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闲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57章
这可是关乎自己能不能考中进士的重要时刻,李元婴也没睡懒觉,早早呼朋唤友过来等候放榜。
李元婴不知道的是,关于这次进士科的排名,阅卷考官们的意见很不一致,差点没捋起袖子打一场。
一开始大伙都还挺冷静的,心平气和地坐一起改卷子,毕竟卷子都是糊名誊录的,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哪个考生的考卷,便都按照自己的看法给评了等次。
今科考官都是李二陛下点的将,主考官是马周,当然,李二陛下挂名进士科主考之后,他就光荣退位为副主考了。
但是活依然都由马周来做。马周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当初李二陛下登基后给昔日伙伴布置作业,让他们都写点心得总结交上去给他瞧瞧。结果其中一个人写得特别好,李二陛下一看,这不对啊,怎么这大老粗想法这么多这么细致了?
李二陛下把人叫来跟前一问,才知道这家伙找人代笔了,代笔的人正是马周。李二陛下于是给马周安排了官职,时常听取马周的意见。
比如以前宵禁时一直是派人奔走呼告,马周看了觉得费人费力,当即上书表示可以击鼓为号。自那以后,坊市开门关门都以鼓声为准!
马周就是这么个思维活跃的人,他出身寒门,锐气十足,一力推举自己评阅的那份考卷为第一。他认为这个考生能着眼现实、针砭时弊,同时还兼顾文采,整篇文章读来痛快淋漓,其中提出的许多举措又不失可行性。不管怎么看,这都当得头名!
别说什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好文章和一篇普通文章摆在一起,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有人喜欢,自然有人不喜欢。有人就认为这个考生语气太狂傲,带着点指点江山的狂妄,不太符合他们中庸和谦和的追求。
如果说这时候大家只是因为个人偏好不同而争执的话,那等到初始排名拟定出来、找出原卷核对名状之后,两边的争执就彻底白热化了,甚至有人临阵倒戈认同了反对一方的观点,认为这不仅不能得头名,还应该黜落!
马周虽也觉得这个第一不好定,但是听其他人说不仅不能得头名还要黜落,他反而坚定了保它第一的想法。他直接提出最终解决方案:“那就让陛下定夺!”
没办法,这份答卷出自武媚之手。这武媚曾是李二陛下的才人,外头现在还偶尔能听到“莽国王一言失美”的传奇故事,武媚该不该得第一还真得李二陛下来定夺,毕竟谁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是不是和故事里那个“莽国王”一样痛失所爱、辗转反侧!
有武媚这个靶子在,其他人的排名反而没人在意了,都按照草拟的排行直接定下,由马周拿着这份极具争议的排名去找李二陛下核定。
李二陛下接过看了起来。
这次进士科取了二十五人,比原定的二十人多了五个。
这也是李二陛下授意的,因为哪怕城阳她们考上了也没法外出为官,等于白占了名额。为了保证人才输入,他多许了五个名额,允许他们有符合要求的就挑足二十五个,没有的话自然宁缺毋滥。
看到马周写在最前面的名字,李二陛下脸就黑了。虽然早有预料,但马周真把这样的名单呈给他,还是让他心情不太好。主要是,武媚曾经是他后宫里的女人,现在不仅混进了科举里,还占了榜头!
哪怕李二陛下觉得李元婴编的什么“莽国王一言失美”完全是瞎扯淡,这一刻还是忍不住代入那个看着“心爱的女人”吐气扬眉、越活越精彩的“莽国王”。
让他来决定让不让武媚排第一,岂不是等同于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二陛下不满地看了马周一眼,觉得马周一点都不会做人,居然让他来做这样的事!
可惜李二陛下比马周清楚外面的情况,武媚那篇文章已经越传越广,基本上长安城里能识字的人都能几句!
主要是李元婴这厮觉得光在馆报上刊出不太够,还叫人把里头振聋发聩的几段话编成歌儿在丰泰楼里唱,现在人人都知道今科举试出了篇精妙绝伦的好文章!
要是把这个头名换给别人,那最好就是把这个人的文章死死捂好,绝对不叫外头的人看到,否则两篇文章很容易被摆在一起比较!偏偏这一年的考生之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完全没人的答卷能明显压过这篇文章!
这件事其实一如李元婴所说的那样,既然他已经允许她们参加科举,就该有容忍她们可能金榜题名、名列前茅的胸襟。
人的才识与学问,一靠天赋,二靠培养,缺一不可,所以真正的人才都得万里挑一。既然武媚的才学已经达到这种程度,那么给她一个头名又如何?
至于这会不会导致天下女子争相效仿,都来走这科举之途,其实也不必担心。朝廷招贤令发了不是一天两天,放不下锄头的百姓依然是大多数,连许多男丁都迈不出读书这一步,更何况是女子?
退一步来说,倘若她们当真都能读书,那也不是坏事,须知教养儿女大多是由女子来做的,世家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教出来的女儿知书达理、过人,少有愚昧无知的蠢妇!
