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什么都没有显现,而是万法的显现是像影子一样幻生幻灭。万法所谓的生是缘起上显现的有生,所谓的灭是缘起上显现的有灭,事实上根本没有一个法。像各种因缘和合显现出彩虹来,彩虹并没有实有,一切万法有显现都和彩虹一样,是依各种因缘和合而显现的。
通过细无常也可以观到人无我,因为这个“我”是这一刹那有,下一刹那又不是这样多体的法,这样的人无我空性还是观的到。从这个地方观下去,可以证悟人无我。
就像一个家具一样组合在一块,真的有壁橱这个法吗?没有,只不过很多板、钉子组合在一块,这个缘和合了,我们就认为壁橱出现了。任何一个法都象彩虹一样因缘和合,显现上有一个彩虹的像,也是一个缘生的法,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法,它的自性就是空性,所以缘起就是性空。缘起就是一切万法因缘所生,因缘和合生起,起就是显现的意思。
“然而,这些理论上知道的东西,都不是你自己的,对不对?”上师一发问,我们只有点头,这都是书上看来的,我们本身没有直接体验过。
“那好,我们在座的学佛的有长有短,但为什么无法真正体验空性呢?”
这正是我们的大问题,所谓开悟,就是真实体验到空性啊。别人的理论再好,对我来说,都是画饼呐。接下来,上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我们常见的修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因为朋友的介绍,或者生活遇到一些难以承受的变化等等因缘,于是皈依了三宝。顺理成章地,从此认识许多佛教徒的朋友,大家一起聚会,一起听课,一起谈论佛法。几年下来,自己看起来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老资格的佛教徒。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否确定,我一直都在学佛?也即,我们是真的在运用佛法,修持自心吗?这需要自己诚实地做观察。
首先,最基本的,我是否有真实的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是我们作为佛教徒最先学会的念诵。但真实的皈依却不仅仅是念诵而已,是要看我们的心里是否有三宝。
假设现在,在你们面前放有三百万现金,有人告诉你,如果你愿意从现在开始就离开三宝,那么你可以把这些现金全部带走;如果不愿离开三宝,那么就拿不到这些钱。问自己,我会怎么选?这三百万,还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官职,一份薪酬优厚的体面工作,一个美满的家庭,你越是执着什么,就越是需要用什么来做比较和选择。
而这个答案在不同的情形之下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刻,在很多人的见证之下,你多半都会回答,要选择三宝。这个答案却不算诚实。你会这样说,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问自己,在无人知晓时,在不会因为选择三百万而遭到轻视时,我会怎么选?这时的答案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内心究竟认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对于三宝究竟有没有真实的皈依。
其实,过去在印度,佛教徒也会面临这样的选择,而那不仅仅是一个为了观察自心的自问自答而已。曾有一个佛教徒被外道抓捕,被威胁说,你今天如果答应舍弃三宝,那我们就放你安全回家。如果你不肯答应,那今天你必定会死在我们的刀下。这位佛弟子所面临的,是生命和三宝之间的选择。这时他回答说,关于舍弃三宝,我嘴里说一说是可以的,但我的心,永远不可能离开三宝。最终他被外道杀害,以佛弟子的身份,满怀着对三宝的至诚信心,并带着三宝所赐予的无余加持。
所以,尽管我们一直自认为是佛教徒,自认为在学佛修行,但心中到底有没有三宝,这是需要经常做自我观察的。先安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究竟会怎样做选择。只有自己向自己的心询问清楚,才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为什么一定要修出离心呢?如果我们学佛希望的是解脱,希求的是成佛,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学修出离心。出离心没有修好就永远都不可能解脱。有人说,想要生起出离心也是一种执着,故而应当放弃。在证悟空性之前,我们必定都有执着。这其中,有一些执着令我们在轮回中越陷越深,有一些却可以让我们趋近解脱。关于生起出离心的渴望,就属于后者。
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外四前行的这四种观修,对于解脱而言必不可少。就如同飞机没有机翼,便绝不可能飞上蓝天;就如同人没有船只,便绝不可能渡越大海。没有出离心,解脱必成空想,成佛必将落空。当然,在证悟以后,成佛以后,你要放下这种希求是完全可以的。就好像抵达海岸之后,就可以舍弃渡船。但在这之前,证悟空性需要依靠出离心,超越轮回需要依靠出离心。
但看一看自己,我已经生起出离心了吗?我每天修的是出离心吗?
