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无意识的有能 (2/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不抱怨的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是,抱怨不是有益健康的吗?”
媒体就不抱怨的现象采访我的时候,总是想要把我和那些认为抱怨使身体、心理更健康的心理学家扯在一起。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我并不想要改变别人。如果他们想要抱怨,那就尽管去抱怨吧!而且,需要说清楚的是,当碰到你能够改正或完善的事情时,我并不主张保持沉默。不要退缩,也不要沉默,但是你要确保自己是在向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陈述事实。
不要抱怨,只是陈述。
至于那种认为“抱怨令人健康”的说法,请记住,抱怨的意思是:“一种包含能量的语言,它让你将精力投注于当下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抱怨中包含的能量是强烈的不快。“强烈的不快”就是词典上对“生气”一词的解释。所以说,抱怨往往是生气的表达方式。
有一种说法,认为表达愤怒是一种健康的行为。事实并非如此。
布拉德·布什曼教授(Dr. Brad Bushman)为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他花了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研究愤怒。他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清楚地显示,发泄愤怒情绪会提高而不是降低人的攻击性。”
“我们的研究成果清楚地显示,发泄愤怒情绪会提高而不是降低人的攻击性。”
——布拉德·布什曼教授
在其发表的《好奇的思想——你的社会心理学》(The Inquisitive Mind—Social Psychology for You)(http://www.beta.in-mind.org)一文中,布什曼写到了“宣泄论”(catharsis theory)。“宣泄论”是心理学上用来指称释放愤怒的术语。
宣泄论认为,表达愤怒可以让情绪得到健康的释放,所以说对人的心理很有好处。宣泄论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听起来非常吸引人。不幸的是,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发泄怒气并不能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伤害人类自我及其周围的人。
拉斯维加斯的两位魔术师佩恩和泰勒致力于破除人们的错误理念,在他们的网络节目Bulls**t!中,他们邀请布什曼教授证明自己的观点。
布什曼邀请六个大学生参与这一心理实验。其中,每个学生都待在一个小房间里,实验工作人员给他们每人一支笔、一张纸,让他们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差不多三十分钟后,布什曼的研究助理约翰收上了这些作文,并告诉学生们其他学生会评价他们的作文。
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其他学生。约翰在学生们的作文上方用红笔写下:“不及格!我读过的最差的文章。”然后,他把作文还给学生。通过录像你可以看出,在自己的作文获得差评后,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约翰继而给其中的三个学生发了枕头,让他们砸几分钟枕头,以释放由此引发的怒气。
另三个学生则被当作实验参照,工作人员只是让他们安静地坐在那里冷静几分钟。
此后,约翰对每个学生说,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机会向点评自己文章的人“寻仇”。我们知道,其实根本就没有其他学生,而是布什曼的研究助理约翰在学生们的作文上写下了低分与差评;但是这些学生自己并不知情。
走进每个学生的房间时,约翰都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方有滚烫的调味汁以及杯子。约翰告诉学生们,他们可以选择让假想的“其他学生”喝多少调味汁作为惩罚。当学生按自己的心意把一定量滚烫冒泡的调味汁倒入杯中,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杯子的重量。
结果非常有趣:那些砸过枕头的(也就是表面上看来释放过怒气的)学生,往杯子里倒的调味汁更多。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传统的怒气发泄说认为,砸过枕头的学生已经释放了怒气,平息了心中的火焰,释放了心中的恶魔,等等。事实上,在尽情释放过后,相比于静坐的学生,那些砸过枕头的学生心中的怒气和憎恨反而多得多。
布什曼说:“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比起什么都没做的人来,发泄过怒气的人的攻击性是他们的两倍。”
这还只是实验的第一部分。实验的第二部分更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发泄怒气如何增强而不是减弱心中的不安。工作人员给学生每人一张纸,上边列有一些没有拼写完全的单词让学生们补全。这张纸上写有:C h o _ e A t t _ c _
K I _ _
R _ P _
那些砸过枕头,也就是根据人们的传统认知已经释放过怒气、应当更加平和自信的学生,他们填写的答案往往如下:C h o k e(窒息)A t T A c k(袭击)
K I L L(杀害)
R a P E(强奸)
