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快穿之教你做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一样!
“他病得厉害,生下来大夫还以为是个死的,当然跟别家不一样。”
“胡说八道什么!我告诉你!就算他病得厉害,我第一回看他就知道这孩子长大之后铁定有大造化,他一看就有出息!”
“这回还不知道皇上要怎么嘉奖他!”
“可不是?亩产三百多的水稻都能翻出六倍去了,从开收割我就没舍得眨眼,收玩我看着他们称的,没错啊,不会错,就是两千斤!”
这时候乔越已经把杂交水稻不好直接留种的信息告诉周知府,让他记得在呈给皇上的奏折里写明,说这个每年都要制种,直接用二代留种会退化减收。他同时也把这一款种子适宜种植的区域条件说明白了,主要就是临州这一片,不合适盲目推广到其他地区。
乔越也提到他在制种的时候追求的是产量,并非口感,这个稻米吃起来应该没有皇家御米滋味好,这点也要了解一下。
看周知府把他说的都记下了,乔越才摆摆手准备回去,收割回来的稻子有两捆没进行脱粒,这是要跟奏折一起送往京城呈给皇上过目的。光说陈乡候种稻亩产两千斤朝廷官员恐怕没几人信,给他们看过试验田里收起来的稻穗,对比没脱粒的皇家御稻其实就很明显。
稻穗的丰硕程度完全不同,谷粒大小和数目也不同,田间密度差别很大……这么想想,差六倍真不稀奇。
包括负责脱粒的衙差、包括负责收割的老农、包括远远站着旁观的乡里乡亲,他们都各回各家准备吹牛逼了。金县令还活在梦里,陈乡啊,这里可是陈乡,属于康平县管辖的陈乡,他作为县令亲自见证了水稻亩产两千斤,咋说都能分个百之一二的功劳。
至于说周知府,他觉得自己本来写的稿子还不够出色,坐镇指挥完一场收割,他觉得还能回去润色一下,他有感而发还要附两首小诗!
又想着要加点篇幅,吹朝廷,吹皇上,吹陈乡候乔越。再展望展望未来,虽然说这批稻种只适合在临州这一片栽种,但是没关系,临州田多地多本来就是产粮重地,从来年起得是天下粮仓了。
按照陈乡候所说,他这里亩产两千,同样的种子拿给农户去种,因为伺候得不够精细收成应该会有折损,但应该能保证是原来的三倍或四倍。
他说的这个周知府能理解,普通人种的地怎么可能比陈乡候还好?
三四倍就够了!这样的话,在整个临州府种上杂交稻,本府稻米收成能比他府多几倍,不仅交得起地税地租,自家也能吃得饱饭,只要勤劳就不会饿肚子。
稻谷还在晾晒,整个临州就炸锅了,郁子孝在官学里头被人恭喜了个遍,他才知道女婿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两千斤。
郁子孝初时不信,让老友别轻信谣传。
人家连连摆手,说不是谣传,绝对不是谣传。
“这是衙门的人说的,收割那天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在,都看着呢!说有两千就有,假不了!”
“陈乡候这次又立下天大功劳,周知府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奏折入京,为他请功去了!郁兄得此佳婿,恭喜恭喜!”
看大家信誓旦旦都说假不了,郁子孝便信了,他心里高兴,但没敢得意忘形,还说呢,陈乡水稻亩产两千斤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农户们都跟着种起来,往后就不怕没粮吃。
“是啊,国库充盈,老百姓家中有粮,军队不缺粮来不缺饷,这样的好日子就要实现了!这都是陈乡候的功劳!”
郁子孝摆手,说不不不!
是天降福祉!是皇上的功劳!是朝廷的功劳!
水稻亩产翻六倍,这个事甭管普通农户或者地主都笑死了,要说笑不出来的大概就只有之前为了多买旱地卖了水田那些。
就从七月份,之前跌下去的水田价格回升,并在圣旨下来之后升到最高,现在一亩良田要出手,你喊二十两也有人要。
却说京城里头也让临州府传来的消息吓坏了,皇上是知道的,知道今年乔越在折腾水稻,到水稻收割这段时间,皇上天天问近身伺候的太监水稻收割了没有?问他觉得还有多久能有好消息传来?
