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悍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着诸葛亮那犹带着几分稚嫩的面容,刘闯沉默了。
“孔明的意思是,先取东莱,再定北海?”
诸葛亮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他沉静道:“孟彦哥哥,你以为你便是得了四县,又当如何?
安丘,淳于、昌安,皆在潍水之阴。
哥哥你占居四县,便要跨潍水屯兵,势必会造成兵力分散。
县县欲顾,而县县顾不得……孟彦哥哥莫忘记了,当初你之所以能连战连胜,是因为你始终把兵力聚集于一处,故而可以集中全力。如果你真的分兵四县,只怕于哥哥而言,并非好事。”
“那你的意思是……”
“哥哥只需占居夷安和高密两县,屯驻于潍水与胶水之间。
进可以去下密,退可以守夷安。东进则取即墨,西退则据三县……这样的话,哥哥便可以集中力量,先谋取东莱。而齐郡袁谭,既然曹操让彭璆做了北海相,便由着他去阻挡袁绍。
哥哥只需守好潍水,便可若泰山稳固。
趁此机会,哥哥向东扩张,不需一年,必可夺东莱十三县。到那时候,哥哥便是不说,彭璆这北海相也做不稳当。最重要的是,哥哥用这一年的时间,足以在青州暂时站稳脚跟……”
诸葛亮说起来,头头是道。
刘闯坐在席上,屈肘置于案上,沉思不语。
这孔明,果然如妖!
这是一个十五岁,好吧,马上十六岁小孩子能想出的东西吗?
怪不得司马徽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凤雏,太尼玛远了,我估计见不到他。
但是这个卧龙……
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把他留住。
让这家伙跑去辅佐刘备的话,日后哪里还有我折腾的余地?
想到这里,刘闯突然嘿嘿笑了,笑得极为得意。
诸葛亮则诧异看着刘闯,半晌后轻声道:“孟彦哥哥,莫不是孔明有什么地方考虑不周,说错话了吗?”
刘闯连忙摆手,“孔明之计,甚得吾心。呵呵,我只是想到得意时,忍不住失声发笑,与你无关。不过……孔明,我记得你马上就要十六岁了吧。明天我准备与老大人恳请,让你留在高密就学。郑公门下,多俊才,想来你在这边,必有所得……孔明,你可愿意留在这里?”
十五岁,正是求学的好年纪。
刘闯当然想要把诸葛亮带在身边,但从长远看,会毁了卧龙。
自己有多大本事,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刘闯自己心里清楚。他可以给诸葛亮灌输一些后世的想法,但是却没有能力教导诸葛亮。且不说这能力是否足够,刘闯的年纪,也就比诸葛亮大三岁而已。这种情况下,他实在不知道该教导诸葛亮什么,倒不如留给郑玄教导为妙。
在原有的历史上,诸葛亮耕读卧龙岗,求学水镜山庄。
刘闯就不信,郑玄的水平会比司马徽差吗?
而且,他留在自己身边,也可以有很多机会实践。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他那事必亲躬的毛病。
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蜀国事必亲躬。
真的是他不知道培养后继之人?刘闯觉得,未必!
在诸葛亮之后,有蒋琬费祎,又有向宠这些人才,他还专门去培养姜维,希望为蜀汉留下人才。可这些人,在后来都未能够挽救蜀汉的命运……是大势所趋,也是缺乏实践。刘闯前世在读三国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小小的猜想。不是诸葛亮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不放心。
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从豫章逃亡襄阳……
诸葛亮想来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以至于让他养成了事必亲躬的习惯。
他不是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有些不太敢相信别人,以至于到最后,除了自己,谁也不信。
刘闯不知道他这种猜想是否正确,但他却希望,能够纠正诸葛亮的这个习惯。
诸葛亮沉吟片刻,轻声道:“那孟彦哥哥,也来高密吗?”
“呵呵,这个自然。”
诸葛亮顿时笑了,“既然如此,我自然愿意在郑公门下求学。”
++++++++++++++++++++++++++++++++++++++++++++++++++++++++++++++++++
第二天一早,刘闯便带着诸葛亮,与郑玄请安。
在听了刘闯的想法后,郑玄也连连点头。
“孟彦所虑,也的确是有道理。
此前倒是我考虑不周,贸然占领四县,的确会使你兵力分散,反而不美。既然你无心安丘三县,那就依你所言,先在高密和夷安屯驻吧。不过,你今天最好还是去拜访一下王叔治,毕竟他才是高密令;至于夷安……”
郑玄沉吟一下,轻声道:“夷安长左子邑是个老实人,他与刘政交情不浅,你可以让子和出面与他说项,想来不会太难。毕竟你现在身无功名,只能暂时借居两县,以免落人口实。
我已联名幼安根矩等人,刘子正也愿意派人前往许都,与上奏于天子。
不过,这绝非短期可以促成,毕竟归宗认祖,还需要许多事情。我会促成朝廷尽快答复,然后与你一个功名,可以安心在此落脚。嗯,在此之前,你千万记住,尽量不要与彭璆冲突。”
“小侄明白。”
郑玄有些啰嗦,但刘闯听得出来,他对自己的那份关怀,是发自于内心。
刘闯心里也非常感动,不过他并未忘记答应诸葛亮的事情。
与郑玄一说,郑玄显得有些为难。
他毕竟七十岁了,说实话,精力已不似当年那般充足。
不过既然刘闯开口,郑玄也不好推辞。特别是诸葛亮也算世家子弟,他老爹诸葛珪,还有他的叔父诸葛玄,在琅琊郡也颇有名望,诸葛家也算是大族……郑玄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孟彦,你举荐孔明来求学,足见你也是一个好学之人。
我知你早年流落民间,刘勇恐怕也没有那个能力教导你,虽有你父亲留下的书籍,但想来所学不多。你父当年,文采风流,为天下人所称赞。你既然归宗认祖,便不可以弱了你父亲的名声。况且颍川刘氏,素以《春秋》《书》而著称,你若不能熟读这些,岂不落了你父威名?”
