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琅琊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关于小梅不帮景宁的心理状态,我的观点是这样的。首先,如果抛开正常的同情与怜悯不提,他与景宁之间就没什么别的感情了,至少也还谈不上“有交情”三个字,两人的直接交往有限,只见过几次面而已;其次,小梅是理智大于情感的人,他来京城也不是来当救世主的,只要是与他的主要目的无关的其他杂事,他其实并不太想管,更何况景宁这种显然很难办的事,一个办不好,反而会给他的正事带来不好的后果,小梅岂能不权衡利弊?第三,小梅从一开始,就不赞同景宁在明知自己婚姻不自由的情况下,随意放任感情,只是事不关己,他表达的比较委婉而已,因此梁帝让景宁外嫁这件事,与小梅的道德观并无太大的抵触;第四,他毕竟是男性社会的一员,虽然有些怜惜景宁,但却无法很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他成全霓凰,是因为双方都是他的朋友,他爱他们,而不是因为他觉得爱情至上,其他靠边;第五,让小梅这样处心积虑的复仇者和夺嫡者,费心机和手腕去悍卫一个他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公主的爱情,俺觉得有些偏离了本文的情节脉络,太言情了……
PS:梁帝是景宁婚姻的绝对主宰者,拖几年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想来不外乎几个手段,装病,装傻,装疯,瞒不瞒得过且不说,就算瞒过了,至多不嫁外国,也不能确保梁帝因此就不嫁她了,更有可能的是赶紧找个人快点嫁。再者,景宁是受传统教养长大的公主,不是有自由意识的现代女性,在那个年月,她抗争的理由实在上不了台面,名不正则言不顺,她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对的,要她最终坚持到底,有些以今论古了,为难小姑娘……
————————————————————这是再次被挤进内文的分割线——————————————
萧景琰虽建府开牙,有自己的亲兵,在军中威望极高,但毕竟是仅有郡王封号的庶出皇子,又不似誉王那般享有诸多特权,故而除非是在朔望日、节气日、诞日、母诞日、祭日等特殊日子,否则不请旨便不能随意进出后宫。萧景宁那日求了他后,一连有好些天都望不到这位七哥的影子,不免心中忧急,竟不顾宫规禁严,派宫女携自己亲笔写的书信乔装出宫去靖王府找关震,结果还没走出定安门,便被禁军发现截住。蒙挚闻讯赶来后,只收缴了书信,将宫女放回内苑,之后严令手下不得对外吐露此事,悄悄掩住。当晚,他连夜暗访靖王府,向萧景琰出示了书信,并劝他让关震早离京师。
靖王知道自内监被杀案后,蒙挚对禁军的控制已不似以前那般铁板一块,这件事若真能彻底瞒过去当然好,可但凡有蛛丝马迹被梁帝或皇后知晓,关震都是性命难保,所以只得将他远遣边境,隐匿保身。果然,大约只过了两三天,梁帝便听闻了公主私遣宫女外通的风声,他一向宠爱这个幼女,自然更是怒不可遢,当即命人唤来蒙挚,劈头盖脸一通雷霆责问。
蒙挚倒是早有准备,候梁帝发完了怒火,方叩拜徐徐回道:“陛下见责,臣自当罪该万死。但自古宫闺清誉最是要紧,臣虽蒙陛下恩宠,忝为禁军统领,可毕竟只是个外臣。那宫女是公主贴身随侍,书信又是密封。臣一无权审问内宫人等,二不能拆看书信窥密,不审不看,便不知真伪。不知真伪,又岂敢将这种事擅报陛下?故而臣只能将宫女逐回,令手下噤口,将书信焚烧。如此方能将此事化为弭有,不伤公主圣德。臣见识粗陋,此举若有不妥之处,请陛下责罚。”
