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如何使你变得更加成熟(4) (1/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人性的弱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构成人体的基因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体,绝不相同。
心灵成熟的过程,是持续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除非人们先了解自己,否则很难去了解别人。
我有一个女学员丽莎,她非常自豪地说出“不再羡慕别人”的亲身体会,她的秘诀便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她说:
我从偏远的山村踏进大都市中的大学,浑身上下冒着土气:根本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也不会说标准的英语;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根本不懂烫发可以增添女性的妩媚;第一次看见班里的男同学搂着女生跳舞,吓得面红心跳……
我的同学丽娜是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她能够说出一口发音吐字皆佳的英语。而且见多识广,当然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而且还知道约翰·克里斯朵夫。她会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在脑后束起来,会用发卷把刘海卷弯。只要她出现在公开场合,男同学就会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那时候我对自己很生气,对丽娜却羡慕得要死。有一次,丽娜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讲她8岁那年是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到城东。没想到丽娜的一番话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想到自己8岁的时候,曾经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家里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以后,我就不再羡慕丽娜和其他任何人了。上大三的时候,班里的女生羡慕男生的一切:例假来了,羡慕男生;见识少了,羡慕男人见多识广,觉得女人没出息;甚至连男生可以穿短裤、背心、理短发都羡慕,有的女生甚至说:“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有一次,一个男生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半个晚上,那次,我知道男生的好成绩也是死记硬背的,男生的知识面也不一定广,见识也不一定宽,他们失恋了也会哭,他们也会羡慕女生穿裙子……后来,我信心十足地跑到图书馆开始刻苦地学习,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到我们毕业的时候,丽娜会的我都会了,别人知道的我也都知道了,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别人不一定知道的很多东西……总之,我不会再去羡慕别人。
一个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就不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了,也不会再去羡慕别人了。
因而我们可以把不再羡慕别人看作是重新认识自我和依靠自己奋斗的一个标志和起点。要想迈向成功,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是我们与其他人沟通的桥梁。除非我们真正把他人视为独立的个体,正如我们本身的情形一样,否则,很难与他们建立起有益的关系。
有时听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例如,我们经常认为美国是个没有阶层歧视的国家,实际上它到处充满了阶层意识;我们经常把别人定位于某个阶层——普通百姓、中产阶级、中下阶级、大众阶层、低收入人群、街头流民、白领阶层、蓝领阶层、上流社会,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不愿意或不能把人视为独立的“个体”,而只是把大家看成是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姓名的群体之一。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是这样,都是别人归类的对象。很多的社会研究或调查人员,对我们几乎是无所不知:每天喝多少咖啡、有几部车子、穿什么品牌、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收听什么电台,等等,都了如指掌。
这种归类通常强调为“调整自己”“群体整合”“社会流动性”等,以符合我们评定某个群体的需要,却完全忽视了个人的独特性。“个人主义”现在似乎已经完全过时了,人们有时甚至不敢采取与他人不同的行动。
当然,现在的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美妙的“个体”。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并希望自己与他人有所不同。很多人为了表达这种渴求,解除这种束缚,被送到心理分析家的诊断椅上或精神病医院里。也有很多人用酒精和药物来麻醉自己,使自己“堕落”。
如何才能以更成熟的态度去认识自己呢?在这里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每天抽出时间独处,进一步认识自己。
由于现代生活的忙碌紧张,我们给自己深思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要想办法抽出一些时间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独处方法。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通常是在僻静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他解释说:“这种方法,可以使我达到忘我的境界,并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我自己喜欢到附近的教堂,寻求片刻的宁静。这种方法可以安神定气,恢复精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澄清;对我而言,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散步或从事户外活动,但却可以独自在花园里走走,或者只是坐在窗前偶尔眺望远处的蓝天或树木,这些都可以让心灵得到很好的休息。无论是看季节变迁,还是面对一望无垠的原野,或者只是一片小小的土地,都可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使自己融入其中,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也许其他人有更多独自静处的方式。总而言之,每天挤出一小段时间独处,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扰,便能好好地认识你自己,反思你的生活、信仰和种种行为。
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对我们的心灵活动也十分有益,就像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极有帮助一样。
第二,挣脱习惯的枷锁,走向社会。
我们都是将自己活埋在层层习惯和无聊事物的下面,只有用极大的努力才能让我们从下面挣脱出来。有多少人是在习惯和惰性的枷锁下沉闷地、乏味地、毫无生气地过一天算一天呢?
