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闲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65章
李元婴说得好听,说是会天天写信回长安,可事实上长安离滕州并不相近,否则魏征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李二陛下的泰山之行。
李元婴的就藩队伍着实庞大,走到哪都备受瞩目,为了不惊扰沿途百姓,李元婴下令说除了女眷们去驿站休息之外,李元婴都领着人在县城外安营扎寨,免得一群人呼啦啦涌进去把人家的县城挤满了。
唐观等人还好,和李元婴凑一起玩多了,对于扎营之类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很是利落地配合侍卫们选营地扎营。
欧阳通和卢照邻等人对这种事就陌生多了,有些茫然地立在原处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李元婴自是不会冷落朋友们,而且难得有他能摆显的机会,他也很乐于表现,很臭屁地过来指导他们一起搭营帐。
卢照邻算是知道李元婴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了,李元婴显然一开始就没打算住驿站,早把要用的家伙都准备得满满当当。
既然是跟着老师王义方一起上的贼船,卢照邻不好说什么,只能趁着还没入夜筹备离京后的第一次露营兼野炊。
李二陛下点给李元婴的藩佐不仅是李元婴自己相中的王义方,还有几个同在弘文馆的学士,对于藩王来说规格算是非常高了。许是李二陛下亲自过问过,点的学士都不是张口经义闭口经义的迂腐之人,李元婴没叫他们动手,他们便歇在李元婴叫人先行打理出来的落脚处坐下看年轻人们忙碌。
李元婴挑人自是年轻的居多,年长的少,年纪稍长的只有随行的禁卫,比如李靖儿子李德謇算是所有人里头年纪最大的。一群鲜活的少年人高高兴兴地在营地里跑来跑去,光是看着就能让人跟他们一起开心起来。
王义方也在观察李元婴。
长史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若是遇上个安分的藩王还好,遇上不安生的藩王可就糟糕了,你劝阻吧,可能让他记恨你;你不劝阻吧,回头出事了李二陛下清算你。总之,这事实在吃力不讨好。
尤其是李元婴这人比较复杂,说他名声坏吧,有的人又对他赞誉有加;说他名声好吧,骂他的人又多不胜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那种会安安静静待在王府里啥都不干的安分藩王,光是这次就藩闹出来的动静就可见一斑!
滕王府的长史不好当啊!
他好好地在弘文馆当值,李二陛下怎么会突然选上他?难道是魏征提议的?想到曾经想给自己做媒的魏征,王义方觉得好像有点可能。
王义方正琢磨着,李元婴已经摆显完一圈,屁颠屁颠地跑来寻王义方几人说话。这都是弘文馆学士,皇兄把人给他们做什么?当然是让他建大书院的!
李元婴快快活活地安置完自己的小伙伴们,便领着魏姝去见自己的长史和其他学士,以免让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冷遇。
听他们都对在县城外扎营没有意见,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给挑的人都棒极了,又和他们说起他建大书院的构想。
李元婴决定把滕王府后头那一大片山地和平原都划入书院范围,平原上的田地正好作为学田供给书院运转。但凡来读书的、能通过考核的,不仅免除赋税徭役,还可以往家里领钱!
这书院不拘特别去学哪方面的学问,只要有用的都教,有读书天赋的便冲着科举去,没有读书天赋的便学点手艺、学点本领,总归会成长成对大唐有用的人。
书院里的学生既然拿着书院发的钱、吃着书院发的粮,那也要尽点教化义务,在书院学了认字便该轮番回去教人认字,学了算术便回去教人算术,一教十十教百,他要滕州境内再没有不识字、不识数的人!
王义方等人精神一振。明明他们是坐在京畿县城的东郊,没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没有美艳动人的歌姬舞姬,天气已转凉了,吹来的风有点冻人。但,李元婴这番话却驱散了他们所有冷意,甚至觉得体内有什么东西正激越翻腾。
李元婴若说要培养多少进士、培养多少国之栋梁,他们会觉得李元婴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但李元婴说的却是要叫滕州人都识字、都识数!
百姓不识字、不识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农户家出个识字的孩子可都是家里合力供出来,哪有那么容易?若是认得几个大字,又能算数,那就足以去城里当个账房先生了,指不定还特别吃香!
谁要费那个劲教所有百姓都认字识数?
李元婴没那么多想法,他是觉得书像是宝山一样能够承载不少道理,文字更是顶好顶好的发明,但是哪怕他开了图书馆,出入其中的更多的也只是些读书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踏入其中。
这是因为书虽然是宝山,但他们还不得其门而入。像许多养殖和种植经验,其实写下来照着操作就行,但是想要真正教会大多数人,还是得面对面、手把手地教!
李元婴觉得要是能普及基础教育,在滕州境内进行全面扫盲,这样很多事做起来就更方便了!他希望将来他的儿女孙子孙女们出个门,遇到的人都能与他们聊上两句,即使出不了什么鸿儒,那也都能接上话。
封地在哪不是他能选的,但封地的未来是他能改变的。这可是他留给后代的根底啊,当然得好好打基础!
