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张居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大早起来,万历皇上朱翊钧就哈欠连天,仿佛熬夜熬了一个通宵。这也难怪,大凡初当新郎官的人,开头一些日子,都是等不得天黑,等到天黑了急不可待宽衣上床,又恨天亮得太早。痴男怨女干柴烈火,一晚上不倒腾几次,那还叫什么如胶似漆琴瑟和鸣?朱翊钧虽然贵为龙种,但七情六欲却与常人无异,加之平常被李太后管教太严,大婚之前真个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如今一旦开禁,他算真正尝到了鱼潜渊底龙翔九天的快乐。只要一闻到粉黛之香,触到肌肤之腻,他的一腔欲火就腾地一下蹿起来。这不,早上曙光熹微,他听得回廊上响起橐橐橐的靴声,便知道是喊他起床的内侍到了,揉揉眼睛正欲起身,一只手却无意间摸到了皇后饱满如莲蓬的乳房,顿时间按捺不住,一翻身就压到皇后身上。
实际年龄只有十六岁的王皇后,生性羞涩腼腆,见天亮了皇上还要做这“丑事儿”,便不胜娇羞制止道:
“内侍若闯进来,看着多不雅相。”
她越推,朱翊钧的要求越迫切,他一边麻利地耕云播雨,一边兴奋言道:
“朕玩过这一遭,一天身体通泰。”
两人再不搭话,在滑溜溜的锦被中颠鸾倒凤扭作一团。王皇后开头是应付,到后来花心摇动周身酥麻,也禁不住哼哼唧唧,两只纤纤玉手把朱翊钧腰肢搂得紧紧的,嘴中忘情地叫道:“我要,我要!”
两人正耍得兴起,听得窗子外头一名乾清宫内侍敲了三声木梆,高声叫道:
“恭请皇上起床——”
按宫内规矩,若逢例朝日子,皇上起床的时间是寅时三刻。不上朝,则于卯辰初交时起床。任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这时间都不可更易。朱翊钧登基时虚龄只有十一岁,生活还完全不能自理,他的生母李太后便随他一起住进了乾清宫,行照顾监管之责。垂髫少年正是贪睡之时,但李太后从不允许儿子睡懒觉,除了春节那几天恩准儿子多睡半个时辰,平常都必须准时起床无误。朱翊钧大婚佳期定下之后,李太后再不好住在乾清宫,便提前一个月搬回到慈宁宫居住。朱翊钧独自留在乾清宫中,但他同样不自由。一是宫中规矩不可更改,二是李太后搬出乾清宫时,特意找来张居正与冯保,嘱托他们二人代替她对皇上严加管束,不允许皇上有一丝半点玩愒之心而懈怠政事。正因为如此,内侍每天总是准时前来敲梆喊他起床。
敲梆喊过之后,不消片刻,就有负责替皇上皇后穿衣梳洗的乾清宫管事牌子和尚寝局的女侍进来,替他们整理房务。因此,一听到喊床内侍尖锐的嗓音,朱翊钧心里头一紧张,赶紧草草收兵,与皇后中规中矩地躺着,等着宫女们进来。
今日不是例朝的日子,朱翊钧夫妇起身穿戴梳洗完毕后,便双双前往慈宁慈庆两宫向两位太后叩问早安——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回来用过早膳,一天的学习与政事又按部就班地开始了。
一翻辰牌,朱翊钧就准时出了乾清宫向西暖阁趋步走去。这时候,他的贴身内侍孙海正在回廊上候着,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
“孙海,看你眉开眼笑的,有啥喜事儿?”
见皇上发问,孙海腰一软,躬了身子回答:“回万岁爷,您吩咐奴才办的事儿,奴才办妥了。”
“什么事儿?”
