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海瑞升迁历程
由于上班没事可干,自然就没人去上班了,于是都察院的御史们总是自得其乐,逛街的逛街,看戏的看戏——工作没前途,还不准偷偷懒?
海瑞先生的答案是不。他拿出了三十年前治理学生的方法来对付御史——记考勤。但凡敢于迟到早退的,必须到单位,哪怕没事干,也得坐在这里。
虽然大家明显表示出不适应,但海先生的威胁是很明确的——养老不是最惨的结局,下岗才是。
而随着整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御史们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海先生很快玩出了新花样。
一次,有位御史过生日,在家请了戏班子唱戏,这在当年,应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老百姓家也经常干。但海先生却勃然大怒,把这位御史抓了起来,打了一顿板子,理由是:根据明太祖时期律令(注意这个日期),官员请人唱戏违法,所以是打你没商量。
因为这件事干得实在有点儿过,御史们的精神压力开始陡然增大,每日在海先生的恐怖阴影下,战战兢兢,终于有一天,畏惧变成了愤怒。
在明代,御史专管骂人,从皇帝到扫地的,想骂谁就骂谁,除了一个例外——御史长官,要知道,那是顶头上司,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给自己惹事。
现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到了。
万历十四年(1586),御史房寰率先发难,攻击海瑞“大奸极诈,欺世盗名”,奏疏一上来,朝廷就炸了锅。海瑞这种传奇人物,恨的人多,喜欢的也不少,大家开始吵作一团。而海瑞兄还是那么有性格,啥也不说,上了个辞职报告——不想干了。
吵到最后,报到了皇帝那里,但万历兄的态度却十分奇怪,他既不处理骂人的房寰,也不批准海瑞辞职,该干吗还干吗,搞得两位当事人都非常纳闷。
万历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至少在海瑞的问题上,他比张居正要聪明得多。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真用海瑞,因为他很明白,这是个偶像型的人物,可以贴在门上,挂在墙上,烧香拜佛地供起来。
但绝不能用。
说到底,海先生只是个撑门面的,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下去,直到万历十五年(1587)的那个冬天,死亡降临到他的头上。
他没有儿子,仅有的妻子女儿也已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一个老仆人陪伴着他,在寒风呼啸之中,海瑞对仆人说出了人生的最后遗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这样的奇人,遗言必定非同凡响,往往都带有深刻含义,比如什么人生短暂、努力工作之类,或是喊两句口号,让大家热血沸腾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遗言既不深刻,也不沸腾,只是让人瞠目结舌:
“明天,你送六钱银子到兵部。”
说完就去了。
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无厘头的话,也是威名赫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遗嘱。
这句话的来由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没有暖气,每逢冬天,兵部就会给各部的高级官员送柴火钱,数量也不多。
而在海瑞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来了柴火钱,而经其本人测量,多给了六钱银子。
这一次,我是彻底无语了。
在海瑞死后,他的好友佥都御史王用汲来为他收尸,遍寻海瑞的住处后,他只找到了几件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和几口装着破衣服的破箱子。
参考消息
海瑞的致仕生活
海瑞当年致仕返乡的时候,用攒下来的俸禄,置办了一套一百二十两银子的小房子。这时的海瑞已是古稀之年,原本应该在身边一妻两妾的侍奉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海瑞为官清廉,积蓄也少,只好在这段田园生活期间,靠给人写写字换取“润笔”来养家。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妻妾同月相继死亡的家庭惨剧。所以,虽不在朝堂纷争之地,海瑞过得也不舒心。
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级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
听说海瑞的死讯后,南京城出现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场景,男女老幼无论见过海瑞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号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无人离去。
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公正地评价一个人。
如何评论这位传奇人物,实在是一个难题,对的说了,不对的也说了,现在要搞个总结,谈何容易。
在名著《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借用别人之口,对那位命运多变的主人公方鸿渐作出了这样一个评价:
你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个无助的迷路者。
第三件事,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
自万历十四年(1586)十一月起,一贯勤奋的万历皇帝突然变了。
他开始消极怠工,奏疏不及时批示,上朝也是有一天没一天,大臣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最近头晕眼黑,力乏不兴。
既然身体不舒服,那就歇会儿吧,在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看来,这不过是个生理问题,不久之后,没准儿还要陪这位仁兄去天坛拉练,等一等就是了。
一直等到死,他也没能等到这个机会。
到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兄算是彻底不干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内阁大臣外,谁也不想见,每天闷在宫里。他的爷爷嘉靖皇帝怠工二十多年,看这个势头,这孙子打算打破这一纪录。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在明代历史中,有很多疑团,比如建文帝之谜,比如明武宗之死,对于这类问题,我一向极有兴趣,研究之后,多少也能略得一二,只有这个谜题,我始终未能解开。
万历不上朝之谜
为什么那个热血青年会突然变成懒汉?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为什么偏偏是这种举动?