我现在真正发现,你们谁都没有修出离心,这样学佛真的是太可惜了。当然我反思过,这不怪你们,怪我们这种讲课传法的人。我们没有按照佛法的次第去讲授,每天只顾着灌顶,只知道扔宝瓶,不断要求你们做各种形式上的学佛,从来都没有真正引导过你们的实修。理所当然地,你们也就只会做这些表面文章,忙着今天去三亚的海边扔宝瓶,明天去某处的山林埋宝瓶;今天做火供,明天做荟供,后天做烟供。每天都在为这些热闹事而忙个不停。事实上,荟供,烟供,火供,这些究竟值不值得做?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却是有条件的。比如做荟供,这需要严格按照仪轨次第去修持,要求荟供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修行境界。对于你们大部分人来说,现在最紧要的,是认真观修寿命无常、暇满难得、轮回痛苦、因果不虚。这四项加行必须要修好。完成这一步,之后做什么善法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加持和功德。
今天向大家提一个希望,希望你们,求你们,能够认真观修外四前行,好好修出离心,求你们每天至少拿出十五分钟,投入在这件事上。一天有24个小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晚上必须要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白天必须要工作、吃饭等等,但用15分钟,20分钟的时间来修行,这应该不是困难的事。少花一点时间吹牛、玩手机、闲逛,完全就可以办到。
在实际观修时,外四前行中哪一个内容最触动你的心,最能打动你,就要坚持对这项内容做观修。
修行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坚持。你们现在并不是说完全不观修,但观了五天,半个月,最初的兴趣退下去之后,就再也不修了。因为体会不到变化,就认为这样的修行没有意义。修行不是吃快餐,不是去痛片,现在吃了下一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需要时常想一想我们死亡的时候能够依靠什么?可以花钱买到解脱,买到善趣吗?这个时候,唯一有用的,是自己在一生当中修心的功德和成果。坚持修心,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极重要的事。
再说到大乘佛子入道之基,发菩提心,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自己应当做一番观察。
我们的发心,不是真正的广大无量,而是真正的空洞,虚弱无力。
我们早上刚起床时就会说,为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发心,是真正的广大无量,还是真正的空洞无力?天下一切众生,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广大到无以复加,无法缘取的概念。仅仅这样想一想,说一说,谁都可以办到,根本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就好像我可以想,明天早上我的头上要长出七八个角,这完全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想法。
真正修菩提心,不需要一开始就这么广,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对身边的人发菩提心?尤其是和自己地位、家庭、学历等等条件都比较接近的同事、同学,对于他们,你能真正发起菩提心吗?对于一般人而言,不会跟远远超越自己的人做比较,比如生意人不会嫉妒李嘉诚,但我们往往会跟自己身边的人竞争。或许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我们会在暗地里绷着那根弦,一直关注着某个老乡,或者同学的状况,要和他们一比高下。
这时要观察自己,当他们的事业等取得成功,得到了你所求不得的安乐,胜过了自己,你是为他们开心,还是心里产生了那么一点酸酸的不舒服的感觉?当他们遭遇不顺,你是因为事不关己而觉得无所谓,还是真正为他们伤心担忧。与其总是宣称要为一切众生发心,不如切实地先用这个问题放到心上观照一下。当你真的开始被身边人的苦乐所牵动,你的慈悲心、菩提心已经算是有一点着落了。如果对身边的人都是漠不关心,一来就是要度化天下一切众生,这是根本就没有希望的事。
