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奋斗在盛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安思顺乃是这支室韦军的主将,稍微一搭耳朵,就听出了与自己为主将之时的不同声音更加洪亮,感情更加真挚。
换言之,崔耕在室韦将士心目中的地位,要远较自己为高。
非但如此,他还发现,不仅仅是受自己打压的室韦、黑水人十分拥戴崔耕,就是渤海人也非常的激动。
这是怎么回事儿?
哦,我明白了。敢情这些渤海人,尽管是我提拔起来的,却对我的前途不看好啊。
如果他们认定,我要败亡,哪怕我再给人家高~官厚禄,人家都不会领多少情。
只有越王认可的高~官厚禄,才是真正的高~官厚禄!
幸亏我一见越王,就选择了磕头认错。若是负隅顽抗的话,恐怕就会被他们绑了,向越王请功,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安思顺对崔耕越发恭敬。
巡视了大约两个时辰,崔耕终于将三十万室韦军的营地转完,回到了中军帐。
室韦军中的大将都来听命。
崔耕又传下命令,让安思顺将被打压的将领招来,中军帐内黑压压站了一片,静待越王训话。
崔耕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儿,道:“室韦军这些日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本王也不再赘言。事到如今,我只有一句话:悬崖勒马,既往不咎。当然了,也不是一点教训都不吸取,本王准备将室韦一分为三,立三名国君,以免再有人独断专行。”
诸将齐声道:“请越王下旨。”
“安思顺为渤海国王,凌十三为黑水国王,杨玄琰为室韦王。原室韦国内的臣子,都有一次自由择主的机会。”
安思顺原来抬渤海人压制黑水人和室韦人。现在崔耕将安思顺封为渤海王,原来那些得了重用的渤海人就可以跟他走,避免日后遭到清算。
他们腾出了位置,杨玄琰和凌十三也有机会建立自己的班底。
杨玄琰和凌十三跟了崔耕那么多年,如今也算论功行赏,修成正果了。
诸将毫无意见,齐齐跪倒在地,道:“微臣遵旨。”
……
……
刚刚将室韦军处置好,受降城内唐军已经得了消息,邀请崔耕入城一会。
李隆基也真够给崔耕面子的,崔耕刚带着人出了营地,受降城就城门大开,李隆基带领扶桑使者,已经全城的重臣猛将相迎。
崔耕行礼:“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越王免礼。”
不待崔耕下跪,李隆基已经紧走几步向前,将他扶住了,道:“往昔千错万错,都是朕之过错。越王不怨恨朕,朕已经心满意足了,又怎敢受越王大大礼呢?”
崔耕道:“哪里,那都是武惠妃弄权之过,陛下何错之又有?如今武惠妃已然伏诛,过去的事儿咱们就都莫提了吧?”
他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是给李隆基留个面子,把所有过错都推到武惠妃的身上。另一方面却是,这事儿确实不好细研究。若说自己在此事中纯洁得如白莲花一般,那也不现实。
过去的事儿宜粗不宜细,大家还是闷声发大财。
一个时辰之后,西受降城,城主府内。
大唐君臣欢聚一堂,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李隆基道:“如今我军的总兵力达到四十五万,已经和贼人有一战之力,到底如何行动,大家议一议吧。”
王道:“微臣以为,越王威震天下,灭国无数,这种军国大事,还是应该以越王的意见为准。”
王的名号在名将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崔耕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小得意。
他说道:“现在咱们无非是两个法子。一个法子是以堂堂之阵对付史思明。契丹军只有二十万,又在中受降城下打了败仗,咱们的兵力也占优势,胜算还是颇高的。第二条路,则是策反契丹军。派人对契丹军的主将晓以利害,让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反正,或者直接刺杀史思明。”
王道:“俗话说得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能不正面交战破敌,当然是最好的了。只不过本相这边,实在在契丹军中没什么影响。不知越王您那……”
崔耕苦笑道:“本王原来在契丹还有些钉子,不过史思明起兵之后,就将这些钉子连根拔除了。”
安思顺道:“末将也以为应该采取第二个法子。听说史思明的一只眼睛被射瞎之后,情绪变得暴怒无常,动辄杀人,契丹诸将早就对他不满。只是在他的积威之下,没人敢付诸行动罢了。至于策反的人选,末将也有。”
“谁?”