一般说来,人性的突然转变,往往是因为受了某种较大的刺激,那么到底是什么刺激?在万历十五年的深宫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以上问题,全然不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自此之后,大明帝国进入了一个奇怪的状态,谜一般的万历王朝正式拉开了序幕,无数场精彩的好戏即将上演。
闪电战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消停了,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动总比乱动好。只是大臣们有点儿意见,毕竟每天都见不到领导(内阁大臣除外),伤心总是难免,不过到目前为止,也还没闹出什么大事。
平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四年之后,平静被打破,因为一封不起眼的奏疏。
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福建巡抚赵参鲁奏报:
根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用途不明。
在当时,每天送往朝廷里的奏疏多达几百封,基本上都由内阁批改(皇帝已不怎么干活了),和什么水灾民变比起来,这件事情实在太小,于是它很快就被埋入了公文堆中。
两个月后,浙江巡抚奏报:
近日获报确知,倭酋平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规模甚大,余情待报。
上一封大家都看得懂,这一封就需要翻译了。
所谓倭,就是日本;所谓酋,就是头头;所谓平秀吉,就是丰臣秀吉。
具体说来,是日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了一座城池。
这实在是一条太不起眼的新闻,所以它很快也被埋入了纸堆。
顺便说一句,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它就是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的名护屋。
而在当时,修建这座城池,只有一个缘由:
当这座城池建好的时候,站在城楼的最高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地点——朝鲜海峡。
这是两条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所以无人关注。但当它们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挽回。
万历二十年五月二十四日,水落石出。
五月二十六日,辽东巡抚紧急奏报:
“急报!前日(二十四日),倭贼自釜山登陆,进攻朝鲜。陆军五万余人,指挥官小西行长,水军一万余人,指挥官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水陆并进,已攻克尚州,现向王京(首尔)挺进,余者待查。”
六月十三日,辽东巡抚急报:
“急报!已探明,倭军此次进犯,分九军,人数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余人,倾国而来。倭军第一军小西行长、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已于昨日(十二日)分三路进逼王京,朝军望风而逃,王京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亡平壤,余者待查。”
七月五日,辽东巡抚急报:
“十万火急!七月三日,倭军继续挺进,抵近平壤,朝军守将畏敌贪生,打开城门后逃之夭夭,平壤已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往义州。”
七月十六日,兵部尚书石星奏报:
“自倭贼入侵之日起,至今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仅有全罗道幸保。朝军守将无能,士兵毫无战力,一触即溃,四散而逃,现倭军已进抵江(鸭绿江)边,是否派军入朝作战,望尽早定夺。”
最危急的时刻到了。
p; 海瑞升迁历程
由于上班没事可干,自然就没人去上班了,于是都察院的御史们总是自得其乐,逛街的逛街,看戏的看戏——工作没前途,还不准偷偷懒?
海瑞先生的答案是不。他拿出了三十年前治理学生的方法来对付御史——记考勤。但凡敢于迟到早退的,必须到单位,哪怕没事干,也得坐在这里。
虽然大家明显表示出不适应,但海先生的威胁是很明确的——养老不是最惨的结局,下岗才是。
而随着整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御史们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海先生很快玩出了新花样。
一次,有位御史过生日,在家请了戏班子唱戏,这在当年,应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老百姓家也经常干。但海先生却勃然大怒,把这位御史抓了起来,打了一顿板子,理由是:根据明太祖时期律令(注意这个日期),官员请人唱戏违法,所以是打你没商量。
因为这件事干得实在有点儿过,御史们的精神压力开始陡然增大,每日在海先生的恐怖阴影下,战战兢兢,终于有一天,畏惧变成了愤怒。
在明代,御史专管骂人,从皇帝到扫地的,想骂谁就骂谁,除了一个例外——御史长官,要知道,那是顶头上司,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给自己惹事。
现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到了。
万历十四年(1586),御史房寰率先发难,攻击海瑞“大奸极诈,欺世盗名”,奏疏一上来,朝廷就炸了锅。海瑞这种传奇人物,恨的人多,喜欢的也不少,大家开始吵作一团。而海瑞兄还是那么有性格,啥也不说,上了个辞职报告——不想干了。
吵到最后,报到了皇帝那里,但万历兄的态度却十分奇怪,他既不处理骂人的房寰,也不批准海瑞辞职,该干吗还干吗,搞得两位当事人都非常纳闷。
万历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至少在海瑞的问题上,他比张居正要聪明得多。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真用海瑞,因为他很明白,这是个偶像型的人物,可以贴在门上,挂在墙上,烧香拜佛地供起来。
但绝不能用。
说到底,海先生只是个撑门面的,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下去,直到万历十五年(1587)的那个冬天,死亡降临到他的头上。
他没有儿子,仅有的妻子女儿也已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一个老仆人陪伴着他,在寒风呼啸之中,海瑞对仆人说出了人生的最后遗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这样的奇人,遗言必定非同凡响,往往都带有深刻含义,比如什么人生短暂、努力工作之类,或是喊两句口号,让大家热血沸腾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遗言既不深刻,也不沸腾,只是让人瞠目结舌:
“明天,你送六钱银子到兵部。”
说完就去了。
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无厘头的话,也是威名赫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遗嘱。
这句话的来由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没有暖气,每逢冬天,兵部就会给各部的高级官员送柴火钱,数量也不多。
而在海瑞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来了柴火钱,而经其本人测量,多给了六钱银子。
