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晁氏水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晁勇原本没打算大规模的开发烈酒,他已询问过宋朝历年的酒榷,每年宋朝可以从酒上收入一千万贯左右,也是宋朝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宋朝畅销的却是低浓度酒,如果推行高浓度酒的话,喝惯了低浓度酒的人未必就能一下接受,武松、李逵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是多数。即使烈酒可以代替低浓度的酒,世人饮酒的量也会大幅减少。武松以前能吃几十碗,但换成烈酒,也不过就是几碗的量。数量减少,朝廷收入恐怕也会跟着减少。而且蒸馏酒消耗的酒水很多,酒价却不可能涨相应的倍数。世间最多的还是穷人,最便宜的酒一斤不过十几文,最好的酒也不过一斤几百文。一斤酒几百文便把多数人都阻挡到门外了,而且最容易改口吃烈酒的人必然还是穷苦人为主,养尊处优的财主多半不会喜欢辛辣的烈酒。受众决定了烈酒无法卖出高价,所以晁勇也就罢了大规模开发烈酒的想法了。不过许贯忠却指出了烈酒更好的消费群体,那就是辽国、金国人,北方苦寒,人们吃酒不光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御寒。虽然科学证明喝酒无法御寒,但是即使到了后世,人们在寒冷的时候还是习惯喝一口烈酒。辽国人会酿酒,金国人得了辽国工匠,自然也会酿酒。他们只从中原进口少量的名贵酒,因为他们酿的酒和中原的酒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烈酒却不同,酒精含量更高,口味也更加辛辣,毫无疑问,烈酒一出。辽国和金国自己酿造的酒都会失去竞争力。烈酒也有望和茶、丝绸一样成为大梁的出口利器,为大梁换回大梁的钱财,而且不会资敌,只会伤敌。次日,晁勇便让工匠开始赶制蒸馏器,又在城外选了一个庄园做烈酒坊,负责守卫的不光有正军,还有时迁麾下的暗探。所有相关人等可以圈养的都圈养起来,不能圈养的也下了禁口令。一旦走漏消息,便是死罪。内酒坊原本在城中,但是蒸馏酒需要用火,要大量售卖烈酒,可想而知。要排放多少烟尘,所以晁勇把烈酒坊设到了城外。为了减少东京城的污染,晁勇提议所有大量消耗石炭柴火的作坊都搬到城外。这个建议已经通过,不过各部还在考察中,既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还要设在东京城的下风口,免得刮风把污染物都吹到东京来。朝中掌权的官员对自己的性命都十分爱护。先前是没有这个概念,晁勇一提出来,所有人便都积极响应。商户搬迁的成本却是不在他们考量范围。这个律令早已在城中传开,晁勇自然不会公然违反朝廷律令。虽然这天下名义上都是晁家的。在城外忙乎了一天,傍晚时分,晁勇才往太子宫而来,远远便看见李逵在门口台阶上坐着。李逵看到太子一行人回宫。便腾地站起来,跑了过来。太子亲兵也都是梁山老人。知道李逵性情,也没敢自讨苦吃,去阻拦李逵。晁勇看李逵跑到跟前,笑道:“你在这里作甚?”李逵笑道:“俺来讨些酒吃,午时俺就来了,门口的亲兵说你大早就出宫了。他们也不知你去了哪里,俺只好在门口等着。”晁勇笑道:“我去张罗建烈酒坊了,你要酒传话进去就是,何必在这里等候。”李逵瞪着眼,道:“俺让亲兵去传话了,里面的太监说只有太子赏赐,没有人上门讨要的先例,他们不敢做主。”虽然说的是不敢做主,但却是拒绝了。大梁的太监虽然不能再干涉宫外的事情,但他们伺候的是皇家,难免有些傲气。再者确实也没有人上门讨要,武松等人也都喜欢烈酒,也不是不敢开口,但是绝不会第二日便专程上门来讨要。晁勇也不能说宫中的人做错了,笑道:“前日蒸的酒也没多少了,不然我就让人给你们都送上门去了。你随我进宫吧,我让人把剩下的酒都给你送回去,明日烈酒坊就该有出产了,到时我再送其他人。”李逵闻言,马上喜道:“不用他们送,俺跟你进去搬了就是。”晁勇领着李逵进到太子宫,让人把昨日喝剩下的烈酒都搬来给了李逵,又让两个亲兵护送李逵回去,免得李逵路上便吃醉闹事,被开封府抓了。如今东京街头敢闹事的人还真没有,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触犯了律条,一律镣铐加身带回去。官员自己不顾体面,开封府也不会给他们留面子。