李元婴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把这些考虑一股脑儿告诉王义方等人。他不要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 -->>
第165章
李元婴说得好听,说是会天天写信回长安,可事实上长安离滕州并不相近,否则魏征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李二陛下的泰山之行。
李元婴的就藩队伍着实庞大,走到哪都备受瞩目,为了不惊扰沿途百姓,李元婴下令说除了女眷们去驿站休息之外,李元婴都领着人在县城外安营扎寨,免得一群人呼啦啦涌进去把人家的县城挤满了。
唐观等人还好,和李元婴凑一起玩多了,对于扎营之类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很是利落地配合侍卫们选营地扎营。
欧阳通和卢照邻等人对这种事就陌生多了,有些茫然地立在原处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李元婴自是不会冷落朋友们,而且难得有他能摆显的机会,他也很乐于表现,很臭屁地过来指导他们一起搭营帐。
卢照邻算是知道李元婴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了,李元婴显然一开始就没打算住驿站,早把要用的家伙都准备得满满当当。
既然是跟着老师王义方一起上的贼船,卢照邻不好说什么,只能趁着还没入夜筹备离京后的第一次露营兼野炊。
李二陛下点给李元婴的藩佐不仅是李元婴自己相中的王义方,还有几个同在弘文馆的学士,对于藩王来说规格算是非常高了。许是李二陛下亲自过问过,点的学士都不是张口经义闭口经义的迂腐之人,李元婴没叫他们动手,他们便歇在李元婴叫人先行打理出来的落脚处坐下看年轻人们忙碌。
李元婴挑人自是年轻的居多,年长的少,年纪稍长的只有随行的禁卫,比如李靖儿子李德謇算是所有人里头年纪最大的。一群鲜活的少年人高高兴兴地在营地里跑来跑去,光是看着就能让人跟他们一起开心起来。
王义方也在观察李元婴。
长史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若是遇上个安分的藩王还好,遇上不安生的藩王可就糟糕了,你劝阻吧,可能让他记恨你;你不劝阻吧,回头出事了李二陛下清算你。总之,这事实在吃力不讨好。
尤其是李元婴这人比较复杂,说他名声坏吧,有的人又对他赞誉有加;说他名声好吧,骂他的人又多不胜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那种会安安静静待在王府里啥都不干的安分藩王,光是这次就藩闹出来的动静就可见一斑!
滕王府的长史不好当啊!
他好好地在弘文馆当值,李二陛下怎么会突然选上他?难道是魏征提议的?想到曾经想给自己做媒的魏征,王义方觉得好像有点可能。
王义方正琢磨着,李元婴已经摆显完一圈,屁颠屁颠地跑来寻王义方几人说话。这都是弘文馆学士,皇兄把人给他们做什么?当然是让他建大书院的!
李元婴快快活活地安置完自己的小伙伴们,便领着魏姝去见自己的长史和其他学士,以免让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冷遇。
听他们都对在县城外扎营没有意见,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给挑的人都棒极了,又和他们说起他建大书院的构想。
李元婴决定把滕王府后头那一大片山地和平原都划入书院范围,平原上的田地正好作为学田供给书院运转。但凡来读书的、能通过考核的,不仅免除赋税徭役,还可以往家里领钱!
这书院不拘特别去学哪方面的学问,只要有用的都教,有读书天赋的便冲着科举去,没有读书天赋的便学点手艺、学点本领,总归会成长成对大唐有用的人。
书院里的学生既然拿着书院发的钱、吃着书院发的粮,那也要尽点教化义务,在书院学了认字便该轮番回去教人认字,学了算术便回去教人算术,一教十十教百,他要滕州境内再没有不识字、不识数的人!
王义方等人精神一振。明明他们是坐在京畿县城的东郊,没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没有美艳动人的歌姬舞姬,天气已转凉了,吹来的风有点冻人。但,李元婴这番话却驱散了他们所有冷意,甚至觉得体内有什么东西正激越翻腾。
李元婴若说要培养多少进士、培养多少国之栋梁,他们会觉得李元婴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但李元婴说的却是要叫滕州人都识字、都识数!
百姓不识字、不识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农户家出个识字的孩子可都是家里合力供出来,哪有那么容易?若是认得几个大字,又能算数,那就足以去城里当个账房先生了,指不定还特别吃香!
谁要费那个劲教所有百姓都认字识数?
李元婴没那么多想法,他是觉得书像是宝山一样能够承载不少道理,文字更是顶好顶好的发明,但是哪怕他开了图书馆,出入其中的更多的也只是些读书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踏入其中。
这是因为书虽然是宝山,但他们还不得其门而入。像许多养殖和种植经验,其实写下来照着操作就行,但是想要真正教会大多数人,还是得面对面、手把手地教!
李元婴觉得要是能普及基础教育,在滕州境内进行全面扫盲,这样很多事做起来就更方便了!他希望将来他的儿女孙子孙女们出个门,遇到的人都能与他们聊上两句,即使出不了什么鸿儒,那也都能接上话。
封地在哪不是他能选的,但封地的未来是他能改变的。这可是他留给后代的根底啊,当然得好好打基础!
李元婴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把这些考虑一股脑儿告诉王义方等人。他不要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