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迷失在一六二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陈涛和陈大雷都想着要在京城里做生意,不过两人对于“做生意”的概念不太一样。陈涛是典型的现代人思想,总想着用他们现代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新奇商品在京城开辟出新市场。经过一番前期考察,他已经想好做什么生意了——开眼镜店京城里面文官多,读书人多,近视眼老花眼更多,开一家眼镜店生意肯定会很好。
另外就是前几天钱谦益找他们商量,希望琼海军的无线电报技术能正式对大明王朝开放——当前琼海军的电报网络已经基本贯通南北,虽然只有靠海边一条线,但却正连通了明帝国最为重要的东部地区。从海南到京师,短毛内部传递讯息竟然在一天之内便能送达,这个通讯速度对于一家政权来说意味着什么,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政治家都能了解。
随着明帝国官员对于短毛的深入了解,对他们那神奇的技术优势也渐渐从最初的惊讶,羡慕,逐渐转到认同和接受。同时在有条件的时候当然也免不了想要利用一把——前段时间吕宋等地遇袭,王璞发往北京的紧急文书就是借助琼海军无线电报发送。让北京方面得以掌握到海南琼州乃至于吕宋府的第一手信息。
但大明内阁对于吕宋的消息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反正那些地方都是短毛负责,打赢打输都与朝廷没多大关系。他们所在意的,乃是这份电报本身所蕴含的特殊意义——连琼州府的消息都能在一天之内送至,那么比琼州更近的两广,福建,江浙,以及南都金陵这些要紧地方,不也可以在同样时间内送抵京城吗?
于是朝中很快有人提议,要短毛把那千里传讯的法子献给朝廷使用。那提议的人显然并不了解朝廷与短毛的实际关系,还把琼海军当作可以予取予夺的对象来看待。不过如今的大明内阁因为有钱谦益进入,对于“髡事”也算是比较了解和熟悉了,当然不可能再这么骄傲自大。
几位阁老商量下来,还是决定由钱阁老出面,跟短毛方面商议着,看能不能借用他们的技术。如果对方肯将这技术传授给大明当然是最好不过。即使不能,至少允许各地官府先用起来。短毛为外人传送讯息的价钱他们也听说过了——每个字要花费五钱银子,贵是贵了点,但只要速度快,能及时把各地讯息传到中枢,他们也不介意多花点钱。
陈涛这边在跟老钱接触以后很快便理解了对方的要求——大明朝想在各地开电报局子。这个要求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对于他们琼海军已经到达的地方,无非把原有电报系统由暗转明,公开挂个电报局的招牌,对外营业就行了。
只是对于短毛尚未涉足的地点,明王朝也很想要把讯息联通过去,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琼海军做出权衡了——要么他们自己派人去开分店,自己解决由此带来的种种麻烦。要么就干脆为大明培训人员——冒着技术扩散的危险。这中间如何权衡取舍,将由海南岛上委员会,甚至要召开全体大会做出判断。
不过在陈涛这边,对于在北京开一家电报局倒是没什么异议,技术上也没难度。反正都要对外营业的。无非是在他预想中的眼镜铺旁边多开一家门脸而已,还能因此得到明帝国官方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眼镜铺子,电报局子,这是陈涛对于在京城开店的商业构想,很有“高精尖”的技术流风格。不过在陈大雷这等老行商看来,陈涛的构想虽然不能说不好,但却过于阳春白雪了,还是脱不了不谙世事的书生想法。
——电报和玻璃眼镜都是很好的东西,利润肯定很高,技术上也只有你们短毛一家掌握,不用担心遭到竞争。不过陈大雷对于技术这方面完全不在行,所以也并不觉得怎么特别。在他看来,这类花里胡哨的新东西好虽好,终究距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太远了,朝廷和富贵人家拿来锦上添花,妆点下门面还不错,真正居家过日子的平民谁会花这个闲钱?