“均州窑的花盆呀。”
经这一提醒,朱翊钧马上就记起来了。昨日,御花园的莳花火者给乾清宫搬来了几盆芍药,其中有一株绿芍药极为名贵。斯时花朵欲开未开,花瓣绿如翡翠,朱翊钧很是喜爱。盯着看了好一阵子,叹道:“此花真是好花,只可惜栽花的盆子太差。”孙海在一旁应道:“万岁爷说的不差,常言道好花插在牛粪上,是极为恶俗的事。这只盆子,奴才看和牛粪差不多。”朱翊钧说:“你传旨御花园,将这花盆换一个。”孙海咽一口唾沫,回道:“御花园的盆子,都是从景德镇烧制运来的,哪有好的。要换,得换个宋朝的均瓷。”“均瓷?”朱翊钧眼睛一亮,“听人说,均瓷的窑变最为珍贵,这是古董,上哪儿找去?”孙海诡谲一笑:“有倒是有,在棋盘街一家古董店里,奴才看见一只均窑的大红窑变花盆,若是买来配这株绿芍药,倒真是十分般配,就是贵点儿。”“要多少银子?”朱翊钧问。孙海答:“奴才问过,店家要二百两银子。”朱翊钧心下思忖:“花二百两银子买一只均窑古董花盆,说贵也不算贵。”心下已判了肯字,嘴上却说:“做生意哪有一口价的,你去和店家还还价,能降多少就降多少。”孙海答道:“万岁爷你给个底价,奴才去跟店家磨磨嘴皮子,看能不能砍下来。”朱翊钧想了想说:“最多只能出一百五十两银子,你去谈,若谈得下去,朕再赏你十两银子。”孙海当下领命而去。
现在,听说孙海已把花盆弄了回来,朱翊钧满心高兴,急忙问道:
“花盆在哪儿?”
“在西暖阁中,绿芍药也换栽了进去。”
朱翊钧随着孙海走进西暖阁中,只见那只花盆,正搁在大文案旁边的黄梨木花架上。这只花盆大约口阔一尺八寸,通体猩红,窑变后的蚓线,丝丝缕缕透着温润的孔雀蓝。朱翊钧只是捡耳朵知道一点儿窑瓷的知识,若稍稍深究却还是个门外汉。但这件均瓷毕竟与众不同,他一看就非常喜欢,他摩挲着花盆,问道:
“孙海,你多少银子买下的?”
“回万岁爷,奴才谨遵旨意,实花纹银一百五十两。”
“怎么样,生意还得谈吧,”朱翊钧得意地说,“商家都心黑,若不杀价,岂不让他白白多赚走五十两银子。”
孙海猴儿精,昨日里撺掇皇上买均窑的花盆,就蓄了心思要赚一把黑钱。那只盆子他早去寻过价,店家报的是三十两银子,他对皇上说要二百两。皇上开出的底价是一百五十两,外加十两赏银。凭皇上的旨意,他去内廷宝钞库领出了一百六十两足称纹银,实际上只花去二十两就把这只花盆买回来了。办这一趟小差事净赚一百四十两银子不说,还落得皇上的褒奖,孙海心里头美滋滋的,笑得嘴角都扯到耳朵根子上。
“万岁爷何等英明,”孙海奉承道,“奴才按万岁爷的吩咐到那家古董店,把价钱报给店家,他见我成心要买,就死活不肯降价。奴才故意装出生气的样子,说:‘你不肯降价,爷就去另一家,均窑的花盆,又不止你一家有。’说着拔腿就走。一百五十两银子的生意,也算是一宗大买卖,店家岂肯轻易放过?店家又赶出门,生拉硬拽要我回去,赔了许多小心,要我多少加一点,我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咬着牙说:‘一两银子也不加,你不肯卖,爷就走人。’店家无法,只好答应了奴才的开价。一百五十两银子,抱回这只均窑的极品花盆。”
孙海信口胡诌出的买卖过程,朱翊钧听了分外高兴,随口夸赞道:
“看不出,你孙海还会做买卖,将来有机会,碰上合适的内廷采购的差事,朕委你一回。”
“谢万岁爷。”孙海乐得屁颠屁颠的,两片嘴唇更是如同涂了蜂蜜,“其实,奴才这点本事,还不是万岁爷调教出来的。俗话说棒槌挂在大路边,三年也会学唱曲儿,奴才在万岁爷身边六年,再蠢的人,也都开了窍了。”
朱翊钧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着绿芍药翠绿的花瓣,一边问:
“听说棋盘街有上千家店铺?”
“那可不是,万岁爷您没去过?”
