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嫁给奸臣冲喜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年两人在一处时,他总是一心忙着自己的事情,对近在咫尺的傅瑶视而不见,很少关心她在做些什么。可如今远隔千山万水,他却总是惦记着,得到些她的消息,便算是繁忙的军务之中难得的放松。
谢迟原本也想过,兴许等到过些时候,年岁就会将当初的遗憾和感情冲淡,不会再如此。
但至少到现在而言,还没有。
他甚至隐隐体会到了傅瑶爱慕他那些年的感受,发现原来心中念着一个人的时候也挺好。哪怕看不见摸不着,也仍旧是慰藉。
人生在世,能有这么个慰藉,是值得高兴的好事。
离京的第二年。
傅瑶眼光独到,将铺子开得很好,连自己化名为“云岫”写的故事也颇红火了一阵子。南边有名的戏班子征询了她的应允,借着这个故事改了一出《寻仙记》,流传甚广。
也不尽是顺风顺水的,毕竟做生意总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事,傅瑶初时不懂也被人坑骗过,但日子长了渐渐得心应手,便没再吃过什么亏了。
她不再围着后宅打转,同数不清的人的打过交道,有好有坏,见过屡试不第靠着写话本赚钱的穷书生,买下过被家中卖入青楼的小姑娘,遇着过为了给重病的母亲治病而偷窃的孩童……
傅瑶自小被家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没受过什么磨难,也没见过什么人间疾苦,这一年多光景见识的比过去的十来年都要多了。
她自己也或多或少有些变化,不再像先前那般对人百般忍让迁就,口齿伶俐得很。
她与戏班子的那位虞娘子一见如故,多有往来,改的戏本子很受喜欢,也凑巧遇着了当年在京中遍寻未果的“竹林闲客”。
当初傅瑶买了许多话本子回来看,其中最喜欢的便是这位的志怪故事,还曾为此画过不少画。故而在这位找上门来时来卖故事的时候,立时就认了出来,为此高兴了许久。
直到这时,她才知道这位竟然是先帝在时朝中的一位御史,原是十年寒窗辛苦换来的官职,可后来实在是厌恶,索性辞官离京,云游四方去了。
傅瑶原本是想要给他一大笔银钱,但他却并没受,只说是自己也存不住,等到什么时候连买酒的钱都没了的时候,再卖故事就是。
送走了这位之后,傅瑶便开始整理文稿,再亲自添些画,正经整理出本书册出来。
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写话本、做生意、同虞娘子编戏本,乐在其中。
当年南下之时,傅瑶曾经将自己和离后从谢家取回的那话本带上,但却始终未曾续过,直到偶然被虞娘子见着。
虞娘子很喜欢这故事,催着她快些补上后续,改成戏本之后必定又能红火一阵。
这故事是隐喻谢迟的,虞娘子对京城之事并不关心,并没看出来,可傅瑶心中一清二楚。
虽山高水远,但傅瑶偶尔也能听到谢迟的消息。
她对谢迟没了早年的绮念,只是在每年上香的时候仍旧会为他求个平安符,在知道他平平安安,北境大体顺遂之时,也总是倍感欣慰。
就算不论情爱纠葛,无关风月,她也是真心希望谢迟能好好的。
所以她最终还是应下了虞娘子的要求,续上了那个故事,受当年秦生那出《黄粱记》的启发,在结尾用了同样的法子。
虞娘子看完之后,抚掌赞叹。
隔着千山万水,人是见不着的,可故事和曲子却是能传开的。
这一年的仗打得很顺,夺回凉城后北狄败退,谢迟传令整顿修整,也总算是给下属们休沐的时日。
他这个人自己分外勤恳,下属们也都绷着一根弦不敢松懈,如今总算得了闲暇,倒也不敢做什么太出格的事情,也就是在城中喝个酒听个曲。
谢迟对这些并没什么兴致,但听着亲兵提起南边传来的《寻仙记》,便动了心思,也去听了会儿。
这样的地界自然是没全套的戏班子,演不起来什么大戏,也就是唱了几段其中流传颇广的小曲罢了。
但谢迟却听得入了神。
其实很早以前那话本写成没多久,他就看过,只是曲子江南传到北境,却晚了足足半年。
下属们大都不通文墨,也就听个曲下酒,谢迟听着唱词,却不由得想起傅瑶专心致志落笔的模样。
分别一年有余,他竟还清楚地记得傅瑶披着外衫,在窗前写话本的模样。
连他自己都觉着意外。
离京第三年。
被家中来信催了数次,傅瑶也分外想念亲人,在犹豫了一番之后,决定启程回京住上一段时日。
至于是留在京中,还是再南下,又或是到旁的地方去走走,视情况而定。
