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嫂。他们的人生获得生存和安全是可以的,要获得成功,全靠外力。比如我妈的成功,主要靠我。但他们要取得尊重甚至自我实现的价值,靠他们自己,可能性不大。
在逃避型人格中,几乎没有取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可能。他们在拒绝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同时拒绝了别的帮助的可能。自力不能进步,外力帮助不了,他们往往剩下的,就只有生存。
这是从底线分析。从顶点分析,也很有意思。比如,有人拼命追求尊重,就会产生虚荣、嫉妒等心理反应,如果这种心理反复得到鼓励,如纨绔子弟的童年,要什么有什么,怎么想怎么干,缺乏自我约束,也缺乏他人约束,结果自毁前程,连生存都没保住,丧命于争斗或者犯罪之中。有人拼命追求自我实现,往往在有物质和社会条件时,为所欲为,心理膨胀,导致自我扩张,最后在受到挫折时,心理崩塌,一蹶不振。
物极必反,亢龙有悔。这都是跟谁说的?
比如隋炀帝,比如秦始皇,都是雄才大略的人,都有文治武功的人,得意时忘记收手。秦长城是始皇雄才大略的丰碑,也成了他的墓碑;隋运河是隋炀帝的标记,也成就了他的灭亡。他们要的太多,他们太自我,他们太想实现,结果走到了不能生存的反面。
我在想,我的两个母亲,我妈和我岳母,她们的心理类型为何如此不同?也许可以用物质原因来解释吧。
生存,对于她们这代人来说,都曾经是个问题。生于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哪个没遇到过生存问题。但是她们在寻找生存路径时,遇到的情况不同。
岳母在奋斗,做小生意做工厂,在浙江这个重商的环境中,得到政策的红利,她们的奋斗一步步都收获了成果。得到了努力后的正向反馈,形成了鼓励行动的机制,造成了克服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习惯。所以,她敢于面对,是因为她曾经面对的诸多困难,都已经被她战胜过,她从一次次胜利中,取得了自信。
而我妈呢。她也努力过,努力哺育我,努力与我父亲经营农村那个家,起早贪黑不得休息,不可谓不努力。我父亲为了挣钱到煤矿打黑工,但得到什么呢?得到了更大的困难,父亲残废了。当所有努力的方式行不通,所以精力的投入不见效,人就感到绝望。当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时,当自己无法面对时,就寄希望于外力的帮助。王叔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外力的存在。虽然她不确认这个外力是否真有力量帮助她,但病急乱投医,总比死守原地要好。不试试,咋知道呢?我母亲从没因自己的努力,改变过自己的问题。没有正向回馈的激励,以至于这样乐观的人,这样能够忍受苦难忍受屈辱的人,也被迫从面对解决型退了下来,如果,她曾经有的话。
没有战胜困难的经验积累,没有物质改善的心理回馈,所有努力和冒险,都有对生存失去的恐惧。我们的心理有生存的底部,但这个底部,我们害怕打击。这个层次需求论的金字塔结构,如果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那么他是无畏的。如果是建立在泥沼中,它一受打击,生存的底线就会被淹没,我不敢,是因为我曾经在泥沼中挣扎,我曾经被淹没过,自己没爬起来,活到今天,还是被别人搭救。
这就可以解释王班长的强大了。
因为他的金字塔是建立在花岗岩上的。他的家庭在县城,算是中等偏上了。既没有农村人当时的生存忧患,也没有大城市里的攀比危机。他在县城家庭的庇护下,从没因生存而焦虑过,昨天没有,今天也没有。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稳固的花岗岩。
当底部稳固后,人就向上拓展。在这个拓展过程中,他反复受到正向激励。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性格他的聪明他的条件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代。他是幸运的,他的家庭是成功的,他的事业,干了不少行当,接连成功,这就是鼓励。在这种不断的鼓励之下,他输得起,所以就豁得出去。
他所追求的自由,是自我实现的一部分。但是,边界在哪里呢?他的财富在膨胀,行动在膨胀,何处是他歇息的目标呢?难道,他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测试自己可能达到的边界吧。但这种测试,与隋炀帝与秦始皇的心态,有何区别呢?如果没有区别,会不会遭遇毁灭呢?
也许时代变了,规则变了,人的发展虽然有极限,但也没有危险了,是这样吧?
我所熟悉的周易,我所接触的所有哲学,都告诉我边界的道理,都告诉我弹性的极限,我隐约有个感觉,王班长如此张扬的人生,会在某处遇到冷箭?
