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毒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就让粮食的利润高过棉花的利润,今年是不成了,但咱们可以下订单,预付云烟做定金。”
既然说到了粮食,杨猛也就拿出了自己的法子,云南在土地和粮食上做了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杨猛也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与需求。
“这怎么成?粮食怎么能和棉花相比呢?这样一来,粮价就是翻上十番,也不能和棉花的价格相提并论啊!”
作为商家,棉花多少钱,粮食多少钱,潘仕成还是基本有数儿的,自己这爱婿是在开玩笑了,拿粮食与棉花相比较,这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说的利润,比如说米利坚的种植园,他种一季的棉花能收入一万两银子,那咱们就许给他一万五的利润。
棉花的投入大、产量小,而粮食就不一样了,翻倍的粮价就能让米利坚的多数种植园改种粮食,这对咱们来说是件好事儿。”
列强各国,尤其是英吉利,出口到大清数量最大的货物,就是棉布和棉纱。十五家商盟大量的进口洋布、洋纱,已经开始大规模摧毁大清的土布和织机了。
大清各地的饥荒,一半是由于天灾,另一半则属于**了,十五家商盟的成立,加快了这个速度,未来的两三年,将是老百姓最为艰难的岁月。
土布无利可图,还得亏本,单单这一个环节上的问题,就能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僵局之中,没了这份收入。地租、税赋。会慢慢的压垮他们。
朝廷的财政紧张。又遇上了银荒,朝廷急于吸纳民间的金银,而民间的交易,铜钱和以货易货才是主流,朝廷吸纳民间金银的举动,就是在变相的加重银荒的危害。
打了一季的粮食不够地租和税赋,朝廷如果不减税,田地无人耕种的恶果。几年之后就会上演,这也是地主、朝廷、老百姓,在利益上的争斗。
地主和朝廷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不会做出变革的,不变革,这个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最后就是席卷大清的民潮。
这个并不是杨猛自己的观点,魏五的明湖书院,和岑毓英的幕僚团,都对此事做出了预测。而林则徐打算在云南大举开采银矿的举措,也是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
但云南一地。不可能缓解整个大清的银荒,杨家通过云烟吸纳来的金银,也不会大批量的送给朝廷,云南流通的金银,最终还是在杨家手里打转,因为杨家控制着整个云南的商业,这些银子不可能流到朝廷那边。
云南的税赋不能自理,也就没有官银解京一说了,云南的银子很多,足以解救银荒之中的大清,但大清不是杨家的,杨猛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通过洋布、洋纱的进口,杨猛也看到了经济武器的厉害,现在的大清,也算是处于人为的经济危机之中了。
英吉利的棉纱和棉布,既然产销量巨大,那自己在他的货源上下手,会不会给英吉利的经济,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呢?
印度的棉花、米利坚的棉花,是英吉利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地,以云烟为杠杆,撬动印度和米利坚的种植业布局,究竟会对英吉利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这样的好戏,杨猛打算好好的看看,既然大清即将陷入乱局之中,那列强们也别想好过了,印度和米利坚的种植园沦丧,也不知会带来多大的后果。
引起乱子那是肯定的,既然大清都要乱了,不如大家一起乱,趁乱摸鱼,才是发财的好时机。
杨猛的野心不小,可潘仕成却不支持,高价购粮就要高价卖粮,商人赚取的是利润,已经翻了一番的粮价,再加上利润,大清谁人买得起?
“星斗,咱们做买卖,讲究的就是有利可图,高价购粮,没有销路啊!
这利钱打哪来?再者说了云烟的需求终归有限,你产的多了,洋人不一定能用的了啊!”
云烟虽说是个赚大钱的买卖,可云烟的市场也不是无限量的大,总有饱和的一天,用云烟换粮食,在潘仕成看来,就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但这两年,爱婿杨猛的权威太盛,在正事儿上,潘仕成也不敢随便驳斥他,只能变着法子,来说服自己的爱婿。
“对啊!就是市场有限,咱们才要用云烟换粮食,您说东印度公司还有米利坚的农场主,手里握着大批的云烟会怎么办?
换不成钱,一是问咱们要银子,二是找印度和米利坚的百姓要银子。
问咱们要银子,他们无利可图,向百姓们要银子,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咱们这里用云烟当银子使,相信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的,把云烟当工钱,一半银子一半云烟,或是一半粮食一半云烟。
既顶了工钱,又挣了银子,岳父大人,您说他们会作何选择呢?
向老百姓要银子,那就是变相的给咱们开辟了市场,这云烟偶尔吸个十次八次,没多大问题,但只要连续吸食一段时间,想戒掉却是个大问题,**成的人,这一辈子都戒不掉。
而且我也让帕特里克父子,在欧洲调查过,他们那边吸食的次数,有些太过频繁了,一天十几二十次,他们把云烟当做普通的鼻烟了,这个现象,对他们来说是灾难,对我们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儿!
