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沭水(3) (1/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门外东北二百步,有齐相晏婴冢、宅。《左传》:晏子之宅近市,景公欲易之而婴弗更,为诫曰:吾生则近市,死岂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节里。系水又北迳临淄城西门北,而西流迳梧宫南。昔楚使聘齐,齐王飨之梧宫,即是宫矣。其地犹名梧台里。台甚层秀,东西一百馀步,南北如减,即古梧宫之台。台东即阙子所谓宋愚人得燕石处。台西有《石社碑》,犹存,汉灵帝熹平五年立,其题云梧台里。系水又西迳葵丘北。《春秋·庄公八年》,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京相璠曰:齐西五十里有葵丘地,若是,无庸戍之。僖公九年,齐桓会诸侯于葵丘。宰孔曰:齐侯不务修德而勤远略。葵丘不在齐也。引河东汾阴葵丘、山阳西北葵城宜在此,非也。余原《左传》,连称、管至父之戍葵丘,以瓜时为往还之期。请代弗许,将为齐乱,故令无宠之妹候公于宫。因无知之绌,遂害襄公,若出远无代,宁得谋及妇人而为公室之乱乎?是以杜预稽《春秋》之旨,即《传》安之,《注》于临淄西。不得舍近托远,苟成己异,于异可殊,即义为负。
然则葵丘之戍,即此地也。系水西左迤为潭,又西迳高阳侨郡南,魏所立也。又西北流注于时。时水又东北流,绳水注之。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溱水也。西北流迳营城北,汉文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刘信都为侯国。绳水又西迳乐安博昌县故城南。应劭曰:昌水出东莱昌阳县,道远不至,取其嘉名。阚骃曰:县处势平,故曰博昌。绳水西历贝丘。京相璠曰:博昌县南近渑水,有地名贝丘,在齐城西北四十里。《春秋·庄公八年》,齐侯田于贝丘,见公子彭生,豕立而泣。齐侯坠车伤足于是处也。绳水又西北入时水。《从征记》又曰:水出临淄县北,迳乐安、博昌南界,西入时水者也。自下通谓之为绳也。昔晋侯与齐侯宴,齐侯曰:有酒如渑,指喻此水也。时水又屈而东北,迳博昌城北。时水又东北迳齐利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巨淀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广饶县故城北,东北入淄水。《地理风俗记》曰:淄入濡。《淮南子》曰:白公问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淄绳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谓斯水矣。
又东北入于海。
淄水入马车渎,乱流东北,迳琅槐故城南,又东北迳马井城北,与时渑之水,互受通称,故邑流其号。又东北至皮丘坈入于海。故晏谟、伏琛并言淄渑之水合于皮丘坈西。《地理志》曰:马车渎至琅槐入于海,盖举县言也。
汶水
汶水出朱虚县泰山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馀里,盖田氏之所造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竹书》又云: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侯及我师伐齐,入长城。《史记》所谓齐威王越赵侵我,伐长城者也。伏琛、晏谟并言:水出县东南峿山,山在小泰山东者也。
北过其县东。
汶水自县东北迳郚城北,《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城亭,故县也。又东北迳管宁冢东。故晏谟言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管宁墓,墓前有碑。又东北迳柴阜山北,山之东有征士邴原冢,碑志存焉。汶水又东北迳汉青州刺史孙嵩墓西,有碑碣。汶水又东迳安丘县故城北。汉高帝八年,封将军张说为侯国。《地理志》曰:王莽之诛郅也。孟康曰:今渠丘亭是也。伏琛、晏谟《齐记》并言莒渠丘亭在安丘城东北十里,非矣。城对牟山,山之西南,有孙宾硕兄弟墓,碑志并在也。
又北过淳于县西,又东北入于濰。
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也。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
濰水
濰水出琅邪箕县。
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皇之所筑也。二十八年遂登琅邪,作层台于其上,谓之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馀里,傍滨巨海。秦皇大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山下,复十二年。所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广五里,刊石立碑,纪秦功德。台上有神渊,渊至灵焉。人污之则竭,斋洁则通。神庙在齐八祠中。汉武帝亦尝登之。汉高帝吕后七年,以为王国,文帝三年,更名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
濰水导源濰山,许慎、吕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盖广异名也。东北迳箕县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迳析泉县东,又东南迳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濰。《地理志》曰:至箕县北入濰者也。濰水又东北迳诸县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
《传》曰:城其下邑也。王莽更名诸并矣。濰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东去常山三十里,涓水发于其阴,北迳娄乡城东。《春秋·昭公五年?经》书夏、莒牟夷以牟、娄、防、兹来奔者也。又分诸县之东为海曲县,故俗人谓此城为东诸城。涓水又北注于濰水。
东北过东武县西。
县因冈为城,城周三十里。汉高帝六年,封郭蒙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濰。晏、伏并以濰水为扶淇之水,以扶淇之水为濰水,非也。按经脉志,濰自箕县关,迳东武县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谟、伏琛云:东武城西北二里,濰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濰水又北,右合卢水,即久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横县故山。王莽之令丘也。山在东武县故... -->>