“朕哪里能随便走动呀,”朱翊钧说着叹了一口气,“朕九五至尊,除了到天坛祭告天地,到先农坛示耕祈雨,平常哪能随便离开这紫禁城。”
“别处不说,就这棋盘街,万岁爷您真该去看看,天下百姓都夸您万岁爷登基后,四海升平物阜人丰。究竟升平到什么样儿,您万岁爷自己反而不知道。”
“是啊,”朱翊钧抬眼看了看午门方向,不无艳羡地说,“孙海,朕说起来是皇帝,天下都是我的,但真正属于我的,只有这紫禁城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说到这上头,朕还不如你这个奴才,可以自由出入紫禁城,见识外头的好处。”
孙海虽然羡慕皇上的富贵威严,但对他这种“画地为牢”的生活也颇为同情。于是眨巴着小眼睛出鬼点子:
“万岁爷,要不,趁哪天晚上,奴才带您出去,到棋盘街耍看耍看?”
朱翊钧心中一动,想了想又道:“这哪儿能行,你不知道母后,还有大伴,多少双眼睛都盯着我哪!”
“这倒也是,”孙海一心要逗得皇上开心,鼓突着腮帮子左思右忖,又说了一个主意,“要不,咱们把棋盘街搬到紫禁城里头来。”
“又说疯话,一条街如何搬得进来。”
“不是真的搬棋盘街的房子,是搬生意。”
“啊?”
“咱们紫禁城里头,二十四监局的内侍火者,外加六个女局的宫娥彩女,拢起来也有上万人。择个日子,让他们像外头赶集那样,既有卖东西的,也有买东西的。大家找乐子,皇上也正好趁此机会,领略领略棋盘街的风俗生意,调教调教我们这些奴才。”
“唔?这倒是个好主意。”朱翊钧眼睛一亮,“这事儿不单好玩,还有意义。朕去奏明母后,说不定她也会同意。”
两人谈兴正浓时,却见门帘儿一晃,冯保双手捧着疏匣,一脚踏进门来。
“大伴!”
朱翊钧尊敬地喊了一声。不知为何,对这位面团似的老公公,他总是心存畏惧。
冯保一见朱翊钧与孙海两个都眉飞色舞的样子,心下就不愉快。当着皇上的面,他对孙海训斥道:
“看你这样子,浑身都没四两骨头,在万岁爷面前嬉皮笑脸的,成何体统!”
孙海心里头恨死了冯保,却又惧怕他的威权,这会儿挨了骂,半个字也不敢吭,悻悻然退了下去。
每天上午辰时一过,冯保就会准时到西暖阁,将通政司送进司礼监的要紧奏本文书分门别类呈请皇上过目。孙海一走,冯保就把疏匣放在大文案上,朱翊钧觑了一眼,懒洋洋地问:
“今儿个有什么要紧的?”
“最要紧的有三道,老奴都写好了节略。”冯保说着,从匣中拿出三份奏本呈了过去。
坐在文案后头的朱翊钧,接过来浏览了一遍。第一份奏疏是山东巡抚杨本庵呈上的题本,奏衍圣公进京面圣事。自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朝廷就应当时的衍圣公请求,恩准他每年进京觐见皇上一次,自此著为永例。杨本庵在题本中呈奏,现六十四代衍圣公每年借进京面圣之机,携带大量人丁,车装马驮沿途强卖私货,这么多人住的都是一个子儿都不花的驿站,磨磨蹭蹭耗去半年时间,旅行费用全由官府供给,沿途做买卖的收入却尽饱私囊,因此扰官扰民影响恶劣。杨本庵建议改衍圣公一年进京一次为三年一次,并限定每次路途往返不得超过三个月,随行人员也不得超过三十人,并禁止其生意买卖以免辱没斯文。第二道奏疏是南京户部公本,详奏南直隶去年开征子粒田税银的收入情况。第三道奏疏是新任漕河总督潘季驯的题本,请求朝廷拨款开挖长芦二十里河道引淮济漕。
朱翊钧读过奏疏后,首先拿起杨本庵的那一份,问冯保:“这个衍圣公,一路上都卖些什么私货?”