而那些没有通过砸枕头释放怒气的学生则是这么填写的:C H O S E(选择)A T T A C H(连接)
K I t e(风筝)
R o P E(线)
砸过枕头的学生填写出来的单词更具暴力性。布什曼说:“发泄后,人们更具攻击性。”简单来说,几十年来,人们普遍接受的心理辅导人员、心理学家、大众媒体广泛应用的释放怒气法,其实是没有依据的。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有些人情绪受到了压抑,需要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这个可以通过与有资质的心理医生、心理辅导员合作完成。然而,当心理健康者的生活中出现令人压力增加、心烦意乱的事件时,击打、喊叫、尖叫、扔东西等试图让怒气释放的方法,其实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生气时,在心中默数十下再说话;如果你非常生气,那就默数一百下。”
——托马斯·杰弗逊
上周,我在我们不抱怨的世界Facebook粉丝主页上发了一条信息,告诉人们释放怒气这一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这立马招致“专家”的抨击。发泄怒气早已变成一个“都市传说”,人们都热切地相信这个说法。但就如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所言,释放怒气这一理念“变得很有黏性”,附着在我们的认知系统之上。
不要忘记了,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Celestial Spheres),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而非太阳绕着地球转时,受到了当时专家们的猛烈攻击。
我们从媒体或者一群所谓专家那里听说了“释放怒气”的必要性,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了起来。在一篇名为《宣泄、攻击、劝导性影响:终将实现还是自证预言?》(Catharsis,Aggression,and Persuasive Influence:Self-Fulfilling or Self-Defeating Prophecies·)的文章中,布拉德·布什曼博士和雷·F. 鲍迈斯特(Ray F. Baumeister)、安吉拉·D. 斯达克(Angela D. Stack)指出:“实验参与者接触过宣泄论,阅读过那些声称攻击性行为有助于减小压力、减少怒气的杂志后,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烈的砸东西的欲望。”
也就是说:当某个人听说发泄怒气对心理健康有好处时,就会接受这种说法,并且寻找机会发泄出来,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健康。
但这是错误的。
我意识到,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太多人都相信宣泄论了。但是,仅仅因为千百万人几千年来都相信地球是平的,这并不能改变地球的形状;仅仅因为相信宣泄论的人人数众多,这也并不能使它真正成为能让人生活得更快乐的有效办法。而且,根据布什曼博士的研究,事实恰巧相反——发泄怒气让人生活得更不快乐。
如果发泄怒气让我们变得更快乐,那岂不是最常抱怨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
布什曼说:“对于那些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怒气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理医生让他们发泄怒气,那么请尽快换一个医生吧。”
我不是心理学家,甚至从未在电视上扮演过心理学家。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完全来自我弃绝抱怨后人生的蜕变,以及许多人跟我的无私分享——他们在不抱怨之后,都变得快乐、健康多了。对我来说,如果抱怨能让我们健康,那我们国家——美国——的人民,就应该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人。然而,在医疗系统堪称全球最大最棒的美国,每年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比其他百分之九十三的国家还高。布什曼博士看出了其中的关系,他说:“表达愤怒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
“不抱怨者永远都不会变得可悲。”
——简·奥斯汀(Jane Austen)
美国人还面临高血压、中风、癌症与其他各种疾病(disease)的威胁——“disease”这个词拆开来看,就是“不舒服”(dis-ease),你发现了吗?
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的心理学家麦可·康宁汉博士(Michael Cunningham,Ph.D.)指出,人类偏好抱怨的倾向,可能是从先祖在部落遇难时发出的一种警戒性呼叫进化而来。
“哺乳类动物是一种会尖叫、哭闹的物种。”康宁汉博士说,“我们会声张自己的烦扰以取得帮助,或是寻求众人支援来进行反击。”如今,我们已不需要用激烈的抱怨来自我防卫了,但抱怨还是在演化过程中保存了下来,这是因为,就如之前所讨论的,我们仍想从抱怨中获得心理上与社会上的助益。
当我们抱怨时,就是在说:“事情不太对劲。”当我们经常抱怨时,就是持续活在“事情不太对劲”的状态中,因而增加了生活中的压力。试想若有人经常对你说“注意啊!”“小心哦,会有坏事发生”,或是“从前发生过不好的事,这就代表往后会有更多坏事降临”,不断指出你的周遭潜藏着危机与陷阱,你的生活难道不会备感压力吗?