这一次,我是彻底无语了。
在海瑞死后,他的好友佥都御史王用汲来为他收尸,遍寻海瑞的住处后,他只找到了几件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和几口装着破衣服的破箱子。
参考消息
海瑞的致仕生活
海瑞当年致仕返乡的时候,用攒下来的俸禄,置办了一套一百二十两银子的小房子。这时的海瑞已是古稀之年,原本应该在身边一妻两妾的侍奉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海瑞为官清廉,积蓄也少,只好在这段田园生活期间,靠给人写写字换取“润笔”来养家。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妻妾同月相继死亡的家庭惨剧。所以,虽不在朝堂纷争之地,海瑞过得也不舒心。
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级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
听说海瑞的死讯后,南京城出现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场景,男女老幼无论见过海瑞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号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无人离去。
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公正地评价一个人。
如何评论这位传奇人物,实在是一个难题,对的说了,不对的也说了,现在要搞个总结,谈何容易。
在名著《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借用别人之口,对那位命运多变的主人公方鸿渐作出了这样一个评价:
你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个无助的迷路者。
第三件事,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
自万历十四年(1586)十一月起,一贯勤奋的万历皇帝突然变了。
他开始消极怠工,奏疏不及时批示,上朝也是有一天没一天,大臣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最近头晕眼黑,力乏不兴。
既然身体不舒服,那就歇会儿吧,在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看来,这不过是个生理问题,不久之后,没准儿还要陪这位仁兄去天坛拉练,等一等就是了。
一直等到死,他也没能等到这个机会。
到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兄算是彻底不干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内阁大臣外,谁也不想见,每天闷在宫里。他的爷爷嘉靖皇帝怠工二十多年,看这个势头,这孙子打算打破这一纪录。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在明代历史中,有很多疑团,比如建文帝之谜,比如明武宗之死,对于这类问题,我一向极有兴趣,研究之后,多少也能略得一二,只有这个谜题,我始终未能解开。
万历不上朝之谜
为什么那个热血青年会突然变成懒汉?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为什么偏偏是这种举动?
一般说来,人性的突然转变,往往是因为受了某种较大的刺激,那么到底是什么刺激?在万历十五年的深宫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以上问题,全然不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自此之后,大明帝国进入了一个奇怪的状态,谜一般的万历王朝正式拉开了序幕,无数场精彩的好戏即将上演。
闪电战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消停了,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动总比乱动好。只是大臣们有点儿意见,毕竟每天都见不到领导(内阁大臣除外),伤心总是难免,不过到目前为止,也还没闹出什么大事。
平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四年之后,平静被打破,因为一封不起眼的奏疏。
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福建巡抚赵参鲁奏报:
根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用途不明。
在当时,每天送往朝廷里的奏疏多达几百封,基本上都由内阁批改(皇帝已不怎么干活了),和什么水灾民变比起来,这件事情实在太小,于是它很快就被埋入了公文堆中。
两个月后,浙江巡抚奏报:
近日获报确知,倭酋平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规模甚大,余情待报。
上一封大家都看得懂,这一封就需要翻译了。
所谓倭,就是日本;所谓酋,就是头头;所谓平秀吉,就是丰臣秀吉。
具体说来,是日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了一座城池。
这实在是一条太不起眼的新闻,所以它很快也被埋入了纸堆。
顺便说一句,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它就是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的名护屋。
而在当时,修建这座城池,只有一个缘由:
当这座城池建好的时候,站在城楼的最高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地点——朝鲜海峡。
这是两条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所以无人关注。但当它们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挽回。
万历二十年五月二十四日,水落石出。
五月二十六日,辽东巡抚紧急奏报:
“急报!前日(二十四日),倭贼自釜山登陆,进攻朝鲜。陆军五万余人,指挥官小西行长,水军一万余人,指挥官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水陆并进,已攻克尚州,现向王京(首尔)挺进,余者待查。”
六月十三日,辽东巡抚急报:
“急报!已探明,倭军此次进犯,分九军,人数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余人,倾国而来。倭军第一军小西行长、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已于昨日(十二日)分三路进逼王京,朝军望风而逃,王京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亡平壤,余者待查。”
七月五日,辽东巡抚急报:
“十万火急!七月三日,倭军继续挺进,抵近平壤,朝军守将畏敌贪生,打开城门后逃之夭夭,平壤已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往义州。”
七月十六日,兵部尚书石星奏报:
“自倭贼入侵之日起,至今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仅有全罗道幸保。朝军守将无能,士兵毫无战力,一触即溃,四散而逃,现倭军已进抵江(鸭绿江)边,是否派军入朝作战,望尽早定夺。”
最危急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