有嫉恶如仇的大梁皇帝和太子撑腰,开封府没有任何顾忌,百姓也不怕权贵报复。烈酒坊蒸馏酒也要用酿好的酒来做,不过今年兵荒马乱,寿州的贡米被地方官民盗了许多,皇宫酿的内酒也少了许多。晁盖只拨给晁勇一万斤内酒,让他蒸馏。烈酒坊要大量高价出售,自然不能从市面上买酒。晁盖尝过烈酒后,也喜欢上了烈酒,当即把内酒坊全部拨到了烈酒坊,晁勇便让他们开始大量酿酒,原料自然不可能是寿州的糯米,不过这些酒要酿好也不是一日之功。宋朝时,天下名酒数不胜数,但是最有名的酒还是出自东京。而公认的天下第一酒则是皇宫的内酒,皇宫设有专门酿酒机构内酒坊和法酒库。内酒坊所酿内酒,其造法源于河中之蒲州。还是柴世宗时破河中,得的酿酒法子。北宋建国后,也沿用这个法子,然后又做了不少改进,酿的酒也越来越好,这才有了“天下第一酒”的美称。北宋时内酒的产量便逐年增加,内酒坊造酒用的米,宋初只用糯米八百石,真宗时增为三千石,仁宗时达八万石。内酒坊不但技术不断改良。便是原料也是精益求精,经过几代比对,发现淮南路寿州的糯米酿酒最佳。从此以后,酿造内酒的糯米便全部是寿州进贡。一万斤内酒最后只蒸馏出一千多斤酒来,晁勇让人往城中众将府上各送了十斤,太子宫留了三百斤,剩下的都送到了皇宫中,赏赐哪些文官就由晁盖做主了。转眼即是中秋佳节,大梁这一天也是普国同庆。富贵人家装饰自己的亭台楼阁准备赏月,普通百姓则到酒楼抢一个位置玩月。这一日城中大小酒楼都会重新装扮门前彩楼,用崭新的丝绸挽花装扮彩楼。大清早靠窗的位置便坐满了客人,这些人都是为了等到晚上靠着窗户赏月,他们一日都会在酒楼度过。否则一旦走开,便会有人抢了这靠窗的位置。晚上的酒都要提前要下,否则到的午时,新酒便会都卖完,酒楼卖酒的望子也只能撤下来。年年中秋都是如此,各酒楼都会多酿一些酒,但是产量的增长总是满足不了城中百万人的需求。概因十几度的酒可以说是男女皆宜。这一日更是全城狂欢的日子。在酒楼坐一日也并不会无趣,为了吸引酒客,酒楼整日都是鼓乐喧天。还有不少“赶趁”的人伺候,吹箫、弹阮、歌唱、散耍。只为博酒客一笑,讨些赏钱,经常有市民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去酒楼“赶趁”这条路。这些“赶趁”的人和酒楼则是互相促进。酒楼并不会驱赶这些“赶趁”的人。鲁智深当年在渭州遇到的金翠莲便是走投无路,只能去酒店“赶趁”。赚钱过活... -->>
晁勇原本没打算大规模的开发烈酒,他已询问过宋朝历年的酒榷,每年宋朝可以从酒上收入一千万贯左右,也是宋朝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宋朝畅销的却是低浓度酒,如果推行高浓度酒的话,喝惯了低浓度酒的人未必就能一下接受,武松、李逵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是多数。即使烈酒可以代替低浓度的酒,世人饮酒的量也会大幅减少。武松以前能吃几十碗,但换成烈酒,也不过就是几碗的量。数量减少,朝廷收入恐怕也会跟着减少。而且蒸馏酒消耗的酒水很多,酒价却不可能涨相应的倍数。世间最多的还是穷人,最便宜的酒一斤不过十几文,最好的酒也不过一斤几百文。一斤酒几百文便把多数人都阻挡到门外了,而且最容易改口吃烈酒的人必然还是穷苦人为主,养尊处优的财主多半不会喜欢辛辣的烈酒。受众决定了烈酒无法卖出高价,所以晁勇也就罢了大规模开发烈酒的想法了。不过许贯忠却指出了烈酒更好的消费群体,那就是辽国、金国人,北方苦寒,人们吃酒不光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御寒。虽然科学证明喝酒无法御寒,但是即使到了后世,人们在寒冷的时候还是习惯喝一口烈酒。辽国人会酿酒,金国人得了辽国工匠,自然也会酿酒。他们只从中原进口少量的名贵酒,因为他们酿的酒和中原的酒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烈酒却不同,酒精含量更高,口味也更加辛辣,毫无疑问,烈酒一出。辽国和金国自己酿造的酒都会失去竞争力。烈酒也有望和茶、丝绸一样成为大梁的出口利器,为大梁换回大梁的钱财,而且不会资敌,只会伤敌。次日,晁勇便让工匠开始赶制蒸馏器,又在城外选了一个庄园做烈酒坊,负责守卫的不光有正军,还有时迁麾下的暗探。所有相关人等可以圈养的都圈养起来,不能圈养的也下了禁口令。一旦走漏消息,便是死罪。内酒坊原本在城中,但是蒸馏酒需要用火,要大量售卖烈酒,可想而知。要排放多少烟尘,所以晁勇把烈酒坊设到了城外。