当然会。所以,如果你经常抱怨,那个按响警铃的人就是你自己。你是在借由抱怨加重自己的压力;你在说着“事情不太对劲”,而你的身体也会随着压力的出现发生相应的变化。
谈到集体的压力,我想起了我大学母校里的军校生——每当低年级生在路上遇见高年级生时,都要做出“挺直立正”的动作。所谓的“挺直立正”就是:军校生必须将双臂贴住身体两侧,缩下巴、绷身体,进入随时准备好要作战的状态。而抱怨的时候,我们的心思专注于不对劲的地方,身体也会跟着有反应——我们的身心都处在“挺直立正”的紧绷状态。我们的肌肉会纠结成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你觉得这样健康吗?
2006年2月27日在福布斯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销售量最多的药物排行榜中,前七名——没错,就是这样——全都是用来治疗因压力过大而有所恶化的疾病的。光是2010年这一年,美国人在治疗抑郁症、胃痛、心脏病、哮喘与高胆固醇的药物上,就花费了三千零八十亿美元。
你也许会认为:“好,我了解抱怨会增加压力,而压力会导致心脏病、抑郁症及胃痛,但这可不包括哮喘与高胆固醇。”
2005年11月的《健康心理学》期刊(Health Psychology)上发表了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心理学家史戴托(Andrew Steptoe)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详细检视了压力对胆固醇的影响。在这项实验中,史戴托博士与助手们让一组实验参与者处于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并测量其胆固醇指数。在历经压力事件之后,他们发现受试者的胆固醇指数都明显上升了。压力的确会提高胆固醇。
至于哮喘,美国医疗网站 WebMD 的哈菲尔德(Heather Hatfield)说:“当我们的焦虑(压力)程度开始提升时,哮喘症状可能会急剧加重。”压力让哮喘快速恶化。
和心理学家或其他咨询人员谈论生命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借此渡过这些难关,也可能是健康的做法。好的心理学家能赋予这些事件以意义,并针对未来的理想生活提出希望,并提供建设性示范。然而,对朋友、同事、家人抱怨——通常被称为“发泄”,可能只是让自己放纵负面情绪的借口,并会招致愈来愈多的问题。更别说是和态度消极的人为伍,那更容易近墨者黑。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才更能掌握当前面临的情境。“处理”和“抱怨”是两回事。“处理”是分享你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有何感受,而不是去重塑这些事件。如果老板对你大吼大叫,你可能想和另一个人谈论这个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你可能会说:“他对我大吼大叫时,我觉得又惊讶又难过。”
当你在“处理”某项经验时,要确定自己说的话都聚焦于你的感受,而不是你对这件事的解读和说明。使用以下措辞:●·生气●·难过
●·高兴
●·快乐
●·愤怒
●·害怕
●·欢喜
用第一人称说:“你这么做时,我感到害怕。” 这句话里包括了你的经验,而且你也正在处理这个经验。“你这么做,让我觉得你是个浑蛋。”这句话就只是责难,且在言语攻击之前放上了“我觉得”。你的感觉就是最好的指标,显示出你本着最理想的自我来过人生的成效如何;和另一个人讨论自己的感觉,不旁述背景故事或是谁说了什么之类的情节,也是健康的事。
即使是寻求治疗专家的协助,也不要耽溺于任何痛苦的经验太久。罗宾·柯瓦斯基博士发表过一篇名为《抱怨语言与抱怨行为:功能、先例与结果》的论文。其中她发现,谈论问题本身会让问题更加泛滥。她用精练的语句写道:“谈论症状让症状加剧。”
好的治疗专家会知道该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过去,并帮助你运用已经发生的一切创造更令人向往的未来。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思维如何运作,教会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思考的东西、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史蒂芬·迪亚兹(Steven Dietz)的剧作《小说》(Fiction)中,有一个角色评论道:“作家不喜欢写作,他们喜欢写作完成后的结果。”同样的,人们也不喜欢改变,却喜欢改变后的模样。尽管这非常困难,但你已经付出了意愿、时间和精力,不断地移动手环,而且一再重新尝试。你是一个新的人了,你已经改变了,并且这种改变会持续下去。赫赫有名的高级法院副检察长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说过:“被新观念拓展过的心灵,绝不会再缩回到原本的规模。”你已经成功了。
如果你在阅读这一章时,还没有成功地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就让本章作为这一天即将来临的应许吧。就像我之前反复说过的:坚持下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已经在洞里了,就别挖了。”如果到现在为止,你的生活还是没变得像你期望的那样,那么,就别再通过抱怨把洞挖得更深了。
在下一章中,那些挑战成功、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人会与你分享心得。看看他们在变得不再抱怨后,生活发生了怎样可喜的变化吧!