非洲的约束本来就少,身边也没有能够约束他的人。要是嫂子在他身边就好了,他怕老婆,怕老婆的人,一生平安。
但愿我的预感是假的。我所学的哲学,也老了吧?还是我悲催的少年经历,让我总把事情往悲剧上预感?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二嫂。他们的人生获得生存和安全是可以的,要获得成功,全靠外力。比如我妈的成功,主要靠我。但他们要取得尊重甚至自我实现的价值,靠他们自己,可能性不大。
在逃避型人格中,几乎没有取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可能。他们在拒绝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同时拒绝了别的帮助的可能。自力不能进步,外力帮助不了,他们往往剩下的,就只有生存。
这是从底线分析。从顶点分析,也很有意思。比如,有人拼命追求尊重,就会产生虚荣、嫉妒等心理反应,如果这种心理反复得到鼓励,如纨绔子弟的童年,要什么有什么,怎么想怎么干,缺乏自我约束,也缺乏他人约束,结果自毁前程,连生存都没保住,丧命于争斗或者犯罪之中。有人拼命追求自我实现,往往在有物质和社会条件时,为所欲为,心理膨胀,导致自我扩张,最后在受到挫折时,心理崩塌,一蹶不振。
物极必反,亢龙有悔。这都是跟谁说的?
比如隋炀帝,比如秦始皇,都是雄才大略的人,都有文治武功的人,得意时忘记收手。秦长城是始皇雄才大略的丰碑,也成了他的墓碑;隋运河是隋炀帝的标记,也成就了他的灭亡。他们要的太多,他们太自我,他们太想实现,结果走到了不能生存的反面。
我在想,我的两个母亲,我妈和我岳母,她们的心理类型为何如此不同?也许可以用物质原因来解释吧。
生存,对于她们这代人来说,都曾经是个问题。生于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哪个没遇到过生存问题。但是她们在寻找生存路径时,遇到的情况不同。
岳母在奋斗,做小生意做工厂,在浙江这个重商的环境中,得到政策的红利,她们的奋斗一步步都收获了成果。得到了努力后的正向反馈,形成了鼓励行动的机制,造成了克服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习惯。所以,她敢于面对,是因为她曾经面对的诸多困难,都已经被她战胜过,她从一次次胜利中,取得了自信。
而我妈呢。她也努力过,努力哺育我,努力与我父亲经营农村那个家,起早贪黑不得休息,不可谓不努力。我父亲为了挣钱到煤矿打黑工,但得到什么呢?得到了更大的困难,父亲残废了。当所有努力的方式行不通,所以精力的投入不见效,人就感到绝望。当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时,当自己无法面对时,就寄希望于外力的帮助。王叔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外力的存在。虽然她不确认这个外力是否真有力量帮助她,但病急乱投医,总比死守原地要好。不试试,咋知道呢?我母亲从没因自己的努力,改变过自己的问题。没有正向回馈的激励,以至于这样乐观的人,这样能够忍受苦难忍受屈辱的人,也被迫从面对解决型退了下来,如果,她曾经有的话。
没有战胜困难的经验积累,没有物质改善的心理回馈,所有努力和冒险,都有对生存失去的恐惧。我们的心理有生存的底部,但这个底部,我们害怕打击。这个层次需求论的金字塔结构,如果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那么他是无畏的。如果是建立在泥沼中,它一受打击,生存的底线就会被淹没,我不敢,是因为我曾经在泥沼中挣扎,我曾经被淹没过,自己没爬起来,活到今天,还是被别人搭救。
这就可以解释王班长的强大了。
因为他的金字塔是建立在花岗岩上的。他的家庭在县城,算是中等偏上了。既没有农村人当时的生存忧患,也没有大城市里的攀比危机。他在县城家庭的庇护下,从没因生存而焦虑过,昨天没有,今天也没有。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稳固的花岗岩。
当底部稳固后,人就向上拓展。在这个拓展过程中,他反复受到正向激励。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性格他的聪明他的条件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代。他是幸运的,他的家庭是成功的,他的事业,干了不少行当,接连成功,这就是鼓励。在这种不断的鼓励之下,他输得起,所以就豁得出去。
他所追求的自由,是自我实现的一部分。但是,边界在哪里呢?他的财富在膨胀,行动在膨胀,何处是他歇息的目标呢?难道,他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测试自己可能达到的边界吧。但这种测试,与隋炀帝与秦始皇的心态,有何区别呢?如果没有区别,会不会遭遇毁灭呢?
也许时代变了,规则变了,人的发展虽然有极限,但也没有危险了,是这样吧?
我所熟悉的周易,我所接触的所有哲学,都告诉我边界的道理,都告诉我弹性的极限,我隐约有个感觉,王班长如此张扬的人生,会在某处遇到冷箭?
非洲的约束本来就少,身边也没有能够约束他的人。要是嫂子在他身边就好了,他怕老婆,怕老婆的人,一生平安。
但愿我的预感是假的。我所学的哲学,也老了吧?还是我悲催的少年经历,让我总把事情往悲剧上预感?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