一个年轻的女学员曾向我讲述了她和丈夫如何破除习惯枷锁的故事:
我和丈夫都对电视着迷,每天晚上我们下班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吃晚饭也在电视机前,一直到上床睡觉才关掉。因为怕错过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我们连朋友都不去拜访,不读书,也不一起外出度过美好的时光。如果有人来拜访我们,我们巴不得他赶快离开这里,以防他们打扰我们继续看电视节目。有一天,我和一些老友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和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共同语言,我只能听,他们去过的地方、读过的书我都不知道,我没有做过任何事——我把生命中的黄金时间都浪费在一个黑暗房间里的电视机上了。
我回家告诉丈夫,别人连吸毒的恶习都能戒掉,我们也应该能改掉过度沉溺在电视节目中的坏习惯。他同意我的看法,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做其他事来治疗这个毛病。我们报名参加晚上的成人教育课程,时常去打保龄球和拜访朋友,甚至从图书馆借书回来念给对方听。我很高兴能戒掉电视瘾。我们的工作和婚姻都得到了改善。我们现在从生活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对自己和别人来说,生活都更有意义了。
这对被“活埋”在习惯层下面的夫妻,在将自己解放出来之前,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生活是被层层包裹住的。
第三,找出生活中最能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78年写给妻子的信中对此做了精彩的表达:“……我经常认为,要判定一个人的人格,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他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精神或道德态度,这时自己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说... -->>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构成人体的基因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体,绝不相同。
心灵成熟的过程,是持续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除非人们先了解自己,否则很难去了解别人。
我有一个女学员丽莎,她非常自豪地说出“不再羡慕别人”的亲身体会,她的秘诀便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她说:
我从偏远的山村踏进大都市中的大学,浑身上下冒着土气:根本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也不会说标准的英语;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根本不懂烫发可以增添女性的妩媚;第一次看见班里的男同学搂着女生跳舞,吓得面红心跳……
我的同学丽娜是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她能够说出一口发音吐字皆佳的英语。而且见多识广,当然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而且还知道约翰·克里斯朵夫。她会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在脑后束起来,会用发卷把刘海卷弯。只要她出现在公开场合,男同学就会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那时候我对自己很生气,对丽娜却羡慕得要死。有一次,丽娜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讲她8岁那年是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到城东。没想到丽娜的一番话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想到自己8岁的时候,曾经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家里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以后,我就不再羡慕丽娜和其他任何人了。上大三的时候,班里的女生羡慕男生的一切:例假来了,羡慕男生;见识少了,羡慕男人见多识广,觉得女人没出息;甚至连男生可以穿短裤、背心、理短发都羡慕,有的女生甚至说:“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有一次,一个男生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半个晚上,那次,我知道男生的好成绩也是死记硬背的,男生的知识面也不一定广,见识也不一定宽,他们失恋了也会哭,他们也会羡慕女生穿裙子……后来,我信心十足地跑到图书馆开始刻苦地学习,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到我们毕业的时候,丽娜会的我都会了,别人知道的我也都知道了,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别人不一定知道的很多东西……总之,我不会再去羡慕别人。
一个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就不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了,也不会再去羡慕别人了。
因而我们可以把不再羡慕别人看作是重新认识自我和依靠自己奋斗的一个标志和起点。要想迈向成功,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是我们与其他人沟通的桥梁。除非我们真正把他人视为独立的个体,正如我们本身的情形一样,否则,很难与他们建立起有益的关系。