“但是,抱怨不是有益健康的吗?”
媒体就不抱怨的现象采访我的时候,总是想要把我和那些认为抱怨使身体、心理更健康的心理学家扯在一起。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我并不想要改变别人。如果他们想要抱怨,那就尽管去抱怨吧!而且,需要说清楚的是,当碰到你能够改正或完善的事情时,我并不主张保持沉默。不要退缩,也不要沉默,但是你要确保自己是在向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陈述事实。
不要抱怨,只是陈述。
至于那种认为“抱怨令人健康”的说法,请记住,抱怨的意思是:“一种包含能量的语言,它让你将精力投注于当下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抱怨中包含的能量是强烈的不快。“强烈的不快”就是词典上对“生气”一词的解释。所以说,抱怨往往是生气的表达方式。
有一种说法,认为表达愤怒是一种健康的行为。事实并非如此。
布拉德·布什曼教授(Dr. Brad Bushman)为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他花了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研究愤怒。他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清楚地显示,发泄愤怒情绪会提高而不是降低人的攻击性。”
“我们的研究成果清楚地显示,发泄愤怒情绪会提高而不是降低人的攻击性。”
——布拉德·布什曼教授
在其发表的《好奇的思想——你的社会心理学》(The Inquisitive Mind—Social Psychology for You)(http://www.beta.in-mind.org)一文中,布什曼写到了“宣泄论”(catharsis theory)。“宣泄论”是心理学上用来指称释放愤怒的术语。
宣泄论认为,表达愤怒可以让情绪得到健康的释放,所以说对人的心理很有好处。宣泄论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听起来非常吸引人。不幸的是,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发泄怒气并不能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伤害人类自我及其周围的人。
拉斯维加斯的两位魔术师佩恩和泰勒致力于破除人们的错误理念,在他们的网络节目Bulls**t!中,他们邀请布什曼教授证明自己的观点。
布什曼邀请六个大学生参与这一心理实验。其中,每个学生都待在一个小房间里,实验工作人员给他们每人一支笔、一张纸,让他们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差不多三十分钟后,布什曼的研究助理约翰收上了这些作文,并告诉学生们其他学生会评价他们的作文。
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其他学生。约翰在学生们的作文上方用红笔写下:“不及格!我读过的最差的文章。”然后,他把作文还给学生。通过录像你可以看出,在自己的作文获得差评后,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约翰继而给其中的三个学生发了枕头,让他们砸几分钟枕头,以释放由此引发的怒气。
另三个学生则被当作实验参照,工作人员只是让他们安静地坐在那里冷静几分钟。
此后,约翰对每个学生说,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机会向点评自己文章的人“寻仇”。我们知道,其实根本就没有其他学生,而是布什曼的研究助理约翰在学生们的作文上写下了低分与差评;但是这些学生自己并不知情。
走进每个学生的房间时,约翰都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方有滚烫的调味汁以及杯子。约翰告诉学生们,他们可以选择让假想的“其他学生”喝多少调味汁作为惩罚。当学生按自己的心意把一定量滚烫冒泡的调味汁倒入杯中,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杯子的重量。
结果非常有趣:那些砸过枕头的(也就是表面上看来释放过怒气的)学生,往杯子里倒的调味汁更多。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传统的怒气发泄说认为,砸过枕头的学生已经释放了怒气,平息了心中的火焰,释放了心中的恶魔,等等。事实上,在尽情释放过后,相比于静坐的学生,那些砸过枕头的学生心中的怒气和憎恨反而多得多。
布什曼说:“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比起什么都没做的人来,发泄过怒气的人的攻击性是他们的两倍。”
这还只是实验的第一部分。实验的第二部分更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发泄怒气如何增强而不是减弱心中的不安。工作人员给学生每人一张纸,上边列有一些没有拼写完全的单词让学生们补全。这张纸上写有:C h o _ e A t t _ c _
K I _ _
R _ P _
那些砸过枕头,也就是根据人们的传统认知已经释放过怒气、应当更加平和自信的学生,他们填写的答案往往如下:C h o k e(窒息)A t T A c k(袭击)
K I L L(杀害)
R a P E(强奸)
而那些没有通过砸枕头释放怒气的学生则是这么填写的:C H O S E(选择)A T T A C H(连接)
K I t e(风筝)
R o P E(线)
