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月末的应天府,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那些勋贵们一个个拉着一车车的金银去还债。
但是对整个大明来说,轰动最大的不是太孙殿下要债,也不是他要求各转运司,巡检司联合设卡,杜绝大额金银转运,而是一场官司。
这场官司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甚至很多文官都以为这场官司根本没有打的必要。
孔家这些年的确占了不少土地,远远超过了朝廷允许的范围,而且隐藏近十万民户,也的确可恨。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历史原因的,许多农户在孔家已经劳作了好几代,超过一百年。
也就是说,大明还没有建国,这些农户就已经在给孔家耕作了。
这样的时候,不应该以现在的律法来限制他们,应该既往不咎,让他们重新厘清田地,人口就好了。
但是在孔乐南冒失进言,引得太子吐血病危以后,没有大臣敢再替孔家说话了。
所有人都看的清楚,太孙就是要彻底整顿孔家遗留的历史问题。
孔家的问题多吗?
多不胜数!
他们虽然不曾为恶乡里,但是侵占土地,抬升粮价,隐瞒民户,征用朝廷劳役。
因为家大业大,难免有一些分支干出了一些仗势欺人的事,都被一一揭露了出来。
在山东,虞谦率领的宣抚队伍将孔家的所作所为全部都给揭露了出来,让山东百姓对孔家由原先的崇拜,一个个恨之入骨。
而他们家族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析产分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因为是圣人家族,衍圣公世家,孔家不像普通百姓家庭,超过三个成丁就要分家。
这几百年来,除了离开曲阜的孔氏族人,大部分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都没有分家。
光是曲阜一地,主干家族和分支家族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了四千人,这远远超过了如今的皇族人口。
而这些人因为被庇护在孔家的羽翼下,全部不用纳税,这也是朱瞻基一定要拆散孔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汉代的时候,贵族都要纳税,但是在大明,不仅贵族不用纳税,就连考上了举人,就不用纳税。
大明在后世遇到财政危机,主要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真正的有钱人都不用纳税,光凭底层种地的百姓,能收多少税?
当然,还有一个严重的原因是原本大明的內监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但是土木堡之后,经济大权逐渐就被文臣们接管过去了。
內监控制经济,不管他们贪了多少,皇帝是不缺银子的。
可是等文臣们控制了经济,皇帝手里能控制的金银就越来越少,钱都被大家族们给赚走了。
所以,朱瞻基的银行,坚决不会让文臣们插手,只要皇室控制了军队,控制了银行,文官们就翻不了天。
让百官惊诧的是,当代孔家家主孔彦缙抵达京城以后,表现的极为低调。
他没有联络各方大臣,也没有想着为孔家脱罪,对于刑部搜集的各种证据的指控,都认了罪。
而随后的锦衣卫就大举出动,将所有有过劣迹的孔氏族人全部抓了起来。
这一抓,就抓了足足两百人,其中就包括了在孔家威风最甚的孔公卓。
来京城候审的孔彦缙没有被抓,反倒是留守在曲阜的孔公卓被抓,这也让人大跌眼镜。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没有眼镜,马家这些年除了生产望远镜,显微镜的镜片,眼镜行业又成为了他们另一个盈利点。
如今的大明不仅有了单镜片,还有了与后世相差不大的眼镜,而且除了各种不同功能的镜片,还有各种黄金,白银,包括玳瑁的眼镜框架。
现在许多视力不好的大臣现在都会去马家挑选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所以在大明的朝堂上,现在看见不少大臣戴着眼镜,并不是一件稀奇事。
皇宫,东华门内。
咨情司衙门内,孔彦缙这个时候就有些拘束地坐在朱瞻基的对面,今日他的身边,两个族老孔讳,孔译也跟随在侧。
他们是第一次见到朱瞻基,同时也能感受到朱瞻基身上那慑人的霸气。
“这天下大势,合久分,分久合,但是唯有家族延绵不绝。孤虽然不是惊才绝艳之辈,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过去,人人谈的是天下,但是孤却更愿意用国家两个字来取代天下。因为天下太泛义了,虽然一众腐儒口口声声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但是他们连这个天下有多大都不知道。
孤出海三年,行程也不过是这天下的一半,还有大片的区域无法前往。这天下如此之大,来往一趟就要几年,朝廷如何能有效管理,统治?