“老奴也不大知道详情,听说都是孔府的出产,孔府地里有枣儿,制成蜜枣,高粱一年也收不少,... -->>
一大早起来,万历皇上朱翊钧就哈欠连天,仿佛熬夜熬了一个通宵。这也难怪,大凡初当新郎官的人,开头一些日子,都是等不得天黑,等到天黑了急不可待宽衣上床,又恨天亮得太早。痴男怨女干柴烈火,一晚上不倒腾几次,那还叫什么如胶似漆琴瑟和鸣?朱翊钧虽然贵为龙种,但七情六欲却与常人无异,加之平常被李太后管教太严,大婚之前真个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如今一旦开禁,他算真正尝到了鱼潜渊底龙翔九天的快乐。只要一闻到粉黛之香,触到肌肤之腻,他的一腔欲火就腾地一下蹿起来。这不,早上曙光熹微,他听得回廊上响起橐橐橐的靴声,便知道是喊他起床的内侍到了,揉揉眼睛正欲起身,一只手却无意间摸到了皇后饱满如莲蓬的乳房,顿时间按捺不住,一翻身就压到皇后身上。
实际年龄只有十六岁的王皇后,生性羞涩腼腆,见天亮了皇上还要做这“丑事儿”,便不胜娇羞制止道:
“内侍若闯进来,看着多不雅相。”
她越推,朱翊钧的要求越迫切,他一边麻利地耕云播雨,一边兴奋言道:
“朕玩过这一遭,一天身体通泰。”
两人再不搭话,在滑溜溜的锦被中颠鸾倒凤扭作一团。王皇后开头是应付,到后来花心摇动周身酥麻,也禁不住哼哼唧唧,两只纤纤玉手把朱翊钧腰肢搂得紧紧的,嘴中忘情地叫道:“我要,我要!”
两人正耍得兴起,听得窗子外头一名乾清宫内侍敲了三声木梆,高声叫道:
“恭请皇上起床——”
按宫内规矩,若逢例朝日子,皇上起床的时间是寅时三刻。不上朝,则于卯辰初交时起床。任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这时间都不可更易。朱翊钧登基时虚龄只有十一岁,生活还完全不能自理,他的生母李太后便随他一起住进了乾清宫,行照顾监管之责。垂髫少年正是贪睡之时,但李太后从不允许儿子睡懒觉,除了春节那几天恩准儿子多睡半个时辰,平常都必须准时起床无误。朱翊钧大婚佳期定下之后,李太后再不好住在乾清宫,便提前一个月搬回到慈宁宫居住。朱翊钧独自留在乾清宫中,但他同样不自由。一是宫中规矩不可更改,二是李太后搬出乾清宫时,特意找来张居正与冯保,嘱托他们二人代替她对皇上严加管束,不允许皇上有一丝半点玩愒之心而懈怠政事。正因为如此,内侍每天总是准时前来敲梆喊他起床。
敲梆喊过之后,不消片刻,就有负责替皇上皇后穿衣梳洗的乾清宫管事牌子和尚寝局的女侍进来,替他们整理房务。因此,一听到喊床内侍尖锐的嗓音,朱翊钧心里头一紧张,赶紧草草收兵,与皇后中规中矩地躺着,等着宫女们进来。
今日不是例朝的日子,朱翊钧夫妇起身穿戴梳洗完毕后,便双双前往慈宁慈庆两宫向两位太后叩问早安——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回来用过早膳,一天的学习与政事又按部就班地开始了。
一翻辰牌,朱翊钧就准时出了乾清宫向西暖阁趋步走去。这时候,他的贴身内侍孙海正在回廊上候着,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
“孙海,看你眉开眼笑的,有啥喜事儿?”
见皇上发问,孙海腰一软,躬了身子回答:“回万岁爷,您吩咐奴才办的事儿,奴才办妥了。”
“什么事儿?”
