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二 争议的建国纲领 (2/2)
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七海扬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实力不济,西班牙、英国、葡萄牙、荷兰直邮几百万人,最强的法国也不过两千万口,但中国不一样,在大陆之上,中国拥有近一亿百姓,只要占领土地,这个民族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角落扎下根,然后形成了一个巨大规模,永宁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如今汉民族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体,而在民族融合方面做的也不错。
所以在汉族特色和包容特色的前缀之上,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但前者之间也有争论,有些人建议是华夏合众国,也有人建议是中华合众国。中华与华夏看似差不多,实际上区别很大,首先说华夏,这个词听着像个名词中性词,实际上完全就是‘自我吹嘘’,华是所有褒义词的综合,夏指的是夏族,也就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翻译过来就是牛逼的夏人,或者牛逼的汉人,显然,这是有民族界定的。
而中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中者,原本只是指的中原的河洛地区,但随着疆域扩大,民族融合,所有融入其中的地盘都为中,而中华的华则是指的高贵先进的文明,因此,拓殖的地盘和加入的种族都可以称之为中华,中华一词更有包容性。
因此,国名被定义为中华合众国,在民族上具备包容性,但又坚持汉民族为主体,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格局,当然,无论将来如何拓殖,古老的东方仍然是重中之重,而中华文明圈则视这个新国家的基本盘,因此也更符合实际。
一直到将要发布在报纸上进行公开的建国纲领上,激烈的争吵开始了。
建国纲领的大纲是李明勋亲自拟定的,核心就是十六个大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海陆兼备拓殖空间。
对于这十六个大字组成的基本国策,大部分人没有意见,毕竟这个国家就是要光复与开拓并重,虽然现在元老院还没有正式提出新国家是中华正统,但从国名上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对于正统,李明勋的意思是不去争,而是去证明。
正统不正统不是说说就算的,弘光之前,朱明是毫无争议的正统,但弘光之后,朱明四分五裂,也无力抗拒清虏,正统的位置就受到挑战,开创新国,也只是多了一个正统的继承者罢了,至于谁是正统,实际上很简单,谁能驱逐鞑虏,谁能光复中华,谁就是正统,反过来说,满清除外,谁拥有中华故土,谁治理中华之民,谁就是正统。
而新国家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建,开拓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光复,而从近期实力有限来说,开拓的实际利益甚至远远高过了光复,所以后面八个大字同样得到支持。
而前面八个大字引申出来的问题则引起了巨大的争吵,显然,新的国家认为自己对东方大陆也用法理上的继承权,但即便建立新国,与明国协同御虏也会是一项较为长久的国策,毕竟民族矛盾才是现在的主要矛盾嘛。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协同御虏之中,从清虏手中收复的国土属于谁,按理说,那些都是大明故土,可反过来说,谁打下来就应该是谁的,如果按前者来说,合众国就失去了光复中原的动力了,现在的合众国不需要大规模的移民了,如果不能得到土地,那么参加大陆战争就没有多少实际利益了,毕竟那是战争,靠感情是维持不住的。
可是若谁打下来的就是谁的,且不说大明各个政权接受不接受,仅仅是这个原则就能让原本就不容易团结起来的明国各政权就会四分五裂,毕竟无论是永历、鲁监国还是社团,都没有单独对抗清虏的实力,而协同光复就是一笔糊涂账,怎么也分不清。
这件事其实从一开始大家都在争执,有些人未雨绸缪,生怕未来参与大陆战争得不到实际利益,而有些人开始算旧账,现在社团可是出钱出粮帮着两个政权,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却是一块土地都得不到。
“从实力上来讲,我们的合众国依旧无法独立承担起任何一块战区的攻防,与明军合作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无奈之举。”李明勋制止了众人的争吵,出言说道。
众人安静下来,听李明勋细说,李明勋道:“首先,我们不能再翻旧账,广州之战前,我们参战而得民,与大明之间互不亏欠,至于一些援助和协防都只算是同族之谊,而广州之战,我们确实帮着大明稳住了粤西四府的防御,但也得到了近六万百姓,而粤西四府也向合众国全面的开放市场,也算是互惠互利,在粤西和浙东两个战场,合众国与明国不会亏欠,日后也不能再算旧账。”
“但那一切都过去了,日后再参战,我们就不能再无偿参战了,毕竟守土守的是大明之土,他们理应付出代价,而进战则是恢复中华,谁出力谁受益,所以在下一次的抗清御虏统一阵线会议上,我会提出这事,显然,明国各个政权都不会轻易同意,但是为了团结,我们也不应该强逼,所以,按照统帅部的计划,我们应该开辟一片专属于合众国的独立战场,在这片战场上,胜负得失都由我们自己负责。
当然,这是战略规划,从军队实力来讲,至少今年不行,但巧合的事情,我们的开国大典也定在年底进行,所以我建议,正式开国之前,一切按照以往,而开国之后,适时开辟独立战场,如何?”李明勋环视一周,问道。
“同意!”
“同意!”