所以,用天下来形容我大明的疆域,是不合适的,因为一些偏远地区,朝廷根本管不过来。孤要建立的就是国家的概念,将这个天下真正纳入有效统治之中。”
国家这个概念,在东方一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渐形成。即便那个时候,梁启超这个励志革新的大臣,仍然以氏族作为国家的主体。
孔讳捋了一下长须,问道:“殿下,何为国家?这跟天下又有何不同?”
朱瞻基想了一下说道:“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天下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比如氏族,就是国家的最基础结构。”
孔讳疑惑道:“那这国家与天下,似乎并无太大区别?”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细化来说,国家概念有区域划分,有行政合法性,也就是合法权力。一个国家合法性是指一个政权的理性标准,理性标准是指司法审核标准,法制建立标准,国家可以容纳多民族。
而民族概念是指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信仰、崇尚、习俗、服饰、佩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忌讳等等。民族也可以国家化。
再从结构上来说,国家一词有多种解释,例如包括地理层面,政治层面,民族层面,这三种层面都能形成国家的概念。
自秦汉以来,我中洲各地的小国,小部落,都已经接受了大一统思想,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型国家。虽然朝代历经更迭,但是不论是谁占据了优势,都会想着一统天下,而不是偏安一隅。
而其他地区则不同,他们没有完善的思想统一,所以在一个地区,可能就有无数的小国家,小部落,谁也不服谁,更不愿挑起战争进行统一。
从这个方面来说,儒家是有大功劳的。何况还有儒学的人伦大义,这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组成。所以孤绝不会摒弃儒学,儒学为本,这一点在孤的手里也不会发生变化。”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三人登时放心了许多,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
但是朱瞻基没有说,他不会摒弃儒学,不代表他不会打压儒学。
儒学的强势已经严重挤压了其他学科的生存空间,他们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都必须进行改进。
朱瞻基又说道:“儒家应该在国与家之间,建立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国为大家为小,先国后家,而不是先家后国。如果这一点你们能做出合适的释义,孤不会吝啬一个衍圣公的爵位。
不过,孔家必须按照大明的律法进行分家,除了长子长孙一系,其他各支都必须按照规矩纳税。
皇族不肖,有亡国之忧,孔家子孙不肖,却依旧能躺在祖宗的牌位下享受特权,这事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在唐代以前,你们孔家也不比其他家族更为高贵,不要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而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家的发展之中,只有这样,你们才不会被淘汰。”
孔讳看着朱瞻基严肃的脸,想着他布置的任务,登时觉得有些头疼起来。
他不是孔彦缙,还看不出朱瞻基要他们建立国家意识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能轻易看出,如果真的按照朱瞻基的意思来做,在国与家之间建立起来新的理论体系,那么就真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人的思想是最顽固的,但是也是最善变的。当人们接受了国家大于家族重要性的理论,以后的氏族就必须为国家服务。
但是,这件事他们孔家推无可推,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朱瞻基自然也能安排其他人这样做。
那个时候,孔家可就真的会被淘汰了。
只是为了这一点,他们孔家也必须要做这件事。
春秋大义,当然是由他们来注经释义最合适。
朱瞻基当然也是这样想的,建立国家的概念,非一朝一夕能竟功的。
哪怕他现在有大明第一才子解缙当老师,但是他仍然没有孔家人更适合做这样的事。
他的注经释义还会遭到有些人的反驳,但是孔家人的注经释义,基本不会遭到文人的反对。
现在,孔家已经被他治的服服帖帖,该抓的人也都抓了。
何况,孔家分家,再加上他时刻宣传一下圣人之后不等于圣人。这孔彦缙胆小如鼠,今后不怕他们敢闹妖蛾子。
五月初一的大朝会,大理寺正式公布了对孔家的处置。
 ... -->>
四月末的应天府,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那些勋贵们一个个拉着一车车的金银去还债。
但是对整个大明来说,轰动最大的不是太孙殿下要债,也不是他要求各转运司,巡检司联合设卡,杜绝大额金银转运,而是一场官司。
这场官司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甚至很多文官都以为这场官司根本没有打的必要。
孔家这些年的确占了不少土地,远远超过了朝廷允许的范围,而且隐藏近十万民户,也的确可恨。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历史原因的,许多农户在孔家已经劳作了好几代,超过一百年。
也就是说,大明还没有建国,这些农户就已经在给孔家耕作了。
这样的时候,不应该以现在的律法来限制他们,应该既往不咎,让他们重新厘清田地,人口就好了。
但是在孔乐南冒失进言,引得太子吐血病危以后,没有大臣敢再替孔家说话了。
所有人都看的清楚,太孙就是要彻底整顿孔家遗留的历史问题。
孔家的问题多吗?
