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崛起香港194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2月24日,李华龙来到明报报社上班,下午四点左右,查良镛敲响了他办公室的房门。
“查兄,什么事?”李华龙放下手中的笔,含笑问道。
“我刚得到一个坏消息,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大火,火势很大,现在还没有得到控制,现在已经烧掉的木屋让上万人无家可归,甚是可怜!”查良镛沉声道。
李华龙闻言一怔,眉头皱了起来,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我们应该为灾民做点事情。香港光复后,大量大陆难民移港定居,而香港政府没有一个房屋政策来为低下阶层而设的。最近几年,很多难民在山边兴建木屋来居住,而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经常发生火警。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报业人,应该发出呼吁,促使政府直接介入低下阶层的房屋供应,由政府组织兴建一些房屋以安置火灾灾民……我个人也很愿意捐一笔钱出来。”
“那我们报纸明天头版头条就报道此事?”
“是的!”李华龙站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火灾现场看看,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希望报社全体同仁今晚加班……”
半个多小时后,李华龙和查良镛等几位明报报社记者来到了火灾现场,拍了一些照片,还采访了几位灾民。
这天晚上,《明报》报社全体同仁都留在了报社加班,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明日的报纸重新排版,之前准备刊登的文章大部分被撤下了,都换上了火灾,以及政府房屋政策的文章。
李华龙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明报》,这篇文章的名为《平安夜,不平安!圣诞节,何来欢乐?》。
在文章中,李华龙详细介绍了当前香港低下阶层的住房情况,建议政府设立基金,以兴建多层住宅大厦,安置火灾灾民,以及居住在木屋的百姓,并成立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同时,呼吁政府修改建筑条例,准许建高层,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盖建更多的住房,降低房屋成本,让更多的人有房住;另外,他呼吁香港贤达之士为灾民捐款,他表示自己愿意以父母的名义向灾民捐款300万港元。
李华龙去看火灾现场之前,他本打算捐100万港元的,可看到那么多灾民因为失去房屋而痛不欲生的表情,他心里很难过,回来写文章时,想了想,增加200万港元的捐款。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火,李华龙要求12月25日这天,《明报》报纸免费供应给读者,这天,《明报》的发行量提升至30万份。
除了《明报》报道火灾外,其它报纸也都报道了,但是《明报》的报道引起的关注度是最大,不仅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关注,还引起了港英政府的关注。
李华龙积极联系香港总督,在他的努力下,政府的办事效率很快,赶在元旦之前,成立了“徒置事务紧急小组委员会”,到了1954年1月12日,就开始在灾场原址兴建首批六层高的住房,以安置火灾灾民。
香港多位富豪向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李华龙树立的标杆,那些老牌富豪不甘示弱,有四位富豪捐款达到300万,三位富豪捐款超过300万,捐款达到100万的富豪超过20位。
截止1月15日,港英政府收到4500万的捐款,这些捐款可以让很多灾民住上楼房。
政府盖建房子,用地不用花钱,也不用交税,每平米的建筑成本不会超过150港元,这种安置房提供给灾民居住,平均每6平米可以住一个人,也就说900港元可以建一个人的安置房,4500万能够安置5万人。
根据统计,圣诞节前夕石硖尾木屋区发生的火灾,造成了3死51伤,并导致58203人无家可归。
>
12月24日,李华龙来到明报报社上班,下午四点左右,查良镛敲响了他办公室的房门。
“查兄,什么事?”李华龙放下手中的笔,含笑问道。
“我刚得到一个坏消息,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大火,火势很大,现在还没有得到控制,现在已经烧掉的木屋让上万人无家可归,甚是可怜!”查良镛沉声道。
李华龙闻言一怔,眉头皱了起来,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我们应该为灾民做点事情。香港光复后,大量大陆难民移港定居,而香港政府没有一个房屋政策来为低下阶层而设的。最近几年,很多难民在山边兴建木屋来居住,而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经常发生火警。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报业人,应该发出呼吁,促使政府直接介入低下阶层的房屋供应,由政府组织兴建一些房屋以安置火灾灾民……我个人也很愿意捐一笔钱出来。”
“那我们报纸明天头版头条就报道此事?”
“是的!”李华龙站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火灾现场看看,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希望报社全体同仁今晚加班……”
半个多小时后,李华龙和查良镛等几位明报报社记者来到了火灾现场,拍了一些照片,还采访了几位灾民。
这天晚上,《明报》报社全体同仁都留在了报社加班,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明日的报纸重新排版,之前准备刊登的文章大部分被撤下了,都换上了火灾,以及政府房屋政策的文章。
李华龙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明报》,这篇文章的名为《平安夜,不平安!圣诞节,何来欢乐?》。
在文章中,李华龙详细介绍了当前香港低下阶层的住房情况,建议政府设立基金,以兴建多层住宅大厦,安置火灾灾民,以及居住在木屋的百姓,并成立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同时,呼吁政府修改建筑条例,准许建高层,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盖建更多的住房,降低房屋成本,让更多的人有房住;另外,他呼吁香港贤达之士为灾民捐款,他表示自己愿意以父母的名义向灾民捐款300万港元。
李华龙去看火灾现场之前,他本打算捐100万港元的,可看到那么多灾民因为失去房屋而痛不欲生的表情,他心里很难过,回来写文章时,想了想,增加200万港元的捐款。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火,李华龙要求12月25日这天,《明报》报纸免费供应给读者,这天,《明报》的发行量提升至30万份。
除了《明报》报道火灾外,其它报纸也都报道了,但是《明报》的报道引起的关注度是最大,不仅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关注,还引起了港英政府的关注。
李华龙积极联系香港总督,在他的努力下,政府的办事效率很快,赶在元旦之前,成立了“徒置事务紧急小组委员会”,到了1954年1月12日,就开始在灾场原址兴建首批六层高的住房,以安置火灾灾民。
香港多位富豪向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李华龙树立的标杆,那些老牌富豪不甘示弱,有四位富豪捐款达到300万,三位富豪捐款超过300万,捐款达到100万的富豪超过20位。
截止1月15日,港英政府收到4500万的捐款,这些捐款可以让很多灾民住上楼房。
政府盖建房子,用地不用花钱,也不用交税,每平米的建筑成本不会超过150港元,这种安置房提供给灾民居住,平均每6平米可以住一个人,也就说900港元可以建一个人的安置房,4500万能够安置5万人。
根据统计,圣诞节前夕石硖尾木屋区发生的火灾,造成了3死51伤,并导致58203人无家可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