为了减少东京城的污染,晁勇提议所有大量消耗石炭柴火的作坊都搬到城外。这个建议已经通过,不过各部还在考察中,既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还要设在东京城的下风口,免得刮风把污染物都吹到东京来。朝中掌权的官员对自己的性命都十分爱护。先前是没有这个概念,晁勇一提出来,所有人便都积极响应。商户搬迁的成本却是不在他们考量范围。这个律令早已在城中传开,晁勇自然不会公然违反朝廷律令。虽然这天下名义上都是晁家的。在城外忙乎了一天,傍晚时分,晁勇才往太子宫而来,远远便看见李逵在门口台阶上坐着。李逵看到太子一行人回宫。便腾地站起来,跑了过来。太子亲兵也都是梁山老人。知道李逵性情,也没敢自讨苦吃,去阻拦李逵。晁勇看李逵跑到跟前,笑道:“你在这里作甚?”李逵笑道:“俺来讨些酒吃,午时俺就来了,门口的亲兵说你大早就出宫了。他们也不知你去了哪里,俺只好在门口等着。”晁勇笑道:“我去张罗建烈酒坊了,你要酒传话进去就是,何必在这里等候。”李逵瞪着眼,道:“俺让亲兵去传话了,里面的太监说只有太子赏赐,没有人上门讨要的先例,他们不敢做主。”虽然说的是不敢做主,但却是拒绝了。大梁的太监虽然不能再干涉宫外的事情,但他们伺候的是皇家,难免有些傲气。再者确实也没有人上门讨要,武松等人也都喜欢烈酒,也不是不敢开口,但是绝不会第二日便专程上门来讨要。晁勇也不能说宫中的人做错了,笑道:“前日蒸的酒也没多少了,不然我就让人给你们都送上门去了。你随我进宫吧,我让人把剩下的酒都给你送回去,明日烈酒坊就该有出产了,到时我再送其他人。”李逵闻言,马上喜道:“不用他们送,俺跟你进去搬了就是。”晁勇领着李逵进到太子宫,让人把昨日喝剩下的烈酒都搬来给了李逵,又让两个亲兵护送李逵回去,免得李逵路上便吃醉闹事,被开封府抓了。如今东京街头敢闹事的人还真没有,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触犯了律条,一律镣铐加身带回去。官员自己不顾体面,开封府也不会给他们留面子。有嫉恶如仇的大梁皇帝和太子撑腰,开封府没有任何顾忌,百姓也不怕权贵报复。烈酒坊蒸馏酒也要用酿好的酒来做,不过今年兵荒马乱,寿州的贡米被地方官民盗了许多,皇宫酿的内酒也少了许多。晁盖只拨给晁勇一万斤内酒,让他蒸馏。烈酒坊要大量高价出售,自然不能从市面上买酒。晁盖尝过烈酒后,也喜欢上了烈酒,当即把内酒坊全部拨到了烈酒坊,晁勇便让他们开始大量酿酒,原料自然不可能是寿州的糯米,不过这些酒要酿好也不是一日之功。宋朝时,天下名酒数不胜数,但是最有名的酒还是出自东京。而公认的天下第一酒则是皇宫的内酒,皇宫设有专门酿酒机构内酒坊和法酒库。内酒坊所酿内酒,其造法源于河中之蒲州。还是柴世宗时破河中,得的酿酒法子。北宋建国后,也沿用这个法子,然后又做了不少改进,酿的酒也越来越好,这才有了“天下第一酒”的美称。北宋时内酒的产量便逐年增加,内酒坊造酒用的米,宋初只用糯米八百石,真宗时增为三千石,仁宗时达八万石。内酒坊不但技术不断改良。便是原料也是精益求精,经过几代比对,发现淮南路寿州的糯米酿酒最佳。从此以后,酿造内酒的糯米便全部是寿州进贡。一万斤内酒最后只蒸馏出一千多斤酒来,晁勇让人往城中众将府上各送了十斤,太子宫留了三百斤,剩下的都送到了皇宫中,赏赐哪些文官就由晁盖做主了。转眼即是中秋佳节,大梁这一天也是普国同庆。富贵人家装饰自己的亭台楼阁准备赏月,普通百姓则到酒楼抢一个位置玩月。这一日城中大小酒楼都会重新装扮门前彩楼,用崭新的丝绸挽花装扮彩楼。大清早靠窗的位置便坐满了客人,这些人都是为了等到晚上靠着窗户赏月,他们一日都会在酒楼度过。否则一旦走开,便会有人抢了这靠窗的位置。晚上的酒都要提前要下,否则到的午时,新酒便会都卖完,酒楼卖酒的望子也只能撤下来。年年中秋都是如此,各酒楼都会多酿一些酒,但是产量的增长总是满足不了城中百万人的需求。概因十几度的酒可以说是男女皆宜。这一日更是全城狂欢的日子。在酒楼坐一日也并不会无趣,为了吸引酒客,酒楼整日都是鼓乐喧天。还有不少“赶趁”的人伺候,吹箫、弹阮、歌唱、散耍。只为博酒客一笑,讨些赏钱,经常有市民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去酒楼“赶趁”这条路。这些“赶趁”的人和酒楼则是互相促进。酒楼并不会驱赶这些“赶趁”的人。鲁智深当年在渭州遇到的金翠莲便是走投无路,只能去酒店“赶趁”。赚钱过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