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晚,是勋就给刘放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对于给一个素昧平生之人写信相劝,确实必须多动点儿脑筋才成,是勋直可惜自己没能把《三国志》上刘放劝说王松的言辞给背下来——终究那也是犄角旮旯里的玩意儿啊,他能记住王松和三县之名就已经很了不起啦——否则照抄上去,刘子弃一见,啊呀,正与我心中所想暗合,那还不赶紧的俯首而拜?
不过好在是勋记得刘放本人也是宗室子弟——虽然根儿比较远,但总比刘备要靠谱一些——再加上有诸葛亮帮忙斟酌字句,很快这文章就写得了。不外乎劝说刘放,卿本汉室宗亲也,自当心向朝廷,劝导主上接受诏旨,及早归化——而至于这主上是指王松还是袁熙,干脆含糊着,不明说。
第二天即将书信呈递给曹操,曹操看过无误,便遣人送出。随即曹家一方面请得诏旨,允许袁熙继承其父邺县侯的爵位,同时拜袁熙为幽州刺史、后将军——爵位是可以继承的,官职没有继承的道理,所以不能给袁老二幽州牧和车骑将军之职。同时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临战准备。
三月既朔,袁熙那边儿还没有正式答复≈,呢,曹操就先统帅五万精兵离了许都,北上冀州。先在邺城呆了几天,分遣从事巡查冀、瀛各郡,然后继续向北,暂屯河间国高阳县。
河间国相于禁与新任中山国相高览率军来合,大军膨胀到七万余众。曹操正琢磨着,计算时日。袁熙那边也该有消息了。只要袁熙一受诏命。我这里立刻打起讨伐二袁的旗号——唤他们入都的使节早就派出去了,可是除非那俩疯了,否则是断然不肯应允啊,为此我连讨伐的诏书,都已经事先拟好,盖上了尚书台之印,到时候只要填上日期就得。
可是没有想到,随即就有消息传来。袁谭请降。
袁谭为什么突然请降呢?因为这小子彻底就是一个废物点心。那边袁绍才死,袁尚宣布继位,袁谭闻讯大怒,一方面上奏朝廷,请伐袁尚,同时亲自领着涿郡兵就向广阳进发啊。他本意联合二弟袁熙,分从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夹击袁尚,即便不能将袁尚彻底消灭,亦能破其大军,将蓟县团团包围起来。到那时候。即便朝廷受了袁尚的蛊惑,真的允许袁尚继位。天使都无法进城,还得落到我的手上!
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首先,袁熙几乎是同时收到了大哥和兄弟的书信,结果左右为难,谁都不好得罪,干脆两不相帮,反而回信劝解,希望二人能够找个时间、地点,坐下来好好谈谈。袁谭等不到袁熙来,独自进军,结果还没出涿郡呢,就在良乡境内遭遇了袁尚的大军。
袁绍临终前曾经说过:“元图如何是公则的对手?”认为战阵之上,逄纪是斗不过郭图的。逄、郭二人,虽为文士,亦通兵法——当然啦,比起曹家的荀攸、程昱来,那就都很小儿科了——普遍看法,逄纪是要稍逊于郭图的。但问题是有心算无心,逄纪从逼死袁绍的时候就开始筹划攻击袁谭了,袁谭的动作却比他慢了整整一大拍,再加上逄纪身边,可还有个不情不愿被绑上战车的许攸呢……
而且袁绍常云袁尚“肖己”,这老三的性格最象自己。啥性格呢?其实也正是史书评价袁绍的“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只是袁绍光瞧着自己和儿子的优点了——袁尚跟老子一样,外表宽厚、礼贤下士,深沉多谋,能得士心。加之蓟县的兵马本来就都是袁绍亲卫,是袁家最具战斗力的军事集团,因而以“良”将统强兵,对庸将驭弱兵,结果袁谭才一战就彻底垮了。
袁谭输的这个惨啊,十停兵马里散去七八,自己跟郭图二人被迫易装而遁。谋士辛评、辛毗兄弟皆被俘虏,袁尚劝辛评投降,遭辛评当面斥骂,一气恨上来就要砍辛评的脑袋。好在辛毗辛佐治是个机灵家伙,赶紧磕头求饶,还为兄长求情说:“大公子传言,道将军弑父也,我兄信以为真,故而顶撞将军。请将军速为先主发丧,以息谣言,则我兄自然悔悟。”
许攸也不想袁尚杀辛评,赶紧附和:“佐治所言是也。前为防显思公子,而动大兵,不克为先主发丧,今既破敌,当厚发之,以堵悠悠之口。”袁尚转怒为喜,当即下令把辛评暂且拘押起来,而释辛毗之缚,让他跟许攸两个人一起去准备袁绍的葬礼。
那边袁谭一口气逃到涿县,可是逄纪亲率大军接踵而至,他被迫又弃了涿县,南遁范阳。本来打算在涿郡南部重整兵马,再召表弟高幹来合,或可反败为胜,可没想到探报传来,曹家大军已然北上,眼瞧着就要越界了。
这... -->>
当晚,是勋就给刘放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对于给一个素昧平生之人写信相劝,确实必须多动点儿脑筋才成,是勋直可惜自己没能把《三国志》上刘放劝说王松的言辞给背下来——终究那也是犄角旮旯里的玩意儿啊,他能记住王松和三县之名就已经很了不起啦——否则照抄上去,刘子弃一见,啊呀,正与我心中所想暗合,那还不赶紧的俯首而拜?