“均州窑的花盆呀。”
经这一提醒,朱翊钧马上就记起来了。昨日,御花园的莳花火者给乾清宫搬来了几盆芍药,其中有一株绿芍药极为名贵。斯时花朵欲开未开,花瓣绿如翡翠,朱翊钧很是喜爱。盯着看了好一阵子,叹道:“此花真是好花,只可惜栽花的盆子太差。”孙海在一旁应道:“万岁爷说的不差,常言道好花插在牛粪上,是极为恶俗的事。这只盆子,奴才看和牛粪差不多。”朱翊钧说:“你传旨御花园,将这花盆换一个。”孙海咽一口唾沫,回道:“御花园的盆子,都是从景德镇烧制运来的,哪有好的。要换,得换个宋朝的均瓷。”“均瓷?”朱翊钧眼睛一亮,“听人说,均瓷的窑变最为珍贵,这是古董,上哪儿找去?”孙海诡谲一笑:“有倒是有,在棋盘街一家古董店里,奴才看见一只均窑的大红窑变花盆,若是买来配这株绿芍药,倒真是十分般配,就是贵点儿。”“要多少银子?”朱翊钧问。孙海答:“奴才问过,店家要二百两银子。”朱翊钧心下思忖:“花二百两银子买一只均窑古董花盆,说贵也不算贵。”心下已判了肯字,嘴上却说:“做生意哪有一口价的,你去和店家还还价,能降多少就降多少。”孙海答道:“万岁爷你给个底价,奴才去跟店家磨磨嘴皮子,看能不能砍下来。”朱翊钧想了想说:“最多只能出一百五十两银子,你去谈,若谈得下去,朕再赏你十两银子。”孙海当下领命而去。
现在,听说孙海已把花盆弄了回来,朱翊钧满心高兴,急忙问道:
“花盆在哪儿?”
“在西暖阁中,绿芍药也换栽了进去。”
朱翊钧随着孙海走进西暖阁中,只见那只花盆,正搁在大文案旁边的黄梨木花架上。这只花盆大约口阔一尺八寸,通体猩红,窑变后的蚓线,丝丝缕缕透着温润的孔雀蓝。朱翊钧只是捡耳朵知道一点儿窑瓷的知识,若稍稍深究却还是个门外汉。但这件均瓷毕竟与众不同,他一看就非常喜欢,他摩挲着花盆,问道:
“孙海,你多少银子买下的?”
“回万岁爷,奴才谨遵旨意,实花纹银一百五十两。”
“怎么样,生意还得谈吧,”朱翊钧得意地说,“商家都心黑,若不杀价,岂不让他白白多赚走五十两银子。”
孙海猴儿精,昨日里撺掇皇上买均窑的花盆,就蓄了心思要赚一把黑钱。那只盆子他早去寻过价,店家报的是三十两银子,他对皇上说要二百两。皇上开出的底价是一百五十两,外加十两赏银。凭皇上的旨意,他去内廷宝钞库领出了一百六十两足称纹银,实际上只花去二十两就把这只花盆买回来了。办这一趟小差事净赚一百四十两银子不说,还落得皇上的褒奖,孙海心里头美滋滋的,笑得嘴角都扯到耳朵根子上。
“万岁爷何等英明,”孙海奉承道,“奴才按万岁爷的吩咐到那家古董店,把价钱报给店家,他见我成心要买,就死活不肯降价。奴才故意装出生气的样子,说:‘你不肯降价,爷就去另一家,均窑的花盆,又不止你一家有。’说着拔腿就走。一百五十两银子的生意,也算是一宗大买卖,店家岂肯轻易放过?店家又赶出门,生拉硬拽要我回去,赔了许多小心,要我多少加一点,我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咬着牙说:‘一两银子也不加,你不肯卖,爷就走人。’店家无法,只好答应了奴才的开价。一百五十两银子,抱回这只均窑的极品花盆。”
孙海信口胡诌出的买卖过程,朱翊钧听了分外高兴,随口夸赞道:
“看不出,你孙海还会做买卖,将来有机会,碰上合适的内廷采购的差事,朕委你一回。”
“谢万岁爷。”孙海乐得屁颠屁颠的,两片嘴唇更是如同涂了蜂蜜,“其实,奴才这点本事,还不是万岁爷调教出来的。俗话说棒槌挂在大路边,三年也会学唱曲儿,奴才在万岁爷身边六年,再蠢的人,也都开了窍了。”
朱翊钧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着绿芍药翠绿的花瓣,一边问:
“听说棋盘街有上千家店铺?”
“那可不是,万岁爷您没去过?”