李二陛下有了决断,... -->>
第157章
这可是关乎自己能不能考中进士的重要时刻,李元婴也没睡懒觉,早早呼朋唤友过来等候放榜。
李元婴不知道的是,关于这次进士科的排名,阅卷考官们的意见很不一致,差点没捋起袖子打一场。
一开始大伙都还挺冷静的,心平气和地坐一起改卷子,毕竟卷子都是糊名誊录的,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哪个考生的考卷,便都按照自己的看法给评了等次。
今科考官都是李二陛下点的将,主考官是马周,当然,李二陛下挂名进士科主考之后,他就光荣退位为副主考了。
但是活依然都由马周来做。马周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当初李二陛下登基后给昔日伙伴布置作业,让他们都写点心得总结交上去给他瞧瞧。结果其中一个人写得特别好,李二陛下一看,这不对啊,怎么这大老粗想法这么多这么细致了?
李二陛下把人叫来跟前一问,才知道这家伙找人代笔了,代笔的人正是马周。李二陛下于是给马周安排了官职,时常听取马周的意见。
比如以前宵禁时一直是派人奔走呼告,马周看了觉得费人费力,当即上书表示可以击鼓为号。自那以后,坊市开门关门都以鼓声为准!
马周就是这么个思维活跃的人,他出身寒门,锐气十足,一力推举自己评阅的那份考卷为第一。他认为这个考生能着眼现实、针砭时弊,同时还兼顾文采,整篇文章读来痛快淋漓,其中提出的许多举措又不失可行性。不管怎么看,这都当得头名!
别说什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好文章和一篇普通文章摆在一起,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有人喜欢,自然有人不喜欢。有人就认为这个考生语气太狂傲,带着点指点江山的狂妄,不太符合他们中庸和谦和的追求。
如果说这时候大家只是因为个人偏好不同而争执的话,那等到初始排名拟定出来、找出原卷核对名状之后,两边的争执就彻底白热化了,甚至有人临阵倒戈认同了反对一方的观点,认为这不仅不能得头名,还应该黜落!
马周虽也觉得这个第一不好定,但是听其他人说不仅不能得头名还要黜落,他反而坚定了保它第一的想法。他直接提出最终解决方案:“那就让陛下定夺!”
没办法,这份答卷出自武媚之手。这武媚曾是李二陛下的才人,外头现在还偶尔能听到“莽国王一言失美”的传奇故事,武媚该不该得第一还真得李二陛下来定夺,毕竟谁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是不是和故事里那个“莽国王”一样痛失所爱、辗转反侧!
有武媚这个靶子在,其他人的排名反而没人在意了,都按照草拟的排行直接定下,由马周拿着这份极具争议的排名去找李二陛下核定。
李二陛下接过看了起来。
这次进士科取了二十五人,比原定的二十人多了五个。
这也是李二陛下授意的,因为哪怕城阳她们考上了也没法外出为官,等于白占了名额。为了保证人才输入,他多许了五个名额,允许他们有符合要求的就挑足二十五个,没有的话自然宁缺毋滥。
看到马周写在最前面的名字,李二陛下脸就黑了。虽然早有预料,但马周真把这样的名单呈给他,还是让他心情不太好。主要是,武媚曾经是他后宫里的女人,现在不仅混进了科举里,还占了榜头!
哪怕李二陛下觉得李元婴编的什么“莽国王一言失美”完全是瞎扯淡,这一刻还是忍不住代入那个看着“心爱的女人”吐气扬眉、越活越精彩的“莽国王”。
让他来决定让不让武媚排第一,岂不是等同于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二陛下不满地看了马周一眼,觉得马周一点都不会做人,居然让他来做这样的事!
可惜李二陛下比马周清楚外面的情况,武媚那篇文章已经越传越广,基本上长安城里能识字的人都能几句!
主要是李元婴这厮觉得光在馆报上刊出不太够,还叫人把里头振聋发聩的几段话编成歌儿在丰泰楼里唱,现在人人都知道今科举试出了篇精妙绝伦的好文章!
要是把这个头名换给别人,那最好就是把这个人的文章死死捂好,绝对不叫外头的人看到,否则两篇文章很容易被摆在一起比较!偏偏这一年的考生之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完全没人的答卷能明显压过这篇文章!
这件事其实一如李元婴所说的那样,既然他已经允许她们参加科举,就该有容忍她们可能金榜题名、名列前茅的胸襟。
人的才识与学问,一靠天赋,二靠培养,缺一不可,所以真正的人才都得万里挑一。既然武媚的才学已经达到这种程度,那么给她一个头名又如何?
至于这会不会导致天下女子争相效仿,都来走这科举之途,其实也不必担心。朝廷招贤令发了不是一天两天,放不下锄头的百姓依然是大多数,连许多男丁都迈不出读书这一步,更何况是女子?
退一步来说,倘若她们当真都能读书,那也不是坏事,须知教养儿女大多是由女子来做的,世家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教出来的女儿知书达理、过人,少有愚昧无知的蠢妇!
李二陛下有了决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