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决定(二) (1/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念春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琰双目早已通红,满脸泪痕。
他本就心地仁厚善良心软,这两个多月来边关接连失利,他心里没有一日轻松过。此时太子一番煽情,他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落了泪。
人人都是如此,自然无人会特地留意取笑他。
周琰不知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抹毅然和坚决,用袖子擦了眼泪,走到金銮殿中间,朗声说道:“父王忧心边关,儿臣不才,愿为父王分忧,代替父王领兵支援边关。还请父王恩准!”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都愣了一愣。
周琰这个太孙,在朝臣们的心里地位很是微妙。论身份地位,当然人人都要礼让几分。可周琰本人,实在没太多过人之处。勉强要找些优点的话,就是“敦厚”“正直”“善良”这类形容词了。这样也不是不好,就是身为太孙大秦未来的储君,令人稍稍有些忧心。
却没想到,周琰竟有这份勇气,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太子也是一脸意外。他之前一番作态,有一半是处于愤慨,另一半却是在做戏,为了让臣子们看清他的德行高尚,日后更忠心罢了。事实上,他很清楚,自己身为一国储君,是绝不可能真的领兵去边关打仗的。
周琰这一主动请缨,倒让太子有些踌躇了。
去边关打仗太危险了,他哪里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冒这样的风险。可周琰已经当着所有臣子们的面说出了这样的话,倒是不好直接拒绝。不然,之前的伤心落泪可就成笑话了......
朝臣们也不是傻子。太子稍微一犹豫,众人就看出太子心意了。
平远侯身为太孙岳父,当然不让的第一个张口劝慰:“太孙殿下一片赤诚为民之心可嘉,不过。殿下尚未及冠,年轻尚轻,又从未经历过战事。只怕去了边关也没多少裨益。倒不如待在京城。帮着太子殿下出谋划策,同样的尽了心。”
明明是想说“太孙你太年轻什么也不懂去了也只会添乱”。说出口的时候却十分委婉,也充分顾及了周琰的颜面。让人不得不赞一声,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太子心中暗暗满意。给周琰定这么一门亲事,果然是正确的决定。平远侯是周琰的岳父,当然一心为周琰着想。这番话说的十分妥帖。
太子正准备顺势下台,却见周琰挺直了胸膛,毅然说道:“我确实年轻,也没经历过战事。可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我还年轻,不懂的可以问可以学。我若是一直缩在京城,也不过是一只养在笼子里的鸟,成不了天上的雄鹰。再说了,此去边关,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气安抚百姓。让将士们知道朝廷信任他们,让百姓们知道朝廷时刻牵挂着他们。人心所向,鞑靼人也就不足为惧了。”
一番话,令平远侯无力反驳,心中既无奈又觉得欣慰。
无奈的是。太孙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来,就连太子殿下也不便轻易驳回。这边关之行,十有*是真的要去了。欣慰的却是。太孙平日看着软弱些,血液里到底流淌着周氏血脉的坚定悍勇。
太子的心情比平远侯更复杂微妙,半是生气半是快慰。
快慰的理由不必细说,儿子有血性有担当,身为父亲当然高兴。生气也很正常。要爆发也该挑个合适的时机吧!边关战事接连失利,是个人都知道那儿有多危险。堂堂太孙,跑到战火最前端,万一有个差池怎么办?
偏偏周琰半点都不知道体谅为人父的心情,又慷慨激昂的说道:“朝中有父王坐镇。儿臣代父皇前往边关。鞑靼人一日不退,儿臣一日不回京城!若是儿臣有什么不测。父王也不用为儿臣伤心难过。儿臣心甘情愿,纵死无悔!”
这番慷慨决然。听的人人动容......只除了太子之外!
这个混账东西!怎么一根筋的非要跑到边关去!当着群臣的面这么说,让他连一个不字都说不出口。太子恼恨不已的想道。
平日虽然常常训斥周琰,可周琰是他的嫡出长子,寄予了厚望,岂有不疼爱不重视的道理。群臣们大多夸赞周琰仁义担当,竟无人再劝周琰不要去边关。
太子心中暗暗着急,忍不住看了齐王一眼。这个时候,也只能齐王能劝得动热血上头的周琰了......
齐王果然走了出来。
太子心里微微一松,温和的问道:“十四弟,此事你怎么看?”