梁帝听了他的分辩,细想竟大是有理。这种宫闺私事,自然是能消就消,能免就免,大肆查证出来,也不过是丢自己的脸面。这样一想,一团火气渐渐也消了,命蒙挚平身,安抚了两句,又将刚才派往公主宫中代天讯问的内使召回,只下了暗令给皇后,命她加倍严管景宁,便匆匆掩了此事。
蒙挚与靖王以前关系一直不错,此次他刻意回护,没有让任何人察觉到公主的这位心上人是被靖王收留在府的,更是明显表示出了极大的善意。靖王原本就曾被梅长苏暗中劝告要结交蒙挚,加上此次又受了这个人情,一来二去交往渐渐增多,虽没有频繁到让人注意的程度,但推心置腹的程度已远比以前更深了几倍。
与此同时,蒙挚这方也依照梅长苏的安排,表现得很是积极和主动。一日趁着到靖王府中参加他举办的骑射赛会的时机,挑起话题,借口要看他从北狄王处缴获的双弦剑,如愿到了靖王悬剑的卧房内,并且很凑巧地发现了那个隐密的地道入口。
就这样,蒙挚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个知晓梅长苏与靖王臣属关系的朝臣,并且趁机向靖王表明了自己在不违皇命的情况下,一定会支持他夺嫡的态度。
这个时候,已是草长莺飞,芳菲渐尽的四月。
大楚求亲的使团带着可观的礼物已来到了金陵帝都之外,由于楚帝这次派了自己嫡亲的皇侄陵王宇文暄担任正使,故而梁帝按照相应的王族规格礼敬,誉王奉旨前去城门迎接,并安排他们住进了皇家外馆保成宫。
从大楚方面的郑重其事与大梁这边的礼遇态度来看,这次联姻之事,似乎已成了七八分,见面只在于协商细节了。
两国联姻,是一件大事。虽然还未有明旨允婚,但朝廷上下已先忙碌了起来。大梁正使宇文暄入宫陛见后的第五天,内廷连下了两道旨意,一是加封景宁公主为九锡双国公主,二是赐赏五皇子淮王敕造新府第一座。这似乎表明联姻的人选已初步确定了下来。
哭闹过、抗争过也绝食过的萧景宁最终还是屈服了。身为大梁公主,她其实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身上不容挣脱的桎梏和责任,对父皇的违逆,只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想要选择的幸福,而结果,自然是早已预料到的冷酷。皇后派出了最心腹的宫女昼夜看管公主,各宫妃嫔也都轮番出面百般相劝。在这个一切以上位者意志为主宰的后宫,景宁得不到任何公开的支持。因为对于大多数冷眼旁观的人而言,她所经受的,不过是历代公主同样的命运而已,虽然没有因受宠爱而更幸运,但也说不上更不幸。
靖王每次进宫都会去探望这个妹妹,见她慢慢接受了现实,心中稍稍放心。萧景宁求他日后一定要提携保护关震,他也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近来太子受责不预政事,誉王在朝堂之上异常的活跃,每次廷论时无论议的是何事,他都会积极参与。要说现在群臣都已甘心向他效忠,那当然远远不是,只不过以他如今红得发紫的身份,只要不是错的太离谱,诸臣等闲也不会驳逆他的辞锋。而且不知为何,最近一个月来连太子派别的人都表现得异常恭顺,不再热衷于与誉王作对,再加上这位贤名在外的皇子又不是庸才,府中也是人才济济,在大事上错得离谱的情况少之又少,所以渐渐便给人一种群臣附和的感觉。梁帝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至少表面上他愈发地爱重誉王,遇到难决之事,首先便会与他商议,听取他的意见。一时间谣诼四起,人人都传言誉王殿下很快就会成为太子殿下了。
这种风声自然不可避免地最终传到了梁帝耳中,他询问随侍在旁的蒙挚,蒙挚却说从未听过此类传言,虽然梁帝很赞赏他这种完全置身事外的态度,但心里仍不免有些郁郁。起驾回后宫时,因为烦闷,便弃了车辇不用,只带着贴身几个随侍,信步闲走。
