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黑洞(3) (1/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时间简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黑洞是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情形之一,在没有任何观测到的证据说明其理论是正确的情形下,作为数学的模型被发展到非常详尽的地步。的确,这经常是黑洞反对者的主要论据:人们怎么能相信这样的物体,其仅有的证据是基于令人怀疑的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呢?然而,1963年,加利福尼亚的帕罗玛天文台的天文学家马丁·施密特测量了在称为3C273(即是剑桥射电源编目第三类的273号)射电源方向的一个黯淡的类星体的红移。他发现引力场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红移——如果它是引力红移,这类星体质量必须这么大,并且离我们必须这么近,势必干扰太阳系中的行星轨道。这暗示这个红移是由宇宙的膨胀引起的,进而表明此物体离我们非常遥远。由于在这么远的距离还能观察到,它必须非常亮,也就是必须辐射出大量的能量。人们会想到,产生这么大能量的唯一机制看来不仅是一个恒星,而是一个星系的整个中心区域的引力坍缩。
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其他相似的类星体,它们都有很大的红移。但是它们都离开我们太远了,所以对之进行观察太困难了,不能给黑洞提供结论性的证据。
1967年,剑桥的一位研究生约瑟琳·贝尔发现了天空发射出射电波的规则脉冲的物体,这对黑洞存在的预言带来了进一步的鼓舞。起初贝尔和她的导师安东尼·赫维许以为,他们可能和我们星系中的外星文明进行了接触!
我清楚地记得在宣布他们发现的讨论会上,他们将这四个最早发现的源称为LGM1-LGM4,LGM表示“小绿人”
(“Little Green Man”)的意思。然而,最终他们和其他所有人都得到了不那么浪漫的结论,这些被称为脉冲星的物体,事实上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为它们的磁场和周围物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中子星发出射电波的脉冲。这对于写空间探险的作者而言是个坏消息,但对于我们这些当时相信黑洞的少数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希望——这是中子星存在的第一个正的证据。中子星的半径大约为10英里,只是恒星变成黑洞的临界半径的几倍。如果一颗恒星能坍缩到这么小的尺度,预料其他恒星能坍缩到更小的尺度而成为黑洞,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按照黑洞定义,它不能发出光,我们何以希望能检测到它呢?这有点像在煤库里找黑猫。庆幸的是,有一种办法。正如约翰·米歇尔在他1783年的先驱性论文中指出的,黑洞仍然将它的引力作用到周围的物体上。天文学家观测了许多系统,在这些系统中,两颗恒星由于相互之间的引力吸引而相互围绕着运动。他们还观察到了这样的系统,其中只有一颗可见的恒星围绕着另一颗看不见的伴星运动。人们当然不能立即得出结论说,这伴星即为黑洞——它可能仅仅是一颗黯淡的看不见的恒星而已。然而,这种系统中的一些,像叫做天鹅X-1的 那样,也是强X射线源。对这现象的最好解释是,物质从可见星的表面被吹起来,当它落向不可见的伴星时,形成螺旋状运动(这和水从浴缸流出很相似),并且变得非常热,发出X射线 。为了使这机制起作用,不可见物体必须非常小,像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那样。通过观测那颗可见星的轨道,人们可以确定不可见物体的最小的可能质量。
在天鹅X-1的情形,这大约是太阳质量的6倍。按照昌德拉塞卡的结果,它的质量太大了,既不可能是白矮星,也不可能是中子星。因此,看来它只能是一个黑洞。
还有其他不包含黑洞的解释天鹅X-1的模型,但是所有这些都相当牵强附会。黑洞看来是对该观测的仅有的真正自然的解释。尽管如此,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基帕·索恩打赌说,天鹅X-1不包含一个黑洞!这对我而言是一种保险的形式。我对黑洞作了许多研究,如果发现黑洞不存在,而这一切都成... -->>
黑洞是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情形之一,在没有任何观测到的证据说明其理论是正确的情形下,作为数学的模型被发展到非常详尽的地步。的确,这经常是黑洞反对者的主要论据:人们怎么能相信这样的物体,其仅有的证据是基于令人怀疑的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呢?然而,1963年,加利福尼亚的帕罗玛天文台的天文学家马丁·施密特测量了在称为3C273(即是剑桥射电源编目第三类的273号)射电源方向的一个黯淡的类星体的红移。他发现引力场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红移——如果它是引力红移,这类星体质量必须这么大,并且离我们必须这么近,势必干扰太阳系中的行星轨道。这暗示这个红移是由宇宙的膨胀引起的,进而表明此物体离我们非常遥远。由于在这么远的距离还能观察到,它必须非常亮,也就是必须辐射出大量的能量。人们会想到,产生这么大能量的唯一机制看来不仅是一个恒星,而是一个星系的整个中心区域的引力坍缩。
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其他相似的类星体,它们都有很大的红移。但是它们都离开我们太远了,所以对之进行观察太困难了,不能给黑洞提供结论性的证据。
1967年,剑桥的一位研究生约瑟琳·贝尔发现了天空发射出射电波的规则脉冲的物体,这对黑洞存在的预言带来了进一步的鼓舞。起初贝尔和她的导师安东尼·赫维许以为,他们可能和我们星系中的外星文明进行了接触!
我清楚地记得在宣布他们发现的讨论会上,他们将这四个最早发现的源称为LGM1-LGM4,LGM表示“小绿人”
(“Little Green Man”)的意思。然而,最终他们和其他所有人都得到了不那么浪漫的结论,这些被称为脉冲星的物体,事实上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为它们的磁场和周围物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中子星发出射电波的脉冲。这对于写空间探险的作者而言是个坏消息,但对于我们这些当时相信黑洞的少数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希望——这是中子星存在的第一个正的证据。中子星的半径大约为10英里,只是恒星变成黑洞的临界半径的几倍。如果一颗恒星能坍缩到这么小的尺度,预料其他恒星能坍缩到更小的尺度而成为黑洞,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按照黑洞定义,它不能发出光,我们何以希望能检测到它呢?这有点像在煤库里找黑猫。庆幸的是,有一种办法。正如约翰·米歇尔在他1783年的先驱性论文中指出的,黑洞仍然将它的引力作用到周围的物体上。天文学家观测了许多系统,在这些系统中,两颗恒星由于相互之间的引力吸引而相互围绕着运动。他们还观察到了这样的系统,其中只有一颗可见的恒星围绕着另一颗看不见的伴星运动。人们当然不能立即得出结论说,这伴星即为黑洞——它可能仅仅是一颗黯淡的看不见的恒星而已。然而,这种系统中的一些,像叫做天鹅X-1的 那样,也是强X射线源。对这现象的最好解释是,物质从可见星的表面被吹起来,当它落向不可见的伴星时,形成螺旋状运动(这和水从浴缸流出很相似),并且变得非常热,发出X射线 。为了使这机制起作用,不可见物体必须非常小,像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那样。通过观测那颗可见星的轨道,人们可以确定不可见物体的最小的可能质量。
在天鹅X-1的情形,这大约是太阳质量的6倍。按照昌德拉塞卡的结果,它的质量太大了,既不可能是白矮星,也不可能是中子星。因此,看来它只能是一个黑洞。
还有其他不包含黑洞的解释天鹅X-1的模型,但是所有这些都相当牵强附会。黑洞看来是对该观测的仅有的真正自然的解释。尽管如此,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基帕·索恩打赌说,天鹅X-1不包含一个黑洞!这对我而言是一种保险的形式。我对黑洞作了许多研究,如果发现黑洞不存在,而这一切都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