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大国战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眼镜蛇机动不是规定必学特技飞行动作,部队可以综合考量是否进行这个动作的训练,或者哪些人要进行哪些人则不需要。
关于眼镜蛇机动的实战效果军内是存在争议的,不过普遍的观点认为,掌握眼镜蛇机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掌握了更高超的飞行技术。
你能飞眼镜蛇说明你的技术上了一个层次。
飞行技术自然是越高越好。
鹰隼大队的要求是全员眼镜蛇。
可是除了聂剑锋和唐磊磊,其他人都没有训练过该科目。开歼-7你想训练也没条件。当然,李战在4-1实战中紧急状态下飞出来的超低空眼镜蛇机动不存在普及的可能。甚至让李战再来一次都不一定能飞出来。
聂剑锋和唐磊磊在二师完成了SU-27SK改装后就全部飞完了特技飞行动作,眼镜蛇飞得很熟练。自然而然的,教官就是他们俩来担任了。
当然,李战是要单飞的。他比聂剑锋晚了两年下部队,可是飞行小时却超过了聂剑锋,可见此人飞行经验多么残暴。
下午十四时整,双拼色涂装的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起飞升空。前一半荒漠涂装后一半灰色低可视涂装的样子,像极了鸡头毛发鲜艳高昂头颅的大公鸡。
李战什么都没有挂载,机内燃油也是半数,战机处于做机动的最佳状态。做了几次通场飞行之后,塔台下达了开始训练的指令。
所谓眼镜蛇机动,简单地说就是战机平飞然后突然快速拉起机头仰角一百一十度到一百二十度之间,形成短暂的机头后仰屁股向前的平飞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战机的速度会瞬间降低到直至接近零,从远处看战机就像是悬崖勒马。然后推杆压机头恢复到平飞状态。
主要实施条件是高度和速度,一般要求在三千米到一万一千米的高度实施,平飞进入表速在每小时三百到四百公里之间。在一千米高度以及以下高度做眼镜蛇机动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李战上次误打误撞在十几米的超低空做出了疑似眼镜蛇机动,而且还是开的歼-7E,只能称之为奇迹。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具体的驾驶要领表达起来十分简单。
SU-27SK战机的纵向电传在空中飞行有两种模式,分别为“飞行”和“直接链”,换个角度理解的话,前一个模式实际上是自动配平模式,后者则需要手动配平。
开过SU-27的都知道,如果使用直接链模式,战机的姿态非常的难以控制,尤其是配平问题。研制期间发生的空中解体就是因为纵向操纵使用机械操纵系统情况下,飞行员压杆拉杆极容易造成飞机过载瞬间爆表粉碎性骨折,后来才加装了纵向电传解决了这个灾难性的问题。
保持规定表速平飞,飞行员手动把“飞行”模式转换到“直接链”模式,就是把电传飞控断开完全使用手动控制,再断开迎角限制器,在零点二到零点三秒之间把操纵杆拉到后极限位置,实现短时间内机头上仰到一百一十度或者一百二十度,飞机迎角在九十度左右。在机头向下的时候,推杆至中立位置,使飞机向平飞恢复,接通“飞行”模式和迎角限制器,恢复电传系统的正常操纵。
总结起来一句话:平飞,断飞控迎角,拉杆,压杆,接飞控迎角。
整个理论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普遍认为该机动的战术意义在于能够使飞机在极短时间把速度降到最低,不就是利用飞机的整个升力面作为巨大的减速板来达到迅速减速的目的嘛!
通过这样的机动来实现与后半球敌人的位置互换。被追击的情况下猛地来这么一手,追击的敌机会冲到你前面去,战术位置上的优势方于是易主。
但有观点认为,在空战中做这样的机动会让自己变成活靶子。这一方面的观点也是有充分依据的。因为在该动作状态中,战机几乎无速度可言,没有速度就没有能量。
可不就是活靶子吗?
实际上没有无效或者错误的战术动作,只有运用错误的飞行员。
李战是速度决胜轮的坚定支持者,不让自己处于尽可能接近极限速度的状态他就没安全感。他对眼镜蛇机动的看法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很难界定他是眼镜蛇有用论的支持还是眼镜蛇无用论的支持者。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不管你使用什么格斗动作什么作战战术,只要最后活下来的是你,你就是天空之王。
李战再一次走通场航线,但航路是三千米高度的训练高度。空速保持在精确的每小时四百二十五公里,以此速度进入场站上空。
“我开始了!”