元老们纷纷表态,算是把这一主要矛盾搁置起来了,得以进行接下来的议题。
PS:左传有云: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把华夏也当成一种文化概念,但我还是感觉华夏有些过于局限于民族,所以更支持中华一词。
青少年的时候,最恶心那些欧美人自称自由的美国人,高傲的法国人种种,但是自从领略了华夏一词的真意,感觉还是别恶心了,自己老祖宗都叫自己是牛逼的中国人,没脸再嘲笑别人了。
是实力不济,西班牙、英国、葡萄牙、荷兰直邮几百万人,最强的法国也不过两千万口,但中国不一样,在大陆之上,中国拥有近一亿百姓,只要占领土地,这个民族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角落扎下根,然后形成了一个巨大规模,永宁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如今汉民族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体,而在民族融合方面做的也不错。
所以在汉族特色和包容特色的前缀之上,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但前者之间也有争论,有些人建议是华夏合众国,也有人建议是中华合众国。中华与华夏看似差不多,实际上区别很大,首先说华夏,这个词听着像个名词中性词,实际上完全就是‘自我吹嘘’,华是所有褒义词的综合,夏指的是夏族,也就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翻译过来就是牛逼的夏人,或者牛逼的汉人,显然,这是有民族界定的。
而中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中者,原本只是指的中原的河洛地区,但随着疆域扩大,民族融合,所有融入其中的地盘都为中,而中华的华则是指的高贵先进的文明,因此,拓殖的地盘和加入的种族都可以称之为中华,中华一词更有包容性。
因此,国名被定义为中华合众国,在民族上具备包容性,但又坚持汉民族为主体,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格局,当然,无论将来如何拓殖,古老的东方仍然是重中之重,而中华文明圈则视这个新国家的基本盘,因此也更符合实际。
一直到将要发布在报纸上进行公开的建国纲领上,激烈的争吵开始了。
建国纲领的大纲是李明勋亲自拟定的,核心就是十六个大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海陆兼备拓殖空间。
对于这十六个大字组成的基本国策,大部分人没有意见,毕竟这个国家就是要光复与开拓并重,虽然现在元老院还没有正式提出新国家是中华正统,但从国名上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对于正统,李明勋的意思是不去争,而是去证明。
正统不正统不是说说就算的,弘光之前,朱明是毫无争议的正统,但弘光之后,朱明四分五裂,也无力抗拒清虏,正统的位置就受到挑战,开创新国,也只是多了一个正统的继承者罢了,至于谁是正统,实际上很简单,谁能驱逐鞑虏,谁能光复中华,谁就是正统,反过来说,满清除外,谁拥有中华故土,谁治理中华之民,谁就是正统。
而新国家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建,开拓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光复,而从近期实力有限来说,开拓的实际利益甚至远远高过了光复,所以后面八个大字同样得到支持。
而前面八个大字引申出来的问题则引起了巨大的争吵,显然,新的国家认为自己对东方大陆也用法理上的继承权,但即便建立新国,与明国协同御虏也会是一项较为长久的国策,毕竟民族矛盾才是现在的主要矛盾嘛。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协同御虏之中,从清虏手中收复的国土属于谁,按理说,那些都是大明故土,可反过来说,谁打下来就应该是谁的,如果按前者来说,合众国就失去了光复中原的动力了,现在的合众国不需要大规模的移民了,如果不能得到土地,那么参加大陆战争就没有多少实际利益了,毕竟那是战争,靠感情是维持不住的。
可是若谁打下来的就是谁的,且不说大明各个政权接受不接受,仅仅是这个原则就能让原本就不容易团结起来的明国各政权就会四分五裂,毕竟无论是永历、鲁监国还是社团,都没有单独对抗清虏的实力,而协同光复就是一笔糊涂账,怎么也分不清。
这件事其实从一开始大家都在争执,有些人未雨绸缪,生怕未来参与大陆战争得不到实际利益,而有些人开始算旧账,现在社团可是出钱出粮帮着两个政权,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却是一块土地都得不到。
“从实力上来讲,我们的合众国依旧无法独立承担起任何一块战区的攻防,与明军合作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无奈之举。”李明勋制止了众人的争吵,出言说道。
众人安静下来,听李明勋细说,李明勋道:“首先,我们不能再翻旧账,广州之战前,我们参战而得民,与大明之间互不亏欠,至于一些援助和协防都只算是同族之谊,而广州之战,我们确实帮着大明稳住了粤西四府的防御,但也得到了近六万百姓,而粤西四府也向合众国全面的开放市场,也算是互惠互利,在粤西和浙东两个战场,合众国与明国不会亏欠,日后也不能再算旧账。”
“但那一切都过去了,日后再参战,我们就不能再无偿参战了,毕竟守土守的是大明之土,他们理应付出代价,而进战则是恢复中华,谁出力谁受益,所以在下一次的抗清御虏统一阵线会议上,我会提出这事,显然,明国各个政权都不会轻易同意,但是为了团结,我们也不应该强逼,所以,按照统帅部的计划,我们应该开辟一片专属于合众国的独立战场,在这片战场上,胜负得失都由我们自己负责。
当然,这是战略规划,从军队实力来讲,至少今年不行,但巧合的事情,我们的开国大典也定在年底进行,所以我建议,正式开国之前,一切按照以往,而开国之后,适时开辟独立战场,如何?”李明勋环视一周,问道。
“同意!”
“同意!”
元老们纷纷表态,算是把这一主要矛盾搁置起来了,得以进行接下来的议题。
PS:左传有云: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把华夏也当成一种文化概念,但我还是感觉华夏有些过于局限于民族,所以更支持中华一词。
青少年的时候,最恶心那些欧美人自称自由的美国人,高傲的法国人种种,但是自从领略了华夏一词的真意,感觉还是别恶心了,自己老祖宗都叫自己是牛逼的中国人,没脸再嘲笑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