第二个观察,你对众生是否有过担心?如同是母亲担心孩子,他会不会着凉了,会不会饿了,会不会病了,病了会不会难受,有没有吃药,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母亲对孩子的担心,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久坚定,她不会转身就忘掉孩子的冷暖苦乐;也不是虚伪造作,而是发自肺腑,真心诚意,她会为了孩子得到更多安乐而去实践努力,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安全快乐的地方。真实的菩提心,就是从我们对于众生的这份关切,这份担心中修来。
反之,如果我们对众生从来都没有过担心,说已经生起了菩提心,那就是在自欺欺人。即便已经受了菩萨戒,那也只是徒有虚名,不可能得到菩萨戒体。
所以,虽然菩提心本身的确是缘于一切众生而发心,但它也一定是切实可行的。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发菩提心,但如果缺少上述的观察,菩提心所缘广大无量的特质,很可能就会被自我虚饰成为一种空洞,根本无法被落实的“广大”。菩提心的广大,是许多个“微小”善心的累积和升华;菩提心的无量,是落实在每一个鲜活个体身上的,那份真切担心的不断聚集与裂变。
最后,关于佛教徒几乎都很热衷的禅定,也需要做观察。
首先应当有一个正见,究竟什么是禅定?禅定不是指头脑里空无一物的呆滞,禅定反而是,允许一切都可以发生。
禅定也分为很多种,不仅包括修空性,观修外四前行,观修菩提心,都是一种禅定。比如,观修外四前行时,先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一切烦恼妄动都先放下,然后就开始思维法义,比如人身难得,轮回痛苦,因果不虚,或者寿命无常,这种观察就是禅定。
比如修菩提心,同样先要让心安静下来,不再继续对各种外境做分别,起烦恼。接下来再按照上师传授的方法修菩提心,比如观修四无量心,或者知母念恩的七重因果。同样地按照这种方法,最后再观修空性,思维人无我,法无我,刹那无常,都是极殊胜的禅定。
上师终于讲完了这一课,给我们的启发太大了。除了理论上搞清楚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外,不找到了着手点、契入点。就像官场上所说,找到了“抓手”。
在我们的实践上,自己也得到一些体会。按上师的教法,学佛修行就一定要用这些观察去询问自己,如以明镜鉴照自心,才不会学佛学得糊里糊涂,才是真正的修行。缺少这样的自我审视,仅仅是拿个念珠,绕个佛塔,在佛像前供灯供香,这也许会有用,会带来一些平安健康的好运,因为三宝的加持力一定真实不虚。
但这个作用能有多强的显现,需要观待各方面的因缘。不说解脱成佛,即使是对于现世的安乐幸福,也绝对不是有行持就必定能感受到利益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用佛法来修心。将佛法落实于自身,落实于身边的行持,这才是随时都能利益自己的修行。
当然,印象最深的那句话,却让我找到了禅定的真正秘密:“禅定不是指头脑里空无一物的呆滞,禅定反而是,允许一切都可以发生。”
法什么都没有显现,而是万法的显现是像影子一样幻生幻灭。万法所谓的生是缘起上显现的有生,所谓的灭是缘起上显现的有灭,事实上根本没有一个法。像各种因缘和合显现出彩虹来,彩虹并没有实有,一切万法有显现都和彩虹一样,是依各种因缘和合而显现的。
通过细无常也可以观到人无我,因为这个“我”是这一刹那有,下一刹那又不是这样多体的法,这样的人无我空性还是观的到。从这个地方观下去,可以证悟人无我。
就像一个家具一样组合在一块,真的有壁橱这个法吗?没有,只不过很多板、钉子组合在一块,这个缘和合了,我们就认为壁橱出现了。任何一个法都象彩虹一样因缘和合,显现上有一个彩虹的像,也是一个缘生的法,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法,它的自性就是空性,所以缘起就是性空。缘起就是一切万法因缘所生,因缘和合生起,起就是显现的意思。
“然而,这些理论上知道的东西,都不是你自己的,对不对?”上师一发问,我们只有点头,这都是书上看来的,我们本身没有直接体验过。
“那好,我们在座的学佛的有长有短,但为什么无法真正体验空性呢?”