刘闯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世父的意思是……”
“正好你也要前来高密,就在我门下读书。”
“啊?”
刘闯心里一咯噔,不禁顿感头大。
我只是想让孔明求学,但是没说我也要来求学啊……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前世翻读郑玄著作时的那种痛苦。
郑玄精通《易》、《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等,更是东汉时期,最为杰出的训诂学宗师。他治学非常严谨,如果真的在他门下读书……刘闯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此事就这么说定。
你来高密,便住在我家里。
孟彦,我知道这或许有些为难你,但你既然身为子奇之子,就必须要继承他所学,否则的话,必被他人笑话。”
郑玄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刘闯知道,他恐怕是逃脱不了这个命运。
心里面无比纠结的答应了郑玄的要求,甚至为日后的生活,感到莫名伤感。
他这种纠结,若是被那些读书人知道,少不得又要一番口诛笔伐。这天底下有多少人希望能拜入郑玄门下而不得,如今郑玄主动要收他为弟子,他还觉得痛苦,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当然了,刘闯是不会把这种纠结告诉任何人。
与郑玄商议妥当之后,他在当天又去拜会了王修。
这王修,究竟何许人也?
三国演义当中,他是袁谭的部属,青州别驾。
袁谭死后被枭首,王修不顾曹操的命令,在袁谭尸体旁哭泣。
曹操因而赞叹说: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之后,王修被封为中郎将,演义中再未登场。
只是刘闯却没有把此王修和三国演义里的王... -->>
看着诸葛亮那犹带着几分稚嫩的面容,刘闯沉默了。
“孔明的意思是,先取东莱,再定北海?”
诸葛亮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他沉静道:“孟彦哥哥,你以为你便是得了四县,又当如何?
安丘,淳于、昌安,皆在潍水之阴。
哥哥你占居四县,便要跨潍水屯兵,势必会造成兵力分散。
县县欲顾,而县县顾不得……孟彦哥哥莫忘记了,当初你之所以能连战连胜,是因为你始终把兵力聚集于一处,故而可以集中全力。如果你真的分兵四县,只怕于哥哥而言,并非好事。”
“那你的意思是……”
“哥哥只需占居夷安和高密两县,屯驻于潍水与胶水之间。
进可以去下密,退可以守夷安。东进则取即墨,西退则据三县……这样的话,哥哥便可以集中力量,先谋取东莱。而齐郡袁谭,既然曹操让彭璆做了北海相,便由着他去阻挡袁绍。
哥哥只需守好潍水,便可若泰山稳固。
趁此机会,哥哥向东扩张,不需一年,必可夺东莱十三县。到那时候,哥哥便是不说,彭璆这北海相也做不稳当。最重要的是,哥哥用这一年的时间,足以在青州暂时站稳脚跟……”
诸葛亮说起来,头头是道。
刘闯坐在席上,屈肘置于案上,沉思不语。
这孔明,果然如妖!
这是一个十五岁,好吧,马上十六岁小孩子能想出的东西吗?
怪不得司马徽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凤雏,太尼玛远了,我估计见不到他。
但是这个卧龙……
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把他留住。
让这家伙跑去辅佐刘备的话,日后哪里还有我折腾的余地?
想到这里,刘闯突然嘿嘿笑了,笑得极为得意。
诸葛亮则诧异看着刘闯,半晌后轻声道:“孟彦哥哥,莫不是孔明有什么地方考虑不周,说错话了吗?”
刘闯连忙摆手,“孔明之计,甚得吾心。呵呵,我只是想到得意时,忍不住失声发笑,与你无关。不过……孔明,我记得你马上就要十六岁了吧。明天我准备与老大人恳请,让你留在高密就学。郑公门下,多俊才,想来你在这边,必有所得……孔明,你可愿意留在这里?”