砸过枕头的学生填写出来的单词更具暴力性。布什曼说:“发泄后,人们更具攻击性。”简单来说,几十年来,人们普遍接受的心理辅导人员、心理学家、大众媒体广泛应用的释放怒气法,其实是没有依据的。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有些人情绪受到了压抑,需要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这个可以通过与有资质的心理医生、心理辅导员合作完成。然而,当心理健康者的生活中出现令人压力增加、心烦意乱的事件时,击打、喊叫、尖叫、扔东西等试图让怒气释放的方法,其实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生气时,在心中默数十下再说话;如果你非常生气,那就默数一百下。”
——托马斯·杰弗逊
上周,我在我们不抱怨的世界Facebook粉丝主页上发了一条信息,告诉人们释放怒气这一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这立马招致“专家”的抨击。发泄怒气早已变成一个“都市传说”,人们都热切地相信这个说法。但就如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所言,释放怒气这一理念“变得很有黏性”,附着在我们的认知系统之上。
不要忘记了,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Celestial Spheres),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而非太阳绕着地球转时,受到了当时专家们的猛烈攻击。
我们从媒体或者一群所谓专家那里听说了“释放怒气”的必要性,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了起来。在一篇名为《宣泄、攻击、劝导性影响:终将实现还是自证预言?》(Catharsis,Aggression,and Persuasive Influence:Self-Fulfilling or Self-Defeating Prophecies·)的文章中,布拉德·布什曼博士和雷·F. 鲍迈斯特(Ray F. Baumeister)、安吉拉·D. 斯达克(Angela D. Stack)指出:“实验参与者接触过宣泄论,阅读过那些声称攻击性行为有助于减小压力、减少怒气的杂志后,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烈的砸东西的欲望。”
也就是说:当某个人听说发泄怒气对心理健康有好处时,就会接受这种说法,并且寻找机会发泄出来,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健康。
但这是错误的。
我意识到,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太多人都相信宣泄论了。但是,仅仅因为千百万人几千年来都相信地球是平的,这并不能改变地球的形状;仅仅因为相信宣泄论的人人数众多,这也并不能使它真正成为能让人生活得更快乐的有效办法。而且,根据布什曼博士的研究,事实恰巧相反——发泄怒气让人生活得更不快乐。
如果发泄怒气让我们变得更快乐,那岂不是最常抱怨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
布什曼说:“对于那些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怒气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理医生让他们发泄怒气,那么请尽快换一个医生吧。”
我不是心理学家,甚至从未在电视上扮演过心理学家。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完全来自我弃绝抱怨后人生的蜕变,以及许多人跟我的无私分享——他们在不抱怨之后,都变得快乐、健康多了。对我来说,如果抱怨能让我们健康,那我们国家——美国——的人民,就应该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人。然而,在医疗系统堪称全球最大最棒的美国,每年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比其他百分之九十三的国家还高。布什曼博士看出了其中的关系,他说:“表达愤怒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
“不抱怨者永远都不会变得可悲。”
——简·奥斯汀(Jane Austen)
美国人还面临高血压、中风、癌症与其他各种疾病(disease)的威胁——“disease”这个词拆开来看,就是“不舒服”(dis-ease),你发现了吗?
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的心理学家麦可·康宁汉博士(Michael Cunningham,Ph.D.)指出,人类偏好抱怨的倾向,可能是从先祖在部落遇难时发出的一种警戒性呼叫进化而来。
“哺乳类动物是一种会尖叫、哭闹的物种。”康宁汉博士说,“我们会声张自己的烦扰以取得帮助,或是寻求众人支援来进行反击。”如今,我们已不需要用激烈的抱怨来自我防卫了,但抱怨还是在演化过程中保存了下来,这是因为,就如之前所讨论的,我们仍想从抱怨中获得心理上与社会上的助益。
当我们抱怨时,就是在说:“事情不太对劲。”当我们经常抱怨时,就是持续活在“事情不太对劲”的状态中,因而增加了生活中的压力。试想若有人经常对你说“注意啊!”“小心哦,会有坏事发生”,或是“从前发生过不好的事,这就代表往后会有更多坏事降临”,不断指出你的周遭潜藏着危机与陷阱,你的生活难道不会备感压力吗?