多不胜数!
他们虽然不曾为恶乡里,但是侵占土地,抬升粮价,隐瞒民户,征用朝廷劳役。
因为家大业大,难免有一些分支干出了一些仗势欺人的事,都被一一揭露了出来。
在山东,虞谦率领的宣抚队伍将孔家的所作所为全部都给揭露了出来,让山东百姓对孔家由原先的崇拜,一个个恨之入骨。
而他们家族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析产分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因为是圣人家族,衍圣公世家,孔家不像普通百姓家庭,超过三个成丁就要分家。
这几百年来,除了离开曲阜的孔氏族人,大部分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都没有分家。
光是曲阜一地,主干家族和分支家族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了四千人,这远远超过了如今的皇族人口。
而这些人因为被庇护在孔家的羽翼下,全部不用纳税,这也是朱瞻基一定要拆散孔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汉代的时候,贵族都要纳税,但是在大明,不仅贵族不用纳税,就连考上了举人,就不用纳税。
大明在后世遇到财政危机,主要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真正的有钱人都不用纳税,光凭底层种地的百姓,能收多少税?
当然,还有一个严重的原因是原本大明的內监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但是土木堡之后,经济大权逐渐就被文臣们接管过去了。
內监控制经济,不管他们贪了多少,皇帝是不缺银子的。
可是等文臣们控制了经济,皇帝手里能控制的金银就越来越少,钱都被大家族们给赚走了。
所以,朱瞻基的银行,坚决不会让文臣们插手,只要皇室控制了军队,控制了银行,文官们就翻不了天。
让百官惊诧的是,当代孔家家主孔彦缙抵达京城以后,表现的极为低调。
他没有联络各方大臣,也没有想着为孔家脱罪,对于刑部搜集的各种证据的指控,都认了罪。
而随后的锦衣卫就大举出动,将所有有过劣迹的孔氏族人全部抓了起来。
这一抓,就抓了足足两百人,其中就包括了在孔家威风最甚的孔公卓。
来京城候审的孔彦缙没有被抓,反倒是留守在曲阜的孔公卓被抓,这也让人大跌眼镜。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没有眼镜,马家这些年除了生产望远镜,显微镜的镜片,眼镜行业又成为了他们另一个盈利点。
如今的大明不仅有了单镜片,还有了与后世相差不大的眼镜,而且除了各种不同功能的镜片,还有各种黄金,白银,包括玳瑁的眼镜框架。
现在许多视力不好的大臣现在都会去马家挑选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所以在大明的朝堂上,现在看见不少大臣戴着眼镜,并不是一件稀奇事。
皇宫,东华门内。
咨情司衙门内,孔彦缙这个时候就有些拘束地坐在朱瞻基的对面,今日他的身边,两个族老孔讳,孔译也跟随在侧。
他们是第一次见到朱瞻基,同时也能感受到朱瞻基身上那慑人的霸气。
“这天下大势,合久分,分久合,但是唯有家族延绵不绝。孤虽然不是惊才绝艳之辈,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过去,人人谈的是天下,但是孤却更愿意用国家两个字来取代天下。因为天下太泛义了,虽然一众腐儒口口声声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但是他们连这个天下有多大都不知道。
孤出海三年,行程也不过是这天下的一半,还有大片的区域无法前往。这天下如此之大,来往一趟就要几年,朝廷如何能有效管理,统治?