北门外东北二百步,有齐相晏婴冢、宅。《左传》:晏子之宅近市,景公欲易之而婴弗更,为诫曰:吾生则近市,死岂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节里。系水又北迳临淄城西门北,而西流迳梧宫南。昔楚使聘齐,齐王飨之梧宫,即是宫矣。其地犹名梧台里。台甚层秀,东西一百馀步,南北如减,即古梧宫之台。台东即阙子所谓宋愚人得燕石处。台西有《石社碑》,犹存,汉灵帝熹平五年立,其题云梧台里。系水又西迳葵丘北。《春秋·庄公八年》,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京相璠曰:齐西五十里有葵丘地,若是,无庸戍之。僖公九年,齐桓会诸侯于葵丘。宰孔曰:齐侯不务修德而勤远略。葵丘不在齐也。引河东汾阴葵丘、山阳西北葵城宜在此,非也。余原《左传》,连称、管至父之戍葵丘,以瓜时为往还之期。请代弗许,将为齐乱,故令无宠之妹候公于宫。因无知之绌,遂害襄公,若出远无代,宁得谋及妇人而为公室之乱乎?是以杜预稽《春秋》之旨,即《传》安之,《注》于临淄西。不得舍近托远,苟成己异,于异可殊,即义为负。
然则葵丘之戍,即此地也。系水西左迤为潭,又西迳高阳侨郡南,魏所立也。又西北流注于时。时水又东北流,绳水注之。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溱水也。西北流迳营城北,汉文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刘信都为侯国。绳水又西迳乐安博昌县故城南。应劭曰:昌水出东莱昌阳县,道远不至,取其嘉名。阚骃曰:县处势平,故曰博昌。绳水西历贝丘。京相璠曰:博昌县南近渑水,有地名贝丘,在齐城西北四十里。《春秋·庄公八年》,齐侯田于贝丘,见公子彭生,豕立而泣。齐侯坠车伤足于是处也。绳水又西北入时水。《从征记》又曰:水出临淄县北,迳乐安、博昌南界,西入时水者也。自下通谓之为绳也。昔晋侯与齐侯宴,齐侯曰:有酒如渑,指喻此水也。时水又屈而东北,迳博昌城北。时水又东北迳齐利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巨淀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广饶县故城北,东北入淄水。《地理风俗记》曰:淄入濡。《淮南子》曰:白公问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淄绳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谓斯水矣。
又东北入于海。
淄水入马车渎,乱流东北,迳琅槐故城南,又东北迳马井城北,与时渑之水,互受通称,故邑流其号。又东北至皮丘坈入于海。故晏谟、伏琛并言淄渑之水合于皮丘坈西。《地理志》曰:马车渎至琅槐入于海,盖举县言也。
汶水
汶水出朱虚县泰山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馀里,盖田氏之所造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竹书》又云: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侯及我师伐齐,入长城。《史记》所谓齐威王越赵侵我,伐长城者也。伏琛、晏谟并言:水出县东南峿山,山在小泰山东者也。
北过其县东。
汶水自县东北迳郚城北,《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城亭,故县也。又东北迳管宁冢东。故晏谟言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管宁墓,墓前有碑。又东北迳柴阜山北,山之东有征士邴原冢,碑志存焉。汶水又东北迳汉青州刺史孙嵩墓西,有碑碣。汶水又东迳安丘县故城北。汉高帝八年,封将军张说为侯国。《地理志》曰:王莽之诛郅也。孟康曰:今渠丘亭是也。伏琛、晏谟《齐记》并言莒渠丘亭在安丘城东北十里,非矣。城对牟山,山之西南,有孙宾硕兄弟墓,碑志并在也。
又北过淳于县西,又东北入于濰。
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也。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
濰水
濰水出琅邪箕县。
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皇之所筑也。二十八年遂登琅邪,作层台于其上,谓之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馀里,傍滨巨海。秦皇大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山下,复十二年。所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广五里,刊石立碑,纪秦功德。台上有神渊,渊至灵焉。人污之则竭,斋洁则通。神庙在齐八祠中。汉武帝亦尝登之。汉高帝吕后七年,以为王国,文帝三年,更名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
濰水导源濰山,许慎、吕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盖广异名也。东北迳箕县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迳析泉县东,又东南迳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濰。《地理志》曰:至箕县北入濰者也。濰水又东北迳诸县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
《传》曰:城其下邑也。王莽更名诸并矣。濰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东去常山三十里,涓水发于其阴,北迳娄乡城东。《春秋·昭公五年?经》书夏、莒牟夷以牟、娄、防、兹来奔者也。又分诸县之东为海曲县,故俗人谓此城为东诸城。涓水又北注于濰水。
东北过东武县西。
县因冈为城,城周三十里。汉高帝六年,封郭蒙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濰。晏、伏并以濰水为扶淇之水,以扶淇之水为濰水,非也。按经脉志,濰自箕县关,迳东武县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谟、伏琛云:东武城西北二里,濰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濰水又北,右合卢水,即久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横县故山。王莽之令丘也。山在东武县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