“是乌氏兄弟。老大叫乌承恩,老~二叫乌承。他们人送绰号辕门二龙,杀伐骁勇,在史思明帐下甚受重用。非但如此,他们还心向朝廷,愿意为朝廷效力。”
乌承恩?乌承?崔耕还真听说过这两个名字。
在历史记载中,乌承恩曾经为史思明的部下,主动劝说史思明接受大唐的诏安。可惜史思明在投降之后,依旧野心不死,图谋叛乱。于是乎,大唐天子下旨,令乌承恩联络史思明的部下,准备刺杀史思明。
结果史思明棋高一着,让人埋伏在乌承恩的床下。
深夜时分,乌承恩和他的儿子说话不再顾忌,将自己的此行的来意全部说出。
史思明埋伏的人出现,将乌氏父子抓了个现行。最后乌氏父子都被乱棍打死。这次策反行动也算完全失败。
乌承也不简单,开元二十二年,奚、契丹南侵,唐军在捺绿山大破入侵者。接着趁胜追击,直捣契丹人老巢。
乌承对当时的主将信安王李、幽州长史赵含章二人说:“入侵的敌军奚和契丹都很厉害,前次他们打了败仗,不是真败,而是诱我们深入。你们应该养精蓄锐,坚守不出,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
二人根本不相信,率军迫至白城,与敌军相遇,大败而归。
而乌承则出其不意,攻击右翼,大获全胜。后来乌氏兄弟谋刺叛将史思明未成,乌承恩死,乌承投奔大将李光弼。
在历史上,他们的行刺计划是失败了,这次的游说能成功吗?崔耕深表怀疑。
他问道:“乌氏兄弟和安将军到底是什么关系?”
安思顺道:“他们原来和安某人是同一部落的。这种关系并不为人所知,这次史思明派乌氏兄弟和我联络,结果我们搭上了关系,准备随时刺史思明一刀。”
崔耕暗暗寻思:那这二人就是愿意为安思顺效力,而不是朝廷效力了。如此也好,就算失败了,朝廷也没什么损失。
崔耕道:“那就让他们试一试吧。本王在契丹中也有些熟人,虽不是暗子,但本王也能说得上话。我这就休书几封,让乌氏兄弟拿着几封信,去见他们,应该能够事半功倍。”
安思顺道:“那可太好了,想必越王的书信一至,就是史思明的授首之时。”
李隆基道:“那事不宜迟,就请越王赶紧行动,务必在史思明得知越王没死的消息之前,将契丹诸将策反成功。”
r /> 安思顺乃是这支室韦军的主将,稍微一搭耳朵,就听出了与自己为主将之时的不同声音更加洪亮,感情更加真挚。
换言之,崔耕在室韦将士心目中的地位,要远较自己为高。
非但如此,他还发现,不仅仅是受自己打压的室韦、黑水人十分拥戴崔耕,就是渤海人也非常的激动。
这是怎么回事儿?
哦,我明白了。敢情这些渤海人,尽管是我提拔起来的,却对我的前途不看好啊。
如果他们认定,我要败亡,哪怕我再给人家高~官厚禄,人家都不会领多少情。
只有越王认可的高~官厚禄,才是真正的高~官厚禄!
幸亏我一见越王,就选择了磕头认错。若是负隅顽抗的话,恐怕就会被他们绑了,向越王请功,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安思顺对崔耕越发恭敬。
巡视了大约两个时辰,崔耕终于将三十万室韦军的营地转完,回到了中军帐。
室韦军中的大将都来听命。
崔耕又传下命令,让安思顺将被打压的将领招来,中军帐内黑压压站了一片,静待越王训话。
崔耕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儿,道:“室韦军这些日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本王也不再赘言。事到如今,我只有一句话:悬崖勒马,既往不咎。当然了,也不是一点教训都不吸取,本王准备将室韦一分为三,立三名国君,以免再有人独断专行。”
诸将齐声道:“请越王下旨。”
“安思顺为渤海国王,凌十三为黑水国王,杨玄琰为室韦王。原室韦国内的臣子,都有一次自由择主的机会。”
安思顺原来抬渤海人压制黑水人和室韦人。现在崔耕将安思顺封为渤海王,原来那些得了重用的渤海人就可以跟他走,避免日后遭到清算。
他们腾出了位置,杨玄琰和凌十三也有机会建立自己的班底。
杨玄琰和凌十三跟了崔耕那么多年,如今也算论功行赏,修成正果了。
诸将毫无意见,齐齐跪倒在地,道:“微臣遵旨。”
……
……
刚刚将室韦军处置好,受降城内唐军已经得了消息,邀请崔耕入城一会。
李隆基也真够给崔耕面子的,崔耕刚带着人出了营地,受降城就城门大开,李隆基带领扶桑使者,已经全城的重臣猛将相迎。
崔耕行礼:“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越王免礼。”
不待崔耕下跪,李隆基已经紧走几步向前,将他扶住了,道:“往昔千错万错,都是朕之过错。越王不怨恨朕,朕已经心满意足了,又怎敢受越王大大礼呢?”