所以,用天下来形容我大明的疆域,是不合适的,因为一些偏远地区,朝廷根本管不过来。孤要建立的就是国家的概念,将这个天下真正纳入有效统治之中。”
国家这个概念,在东方一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渐形成。即便那个时候,梁启超这个励志革新的大臣,仍然以氏族作为国家的主体。
孔讳捋了一下长须,问道:“殿下,何为国家?这跟天下又有何不同?”
朱瞻基想了一下说道:“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天下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比如氏族,就是国家的最基础结构。”
孔讳疑惑道:“那这国家与天下,似乎并无太大区别?”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细化来说,国家概念有区域划分,有行政合法性,也就是合法权力。一个国家合法性是指一个政权的理性标准,理性标准是指司法审核标准,法制建立标准,国家可以容纳多民族。
而民族概念是指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信仰、崇尚、习俗、服饰、佩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忌讳等等。民族也可以国家化。
再从结构上来说,国家一词有多种解释,例如包括地理层面,政治层面,民族层面,这三种层面都能形成国家的概念。
自秦汉以来,我中洲各地的小国,小部落,都已经接受了大一统思想,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型国家。虽然朝代历经更迭,但是不论是谁占据了优势,都会想着一统天下,而不是偏安一隅。
而其他地区则不同,他们没有完善的思想统一,所以在一个地区,可能就有无数的小国家,小部落,谁也不服谁,更不愿挑起战争进行统一。
从这个方面来说,儒家是有大功劳的。何况还有儒学的人伦大义,这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组成。所以孤绝不会摒弃儒学,儒学为本,这一点在孤的手里也不会发生变化。”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三人登时放心了许多,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
但是朱瞻基没有说,他不会摒弃儒学,不代表他不会打压儒学。
儒学的强势已经严重挤压了其他学科的生存空间,他们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都必须进行改进。
朱瞻基又说道:“儒家应该在国与家之间,建立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国为大家为小,先国后家,而不是先家后国。如果这一点你们能做出合适的释义,孤不会吝啬一个衍圣公的爵位。
不过,孔家必须按照大明的律法进行分家,除了长子长孙一系,其他各支都必须按照规矩纳税。
皇族不肖,有亡国之忧,孔家子孙不肖,却依旧能躺在祖宗的牌位下享受特权,这事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在唐代以前,你们孔家也不比其他家族更为高贵,不要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而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家的发展之中,只有这样,你们才不会被淘汰。”
孔讳看着朱瞻基严肃的脸,想着他布置的任务,登时觉得有些头疼起来。
他不是孔彦缙,还看不出朱瞻基要他们建立国家意识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能轻易看出,如果真的按照朱瞻基的意思来做,在国与家之间建立起来新的理论体系,那么就真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人的思想是最顽固的,但是也是最善变的。当人们接受了国家大于家族重要性的理论,以后的氏族就必须为国家服务。
但是,这件事他们孔家推无可推,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朱瞻基自然也能安排其他人这样做。
那个时候,孔家可就真的会被淘汰了。
只是为了这一点,他们孔家也必须要做这件事。
春秋大义,当然是由他们来注经释义最合适。
朱瞻基当然也是这样想的,建立国家的概念,非一朝一夕能竟功的。
哪怕他现在有大明第一才子解缙当老师,但是他仍然没有孔家人更适合做这样的事。
他的注经释义还会遭到有些人的反驳,但是孔家人的注经释义,基本不会遭到文人的反对。
现在,孔家已经被他治的服服帖帖,该抓的人也都抓了。
何况,孔家分家,再加上他时刻宣传一下圣人之后不等于圣人。这孔彦缙胆小如鼠,今后不怕他们敢闹妖蛾子。
五月初一的大朝会,大理寺正式公布了对孔家的处置。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