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回到明朝做千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事情到了现在,又有什么办法,连户部杨尚书上疏反对,皇上都不听,我等又有何办法?
“哼,上疏一次不行就上疏两次,甚至到五十次,一百次!一人上疏不成就十人,百人,如果整个内阁大臣们都一起上疏劝谏,皇上总会听从的……”
“唉,我等虽然希望皇上亟图更始,兴修百业,无奈皇上一再拒谏,上下隔绝,就算上疏,皇上俱不采纳,我等也是无可奈何啊。”
……
那些官吏们正说得高兴,忽见陈于陛过来,立时忽拉拉的涌过来一大帮的人头,七嘴八舌的都是向陈于陛囔囔。
“陈大学士,中官四出,天怒人怨。现今国朝危难,您身为内阁辅臣,岂可坐视不理?连户部尚书杨俊民大人都上疏劝谏了,您德高望重,最是忧国忧民,希望您老带领大家一起上疏向皇上劝谏。”
余者众人纷纷称是,陈于陛颇重礼法,见众人这样围着自己,斥道:“上疏之事,内阁各位大臣自会商议,你等如此围着老夫,却是礼法何在?”
听他这样说,众人忙散开,陈于陛叹了口气,道:“诸位放心,皇上开矿之事,老夫会上疏劝谏。”
他出了六科廊,从皇极门出来,外面是店肆林立的街市,这里颇多的茶楼酒肆,各样人流川流不息。万历帝开矿之事己经传遍京畿各地,这些茶楼中,闲客们也大多在高谈阔论此事,不时有赞同或是反对的声音传入陈于陛的口中。
他坐在桥中,却是在沉思着,对于万历帝开矿之事,许多官吏们纷纷反对,这时候,内阁诸大臣的态度就很重要。在内阁中,内阁首辅赵志皋虽然不赞同皇帝开矿之事,但他摆明是不会公然站出来表态的。还有工部尚书曾同亨与兵部尚书石星,也是态度暧昧,可能不会上疏劝谏。此外,就是两位辅臣张位与沈一贯的态度,张位此人,喜欢争权,一向对自己看不过眼。还有沈一贯,辅政己有十年,陈于陛认为他虽爱好清议,然则暗地里却是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他的态度,也是难明……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户部尚书杨俊民,陈于陛心下佩服,他以诗书传家,也向来为官清正。万历初时,他为官少司空,督修京城,在施工中他精打细算,计划周密,堵塞漏洞,保质保量提前竣工,并节约五万余金,受到皇帝的奖赏,再次晋升为左司马总督漕运,巡抚凤阳。
在任时,他整顿漕政,保证运河畅通,成绩甚大,个人应得例金十三万,但他却将钱一半救济贫生,一半送给养济院,所以声望颇隆,被引为德高望重之辈。在历史中,陈于陛官高位显,经手钱粮逾亿万,但却一尘不染,死后清理遗产,仅有八两纹银,不抵一个小户人家,以至于在埋葬陈于陛时,他的儿子出不起丧葬费用,在朋友的资助下,才草草埋葬。
不过如他这种人,最是传统,对于矿务商事等,皆视为国之末本,也认为君主只要重视农桑皆可,对于万历帝的开矿之事,他是深恶痛疾。最后陈于陛做出决定,仿效杨俊民,独自上疏劝谏。
不知不觉中,车桥停在了自己的府邸前,陈于陛下了桥,家人迎了上来,他年轻的弟弟陈于阶也向他拱手作揖道:“大哥回来了?”
陈于陛点了点头,他治家严谨,对其弟陈于阶执教甚严,在弟弟进京的这些时间里,每天早晚,都要求弟弟到自己房前问候。历史中,陈于阶同样及第,最后官至怀隆兵备,颇负有盛名,当时有“一门双进士”“弟兄二难”之称。
进入府内,陈于陛直接走到内宅书房中,没有他的许可,家人一概不许到他的书房来。
他望着窗外,沉思良久,取出笔墨纸砚,凝神一会后,便下笔如飞,很快,一份《请罢矿税公疏》便成了:“……为保全宗社事,臣等伏见:皇上开矿抽税,为一切聚财之事,然中使纵横,小民剥肤椎髓,困苦流离,而皇上不恤。诸臣连章累牍,苦口极谏,而皇上不从,未见有转圜之期。税驾之所,事势至此,人皆知其必乱,特未知其起于何方,发于何日耳?一旦土崩,四方鼎沸,逮之则不可胜逮,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识此时皇上将何如处也。……故臣今日不暇条陈他事,亦不更分剖矿税之利害,与闾阎之疾苦,而特以宗社二字万恳皇上珍重爱惜即,霈然停罢矿税,召还中官,庶几人心犹可收拾,而乱犹可及止也!”