当然会。所以,如果你经常抱怨,那个按响警铃的人就是你自己。你是在借由抱怨加重自己的压力;你在说着“事情不太对劲”,而你的身体也会随着压力的出现发生相应的变化。
谈到集体的压力,我想起了我大学母校里的军校生——每当低年级生在路上遇见高年级生时,都要做出“挺直立正”的动作。所谓的“挺直立正”就是:军校生必须将双臂贴住身体两侧,缩下巴、绷身体,进入随时准备好要作战的状态。而抱怨的时候,我们的心思专注于不对劲的地方,身体也会跟着有反应——我们的身心都处在“挺直立正”的紧绷状态。我们的肌肉会纠结成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你觉得这样健康吗?
2006年2月27日在福布斯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销售量最多的药物排行榜中,前七名——没错,就是这样——全都是用来治疗因压力过大而有所恶化的疾病的。光是2010年这一年,美国人在治疗抑郁症、胃痛、心脏病、哮喘与高胆固醇的药物上,就花费了三千零八十亿美元。
你也许会认为:“好,我了解抱怨会增加压力,而压力会导致心脏病、抑郁症及胃痛,但这可不包括哮喘与高胆固醇。”
2005年11月的《健康心理学》期刊(Health Psychology)上发表了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心理学家史戴托(Andrew Steptoe)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详细检视了压力对胆固醇的影响。在这项实验中,史戴托博士与助手们让一组实验参与者处于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并测量其胆固醇指数。在历经压力事件之后,他们发现受试者的胆固醇指数都明显上升了。压力的确会提高胆固醇。
至于哮喘,美国医疗网站 WebMD 的哈菲尔德(Heather Hatfield)说:“当我们的焦虑(压力)程度开始提升时,哮喘症状可能会急剧加重。”压力让哮喘快速恶化。
和心理学家或其他咨询人员谈论生命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借此渡过这些难关,也可能是健康的做法。好的心理学家能赋予这些事件以意义,并针对未来的理想生活提出希望,并提供建设性示范。然而,对朋友、同事、家人抱怨——通常被称为“发泄”,可能只是让自己放纵负面情绪的借口,并会招致愈来愈多的问题。更别说是和态度消极的人为伍,那更容易近墨者黑。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才更能掌握当前面临的情境。“处理”和“抱怨”是两回事。“处理”是分享你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有何感受,而不是去重塑这些事件。如果老板对你大吼大叫,你可能想和另一个人谈论这个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你可能会说:“他对我大吼大叫时,我觉得又惊讶又难过。”
当你在“处理”某项经验时,要确定自己说的话都聚焦于你的感受,而不是你对这件事的解读和说明。使用以下措辞:●·生气●·难过
●·高兴
●·快乐
●·愤怒
●·害怕
●·欢喜
用第一人称说:“你这么做时,我感到害怕。” 这句话里包括了你的经验,而且你也正在处理这个经验。“你这么做,让我觉得你是个浑蛋。”这句话就只是责难,且在言语攻击之前放上了“我觉得”。你的感觉就是最好的指标,显示出你本着最理想的自我来过人生的成效如何;和另一个人讨论自己的感觉,不旁述背景故事或是谁说了什么之类的情节,也是健康的事。
即使是寻求治疗专家的协助,也不要耽溺于任何痛苦的经验太久。罗宾·柯瓦斯基博士发表过一篇名为《抱怨语言与抱怨行为:功能、先例与结果》的论文。其中她发现,谈论问题本身会让问题更加泛滥。她用精练的语句写道:“谈论症状让症状加剧。”
好的治疗专家会知道该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过去,并帮助你运用已经发生的一切创造更令人向往的未来。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思维如何运作,教会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思考的东西、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史蒂芬·迪亚兹(Steven Dietz)的剧作《小说》(Fiction)中,有一个角色评论道:“作家不喜欢写作,他们喜欢写作完成后的结果。”同样的,人们也不喜欢改变,却喜欢改变后的模样。尽管这非常困难,但你已经付出了意愿、时间和精力,不断地移动手环,而且一再重新尝试。你是一个新的人了,你已经改变了,并且这种改变会持续下去。赫赫有名的高级法院副检察长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说过:“被新观念拓展过的心灵,绝不会再缩回到原本的规模。”你已经成功了。
如果你在阅读这一章时,还没有成功地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就让本章作为这一天即将来临的应许吧。就像我之前反复说过的:坚持下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已经在洞里了,就别挖了。”如果到现在为止,你的生活还是没变得像你期望的那样,那么,就别再通过抱怨把洞挖得更深了。
在下一章中,那些挑战成功、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人会与你分享心得。看看他们在变得不再抱怨后,生活发生了怎样可喜的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