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歌鹿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和大步跑了过来。原来守门的僧人到底忍不住,进去通报了郑和。郑和正忙着四处摆设宝贝,是棵“五谷神树”,号称只要摇这树,天下便会五谷丰登。虽不知真假,但是永乐一朝确实粮仓殷实,所谓“府县仓廪储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郑和听僧人这么一形容,猜想是瑈璇,急忙亲自迎了出来。
见瑈璇犹有泪痕,郑和笑道:“僧人过于小心,陈姑娘别和他们一般见识。”说着除下腰带上的一块玉牌,递给瑈璇:“是我没想得周全,这是大报恩寺的腰牌,下次带上就好了。”
瑈璇有些脸红,想解释自己不是为了这个哭,又不知如何说;想想还是交趾的事情更重要,便道:“郑大人,我找您是想求您件事。是有关小皓。”
郑和点点头:“进去说吧。”领着瑈璇进了寺门。
穿过韦陀金刚殿,过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琳宫栉比宏壮阔伟。郑和知道瑈璇是第一次来,特意缓缓行来。瑈璇本不信佛,刚才听了段《楞伽经》却颇有些感慨,此时见到寺中各种佛像宝相庄严悲天悯人,不由得怔怔出神。白烟玉和郑和那么虔诚地做佛弟子,多少有些道理吧?
经过中庭,依旧是巨大的帷幕环绕,隐约望见幕后隐隐绰绰不知凡有多少人仍在忙碌。郑和含笑道:“琉璃宝塔工程浩大,恐怕还得几年。”
见瑈璇瞪大了眼睛郑和又忙道:“圣上御赐‘第一塔’之名,自然要名实相符。此塔不施寸木,全靠琉璃榫合。琉璃本来烧制不易,尚要另外烧制两套以备损坏时换上。另有宝珠金顶,明瓦窗牖,铜制风铃等各种物事,均需时日。”
瑈璇张了张口,又咽了回去。曾经听朱瞻基抱怨过这事,郑和这么个人才,不下西洋的时候蛮好做些别的事,却被永乐帝安排在了建寺造塔之上,偏偏一年一年又一年,还总造不完。此时听郑和这样说,似乎也有道理。“第一塔”呐,造得不好岂不丢大明的脸面?
实际上,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最后直到宣德三年才完工,整整建了19年,花费近三百万两白银!要知道,当时大明财政收入一年才六百万两。折合到现在,就好比花几十万亿人民币!
正说着话,一名瘦削矮小的老僧缓步踱来,月白僧袍一尘不染,银白长须飘拂胸前,满面慈悲祥和。郑和连忙介绍,就是大报恩寺的方丈玄信,是自天禧寺时的老方丈了。玄信听说这便是传奇人物陈琙,倒有些高兴,含笑道:“陈姑娘来得正好。老衲这里有块石碑,碑文有几处不解,陈姑娘博通经史,帮着老衲一起看一看。”
瑈璇谦逊着“不敢不敢”,还是随着玄信到了方丈室。出乎瑈璇意料,与外面的金碧辉煌不同,屋中四壁空空一无所有;只西首角落放了个蒲团,一张木桌和个木凳。瑈璇不禁侧头望了望玄信,高僧大德,就该是这样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吧?
玄信指了指地上的一块长方形石碑:“这是原来地宫中的石碑,贫僧研究多日,仍有数处不明。喏,这里,‘封禅礼周,汾阴祀毕’,还有这施护不知是何人?”
瑈璇一边凝神细看,通体涂墨的碑文上题的是楷书“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首题下空三字为撰文和书丹者的名讳“法主承天院主持圆觉大师赐紫德明述并书”,一边好奇地问道:“地宫里的石碑,缘何在这里?”
郑和笑道:“地宫是在重建宝塔时打开的,唯恐建塔的工时长久,惊扰了佛陀。另外琉璃塔极重,亦担心万一地宫有失,可是罪过。”
郑和的担心是对的,琉璃塔的重量,同它的建造时间费用一样,远远超出了预想。在琉璃塔建好之后,对地宫又特意进行了几次加固修缮,才确保了地宫在之后的六百多年完好无损,一直到2008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时重新打开。
在2012年大报恩寺重建时,保护遗址始终放在第一位。宝塔的修建,经过多方专家的研究,为了保护原来的地宫,特意采用了新型玻璃材料以减轻塔身重量。并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上方,形成新的“覆钵型”地宫。可以说,为了保护佛陀真身舍利的居所,这个最终方案,和当年郑和思虑的一样,煞费苦心。
瑈璇笑:“这个我知道。史书上记载,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长干寺重建天禧寺的时候,真身塔也改建为圣感塔;当时就是将地宫开启,全部宝物取出,待天禧寺圣感塔建好后,又奉还地宫的。”
玄信笑道:“陈姑娘是问为何在这里?放在老衲这净室,是老衲在细阅这经文。其他的宝物都奉在后禅殿。”
瑈璇点点头不再多问,仔细看起了经文。郑和却向玄信问道:“我不在的时候,杨家来过吗?”