……
第二日,陈于陛将疏投入,又继户部尚书杨俊民后,引起了一片大震动,引得了大小官员们一片叫好。不过疏入后,万历帝却是沉默,矿务之事,仍在继续。
在大明为了开矿之事纷纷鼓噪,闹得不可开交时,此时在东边的日本国,却是剑拔弩张,充满了火药味。
大明对日封贡使团,在李宗城被扣拿,以杨方亨接替正使,沈惟敬为副使后,继续出访日本。在七月渡海后,到达了日本。对于大明使团的来访,丰臣秀吉十分高兴,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当时日本最繁华的城市大阪招待了大明的使者。
九月三日这天,丰臣秀吉领着日本国所有的王公大臣,大小诸侯,连德川家康等人,都全部出席了会见大会。为了显示自己对大明的尊重,丰臣秀吉亲自穿上了大明送去的衣冠服装,并强迫大臣们全部换上明服相陪。
起初,气氛良好,沈惟敬等人呈上万历帝诏书和赠与的金印时,丰臣秀吉欣然接受,并设宴款待明使。后丰臣秀吉召出一位懂汉语的僧人为其用日语宣读明朝的册封诏书。
诏书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 。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 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茲盛际,宜讃彜章,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順,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诏书的口气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当丰臣秀吉听到“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一句时,他惊呆了,最后他反应过来,是暴跳如雷,摔诏书于地说:“不是明帝乞和封我为大明皇帝吗?日本国,我欲王则王,何待明虏之封?”
事情的发展不可收拾,丰臣秀吉除了要将小西行长治罪外,还立即将大明使团驱逐出境。就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闹剧,彻底破裂了。
同时间,丰臣秀吉还发布总动员令,又组成侵朝八军:第一军:指挥官加藤清正,一万人。第二军:指挥官小西行长,一万四千人。第三军:指挥官黑田长政,一万人。第四军:锅岛植茂,一万两千人。第五军:岛津义弘,一万人。第六军:长宗我部元津,一万三千人。第七军:蜂须贺家政,一万一千人。第八军:毛利秀元,四万人。人数共十二万,加上驻守釜山军队,日军总兵力约为十四万人。战争的阴云,又将笼罩朝鲜大地……
当然,日本国离大明还是太远,等消息传到大明,还要数个月之久。
大明对日封贡使团正使以杨方亨,莫名其妙被日本人赶出来,最后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想抓捕时沈惟敬时,却发现这位老兄己经不知所踪了。他只好领着使团的成员,怒气冲天地回国了。
/>
“事情到了现在,又有什么办法,连户部杨尚书上疏反对,皇上都不听,我等又有何办法?
“哼,上疏一次不行就上疏两次,甚至到五十次,一百次!一人上疏不成就十人,百人,如果整个内阁大臣们都一起上疏劝谏,皇上总会听从的……”
“唉,我等虽然希望皇上亟图更始,兴修百业,无奈皇上一再拒谏,上下隔绝,就算上疏,皇上俱不采纳,我等也是无可奈何啊。”
……
那些官吏们正说得高兴,忽见陈于陛过来,立时忽拉拉的涌过来一大帮的人头,七嘴八舌的都是向陈于陛囔囔。
“陈大学士,中官四出,天怒人怨。现今国朝危难,您身为内阁辅臣,岂可坐视不理?连户部尚书杨俊民大人都上疏劝谏了,您德高望重,最是忧国忧民,希望您老带领大家一起上疏向皇上劝谏。”
余者众人纷纷称是,陈于陛颇重礼法,见众人这样围着自己,斥道:“上疏之事,内阁各位大臣自会商议,你等如此围着老夫,却是礼法何在?”
听他这样说,众人忙散开,陈于陛叹了口气,道:“诸位放心,皇上开矿之事,老夫会上疏劝谏。”
他出了六科廊,从皇极门出来,外面是店肆林立的街市,这里颇多的茶楼酒肆,各样人流川流不息。万历帝开矿之事己经传遍京畿各地,这些茶楼中,闲客们也大多在高谈阔论此事,不时有赞同或是反对的声音传入陈于陛的口中。
他坐在桥中,却是在沉思着,对于万历帝开矿之事,许多官吏们纷纷反对,这时候,内阁诸大臣的态度就很重要。在内阁中,内阁首辅赵志皋虽然不赞同皇帝开矿之事,但他摆明是不会公然站出来表态的。还有工部尚书曾同亨与兵部尚书石星,也是态度暧昧,可能不会上疏劝谏。此外,就是两位辅臣张位与沈一贯的态度,张位此人,喜欢争权,一向对自己看不过眼。还有沈一贯,辅政己有十年,陈于陛认为他虽爱好清议,然则暗地里却是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他的态度,也是难明……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户部尚书杨俊民,陈于陛心下佩服,他以诗书传家,也向来为官清正。万历初时,他为官少司空,督修京城,在施工中他精打细算,计划周密,堵塞漏洞,保质保量提前竣工,并节约五万余金,受到皇帝的奖赏,再次晋升为左司马总督漕运,巡抚凤阳。
在任时,他整顿漕政,保证运河畅通,成绩甚大,个人应得例金十三万,但他却将钱一半救济贫生,一半送给养济院,所以声望颇隆,被引为德高望重之辈。在历史中,陈于陛官高位显,经手钱粮逾亿万,但却一尘不染,死后清理遗产,仅有八两纹银,不抵一个小户人家,以至于在埋葬陈于陛时,他的儿子出不起丧葬费用,在朋友的资助下,才草草埋葬。
不过如他这种人,最是传统,对于矿务商事等,皆视为国之末本,也认为君主只要重视农桑皆可,对于万历帝的开矿之事,他是深恶痛疾。最后陈于陛做出决定,仿效杨俊民,独自上疏劝谏。
不知不觉中,车桥停在了自己的府邸前,陈于陛下了桥,家人迎了上来,他年轻的弟弟陈于阶也向他拱手作揖道:“大哥回来了?”