不过好在是勋记得刘放本人也是宗室子弟——虽然根儿比较远,但总比刘备要靠谱一些——再加上有诸葛亮帮忙斟酌字句,很快这文章就写得了。不外乎劝说刘放,卿本汉室宗亲也,自当心向朝廷,劝导主上接受诏旨,及早归化——而至于这主上是指王松还是袁熙,干脆含糊着,不明说。
第二天即将书信呈递给曹操,曹操看过无误,便遣人送出。随即曹家一方面请得诏旨,允许袁熙继承其父邺县侯的爵位,同时拜袁熙为幽州刺史、后将军——爵位是可以继承的,官职没有继承的道理,所以不能给袁老二幽州牧和车骑将军之职。同时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临战准备。
三月既朔,袁熙那边儿还没有正式答复≈,呢,曹操就先统帅五万精兵离了许都,北上冀州。先在邺城呆了几天,分遣从事巡查冀、瀛各郡,然后继续向北,暂屯河间国高阳县。
河间国相于禁与新任中山国相高览率军来合,大军膨胀到七万余众。曹操正琢磨着,计算时日。袁熙那边也该有消息了。只要袁熙一受诏命。我这里立刻打起讨伐二袁的旗号——唤他们入都的使节早就派出去了,可是除非那俩疯了,否则是断然不肯应允啊,为此我连讨伐的诏书,都已经事先拟好,盖上了尚书台之印,到时候只要填上日期就得。
可是没有想到,随即就有消息传来。袁谭请降。
袁谭为什么突然请降呢?因为这小子彻底就是一个废物点心。那边袁绍才死,袁尚宣布继位,袁谭闻讯大怒,一方面上奏朝廷,请伐袁尚,同时亲自领着涿郡兵就向广阳进发啊。他本意联合二弟袁熙,分从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夹击袁尚,即便不能将袁尚彻底消灭,亦能破其大军,将蓟县团团包围起来。到那时候。即便朝廷受了袁尚的蛊惑,真的允许袁尚继位。天使都无法进城,还得落到我的手上!
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首先,袁熙几乎是同时收到了大哥和兄弟的书信,结果左右为难,谁都不好得罪,干脆两不相帮,反而回信劝解,希望二人能够找个时间、地点,坐下来好好谈谈。袁谭等不到袁熙来,独自进军,结果还没出涿郡呢,就在良乡境内遭遇了袁尚的大军。
袁绍临终前曾经说过:“元图如何是公则的对手?”认为战阵之上,逄纪是斗不过郭图的。逄、郭二人,虽为文士,亦通兵法——当然啦,比起曹家的荀攸、程昱来,那就都很小儿科了——普遍看法,逄纪是要稍逊于郭图的。但问题是有心算无心,逄纪从逼死袁绍的时候就开始筹划攻击袁谭了,袁谭的动作却比他慢了整整一大拍,再加上逄纪身边,可还有个不情不愿被绑上战车的许攸呢……
而且袁绍常云袁尚“肖己”,这老三的性格最象自己。啥性格呢?其实也正是史书评价袁绍的“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只是袁绍光瞧着自己和儿子的优点了——袁尚跟老子一样,外表宽厚、礼贤下士,深沉多谋,能得士心。加之蓟县的兵马本来就都是袁绍亲卫,是袁家最具战斗力的军事集团,因而以“良”将统强兵,对庸将驭弱兵,结果袁谭才一战就彻底垮了。
袁谭输的这个惨啊,十停兵马里散去七八,自己跟郭图二人被迫易装而遁。谋士辛评、辛毗兄弟皆被俘虏,袁尚劝辛评投降,遭辛评当面斥骂,一气恨上来就要砍辛评的脑袋。好在辛毗辛佐治是个机灵家伙,赶紧磕头求饶,还为兄长求情说:“大公子传言,道将军弑父也,我兄信以为真,故而顶撞将军。请将军速为先主发丧,以息谣言,则我兄自然悔悟。”
许攸也不想袁尚杀辛评,赶紧附和:“佐治所言是也。前为防显思公子,而动大兵,不克为先主发丧,今既破敌,当厚发之,以堵悠悠之口。”袁尚转怒为喜,当即下令把辛评暂且拘押起来,而释辛毗之缚,让他跟许攸两个人一起去准备袁绍的葬礼。
那边袁谭一口气逃到涿县,可是逄纪亲率大军接踵而至,他被迫又弃了涿县,南遁范阳。本来打算在涿郡南部重整兵马,再召表弟高幹来合,或可反败为胜,可没想到探报传来,曹家大军已然北上,眼瞧着就要越界了。
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