这正是我们的大问题,所谓开悟,就是真实体验到空性啊。别人的理论再好,对我来说,都是画饼呐。接下来,上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我们常见的修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因为朋友的介绍,或者生活遇到一些难以承受的变化等等因缘,于是皈依了三宝。顺理成章地,从此认识许多佛教徒的朋友,大家一起聚会,一起听课,一起谈论佛法。几年下来,自己看起来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老资格的佛教徒。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否确定,我一直都在学佛?也即,我们是真的在运用佛法,修持自心吗?这需要自己诚实地做观察。
首先,最基本的,我是否有真实的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是我们作为佛教徒最先学会的念诵。但真实的皈依却不仅仅是念诵而已,是要看我们的心里是否有三宝。
假设现在,在你们面前放有三百万现金,有人告诉你,如果你愿意从现在开始就离开三宝,那么你可以把这些现金全部带走;如果不愿离开三宝,那么就拿不到这些钱。问自己,我会怎么选?这三百万,还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官职,一份薪酬优厚的体面工作,一个美满的家庭,你越是执着什么,就越是需要用什么来做比较和选择。
而这个答案在不同的情形之下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刻,在很多人的见证之下,你多半都会回答,要选择三宝。这个答案却不算诚实。你会这样说,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问自己,在无人知晓时,在不会因为选择三百万而遭到轻视时,我会怎么选?这时的答案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内心究竟认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对于三宝究竟有没有真实的皈依。
其实,过去在印度,佛教徒也会面临这样的选择,而那不仅仅是一个为了观察自心的自问自答而已。曾有一个佛教徒被外道抓捕,被威胁说,你今天如果答应舍弃三宝,那我们就放你安全回家。如果你不肯答应,那今天你必定会死在我们的刀下。这位佛弟子所面临的,是生命和三宝之间的选择。这时他回答说,关于舍弃三宝,我嘴里说一说是可以的,但我的心,永远不可能离开三宝。最终他被外道杀害,以佛弟子的身份,满怀着对三宝的至诚信心,并带着三宝所赐予的无余加持。
所以,尽管我们一直自认为是佛教徒,自认为在学佛修行,但心中到底有没有三宝,这是需要经常做自我观察的。先安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究竟会怎样做选择。只有自己向自己的心询问清楚,才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为什么一定要修出离心呢?如果我们学佛希望的是解脱,希求的是成佛,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学修出离心。出离心没有修好就永远都不可能解脱。有人说,想要生起出离心也是一种执着,故而应当放弃。在证悟空性之前,我们必定都有执着。这其中,有一些执着令我们在轮回中越陷越深,有一些却可以让我们趋近解脱。关于生起出离心的渴望,就属于后者。
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外四前行的这四种观修,对于解脱而言必不可少。就如同飞机没有机翼,便绝不可能飞上蓝天;就如同人没有船只,便绝不可能渡越大海。没有出离心,解脱必成空想,成佛必将落空。当然,在证悟以后,成佛以后,你要放下这种希求是完全可以的。就好像抵达海岸之后,就可以舍弃渡船。但在这之前,证悟空性需要依靠出离心,超越轮回需要依靠出离心。
但看一看自己,我已经生起出离心了吗?我每天修的是出离心吗?
我现在真正发现,你们谁都没有修出离心,这样学佛真的是太可惜了。当然我反思过,这不怪你们,怪我们这种讲课传法的人。我们没有按照佛法的次第去讲授,每天只顾着灌顶,只知道扔宝瓶,不断要求你们做各种形式上的学佛,从来都没有真正引导过你们的实修。理所当然地,你们也就只会做这些表面文章,忙着今天去三亚的海边扔宝瓶,明天去某处的山林埋宝瓶;今天做火供,明天做荟供,后天做烟供。每天都在为这些热闹事而忙个不停。事实上,荟供,烟供,火供,这些究竟值不值得做?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却是有条件的。比如做荟供,这需要严格按照仪轨次第去修持,要求荟供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修行境界。对于你们大部分人来说,现在最紧要的,是认真观修寿命无常、暇满难得、轮回痛苦、因果不虚。这四项加行必须要修好。完成这一步,之后做什么善法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加持和功德。
今天向大家提一个希望,希望你们,求你们,能够认真观修外四前行,好好修出离心,求你们每天至少拿出十五分钟,投入在这件事上。一天有24个小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晚上必须要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白天必须要工作、吃饭等等,但用15分钟,20分钟的时间来修行,这应该不是困难的事。少花一点时间吹牛、玩手机、闲逛,完全就可以办到。
在实际观修时,外四前行中哪一个内容最触动你的心,最能打动你,就要坚持对这项内容做观修。