齐王正色说道:“太孙此举,实在令臣弟这个做叔叔的汗颜。国若不存,何以家为!臣弟愿主动请... -->>
周琰双目早已通红,满脸泪痕。
他本就心地仁厚善良心软,这两个多月来边关接连失利,他心里没有一日轻松过。此时太子一番煽情,他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落了泪。
人人都是如此,自然无人会特地留意取笑他。
周琰不知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抹毅然和坚决,用袖子擦了眼泪,走到金銮殿中间,朗声说道:“父王忧心边关,儿臣不才,愿为父王分忧,代替父王领兵支援边关。还请父王恩准!”
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都愣了一愣。
周琰这个太孙,在朝臣们的心里地位很是微妙。论身份地位,当然人人都要礼让几分。可周琰本人,实在没太多过人之处。勉强要找些优点的话,就是“敦厚”“正直”“善良”这类形容词了。这样也不是不好,就是身为太孙大秦未来的储君,令人稍稍有些忧心。
却没想到,周琰竟有这份勇气,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太子也是一脸意外。他之前一番作态,有一半是处于愤慨,另一半却是在做戏,为了让臣子们看清他的德行高尚,日后更忠心罢了。事实上,他很清楚,自己身为一国储君,是绝不可能真的领兵去边关打仗的。
周琰这一主动请缨,倒让太子有些踌躇了。
去边关打仗太危险了,他哪里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冒这样的风险。可周琰已经当着所有臣子们的面说出了这样的话,倒是不好直接拒绝。不然,之前的伤心落泪可就成笑话了......
朝臣们也不是傻子。太子稍微一犹豫,众人就看出太子心意了。
平远侯身为太孙岳父,当然不让的第一个张口劝慰:“太孙殿下一片赤诚为民之心可嘉,不过。殿下尚未及冠,年轻尚轻,又从未经历过战事。只怕去了边关也没多少裨益。倒不如待在京城。帮着太子殿下出谋划策,同样的尽了心。”
明明是想说“太孙你太年轻什么也不懂去了也只会添乱”。说出口的时候却十分委婉,也充分顾及了周琰的颜面。让人不得不赞一声,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太子心中暗暗满意。给周琰定这么一门亲事,果然是正确的决定。平远侯是周琰的岳父,当然一心为周琰着想。这番话说的十分妥帖。
太子正准备顺势下台,却见周琰挺直了胸膛,毅然说道:“我确实年轻,也没经历过战事。可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我还年轻,不懂的可以问可以学。我若是一直缩在京城,也不过是一只养在笼子里的鸟,成不了天上的雄鹰。再说了,此去边关,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气安抚百姓。让将士们知道朝廷信任他们,让百姓们知道朝廷时刻牵挂着他们。人心所向,鞑靼人也就不足为惧了。”
一番话,令平远侯无力反驳,心中既无奈又觉得欣慰。
无奈的是。太孙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来,就连太子殿下也不便轻易驳回。这边关之行,十有*是真的要去了。欣慰的却是。太孙平日看着软弱些,血液里到底流淌着周氏血脉的坚定悍勇。
太子的心情比平远侯更复杂微妙,半是生气半是快慰。
快慰的理由不必细说,儿子有血性有担当,身为父亲当然高兴。生气也很正常。要爆发也该挑个合适的时机吧!边关战事接连失利,是个人都知道那儿有多危险。堂堂太孙,跑到战火最前端,万一有个差池怎么办?
偏偏周琰半点都不知道体谅为人父的心情,又慷慨激昂的说道:“朝中有父王坐镇。儿臣代父皇前往边关。鞑靼人一日不退,儿臣一日不回京城!若是儿臣有什么不测。父王也不用为儿臣伤心难过。儿臣心甘情愿,纵死无悔!”
这番慷慨决然。听的人人动容......只除了太子之外!
这个混账东西!怎么一根筋的非要跑到边关去!当着群臣的面这么说,让他连一个不字都说不出口。太子恼恨不已的想道。
平日虽然常常训斥周琰,可周琰是他的嫡出长子,寄予了厚望,岂有不疼爱不重视的道理。群臣们大多夸赞周琰仁义担当,竟无人再劝周琰不要去边关。
太子心中暗暗着急,忍不住看了齐王一眼。这个时候,也只能齐王能劝得动热血上头的周琰了......
齐王果然走了出来。
太子心里微微一松,温和的问道:“十四弟,此事你怎么看?”
齐王正色说道:“太孙此举,实在令臣弟这个做叔叔的汗颜。国若不存,何以家为!臣弟愿主动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