“陛下,您今晚是去……”六宫都总管高湛小心翼翼地打听着,以便早通知早准备。
&nbs... -->>
关于小梅不帮景宁的心理状态,我的观点是这样的。首先,如果抛开正常的同情与怜悯不提,他与景宁之间就没什么别的感情了,至少也还谈不上“有交情”三个字,两人的直接交往有限,只见过几次面而已;其次,小梅是理智大于情感的人,他来京城也不是来当救世主的,只要是与他的主要目的无关的其他杂事,他其实并不太想管,更何况景宁这种显然很难办的事,一个办不好,反而会给他的正事带来不好的后果,小梅岂能不权衡利弊?第三,小梅从一开始,就不赞同景宁在明知自己婚姻不自由的情况下,随意放任感情,只是事不关己,他表达的比较委婉而已,因此梁帝让景宁外嫁这件事,与小梅的道德观并无太大的抵触;第四,他毕竟是男性社会的一员,虽然有些怜惜景宁,但却无法很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他成全霓凰,是因为双方都是他的朋友,他爱他们,而不是因为他觉得爱情至上,其他靠边;第五,让小梅这样处心积虑的复仇者和夺嫡者,费心机和手腕去悍卫一个他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公主的爱情,俺觉得有些偏离了本文的情节脉络,太言情了……
PS:梁帝是景宁婚姻的绝对主宰者,拖几年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想来不外乎几个手段,装病,装傻,装疯,瞒不瞒得过且不说,就算瞒过了,至多不嫁外国,也不能确保梁帝因此就不嫁她了,更有可能的是赶紧找个人快点嫁。再者,景宁是受传统教养长大的公主,不是有自由意识的现代女性,在那个年月,她抗争的理由实在上不了台面,名不正则言不顺,她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对的,要她最终坚持到底,有些以今论古了,为难小姑娘……
————————————————————这是再次被挤进内文的分割线——————————————
萧景琰虽建府开牙,有自己的亲兵,在军中威望极高,但毕竟是仅有郡王封号的庶出皇子,又不似誉王那般享有诸多特权,故而除非是在朔望日、节气日、诞日、母诞日、祭日等特殊日子,否则不请旨便不能随意进出后宫。萧景宁那日求了他后,一连有好些天都望不到这位七哥的影子,不免心中忧急,竟不顾宫规禁严,派宫女携自己亲笔写的书信乔装出宫去靖王府找关震,结果还没走出定安门,便被禁军发现截住。蒙挚闻讯赶来后,只收缴了书信,将宫女放回内苑,之后严令手下不得对外吐露此事,悄悄掩住。当晚,他连夜暗访靖王府,向萧景琰出示了书信,并劝他让关震早离京师。
靖王知道自内监被杀案后,蒙挚对禁军的控制已不似以前那般铁板一块,这件事若真能彻底瞒过去当然好,可但凡有蛛丝马迹被梁帝或皇后知晓,关震都是性命难保,所以只得将他远遣边境,隐匿保身。果然,大约只过了两三天,梁帝便听闻了公主私遣宫女外通的风声,他一向宠爱这个幼女,自然更是怒不可遢,当即命人唤来蒙挚,劈头盖脸一通雷霆责问。
蒙挚倒是早有准备,候梁帝发完了怒火,方叩拜徐徐回道:“陛下见责,臣自当罪该万死。但自古宫闺清誉最是要紧,臣虽蒙陛下恩宠,忝为禁军统领,可毕竟只是个外臣。那宫女是公主贴身随侍,书信又是密封。臣一无权审问内宫人等,二不能拆看书信窥密,不审不看,便不知真伪。不知真伪,又岂敢将这种事擅报陛下?故而臣只能将宫女逐回,令手下噤口,将书信焚烧。如此方能将此事化为弭有,不伤公主圣德。臣见识粗陋,此举若有不妥之处,请陛下责罚。”
梁帝听了他的分辩,细想竟大是有理。这种宫闺私事,自然是能消就消,能免就免,大肆查证出来,也不过是丢自己的脸面。这样一想,一团火气渐渐也消了,命蒙挚平身,安抚了两句,又将刚才派往公主宫中代天讯问的内使召回,只下了暗令给皇后,命她加倍严管景宁,便匆匆掩了此事。