虞娘子原本就想北上,得知傅瑶有回京的意图,一拍即合,结伴而行。
当年两人在一处时,他总是一心忙着自己的事情,对近在咫尺的傅瑶视而不见,很少关心她在做些什么。可如今远隔千山万水,他却总是惦记着,得到些她的消息,便算是繁忙的军务之中难得的放松。
谢迟原本也想过,兴许等到过些时候,年岁就会将当初的遗憾和感情冲淡,不会再如此。
但至少到现在而言,还没有。
他甚至隐隐体会到了傅瑶爱慕他那些年的感受,发现原来心中念着一个人的时候也挺好。哪怕看不见摸不着,也仍旧是慰藉。
人生在世,能有这么个慰藉,是值得高兴的好事。
离京的第二年。
傅瑶眼光独到,将铺子开得很好,连自己化名为“云岫”写的故事也颇红火了一阵子。南边有名的戏班子征询了她的应允,借着这个故事改了一出《寻仙记》,流传甚广。
也不尽是顺风顺水的,毕竟做生意总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事,傅瑶初时不懂也被人坑骗过,但日子长了渐渐得心应手,便没再吃过什么亏了。
她不再围着后宅打转,同数不清的人的打过交道,有好有坏,见过屡试不第靠着写话本赚钱的穷书生,买下过被家中卖入青楼的小姑娘,遇着过为了给重病的母亲治病而偷窃的孩童……
傅瑶自小被家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没受过什么磨难,也没见过什么人间疾苦,这一年多光景见识的比过去的十来年都要多了。
她自己也或多或少有些变化,不再像先前那般对人百般忍让迁就,口齿伶俐得很。
她与戏班子的那位虞娘子一见如故,多有往来,改的戏本子很受喜欢,也凑巧遇着了当年在京中遍寻未果的“竹林闲客”。
当初傅瑶买了许多话本子回来看,其中最喜欢的便是这位的志怪故事,还曾为此画过不少画。故而在这位找上门来时来卖故事的时候,立时就认了出来,为此高兴了许久。
直到这时,她才知道这位竟然是先帝在时朝中的一位御史,原是十年寒窗辛苦换来的官职,可后来实在是厌恶,索性辞官离京,云游四方去了。
傅瑶原本是想要给他一大笔银钱,但他却并没受,只说是自己也存不住,等到什么时候连买酒的钱都没了的时候,再卖故事就是。
送走了这位之后,傅瑶便开始整理文稿,再亲自添些画,正经整理出本书册出来。
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写话本、做生意、同虞娘子编戏本,乐在其中。
当年南下之时,傅瑶曾经将自己和离后从谢家取回的那话本带上,但却始终未曾续过,直到偶然被虞娘子见着。
虞娘子很喜欢这故事,催着她快些补上后续,改成戏本之后必定又能红火一阵。
这故事是隐喻谢迟的,虞娘子对京城之事并不关心,并没看出来,可傅瑶心中一清二楚。
虽山高水远,但傅瑶偶尔也能听到谢迟的消息。
她对谢迟没了早年的绮念,只是在每年上香的时候仍旧会为他求个平安符,在知道他平平安安,北境大体顺遂之时,也总是倍感欣慰。
就算不论情爱纠葛,无关风月,她也是真心希望谢迟能好好的。
所以她最终还是应下了虞娘子的要求,续上了那个故事,受当年秦生那出《黄粱记》的启发,在结尾用了同样的法子。
虞娘子看完之后,抚掌赞叹。
隔着千山万水,人是见不着的,可故事和曲子却是能传开的。
这一年的仗打得很顺,夺回凉城后北狄败退,谢迟传令整顿修整,也总算是给下属们休沐的时日。
他这个人自己分外勤恳,下属们也都绷着一根弦不敢松懈,如今总算得了闲暇,倒也不敢做什么太出格的事情,也就是在城中喝个酒听个曲。
谢迟对这些并没什么兴致,但听着亲兵提起南边传来的《寻仙记》,便动了心思,也去听了会儿。
这样的地界自然是没全套的戏班子,演不起来什么大戏,也就是唱了几段其中流传颇广的小曲罢了。
但谢迟却听得入了神。
其实很早以前那话本写成没多久,他就看过,只是曲子江南传到北境,却晚了足足半年。
下属们大都不通文墨,也就听个曲下酒,谢迟听着唱词,却不由得想起傅瑶专心致志落笔的模样。
分别一年有余,他竟还清楚地记得傅瑶披着外衫,在窗前写话本的模样。
连他自己都觉着意外。
离京第三年。
被家中来信催了数次,傅瑶也分外想念亲人,在犹豫了一番之后,决定启程回京住上一段时日。
至于是留在京中,还是再南下,又或是到旁的地方去走走,视情况而定。
虞娘子原本就想北上,得知傅瑶有回京的意图,一拍即合,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