十五岁,正是求学的好年纪。
刘闯当然想要把诸葛亮带在身边,但从长远看,会毁了卧龙。
自己有多大本事,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刘闯自己心里清楚。他可以给诸葛亮灌输一些后世的想法,但是却没有能力教导诸葛亮。且不说这能力是否足够,刘闯的年纪,也就比诸葛亮大三岁而已。这种情况下,他实在不知道该教导诸葛亮什么,倒不如留给郑玄教导为妙。
在原有的历史上,诸葛亮耕读卧龙岗,求学水镜山庄。
刘闯就不信,郑玄的水平会比司马徽差吗?
而且,他留在自己身边,也可以有很多机会实践。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他那事必亲躬的毛病。
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蜀国事必亲躬。
真的是他不知道培养后继之人?刘闯觉得,未必!
在诸葛亮之后,有蒋琬费祎,又有向宠这些人才,他还专门去培养姜维,希望为蜀汉留下人才。可这些人,在后来都未能够挽救蜀汉的命运……是大势所趋,也是缺乏实践。刘闯前世在读三国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小小的猜想。不是诸葛亮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不放心。
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从豫章逃亡襄阳……
诸葛亮想来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以至于让他养成了事必亲躬的习惯。
他不是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有些不太敢相信别人,以至于到最后,除了自己,谁也不信。
刘闯不知道他这种猜想是否正确,但他却希望,能够纠正诸葛亮的这个习惯。
诸葛亮沉吟片刻,轻声道:“那孟彦哥哥,也来高密吗?”
“呵呵,这个自然。”
诸葛亮顿时笑了,“既然如此,我自然愿意在郑公门下求学。”
++++++++++++++++++++++++++++++++++++++++++++++++++++++++++++++++++
第二天一早,刘闯便带着诸葛亮,与郑玄请安。
在听了刘闯的想法后,郑玄也连连点头。
“孟彦所虑,也的确是有道理。
此前倒是我考虑不周,贸然占领四县,的确会使你兵力分散,反而不美。既然你无心安丘三县,那就依你所言,先在高密和夷安屯驻吧。不过,你今天最好还是去拜访一下王叔治,毕竟他才是高密令;至于夷安……”
郑玄沉吟一下,轻声道:“夷安长左子邑是个老实人,他与刘政交情不浅,你可以让子和出面与他说项,想来不会太难。毕竟你现在身无功名,只能暂时借居两县,以免落人口实。
我已联名幼安根矩等人,刘子正也愿意派人前往许都,与上奏于天子。
不过,这绝非短期可以促成,毕竟归宗认祖,还需要许多事情。我会促成朝廷尽快答复,然后与你一个功名,可以安心在此落脚。嗯,在此之前,你千万记住,尽量不要与彭璆冲突。”
“小侄明白。”
郑玄有些啰嗦,但刘闯听得出来,他对自己的那份关怀,是发自于内心。
刘闯心里也非常感动,不过他并未忘记答应诸葛亮的事情。
与郑玄一说,郑玄显得有些为难。
他毕竟七十岁了,说实话,精力已不似当年那般充足。
不过既然刘闯开口,郑玄也不好推辞。特别是诸葛亮也算世家子弟,他老爹诸葛珪,还有他的叔父诸葛玄,在琅琊郡也颇有名望,诸葛家也算是大族……郑玄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孟彦,你举荐孔明来求学,足见你也是一个好学之人。
我知你早年流落民间,刘勇恐怕也没有那个能力教导你,虽有你父亲留下的书籍,但想来所学不多。你父当年,文采风流,为天下人所称赞。你既然归宗认祖,便不可以弱了你父亲的名声。况且颍川刘氏,素以《春秋》《书》而著称,你若不能熟读这些,岂不落了你父威名?”
刘闯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世父的意思是……”
“正好你也要前来高密,就在我门下读书。”
“啊?”
刘闯心里一咯噔,不禁顿感头大。
我只是想让孔明求学,但是没说我也要来求学啊……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前世翻读郑玄著作时的那种痛苦。
郑玄精通《易》、《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等,更是东汉时期,最为杰出的训诂学宗师。他治学非常严谨,如果真的在他门下读书……刘闯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此事就这么说定。
你来高密,便住在我家里。
孟彦,我知道这或许有些为难你,但你既然身为子奇之子,就必须要继承他所学,否则的话,必被他人笑话。”
郑玄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刘闯知道,他恐怕是逃脱不了这个命运。
心里面无比纠结的答应了郑玄的要求,甚至为日后的生活,感到莫名伤感。
他这种纠结,若是被那些读书人知道,少不得又要一番口诛笔伐。这天底下有多少人希望能拜入郑玄门下而不得,如今郑玄主动要收他为弟子,他还觉得痛苦,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当然了,刘闯是不会把这种纠结告诉任何人。
与郑玄商议妥当之后,他在当天又去拜会了王修。
这王修,究竟何许人也?
三国演义当中,他是袁谭的部属,青州别驾。
袁谭死后被枭首,王修不顾曹操的命令,在袁谭尸体旁哭泣。
曹操因而赞叹说: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之后,王修被封为中郎将,演义中再未登场。
只是刘闯却没有把此王修和三国演义里的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