“朕哪里能随便走动呀,”朱翊钧说着叹了一口气,“朕九五至尊,除了到天坛祭告天地,到先农坛示耕祈雨,平常哪能随便离开这紫禁城。”
“别处不说,就这棋盘街,万岁爷您真该去看看,天下百姓都夸您万岁爷登基后,四海升平物阜人丰。究竟升平到什么样儿,您万岁爷自己反而不知道。”
“是啊,”朱翊钧抬眼看了看午门方向,不无艳羡地说,“孙海,朕说起来是皇帝,天下都是我的,但真正属于我的,只有这紫禁城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说到这上头,朕还不如你这个奴才,可以自由出入紫禁城,见识外头的好处。”
孙海虽然羡慕皇上的富贵威严,但对他这种“画地为牢”的生活也颇为同情。于是眨巴着小眼睛出鬼点子:
“万岁爷,要不,趁哪天晚上,奴才带您出去,到棋盘街耍看耍看?”
朱翊钧心中一动,想了想又道:“这哪儿能行,你不知道母后,还有大伴,多少双眼睛都盯着我哪!”
“这倒也是,”孙海一心要逗得皇上开心,鼓突着腮帮子左思右忖,又说了一个主意,“要不,咱们把棋盘街搬到紫禁城里头来。”
“又说疯话,一条街如何搬得进来。”
“不是真的搬棋盘街的房子,是搬生意。”
“啊?”
“咱们紫禁城里头,二十四监局的内侍火者,外加六个女局的宫娥彩女,拢起来也有上万人。择个日子,让他们像外头赶集那样,既有卖东西的,也有买东西的。大家找乐子,皇上也正好趁此机会,领略领略棋盘街的风俗生意,调教调教我们这些奴才。”
“唔?这倒是个好主意。”朱翊钧眼睛一亮,“这事儿不单好玩,还有意义。朕去奏明母后,说不定她也会同意。”
两人谈兴正浓时,却见门帘儿一晃,冯保双手捧着疏匣,一脚踏进门来。
“大伴!”
朱翊钧尊敬地喊了一声。不知为何,对这位面团似的老公公,他总是心存畏惧。
冯保一见朱翊钧与孙海两个都眉飞色舞的样子,心下就不愉快。当着皇上的面,他对孙海训斥道:
“看你这样子,浑身都没四两骨头,在万岁爷面前嬉皮笑脸的,成何体统!”
孙海心里头恨死了冯保,却又惧怕他的威权,这会儿挨了骂,半个字也不敢吭,悻悻然退了下去。
每天上午辰时一过,冯保就会准时到西暖阁,将通政司送进司礼监的要紧奏本文书分门别类呈请皇上过目。孙海一走,冯保就把疏匣放在大文案上,朱翊钧觑了一眼,懒洋洋地问:
“今儿个有什么要紧的?”
“最要紧的有三道,老奴都写好了节略。”冯保说着,从匣中拿出三份奏本呈了过去。
坐在文案后头的朱翊钧,接过来浏览了一遍。第一份奏疏是山东巡抚杨本庵呈上的题本,奏衍圣公进京面圣事。自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朝廷就应当时的衍圣公请求,恩准他每年进京觐见皇上一次,自此著为永例。杨本庵在题本中呈奏,现六十四代衍圣公每年借进京面圣之机,携带大量人丁,车装马驮沿途强卖私货,这么多人住的都是一个子儿都不花的驿站,磨磨蹭蹭耗去半年时间,旅行费用全由官府供给,沿途做买卖的收入却尽饱私囊,因此扰官扰民影响恶劣。杨本庵建议改衍圣公一年进京一次为三年一次,并限定每次路途往返不得超过三个月,随行人员也不得超过三十人,并禁止其生意买卖以免辱没斯文。第二道奏疏是南京户部公本,详奏南直隶去年开征子粒田税银的收入情况。第三道奏疏是新任漕河总督潘季驯的题本,请求朝廷拨款开挖长芦二十里河道引淮济漕。
朱翊钧读过奏疏后,首先拿起杨本庵的那一份,问冯保:“这个衍圣公,一路上都卖些什么私货?”
“老奴也不大知道详情,听说都是孔府的出产,孔府地里有枣儿,制成蜜枣,高粱一年也收不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