那太监变着法糊弄,都快糊弄不过去了,临州八百里加急奏折抵京,一起送到的还有装在敞开箱子里的两捆稻穗。
其实在运送途中都已经晾干了,虽然重量轻了点,看起来冲击力还是强。皇帝当真使人寻了普通的稻穗来作对比,两捆放一起,高下立现。
再读一遍周崇廉写的奏折,上面说做试验的有几亩田,收成差不多,平均在两千斤,收割的时候并没有让衙门封锁周围,当时有许多农户看着,现在这个好消息已经传遍了临州,整个临州府都在夸皇上是盛世明君治理下的官场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有天降福祉……
周崇廉是从京城出来的,他最知道皇帝想听什么,提笔就是一通好吹,吹完又提到陈乡候为这几亩田付出了多少辛劳,说这年临州特别热,种地十分不易,说他作为知府只是亲自坐镇收割都晒脱了一层皮,更别说侯爷日日要到田边去看,地里的事样样离不开他。
有稻穗作为佐证,周崇廉不怕吹过头京城不信,皇帝也确实没有不信,他信了他完全信了,哪怕奏折里说到这几亩田是精心料理的,普通百姓达不到这个收成,说一般来讲亩产应该在一千到一千四,皇帝也笑死了。
他把奏折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还让太监总管当朝诵读,让朝臣们都高兴高兴。
高兴完下了旨意说怎么推行主要看陈乡候的说法,又给他大堆赏赐,还派了匠人远去临州兴土木给乔越建侯府,鼓励他说继续努力争取搞出更多高产作物来。
命令给到了,赏赐发完,皇帝又派了精兵前去临州任乔越使唤外加保护他安全。皇后也不甘寂寞,横插一脚给乔越的母亲和他妻子加超品诰命。
一时之间,乔家喜事连连。
听说外甥女超品诰命加身,房氏脸色铁青,就连儿子从岑州传来的喜事都没法让他感到高兴。同乔越立下的功劳相比,耀祖的进展太慢了。
房氏气愤,怨天道不公让个病秧子阴差阳错立下大功,反而辜负了她儿子这样勤勤勉勉的读书人!
怀疑人生的当然不止曹家人,还有乔越的便宜儿子阿荣。
他让继爹那句“表哥表妹生残废”给镇住了!
仔细回想最近一年学的作物杂交原理,还真是!想他上辈子生来没病没痛真该庆幸,他运气怪好的!
照继爹的说法,亲戚凑一对儿生个孩儿体弱多病还是好的,天生残疾也不是没可能。
想想这个,再想想渣爹非要跟他娘死磕,变着法哄她骗她把她娶回家去……
什么仇什么怨啊?
非要娶也就算了,娶回家还不珍重,他简直不是人!
不一样!
“他病得厉害,生下来大夫还以为是个死的,当然跟别家不一样。”
“胡说八道什么!我告诉你!就算他病得厉害,我第一回看他就知道这孩子长大之后铁定有大造化,他一看就有出息!”
“这回还不知道皇上要怎么嘉奖他!”
“可不是?亩产三百多的水稻都能翻出六倍去了,从开收割我就没舍得眨眼,收玩我看着他们称的,没错啊,不会错,就是两千斤!”
这时候乔越已经把杂交水稻不好直接留种的信息告诉周知府,让他记得在呈给皇上的奏折里写明,说这个每年都要制种,直接用二代留种会退化减收。他同时也把这一款种子适宜种植的区域条件说明白了,主要就是临州这一片,不合适盲目推广到其他地区。
乔越也提到他在制种的时候追求的是产量,并非口感,这个稻米吃起来应该没有皇家御米滋味好,这点也要了解一下。
看周知府把他说的都记下了,乔越才摆摆手准备回去,收割回来的稻子有两捆没进行脱粒,这是要跟奏折一起送往京城呈给皇上过目的。光说陈乡候种稻亩产两千斤朝廷官员恐怕没几人信,给他们看过试验田里收起来的稻穗,对比没脱粒的皇家御稻其实就很明显。
稻穗的丰硕程度完全不同,谷粒大小和数目也不同,田间密度差别很大……这么想想,差六倍真不稀奇。
包括负责脱粒的衙差、包括负责收割的老农、包括远远站着旁观的乡里乡亲,他们都各回各家准备吹牛逼了。金县令还活在梦里,陈乡啊,这里可是陈乡,属于康平县管辖的陈乡,他作为县令亲自见证了水稻亩产两千斤,咋说都能分个百之一二的功劳。
至于说周知府,他觉得自己本来写的稿子还不够出色,坐镇指挥完一场收割,他觉得还能回去润色一下,他有感而发还要附两首小诗!
又想着要加点篇幅,吹朝廷,吹皇上,吹陈乡候乔越。再展望展望未来,虽然说这批稻种只适合在临州这一片栽种,但是没关系,临州田多地多本来就是产粮重地,从来年起得是天下粮仓了。
按照陈乡候所说,他这里亩产两千,同样的种子拿给农户去种,因为伺候得不够精细收成应该会有折损,但应该能保证是原来的三倍或四倍。
他说的这个周知府能理解,普通人种的地怎么可能比陈乡候还好?