有时听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例如,我们经常认为美国是个没有阶层歧视的国家,实际上它到处充满了阶层意识;我们经常把别人定位于某个阶层——普通百姓、中产阶级、中下阶级、大众阶层、低收入人群、街头流民、白领阶层、蓝领阶层、上流社会,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不愿意或不能把人视为独立的“个体”,而只是把大家看成是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姓名的群体之一。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是这样,都是别人归类的对象。很多的社会研究或调查人员,对我们几乎是无所不知:每天喝多少咖啡、有几部车子、穿什么品牌、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收听什么电台,等等,都了如指掌。
这种归类通常强调为“调整自己”“群体整合”“社会流动性”等,以符合我们评定某个群体的需要,却完全忽视了个人的独特性。“个人主义”现在似乎已经完全过时了,人们有时甚至不敢采取与他人不同的行动。
当然,现在的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美妙的“个体”。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并希望自己与他人有所不同。很多人为了表达这种渴求,解除这种束缚,被送到心理分析家的诊断椅上或精神病医院里。也有很多人用酒精和药物来麻醉自己,使自己“堕落”。
如何才能以更成熟的态度去认识自己呢?在这里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每天抽出时间独处,进一步认识自己。
由于现代生活的忙碌紧张,我们给自己深思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要想办法抽出一些时间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独处方法。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通常是在僻静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他解释说:“这种方法,可以使我达到忘我的境界,并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我自己喜欢到附近的教堂,寻求片刻的宁静。这种方法可以安神定气,恢复精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澄清;对我而言,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散步或从事户外活动,但却可以独自在花园里走走,或者只是坐在窗前偶尔眺望远处的蓝天或树木,这些都可以让心灵得到很好的休息。无论是看季节变迁,还是面对一望无垠的原野,或者只是一片小小的土地,都可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使自己融入其中,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也许其他人有更多独自静处的方式。总而言之,每天挤出一小段时间独处,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扰,便能好好地认识你自己,反思你的生活、信仰和种种行为。
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对我们的心灵活动也十分有益,就像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极有帮助一样。
第二,挣脱习惯的枷锁,走向社会。
我们都是将自己活埋在层层习惯和无聊事物的下面,只有用极大的努力才能让我们从下面挣脱出来。有多少人是在习惯和惰性的枷锁下沉闷地、乏味地、毫无生气地过一天算一天呢?
一个年轻的女学员曾向我讲述了她和丈夫如何破除习惯枷锁的故事:
我和丈夫都对电视着迷,每天晚上我们下班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吃晚饭也在电视机前,一直到上床睡觉才关掉。因为怕错过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我们连朋友都不去拜访,不读书,也不一起外出度过美好的时光。如果有人来拜访我们,我们巴不得他赶快离开这里,以防他们打扰我们继续看电视节目。有一天,我和一些老友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和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共同语言,我只能听,他们去过的地方、读过的书我都不知道,我没有做过任何事——我把生命中的黄金时间都浪费在一个黑暗房间里的电视机上了。
我回家告诉丈夫,别人连吸毒的恶习都能戒掉,我们也应该能改掉过度沉溺在电视节目中的坏习惯。他同意我的看法,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做其他事来治疗这个毛病。我们报名参加晚上的成人教育课程,时常去打保龄球和拜访朋友,甚至从图书馆借书回来念给对方听。我很高兴能戒掉电视瘾。我们的工作和婚姻都得到了改善。我们现在从生活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对自己和别人来说,生活都更有意义了。
这对被“活埋”在习惯层下面的夫妻,在将自己解放出来之前,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生活是被层层包裹住的。
第三,找出生活中最能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78年写给妻子的信中对此做了精彩的表达:“……我经常认为,要判定一个人的人格,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他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精神或道德态度,这时自己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