做生意么,还是要做那些和老百姓日常相关的东西才更有保障。身上衣,口中食……这些和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必需品才是商人们青睐的对象。当然也不能“必须”过了头——比如说粮食和盐这两项,自古以来粮商盐商永远是不用担心亏本的,随便什么时候,他们手里的存货都能卖得出去。若是到了荒年或是灾荒季节,比如当下,那更可以说是掌握别人生死大权,就陈大雷这些日子在京城四处拜访接触所见,粮商都是傲气十足的。
可是一般没后台没势力的普通人能插手这种生意么?京师里头几家规模较大的粮商盐商,其背后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宫里太监,若是别人敢贸然进入,用不了几天恐怕就是一自己只是以一个耶稣会教徒的身份过来祝贺。不过两三句话以后他老人家便暴露了来意——拉着陈涛不断询问关于天文学方面的内容,搞得陈涛头大不已。
说起来陈涛能够在钦天监混到一份闲差还要感谢徐光启的推荐,而之所以是由徐光启出面推荐他干这个,乃因为陈涛陪陈玥儿去天主堂做祷告,与那个德国人汤若望碰到,两人无意中谈及到天文方面。陈涛指出耶稣会当前宣扬的地心说完全错误,甚至连当前最时髦的哥白尼日心说也不正确。这引起了汤若望的兴趣,并辗转传到了徐光启耳中……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陈涛和陈大雷都想着要在京城里做生意,不过两人对于“做生意”的概念不太一样。陈涛是典型的现代人思想,总想着用他们现代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新奇商品在京城开辟出新市场。经过一番前期考察,他已经想好做什么生意了——开眼镜店京城里面文官多,读书人多,近视眼老花眼更多,开一家眼镜店生意肯定会很好。
另外就是前几天钱谦益找他们商量,希望琼海军的无线电报技术能正式对大明王朝开放——当前琼海军的电报网络已经基本贯通南北,虽然只有靠海边一条线,但却正连通了明帝国最为重要的东部地区。从海南到京师,短毛内部传递讯息竟然在一天之内便能送达,这个通讯速度对于一家政权来说意味着什么,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政治家都能了解。
随着明帝国官员对于短毛的深入了解,对他们那神奇的技术优势也渐渐从最初的惊讶,羡慕,逐渐转到认同和接受。同时在有条件的时候当然也免不了想要利用一把——前段时间吕宋等地遇袭,王璞发往北京的紧急文书就是借助琼海军无线电报发送。让北京方面得以掌握到海南琼州乃至于吕宋府的第一手信息。
但大明内阁对于吕宋的消息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反正那些地方都是短毛负责,打赢打输都与朝廷没多大关系。他们所在意的,乃是这份电报本身所蕴含的特殊意义——连琼州府的消息都能在一天之内送至,那么比琼州更近的两广,福建,江浙,以及南都金陵这些要紧地方,不也可以在同样时间内送抵京城吗?
于是朝中很快有人提议,要短毛把那千里传讯的法子献给朝廷使用。那提议的人显然并不了解朝廷与短毛的实际关系,还把琼海军当作可以予取予夺的对象来看待。不过如今的大明内阁因为有钱谦益进入,对于“髡事”也算是比较了解和熟悉了,当然不可能再这么骄傲自大。
几位阁老商量下来,还是决定由钱阁老出面,跟短毛方面商议着,看能不能借用他们的技术。如果对方肯将这技术传授给大明当然是最好不过。即使不能,至少允许各地官府先用起来。短毛为外人传送讯息的价钱他们也听说过了——每个字要花费五钱银子,贵是贵了点,但只要速度快,能及时把各地讯息传到中枢,他们也不介意多花点钱。
陈涛这边在跟老钱接触以后很快便理解了对方的要求——大明朝想在各地开电报局子。这个要求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对于他们琼海军已经到达的地方,无非把原有电报系统由暗转明,公开挂个电报局的招牌,对外营业就行了。
只是对于短毛尚未涉足的地点,明王朝也很想要把讯息联通过去,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琼海军做出权衡了——要么他们自己派人去开分店,自己解决由此带来的种种麻烦。要么就干脆为大明培训人员——冒着技术扩散的危险。这中间如何权衡取舍,将由海南岛上委员会,甚至要召开全体大会做出判断。
不过在陈涛这边,对于在北京开一家电报局倒是没什么异议,技术上也没难度。反正都要对外营业的。无非是在他预想中的眼镜铺旁边多开一家门脸而已,还能因此得到明帝国官方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眼镜铺子,电报局子,这是陈涛对于在京城开店的商业构想,很有“高精尖”的技术流风格。不过在陈大雷这等老行商看来,陈涛的构想虽然不能说不好,但却过于阳春白雪了,还是脱不了不谙世事的书生想法。
——电报和玻璃眼镜都是很好的东西,利润肯定很高,技术上也只有你们短毛一家掌握,不用担心遭到竞争。不过陈大雷对于技术这方面完全不在行,所以也并不觉得怎么特别。在他看来,这类花里胡哨的新东西好虽好,终究距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太远了,朝廷和富贵人家拿来锦上添花,妆点下门面还不错,真正居家过日子的平民谁会花这个闲钱?
做生意么,还是要做那些和老百姓日常相关的东西才更有保障。身上衣,口中食……这些和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必需品才是商人们青睐的对象。当然也不能“必须”过了头——比如说粮食和盐这两项,自古以来粮商盐商永远是不用担心亏本的,随便什么时候,他们手里的存货都能卖得出去。若是到了荒年或是灾荒季节,比如当下,那更可以说是掌握别人生死大权,就陈大雷这些日子在京城四处拜访接触所见,粮商都是傲气十足的。
可是一般没后台没势力的普通人能插手这种生意么?京师里头几家规模较大的粮商盐商,其背后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宫里太监,若是别人敢贸然进入,用不了几天恐怕就是一自己只是以一个耶稣会教徒的身份过来祝贺。不过两三句话以后他老人家便暴露了来意——拉着陈涛不断询问关于天文学方面的内容,搞得陈涛头大不已。
说起来陈涛能够在钦天监混到一份闲差还要感谢徐光启的推荐,而之所以是由徐光启出面推荐他干这个,乃因为陈涛陪陈玥儿去天主堂做祷告,与那个德国人汤若望碰到,两人无意中谈及到天文方面。陈涛指出耶稣会当前宣扬的地心说完全错误,甚至连当前最时髦的哥白尼日心说也不正确。这引起了汤若望的兴趣,并辗转传到了徐光启耳中……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