&nbs... -->>
“那就让粮食的利润高过棉花的利润,今年是不成了,但咱们可以下订单,预付云烟做定金。”
既然说到了粮食,杨猛也就拿出了自己的法子,云南在土地和粮食上做了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杨猛也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与需求。
“这怎么成?粮食怎么能和棉花相比呢?这样一来,粮价就是翻上十番,也不能和棉花的价格相提并论啊!”
作为商家,棉花多少钱,粮食多少钱,潘仕成还是基本有数儿的,自己这爱婿是在开玩笑了,拿粮食与棉花相比较,这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说的利润,比如说米利坚的种植园,他种一季的棉花能收入一万两银子,那咱们就许给他一万五的利润。
棉花的投入大、产量小,而粮食就不一样了,翻倍的粮价就能让米利坚的多数种植园改种粮食,这对咱们来说是件好事儿。”
列强各国,尤其是英吉利,出口到大清数量最大的货物,就是棉布和棉纱。十五家商盟大量的进口洋布、洋纱,已经开始大规模摧毁大清的土布和织机了。
大清各地的饥荒,一半是由于天灾,另一半则属于**了,十五家商盟的成立,加快了这个速度,未来的两三年,将是老百姓最为艰难的岁月。
土布无利可图,还得亏本,单单这一个环节上的问题,就能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僵局之中,没了这份收入。地租、税赋。会慢慢的压垮他们。
朝廷的财政紧张。又遇上了银荒,朝廷急于吸纳民间的金银,而民间的交易,铜钱和以货易货才是主流,朝廷吸纳民间金银的举动,就是在变相的加重银荒的危害。
打了一季的粮食不够地租和税赋,朝廷如果不减税,田地无人耕种的恶果。几年之后就会上演,这也是地主、朝廷、老百姓,在利益上的争斗。
地主和朝廷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不会做出变革的,不变革,这个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最后就是席卷大清的民潮。
这个并不是杨猛自己的观点,魏五的明湖书院,和岑毓英的幕僚团,都对此事做出了预测。而林则徐打算在云南大举开采银矿的举措,也是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
但云南一地。不可能缓解整个大清的银荒,杨家通过云烟吸纳来的金银,也不会大批量的送给朝廷,云南流通的金银,最终还是在杨家手里打转,因为杨家控制着整个云南的商业,这些银子不可能流到朝廷那边。
云南的税赋不能自理,也就没有官银解京一说了,云南的银子很多,足以解救银荒之中的大清,但大清不是杨家的,杨猛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通过洋布、洋纱的进口,杨猛也看到了经济武器的厉害,现在的大清,也算是处于人为的经济危机之中了。
英吉利的棉纱和棉布,既然产销量巨大,那自己在他的货源上下手,会不会给英吉利的经济,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呢?
印度的棉花、米利坚的棉花,是英吉利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地,以云烟为杠杆,撬动印度和米利坚的种植业布局,究竟会对英吉利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这样的好戏,杨猛打算好好的看看,既然大清即将陷入乱局之中,那列强们也别想好过了,印度和米利坚的种植园沦丧,也不知会带来多大的后果。
引起乱子那是肯定的,既然大清都要乱了,不如大家一起乱,趁乱摸鱼,才是发财的好时机。
杨猛的野心不小,可潘仕成却不支持,高价购粮就要高价卖粮,商人赚取的是利润,已经翻了一番的粮价,再加上利润,大清谁人买得起?
“星斗,咱们做买卖,讲究的就是有利可图,高价购粮,没有销路啊!
这利钱打哪来?再者说了云烟的需求终归有限,你产的多了,洋人不一定能用的了啊!”
云烟虽说是个赚大钱的买卖,可云烟的市场也不是无限量的大,总有饱和的一天,用云烟换粮食,在潘仕成看来,就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但这两年,爱婿杨猛的权威太盛,在正事儿上,潘仕成也不敢随便驳斥他,只能变着法子,来说服自己的爱婿。
“对啊!就是市场有限,咱们才要用云烟换粮食,您说东印度公司还有米利坚的农场主,手里握着大批的云烟会怎么办?
换不成钱,一是问咱们要银子,二是找印度和米利坚的百姓要银子。
问咱们要银子,他们无利可图,向百姓们要银子,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咱们这里用云烟当银子使,相信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的,把云烟当工钱,一半银子一半云烟,或是一半粮食一半云烟。
既顶了工钱,又挣了银子,岳父大人,您说他们会作何选择呢?
向老百姓要银子,那就是变相的给咱们开辟了市场,这云烟偶尔吸个十次八次,没多大问题,但只要连续吸食一段时间,想戒掉却是个大问题,**成的人,这一辈子都戒不掉。
而且我也让帕特里克父子,在欧洲调查过,他们那边吸食的次数,有些太过频繁了,一天十几二十次,他们把云烟当做普通的鼻烟了,这个现象,对他们来说是灾难,对我们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儿!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