陈于陛点了点头,他治家严谨,对其弟陈于阶执教甚严,在弟弟进京的这些时间里,每天早晚,都要求弟弟到自己房前问候。历史中,陈于阶同样及第,最后官至怀隆兵备,颇负有盛名,当时有“一门双进士”“弟兄二难”之称。
进入府内,陈于陛直接走到内宅书房中,没有他的许可,家人一概不许到他的书房来。
他望着窗外,沉思良久,取出笔墨纸砚,凝神一会后,便下笔如飞,很快,一份《请罢矿税公疏》便成了:“……为保全宗社事,臣等伏见:皇上开矿抽税,为一切聚财之事,然中使纵横,小民剥肤椎髓,困苦流离,而皇上不恤。诸臣连章累牍,苦口极谏,而皇上不从,未见有转圜之期。税驾之所,事势至此,人皆知其必乱,特未知其起于何方,发于何日耳?一旦土崩,四方鼎沸,逮之则不可胜逮,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识此时皇上将何如处也。……故臣今日不暇条陈他事,亦不更分剖矿税之利害,与闾阎之疾苦,而特以宗社二字万恳皇上珍重爱惜即,霈然停罢矿税,召还中官,庶几人心犹可收拾,而乱犹可及止也!”
……
第二日,陈于陛将疏投入,又继户部尚书杨俊民后,引起了一片大震动,引得了大小官员们一片叫好。不过疏入后,万历帝却是沉默,矿务之事,仍在继续。
在大明为了开矿之事纷纷鼓噪,闹得不可开交时,此时在东边的日本国,却是剑拔弩张,充满了火药味。
大明对日封贡使团,在李宗城被扣拿,以杨方亨接替正使,沈惟敬为副使后,继续出访日本。在七月渡海后,到达了日本。对于大明使团的来访,丰臣秀吉十分高兴,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当时日本最繁华的城市大阪招待了大明的使者。
九月三日这天,丰臣秀吉领着日本国所有的王公大臣,大小诸侯,连德川家康等人,都全部出席了会见大会。为了显示自己对大明的尊重,丰臣秀吉亲自穿上了大明送去的衣冠服装,并强迫大臣们全部换上明服相陪。
起初,气氛良好,沈惟敬等人呈上万历帝诏书和赠与的金印时,丰臣秀吉欣然接受,并设宴款待明使。后丰臣秀吉召出一位懂汉语的僧人为其用日语宣读明朝的册封诏书。
诏书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 。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 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茲盛际,宜讃彜章,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順,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诏书的口气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当丰臣秀吉听到“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一句时,他惊呆了,最后他反应过来,是暴跳如雷,摔诏书于地说:“不是明帝乞和封我为大明皇帝吗?日本国,我欲王则王,何待明虏之封?”
事情的发展不可收拾,丰臣秀吉除了要将小西行长治罪外,还立即将大明使团驱逐出境。就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闹剧,彻底破裂了。
同时间,丰臣秀吉还发布总动员令,又组成侵朝八军:第一军:指挥官加藤清正,一万人。第二军:指挥官小西行长,一万四千人。第三军:指挥官黑田长政,一万人。第四军:锅岛植茂,一万两千人。第五军:岛津义弘,一万人。第六军:长宗我部元津,一万三千人。第七军:蜂须贺家政,一万一千人。第八军:毛利秀元,四万人。人数共十二万,加上驻守釜山军队,日军总兵力约为十四万人。战争的阴云,又将笼罩朝鲜大地……
当然,日本国离大明还是太远,等消息传到大明,还要数个月之久。
大明对日封贡使团正使以杨方亨,莫名其妙被日本人赶出来,最后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想抓捕时沈惟敬时,却发现这位老兄己经不知所踪了。他只好领着使团的成员,怒气冲天地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