蒙挚与靖王以前关系一直不错,此次他刻意回护,没有让任何人察觉到公主的这位心上人是被靖王收留在府的,更是明显表示出了极大的善意。靖王原本就曾被梅长苏暗中劝告要结交蒙挚,加上此次又受了这个人情,一来二去交往渐渐增多,虽没有频繁到让人注意的程度,但推心置腹的程度已远比以前更深了几倍。
与此同时,蒙挚这方也依照梅长苏的安排,表现得很是积极和主动。一日趁着到靖王府中参加他举办的骑射赛会的时机,挑起话题,借口要看他从北狄王处缴获的双弦剑,如愿到了靖王悬剑的卧房内,并且很凑巧地发现了那个隐密的地道入口。
就这样,蒙挚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个知晓梅长苏与靖王臣属关系的朝臣,并且趁机向靖王表明了自己在不违皇命的情况下,一定会支持他夺嫡的态度。
这个时候,已是草长莺飞,芳菲渐尽的四月。
大楚求亲的使团带着可观的礼物已来到了金陵帝都之外,由于楚帝这次派了自己嫡亲的皇侄陵王宇文暄担任正使,故而梁帝按照相应的王族规格礼敬,誉王奉旨前去城门迎接,并安排他们住进了皇家外馆保成宫。
从大楚方面的郑重其事与大梁这边的礼遇态度来看,这次联姻之事,似乎已成了七八分,见面只在于协商细节了。
两国联姻,是一件大事。虽然还未有明旨允婚,但朝廷上下已先忙碌了起来。大梁正使宇文暄入宫陛见后的第五天,内廷连下了两道旨意,一是加封景宁公主为九锡双国公主,二是赐赏五皇子淮王敕造新府第一座。这似乎表明联姻的人选已初步确定了下来。
哭闹过、抗争过也绝食过的萧景宁最终还是屈服了。身为大梁公主,她其实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身上不容挣脱的桎梏和责任,对父皇的违逆,只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想要选择的幸福,而结果,自然是早已预料到的冷酷。皇后派出了最心腹的宫女昼夜看管公主,各宫妃嫔也都轮番出面百般相劝。在这个一切以上位者意志为主宰的后宫,景宁得不到任何公开的支持。因为对于大多数冷眼旁观的人而言,她所经受的,不过是历代公主同样的命运而已,虽然没有因受宠爱而更幸运,但也说不上更不幸。
靖王每次进宫都会去探望这个妹妹,见她慢慢接受了现实,心中稍稍放心。萧景宁求他日后一定要提携保护关震,他也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近来太子受责不预政事,誉王在朝堂之上异常的活跃,每次廷论时无论议的是何事,他都会积极参与。要说现在群臣都已甘心向他效忠,那当然远远不是,只不过以他如今红得发紫的身份,只要不是错的太离谱,诸臣等闲也不会驳逆他的辞锋。而且不知为何,最近一个月来连太子派别的人都表现得异常恭顺,不再热衷于与誉王作对,再加上这位贤名在外的皇子又不是庸才,府中也是人才济济,在大事上错得离谱的情况少之又少,所以渐渐便给人一种群臣附和的感觉。梁帝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至少表面上他愈发地爱重誉王,遇到难决之事,首先便会与他商议,听取他的意见。一时间谣诼四起,人人都传言誉王殿下很快就会成为太子殿下了。
这种风声自然不可避免地最终传到了梁帝耳中,他询问随侍在旁的蒙挚,蒙挚却说从未听过此类传言,虽然梁帝很赞赏他这种完全置身事外的态度,但心里仍不免有些郁郁。起驾回后宫时,因为烦闷,便弃了车辇不用,只带着贴身几个随侍,信步闲走。
“陛下,您今晚是去……”六宫都总管高湛小心翼翼地打听着,以便早通知早准备。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