
移宫案:光宗泰昌宠妃李选侍,住在天子的乾清宫,欲与刚继位的天启皇帝同居,试图谋封皇后,行垂帘称制。都御史杨涟、御史左光斗,以李妃,素来无德,又不是皇帝的生母、或养母,惟恐有武(则天)氏之祸,迫使其迁至哕鸾宫,然后引太子还乾清宫举行即位仪式。
“这么短命的皇帝,没见过。”赵毅成粗略看了一遍,只说了这么一句,便将那两份文书放在一边。
苏翎看了一眼扔在一边的文书,说道:“长与短,不都一样?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多年,辽东的事可没少让他烦心,这后面几年,有多少大臣逼着让他拿出银子来?这位新皇帝,就算不死,也一样会心烦。”
赵毅成笑道:“这做皇帝的滋味,可也未必舒服。”他指了指厚厚的文书,接着说“这么多烦心事,还不如胡德昌以前那样,弄些田产过日子。”
苏翎也笑了笑,这件皇家秘事,便就此作罢。
“现在便是朱由校继位,明年又要启用新年号了。”赵毅成又将一份文书递给苏翎。
苏翎接过略略扫了一眼,见上面写着:
朱由校,朱常洛长子,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十四日生,母选侍王氏。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朱常洛病死,遗诏皇长子继皇帝位。九月初六日朱由校登基,时年十五岁。颁诏大赦,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苏翎将文书放在一旁的“三案”文卷上,说道:“抽空给徐熙交待一下,日后这些文书,不必按时间先后,先将与辽东有关的送来,其余的放在次处。”
“是。”赵毅成答道。
这些消息暂时对千山堡来说意义不大,苏翎的语气像是觉得这些过于繁琐了。苏翎最先关注的,仍然是辽东的军事部署,以及粮饷调集情况。但,赵毅成似乎想得要比苏翎杂一些。
“大哥,”赵毅成指了指那份文书,说道“这大赦,是不是让兵部刘大人想想法子?”
苏翎扬了扬眉毛,赵毅成此话与当初冯伯灵初来的意思类似,此时提起,苏翎知道赵毅成不过是随口一问,他们做下的事情,已经不是大赦可一笔勾销的事情。
“朝廷上已经够乱的了,咱们不必搅进去。那些官老爷们是凭嘴皮子谋富贵,咱们只能凭刀子留性命。”苏翎说道“以后这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这后一句已有些严肃的意味,赵毅成便不再开口。两人便再次埋首于文书中,好长一阵子没有开口。
粗粗看完一遍,苏翎伸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大口,然后再在看过的文书中一阵翻捡,取出两份来。
“上次镇江水师的事,不是一直想不明白么?你先看看这个。”苏翎说。
赵毅成一听,连忙接过细看。
第一份是户部尚书李汝华于泰昌元年(1620)八月初三日的奏书抄本,上面说:“山东巡抚王在晋报告海运六十万石,尚欠一半,欲留解进户部的银两。当前京边皆急需用银,只有以平价入籴可以通融。今山东报仓谷七十万余石,请以其本平余。万历四十八年该省加派田赋银为五十四万余两,拟以二十万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