崔耕道:“哪里,那都是武惠妃弄权之过,陛下何错之又有?如今武惠妃已然伏诛,过去的事儿咱们就都莫提了吧?”
他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是给李隆基留个面子,把所有过错都推到武惠妃的身上。另一方面却是,这事儿确实不好细研究。若说自己在此事中纯洁得如白莲花一般,那也不现实。
过去的事儿宜粗不宜细,大家还是闷声发大财。
一个时辰之后,西受降城,城主府内。
大唐君臣欢聚一堂,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李隆基道:“如今我军的总兵力达到四十五万,已经和贼人有一战之力,到底如何行动,大家议一议吧。”
王道:“微臣以为,越王威震天下,灭国无数,这种军国大事,还是应该以越王的意见为准。”
王的名号在名将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崔耕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小得意。
他说道:“现在咱们无非是两个法子。一个法子是以堂堂之阵对付史思明。契丹军只有二十万,又在中受降城下打了败仗,咱们的兵力也占优势,胜算还是颇高的。第二条路,则是策反契丹军。派人对契丹军的主将晓以利害,让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反正,或者直接刺杀史思明。”
王道:“俗话说得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能不正面交战破敌,当然是最好的了。只不过本相这边,实在在契丹军中没什么影响。不知越王您那……”
崔耕苦笑道:“本王原来在契丹还有些钉子,不过史思明起兵之后,就将这些钉子连根拔除了。”
安思顺道:“末将也以为应该采取第二个法子。听说史思明的一只眼睛被射瞎之后,情绪变得暴怒无常,动辄杀人,契丹诸将早就对他不满。只是在他的积威之下,没人敢付诸行动罢了。至于策反的人选,末将也有。”
“谁?”
“是乌氏兄弟。老大叫乌承恩,老~二叫乌承。他们人送绰号辕门二龙,杀伐骁勇,在史思明帐下甚受重用。非但如此,他们还心向朝廷,愿意为朝廷效力。”
乌承恩?乌承?崔耕还真听说过这两个名字。
在历史记载中,乌承恩曾经为史思明的部下,主动劝说史思明接受大唐的诏安。可惜史思明在投降之后,依旧野心不死,图谋叛乱。于是乎,大唐天子下旨,令乌承恩联络史思明的部下,准备刺杀史思明。
结果史思明棋高一着,让人埋伏在乌承恩的床下。
深夜时分,乌承恩和他的儿子说话不再顾忌,将自己的此行的来意全部说出。
史思明埋伏的人出现,将乌氏父子抓了个现行。最后乌氏父子都被乱棍打死。这次策反行动也算完全失败。
乌承也不简单,开元二十二年,奚、契丹南侵,唐军在捺绿山大破入侵者。接着趁胜追击,直捣契丹人老巢。
乌承对当时的主将信安王李、幽州长史赵含章二人说:“入侵的敌军奚和契丹都很厉害,前次他们打了败仗,不是真败,而是诱我们深入。你们应该养精蓄锐,坚守不出,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
二人根本不相信,率军迫至白城,与敌军相遇,大败而归。
而乌承则出其不意,攻击右翼,大获全胜。后来乌氏兄弟谋刺叛将史思明未成,乌承恩死,乌承投奔大将李光弼。
在历史上,他们的行刺计划是失败了,这次的游说能成功吗?崔耕深表怀疑。
他问道:“乌氏兄弟和安将军到底是什么关系?”
安思顺道:“他们原来和安某人是同一部落的。这种关系并不为人所知,这次史思明派乌氏兄弟和我联络,结果我们搭上了关系,准备随时刺史思明一刀。”
崔耕暗暗寻思:那这二人就是愿意为安思顺效力,而不是朝廷效力了。如此也好,就算失败了,朝廷也没什么损失。
崔耕道:“那就让他们试一试吧。本王在契丹中也有些熟人,虽不是暗子,但本王也能说得上话。我这就休书几封,让乌氏兄弟拿着几封信,去见他们,应该能够事半功倍。”
安思顺道:“那可太好了,想必越王的书信一至,就是史思明的授首之时。”
李隆基道:“那事不宜迟,就请越王赶紧行动,务必在史思明得知越王没死的消息之前,将契丹诸将策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