报出动作口令之后,李战迅速断开电传飞控和迎角限制器,几乎同时向后拉杆到底。平飞状态的双拼色涂装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像被猛地拽紧了缰绳的野马,猛然扬起头颅直指天空,在惯性和向前动能的作用下,机尾继续向前走,机头上仰的角度很快达到一百二十度。
娴熟得不像新手。
然后失速了。
双拼色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翻滚着往下掉。
“嘟嘟嘟嘟嘟嘟嘟……”
连续不停地警报声充斥着座舱,不用李战报告,塔台已经从保持通话状态的无线电里听到了这些警报声。
训练眼镜蛇机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失速,该飞行动作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性高难度机动动作正是因为高风险。整个过程要求飞行员的操纵动作和时机必须要精确到零点五秒之内。反过来说,正是因为高难度所以被认为不具备普及的可能,无法普及的情况下,自然就失去了战术意义。
“我失速了!接通飞控!”
李战沉着冷静,飞快的重新接通电传飞控和迎角限制器。随即他发现迎角限制器接通了,但是电传飞控没有反应。
“电传飞控失灵!”
李战迅速报告,同时不断的通过操纵杆给予战机指令,战机是有反应的,可是反应极其微弱,似乎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拽着它维持当前的失控状态。
“再次接通飞控!”李战再一次重复操作。
依然没有反应。
早期侧卫系列战机的通病不在于所谓的软骨病,而在于其极其复杂的复合型操纵系统。前文讲过该机使用的是纵向电传加横向机械传动组合作为操纵系统,结构不但庞大而且复杂。一旦纵向电传飞控失灵,几乎没有人能够让战机保持平飞,战机会朝前飞波浪线,机头一下上仰一下俯冲,稍有不慎就失速。
飞眼镜蛇机动失个速尾个旋不值得大惊小怪。尾旋改出这些是每一名飞行员必备的技能,就如同座舱盲操一样。空军飞行员还要记下几十上百种险情处置预案的操纵动作,别以为拉杆费那么好拿的。
&n... -->>
眼镜蛇机动不是规定必学特技飞行动作,部队可以综合考量是否进行这个动作的训练,或者哪些人要进行哪些人则不需要。
关于眼镜蛇机动的实战效果军内是存在争议的,不过普遍的观点认为,掌握眼镜蛇机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掌握了更高超的飞行技术。
你能飞眼镜蛇说明你的技术上了一个层次。
飞行技术自然是越高越好。
鹰隼大队的要求是全员眼镜蛇。
可是除了聂剑锋和唐磊磊,其他人都没有训练过该科目。开歼-7你想训练也没条件。当然,李战在4-1实战中紧急状态下飞出来的超低空眼镜蛇机动不存在普及的可能。甚至让李战再来一次都不一定能飞出来。
聂剑锋和唐磊磊在二师完成了SU-27SK改装后就全部飞完了特技飞行动作,眼镜蛇飞得很熟练。自然而然的,教官就是他们俩来担任了。
当然,李战是要单飞的。他比聂剑锋晚了两年下部队,可是飞行小时却超过了聂剑锋,可见此人飞行经验多么残暴。
下午十四时整,双拼色涂装的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起飞升空。前一半荒漠涂装后一半灰色低可视涂装的样子,像极了鸡头毛发鲜艳高昂头颅的大公鸡。
李战什么都没有挂载,机内燃油也是半数,战机处于做机动的最佳状态。做了几次通场飞行之后,塔台下达了开始训练的指令。
所谓眼镜蛇机动,简单地说就是战机平飞然后突然快速拉起机头仰角一百一十度到一百二十度之间,形成短暂的机头后仰屁股向前的平飞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战机的速度会瞬间降低到直至接近零,从远处看战机就像是悬崖勒马。然后推杆压机头恢复到平飞状态。
主要实施条件是高度和速度,一般要求在三千米到一万一千米的高度实施,平飞进入表速在每小时三百到四百公里之间。在一千米高度以及以下高度做眼镜蛇机动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李战上次误打误撞在十几米的超低空做出了疑似眼镜蛇机动,而且还是开的歼-7E,只能称之为奇迹。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具体的驾驶要领表达起来十分简单。