三四倍就够了!这样的话,在整个临州府种上杂交稻,本府稻米收成能比他府多几倍,不仅交得起地税地租,自家也能吃得饱饭,只要勤劳就不会饿肚子。
稻谷还在晾晒,整个临州就炸锅了,郁子孝在官学里头被人恭喜了个遍,他才知道女婿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两千斤。
郁子孝初时不信,让老友别轻信谣传。
人家连连摆手,说不是谣传,绝对不是谣传。
“这是衙门的人说的,收割那天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在,都看着呢!说有两千就有,假不了!”
“陈乡候这次又立下天大功劳,周知府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奏折入京,为他请功去了!郁兄得此佳婿,恭喜恭喜!”
看大家信誓旦旦都说假不了,郁子孝便信了,他心里高兴,但没敢得意忘形,还说呢,陈乡水稻亩产两千斤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农户们都跟着种起来,往后就不怕没粮吃。
“是啊,国库充盈,老百姓家中有粮,军队不缺粮来不缺饷,这样的好日子就要实现了!这都是陈乡候的功劳!”
郁子孝摆手,说不不不!
是天降福祉!是皇上的功劳!是朝廷的功劳!
水稻亩产翻六倍,这个事甭管普通农户或者地主都笑死了,要说笑不出来的大概就只有之前为了多买旱地卖了水田那些。
就从七月份,之前跌下去的水田价格回升,并在圣旨下来之后升到最高,现在一亩良田要出手,你喊二十两也有人要。
却说京城里头也让临州府传来的消息吓坏了,皇上是知道的,知道今年乔越在折腾水稻,到水稻收割这段时间,皇上天天问近身伺候的太监水稻收割了没有?问他觉得还有多久能有好消息传来?
那太监变着法糊弄,都快糊弄不过去了,临州八百里加急奏折抵京,一起送到的还有装在敞开箱子里的两捆稻穗。
其实在运送途中都已经晾干了,虽然重量轻了点,看起来冲击力还是强。皇帝当真使人寻了普通的稻穗来作对比,两捆放一起,高下立现。
再读一遍周崇廉写的奏折,上面说做试验的有几亩田,收成差不多,平均在两千斤,收割的时候并没有让衙门封锁周围,当时有许多农户看着,现在这个好消息已经传遍了临州,整个临州府都在夸皇上是盛世明君治理下的官场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有天降福祉……
周崇廉是从京城出来的,他最知道皇帝想听什么,提笔就是一通好吹,吹完又提到陈乡候为这几亩田付出了多少辛劳,说这年临州特别热,种地十分不易,说他作为知府只是亲自坐镇收割都晒脱了一层皮,更别说侯爷日日要到田边去看,地里的事样样离不开他。
有稻穗作为佐证,周崇廉不怕吹过头京城不信,皇帝也确实没有不信,他信了他完全信了,哪怕奏折里说到这几亩田是精心料理的,普通百姓达不到这个收成,说一般来讲亩产应该在一千到一千四,皇帝也笑死了。
他把奏折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还让太监总管当朝诵读,让朝臣们都高兴高兴。
高兴完下了旨意说怎么推行主要看陈乡候的说法,又给他大堆赏赐,还派了匠人远去临州兴土木给乔越建侯府,鼓励他说继续努力争取搞出更多高产作物来。
命令给到了,赏赐发完,皇帝又派了精兵前去临州任乔越使唤外加保护他安全。皇后也不甘寂寞,横插一脚给乔越的母亲和他妻子加超品诰命。
一时之间,乔家喜事连连。
听说外甥女超品诰命加身,房氏脸色铁青,就连儿子从岑州传来的喜事都没法让他感到高兴。同乔越立下的功劳相比,耀祖的进展太慢了。
房氏气愤,怨天道不公让个病秧子阴差阳错立下大功,反而辜负了她儿子这样勤勤勉勉的读书人!
怀疑人生的当然不止曹家人,还有乔越的便宜儿子阿荣。
他让继爹那句“表哥表妹生残废”给镇住了!
仔细回想最近一年学的作物杂交原理,还真是!想他上辈子生来没病没痛真该庆幸,他运气怪好的!
照继爹的说法,亲戚凑一对儿生个孩儿体弱多病还是好的,天生残疾也不是没可能。
想想这个,再想想渣爹非要跟他娘死磕,变着法哄她骗她把她娶回家去……
什么仇什么怨啊?
非要娶也就算了,娶回家还不珍重,他简直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