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国精神科医生霍夫曼写了一本书《蓬头彼得》,描写了一个活动过度的儿童,这提醒人们对儿童躁动不安现象的关注。一个世纪后的1947年,有专家猜测少数儿童过度活动是由脑损伤引起的,故将该现象命名为“脑损伤综合症”。

    由于这样定义不足以解释大脑从未受伤的孩子们好动的表现,脑损伤之说行不通,就有人提出这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可是,“脑轻微损伤”说在许多儿童的生理检查中根本找不到,在成长过程中也无迹可寻,这样命名也行不通。于是,就离开大脑,提出“行为功能障碍”——这个名称回避了病因不清的尴尬,只是以“表现”来命名。可这个名称由于概念太模糊,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禁止。

    但儿童行为不乖已被医疗界认定为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1962年一个国际儿童神经科学工作会议决定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暂时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简称MBD)。1980年,美国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此命名为“注意缺失障碍”(Attentional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最后,在1987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发明出现在最广泛的名称“注意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从名称的演变可以看到,病症名称产生于猜测,又随着人们对猜测的怀疑而调整。逐渐由硬性特征过渡到模糊特征,由可察性过渡到不可察性。它不是由于深入研究探索而使事情向真相靠近,只是为了保留猜测的合理,让名称变得有更大的解释空间。

    这种名称的演变实现了两个目的,第一摆脱诊断学上的尴尬;第二成为普遍适用的病症。

    由于疾病本身尚属猜测,如何诊断就成了问题。但现实是,很多孩子被言之凿凿地确诊为患了“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那么,我们看看这个病是怎样被诊断出来的。

    二、诊断上的轻率与简单

    从资料来看,“多动症”检查基本上都是主观判断,很少有客观依据。有的医生也会做脑神经检查和生物指标化验,但这些对大多数体格无明显缺陷的儿童无意义,且各项生化指标与病症的形成关系也属于猜测,不具有切实的临床诊断意义。

    我问了几个被诊断为有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接受的诊断手段都差不多,主要是医生向家长询问情况,和儿童的谈话,并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另外使用“诊断量表”,根据量表得分,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

    量表似乎是一种客观诊断手段,它最能让人相信医生诊断的准确性。真是这样吗?

    下面三个量表是被国内多家医院及中国儿童健康网、儿童博客网和中华育儿网等相关医疗网站采用的。为了说明问题,请原谅我不厌其烦地把它们罗列在这里。美国简化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每项视程度不同打0—10分,下表同)

    1、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2、兴奋活动,容易冲动

    3、惹恼其他儿童

    4、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5、坐立不安

    6、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

    7、必须立即满足要求、容易灰心丧气

    8、经常易哭

    9、情绪变化迅速剧烈

    10、勃然大怒或出现意料不到的行为。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有—1分;较多—2分: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

    1、上课时坐立不安

    2、上课时经常讲话

    3、上课时小动作多

    4、发言不举手

    5、不专心,东张西望,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6、情绪变化快,易与人争吵

    7、常惹人干扰人活动

    8、不能平心静气玩耍

    9、做事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有始无终

    10、做事不计后果如何

    11、随便拿父母钞票,或在外偷窃

    12、丢三落四,记忆力差

    13、学习成绩差

    14、说谎、骂人打架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有—1分;较多—2分: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少年可仅限于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

    (2)要求静坐时难以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时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以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如不做家务等

    (7)在做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耍

    (10)经常话多

    (11)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讲话时常似听非听

    (13)常丢失学习或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书、作业本等 (1)

    (14)常常参与危险活动而不考虑后果,如乱跑到街上去而不顾周围等(诊断:在7岁以前起病,病史已有半年以上,并具备上述指标8条以上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几乎所有儿童的正常行为都成了“临床表现”!

    按这几个量表来判定,“多动症儿童”岂止是上面提到的患病比例,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得成为“患儿”吧,这之中当然包括我自己的女儿——毫无疑问,她如果在童年时用这几张量表来测,每样都不严重,又都有一点点,平均各项得分为“1”,那么也得被诊断为“阳性”吧。

    那么,哪个儿童不是“患儿”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