SU-27SK战机的纵向电传在空中飞行有两种模式,分别为“飞行”和“直接链”,换个角度理解的话,前一个模式实际上是自动配平模式,后者则需要手动配平。
开过SU-27的都知道,如果使用直接链模式,战机的姿态非常的难以控制,尤其是配平问题。研制期间发生的空中解体就是因为纵向操纵使用机械操纵系统情况下,飞行员压杆拉杆极容易造成飞机过载瞬间爆表粉碎性骨折,后来才加装了纵向电传解决了这个灾难性的问题。
保持规定表速平飞,飞行员手动把“飞行”模式转换到“直接链”模式,就是把电传飞控断开完全使用手动控制,再断开迎角限制器,在零点二到零点三秒之间把操纵杆拉到后极限位置,实现短时间内机头上仰到一百一十度或者一百二十度,飞机迎角在九十度左右。在机头向下的时候,推杆至中立位置,使飞机向平飞恢复,接通“飞行”模式和迎角限制器,恢复电传系统的正常操纵。
总结起来一句话:平飞,断飞控迎角,拉杆,压杆,接飞控迎角。
整个理论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普遍认为该机动的战术意义在于能够使飞机在极短时间把速度降到最低,不就是利用飞机的整个升力面作为巨大的减速板来达到迅速减速的目的嘛!
通过这样的机动来实现与后半球敌人的位置互换。被追击的情况下猛地来这么一手,追击的敌机会冲到你前面去,战术位置上的优势方于是易主。
但有观点认为,在空战中做这样的机动会让自己变成活靶子。这一方面的观点也是有充分依据的。因为在该动作状态中,战机几乎无速度可言,没有速度就没有能量。
可不就是活靶子吗?
实际上没有无效或者错误的战术动作,只有运用错误的飞行员。
李战是速度决胜轮的坚定支持者,不让自己处于尽可能接近极限速度的状态他就没安全感。他对眼镜蛇机动的看法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很难界定他是眼镜蛇有用论的支持还是眼镜蛇无用论的支持者。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不管你使用什么格斗动作什么作战战术,只要最后活下来的是你,你就是天空之王。
李战再一次走通场航线,但航路是三千米高度的训练高度。空速保持在精确的每小时四百二十五公里,以此速度进入场站上空。
“我开始了!”
报出动作口令之后,李战迅速断开电传飞控和迎角限制器,几乎同时向后拉杆到底。平飞状态的双拼色涂装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像被猛地拽紧了缰绳的野马,猛然扬起头颅直指天空,在惯性和向前动能的作用下,机尾继续向前走,机头上仰的角度很快达到一百二十度。
娴熟得不像新手。
然后失速了。
双拼色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翻滚着往下掉。
“嘟嘟嘟嘟嘟嘟嘟……”
连续不停地警报声充斥着座舱,不用李战报告,塔台已经从保持通话状态的无线电里听到了这些警报声。
训练眼镜蛇机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失速,该飞行动作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性高难度机动动作正是因为高风险。整个过程要求飞行员的操纵动作和时机必须要精确到零点五秒之内。反过来说,正是因为高难度所以被认为不具备普及的可能,无法普及的情况下,自然就失去了战术意义。
“我失速了!接通飞控!”
李战沉着冷静,飞快的重新接通电传飞控和迎角限制器。随即他发现迎角限制器接通了,但是电传飞控没有反应。
“电传飞控失灵!”
李战迅速报告,同时不断的通过操纵杆给予战机指令,战机是有反应的,可是反应极其微弱,似乎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拽着它维持当前的失控状态。
“再次接通飞控!”李战再一次重复操作。
依然没有反应。
早期侧卫系列战机的通病不在于所谓的软骨病,而在于其极其复杂的复合型操纵系统。前文讲过该机使用的是纵向电传加横向机械传动组合作为操纵系统,结构不但庞大而且复杂。一旦纵向电传飞控失灵,几乎没有人能够让战机保持平飞,战机会朝前飞波浪线,机头一下上仰一下俯冲,稍有不慎就失速。
飞眼镜蛇机动失个速尾个旋不值得大惊小怪。尾旋改出这些是每一名飞行员必备的技能,就如同座舱盲操一样。空军飞行员还要记下几十上百种险情处置预案的操纵动作,别以为拉杆费那么好拿的。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