修行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坚持。你们现在并不是说完全不观修,但观了五天,半个月,最初的兴趣退下去之后,就再也不修了。因为体会不到变化,就认为这样的修行没有意义。修行不是吃快餐,不是去痛片,现在吃了下一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需要时常想一想我们死亡的时候能够依靠什么?可以花钱买到解脱,买到善趣吗?这个时候,唯一有用的,是自己在一生当中修心的功德和成果。坚持修心,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极重要的事。
再说到大乘佛子入道之基,发菩提心,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自己应当做一番观察。
我们的发心,不是真正的广大无量,而是真正的空洞,虚弱无力。
我们早上刚起床时就会说,为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发心,是真正的广大无量,还是真正的空洞无力?天下一切众生,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广大到无以复加,无法缘取的概念。仅仅这样想一想,说一说,谁都可以办到,根本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就好像我可以想,明天早上我的头上要长出七八个角,这完全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想法。
真正修菩提心,不需要一开始就这么广,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对身边的人发菩提心?尤其是和自己地位、家庭、学历等等条件都比较接近的同事、同学,对于他们,你能真正发起菩提心吗?对于一般人而言,不会跟远远超越自己的人做比较,比如生意人不会嫉妒李嘉诚,但我们往往会跟自己身边的人竞争。或许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我们会在暗地里绷着那根弦,一直关注着某个老乡,或者同学的状况,要和他们一比高下。
这时要观察自己,当他们的事业等取得成功,得到了你所求不得的安乐,胜过了自己,你是为他们开心,还是心里产生了那么一点酸酸的不舒服的感觉?当他们遭遇不顺,你是因为事不关己而觉得无所谓,还是真正为他们伤心担忧。与其总是宣称要为一切众生发心,不如切实地先用这个问题放到心上观照一下。当你真的开始被身边人的苦乐所牵动,你的慈悲心、菩提心已经算是有一点着落了。如果对身边的人都是漠不关心,一来就是要度化天下一切众生,这是根本就没有希望的事。
第二个观察,你对众生是否有过担心?如同是母亲担心孩子,他会不会着凉了,会不会饿了,会不会病了,病了会不会难受,有没有吃药,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母亲对孩子的担心,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久坚定,她不会转身就忘掉孩子的冷暖苦乐;也不是虚伪造作,而是发自肺腑,真心诚意,她会为了孩子得到更多安乐而去实践努力,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安全快乐的地方。真实的菩提心,就是从我们对于众生的这份关切,这份担心中修来。
反之,如果我们对众生从来都没有过担心,说已经生起了菩提心,那就是在自欺欺人。即便已经受了菩萨戒,那也只是徒有虚名,不可能得到菩萨戒体。
所以,虽然菩提心本身的确是缘于一切众生而发心,但它也一定是切实可行的。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发菩提心,但如果缺少上述的观察,菩提心所缘广大无量的特质,很可能就会被自我虚饰成为一种空洞,根本无法被落实的“广大”。菩提心的广大,是许多个“微小”善心的累积和升华;菩提心的无量,是落实在每一个鲜活个体身上的,那份真切担心的不断聚集与裂变。
最后,关于佛教徒几乎都很热衷的禅定,也需要做观察。
首先应当有一个正见,究竟什么是禅定?禅定不是指头脑里空无一物的呆滞,禅定反而是,允许一切都可以发生。
禅定也分为很多种,不仅包括修空性,观修外四前行,观修菩提心,都是一种禅定。比如,观修外四前行时,先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一切烦恼妄动都先放下,然后就开始思维法义,比如人身难得,轮回痛苦,因果不虚,或者寿命无常,这种观察就是禅定。
比如修菩提心,同样先要让心安静下来,不再继续对各种外境做分别,起烦恼。接下来再按照上师传授的方法修菩提心,比如观修四无量心,或者知母念恩的七重因果。同样地按照这种方法,最后再观修空性,思维人无我,法无我,刹那无常,都是极殊胜的禅定。
上师终于讲完了这一课,给我们的启发太大了。除了理论上搞清楚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外,不找到了着手点、契入点。就像官场上所说,找到了“抓手”。
在我们的实践上,自己也得到一些体会。按上师的教法,学佛修行就一定要用这些观察去询问自己,如以明镜鉴照自心,才不会学佛学得糊里糊涂,才是真正的修行。缺少这样的自我审视,仅仅是拿个念珠,绕个佛塔,在佛像前供灯供香,这也许会有用,会带来一些平安健康的好运,因为三宝的加持力一定真实不虚。
但这个作用能有多强的显现,需要观待各方面的因缘。不说解脱成佛,即使是对于现世的安乐幸福,也绝对不是有行持就必定能感受到利益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用佛法来修心。将佛法落实于自身,落实于身边的行持,这才是随时都能利益自己的修行。
当然,印象最深的那句话,却让我找到了禅定的真正秘密:“禅定不是指头脑里空无一物的呆滞,禅定反而是,允许一切都可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