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末有钱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姬庆文还在同宋应星东拉西扯,李岩心思依旧停留在织造衙门的事情上,问道:“宋孝廉,那郭敬有意瞒报产量,想必是要将多余出来的那些绸缎拿出去私自贩卖。却不知一匹绸缎,能卖多少钱?”
宋应星蹙着眉头盘算了一番,说道:“苏州织造生产的彩织锦缎是御用之物,向来是一货难求。放在市面上,每一匹都要卖到三百两银子,也往往是一扫而空。”
“哇!”姬庆文听到这个数字几乎惊叫起来,“三百两这么多。那郭敬每年多出售三百匹绸缎,就要有九万两银子的进项。我家在陕西也算是大户了,没想到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郭敬的四分之一!”
宋应星却道:“三百两也不是纯收入。云锦所用的原料都是从湖州购买的最上品的生丝,又需用到金丝、银线、锦鸡毛、孔雀翎等材料,成本也不低,而且价格多有浮动。嗯……不过按学生推算,一匹绸缎赚二百两银子还是很稳妥的。”
“原来如此。”姬庆文道,“苏州既然苏州织造年产一千六百多匹绸缎,那八百匹就能赚十六万两银子,再想想办法,二十万两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宋应星听了这话,立即警觉起来,问道:“姬大人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郭敬一年只私售三百匹锦缎,姬大人却还要多卖五百匹?学生只当姬大人是品行高古之人,没想到却是一样的贪婪。哼!请恕学生失礼了,告辞……”
说着,宋应星扭头就要离开。
姬庆文刚忙将他拉住,说道:“宋孝廉你急什么?这是离京之前皇上给我下的旨意。说每年织造上贡的物品定额减半,再用省下来的贡品筹措二十万两白银。这二十万两银子,是要送到辽东去,打女真人的。”
宋应星听了这话,却还有几分怀疑,问道:“此话当真?”
李岩插话道:“当然当真了。皇上传旨时候,孙承宗孙老提督也在场。孙大人乃是姬兄的老师,岂能作假?”
此话一出,宋应星立即拱手道:“哎哟,没想到姬大人还是孙大人的高足,失敬失敬!孙大人乃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又是东林党中少有的懂得兵务的。姬大人既是他的学生,那必然不是奸诈贪婪之徒。可辽东的事情,和苏州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苏州织造来出钱?”
姬庆文听了,刚要同他解释,却听宋应星又道:“不过既然是圣上的旨意,那必然有所玄机,学生就未必能够体悟了。”
姬庆文穿越过来两年时间,知道古人都是小农自然经济思想,没有那种“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思维,便也不愿费口舌同宋应星解释,只说道:“皇上的旨意,我等只能躬行不悖,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了。”
姬庆文见宋应星再无反对意见,便又问道:“宋孝廉,你方才那笔账算得清楚,可在下还有一件事情不明白。绸缎里面有一百两银子左右的材料成本,那人工呢?就不用付织工的工钱了吗?”
宋应星有些惊异地看着姬庆文,说道:“姬大人这也不知道吗?织造衙门织坊里用的织工,都是匠户出身,朝廷征用他们,本就不用支付工酬啊!”
李岩也附和道:“对,这是太祖皇帝时候的祖制了。”
宋应星也道:“不怕两位说学生悖逆。离大明朝开国都二百五十多年了,这祖制也不知道改一改……”
“此话怎讲?难道匠户制度有什么弊端吗?”姬庆文追问道。
宋应星答道:“近几年苏州绸缎、刺绣风行于世,价格水涨船高。织造衙门里办事的织工,都是祖传的手艺,我敢说全国上下都没比他们更好的织工了。也因此苏州这么多开织坊的...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姬庆文还在同宋应星东拉西扯,李岩心思依旧停留在织造衙门的事情上,问道:“宋孝廉,那郭敬有意瞒报产量,想必是要将多余出来的那些绸缎拿出去私自贩卖。却不知一匹绸缎,能卖多少钱?”
宋应星蹙着眉头盘算了一番,说道:“苏州织造生产的彩织锦缎是御用之物,向来是一货难求。放在市面上,每一匹都要卖到三百两银子,也往往是一扫而空。”
“哇!”姬庆文听到这个数字几乎惊叫起来,“三百两这么多。那郭敬每年多出售三百匹绸缎,就要有九万两银子的进项。我家在陕西也算是大户了,没想到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郭敬的四分之一!”
宋应星却道:“三百两也不是纯收入。云锦所用的原料都是从湖州购买的最上品的生丝,又需用到金丝、银线、锦鸡毛、孔雀翎等材料,成本也不低,而且价格多有浮动。嗯……不过按学生推算,一匹绸缎赚二百两银子还是很稳妥的。”
“原来如此。”姬庆文道,“苏州既然苏州织造年产一千六百多匹绸缎,那八百匹就能赚十六万两银子,再想想办法,二十万两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宋应星听了这话,立即警觉起来,问道:“姬大人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郭敬一年只私售三百匹锦缎,姬大人却还要多卖五百匹?学生只当姬大人是品行高古之人,没想到却是一样的贪婪。哼!请恕学生失礼了,告辞……”
说着,宋应星扭头就要离开。
姬庆文刚忙将他拉住,说道:“宋孝廉你急什么?这是离京之前皇上给我下的旨意。说每年织造上贡的物品定额减半,再用省下来的贡品筹措二十万两白银。这二十万两银子,是要送到辽东去,打女真人的。”
宋应星听了这话,却还有几分怀疑,问道:“此话当真?”
李岩插话道:“当然当真了。皇上传旨时候,孙承宗孙老提督也在场。孙大人乃是姬兄的老师,岂能作假?”
此话一出,宋应星立即拱手道:“哎哟,没想到姬大人还是孙大人的高足,失敬失敬!孙大人乃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又是东林党中少有的懂得兵务的。姬大人既是他的学生,那必然不是奸诈贪婪之徒。可辽东的事情,和苏州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苏州织造来出钱?”
姬庆文听了,刚要同他解释,却听宋应星又道:“不过既然是圣上的旨意,那必然有所玄机,学生就未必能够体悟了。”
姬庆文穿越过来两年时间,知道古人都是小农自然经济思想,没有那种“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思维,便也不愿费口舌同宋应星解释,只说道:“皇上的旨意,我等只能躬行不悖,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了。”
姬庆文见宋应星再无反对意见,便又问道:“宋孝廉,你方才那笔账算得清楚,可在下还有一件事情不明白。绸缎里面有一百两银子左右的材料成本,那人工呢?就不用付织工的工钱了吗?”
宋应星有些惊异地看着姬庆文,说道:“姬大人这也不知道吗?织造衙门织坊里用的织工,都是匠户出身,朝廷征用他们,本就不用支付工酬啊!”
李岩也附和道:“对,这是太祖皇帝时候的祖制了。”
宋应星也道:“不怕两位说学生悖逆。离大明朝开国都二百五十多年了,这祖制也不知道改一改……”
“此话怎讲?难道匠户制度有什么弊端吗?”姬庆文追问道。
宋应星答道:“近几年苏州绸缎、刺绣风行于世,价格水涨船高。织造衙门里办事的织工,都是祖传的手艺,我敢说全国上下都没比他们更好的织工了。也因此苏州这么多开织坊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