玄信叹道:“岂止来过,杨家夫人带着小姐来了数次,杨大人亲自也来了两次。特别是北上赴顺天府之前,全家一起来的。”说到这里摇了摇头。瑈璇听到这里蹊跷,抬眼望着二人。
郑和皱了皱眉:“那方丈如何应付的?”
玄信道:“老衲谨记陛下的圣意,没答应杨大人。杨大人倒罢了,杨家公子手足情深一心想成全妹妹心愿,见郑大人不在,着实闹了一下,险些出事。”
郑和见瑈璇瞪着双眼,解释道:“佛祖的真身舍利暂时奉在后禅殿。朝廷里大大小小的公侯官员,或虔诚或好奇,都想来瞻礼。我特意请了圣上的旨意,一概不许。”
瑈璇连忙道:“陛下圣明!佛祖的真身舍利如何能随意惊扰?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故事的!唐朝是为了擅迎法门寺佛指舍利,自唐高宗,武则天,唐肃宗,唐宪宗到唐懿宗,死了一片皇帝呐!”
郑和点点头:“陈姑娘博学多识,借古喻今。我们佛弟子对佛陀真身崇仰,明白不应该惊扰,如今是连着阿育王塔好好奉着的。”苦笑着摇摇头道:“可还是有不少想看的。这杨家小姐只是其中一例。自永乐十年奉在后禅殿,前前后后真不知挡回了多少。”
瑈璇有些好奇:“就是那个甘棠原来订了亲的杨家小姐吗?”
郑和怔了一怔:“是。听闻杨家小姐自那之后心灰意冷,笃信佛陀。本要出家,杨夫人拦着,在家里做了居士。”
瑈璇默然不语。说起这个杨珠,倒还蛮令人同情,甘棠当年多少有些利用她。听白烟玉说甘棠过意不去,数次上门赔罪,杨家都是闭门不见。两情相悦本来不易,想想看:你喜欢的人,正好也喜欢你,是多么侥幸!
定了定神,瑈璇向玄信笑道:“方丈,碑文中的这个施护,我猜想是乌填囊国的那个高僧,史载在太平兴国五年到开封的。”
玄信大感兴味:“哦?陈姑娘果然博学饱识,是个外国人?”
瑈璇笑着点点头:“后来被赐名‘显教大师’,进译经院。”正在侃侃而谈,空中忽然传来一阵高吭的鹰唳。瑈璇心中一喜,急忙奔出门外,仰首望去,一只白色的猎鹰在空中盘旋。瑈璇抬起手,嘬唇连连招呼,白鹰一个俯身冲下,停在瑈璇臂上。瑈璇被带得一个踉跄,险些摔倒,郑和一把扶住,伸臂接过了白鹰。
朱瞻基好打猎,养了很多猎鹰。当时大明的鹰,大多是朝鲜进贡的,朝鲜是鹰的产地,苍鹰游隼品种齐全,又都品质绝佳。最有名的狩猎用鹰,就是矛隼也即海东青。而与南京的瑈璇通信息,朱瞻基却靠的这白脚鹰,飞行速度远远快过信鸽;本来最大的困难是难训,有瑈璇在自然不成问题。所以古有鸿雁传书,今日二人是白鹰传书,也算别出心裁了。
瑈璇打开白脚鹰足上的竹筒,看了看信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郑和关心地问道:“没事吧?小皓有什么要我帮忙的?”白脚鹰歪着脑袋看着二人,郑和接过瑈璇手中的肉干,顺手喂在白脚鹰口中。
瑈璇叹道:“本来有事的,这下不用了。”望着郑和道:“陛下又去北征了,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别的事也不用说了。”
郑和听了一怔:“又去北征?”瑈璇点点头:“四月初三走的。”二人对望一眼,沉默中满是担心。永乐大帝六十五岁了,身体又一直不好,怎么还能再北征?
第二天,瑈璇甘棠和蒯祥一齐送陈皓阮廌黎只出了南京。皇帝北征不知何时返回,几个人不能等,只好先回交趾。
聚宝门和几人来时一样,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甘棠带路,顺利出城门上了官道。黎只牵过三人的马,陈皓抱着瑈璇,却不肯松手。阮廌道:“小皓,放开姐姐吧!我们该走了。”
瑈璇含着眼泪,反手抱住陈皓。陈皓已经成年,戴着俗称“一统山河巾”的成人头巾。身高也早已超过了瑈璇,此时将下巴搁在瑈璇的头顶,依依却仍似当年的顽童。
瑈璇哽咽道:“小皓,答应姐姐,不要与大明为敌。”这几日以这句话为中心,反反复复不知和这三人说了多少遍,临行却还是忍不住再说一遍。这是为了大明,可更是为了陈皓,为了交趾百姓。
陈皓流着眼泪,拼命点头。姐姐的这番心意,自己如何不知?继续与大明打仗,自己这个“安南国王”早晚送命,而安南百姓,永不得安宁。
阮廌安慰道:“陈姑娘请放心,我回去一定再劝说黎利,早日上表向朝廷请和。还请陈姑娘多多斡旋。”
瑈璇答应着,狠心推开了陈皓:“这就去吧!一路平安。”
阮廌拉着陈皓,上了马。陈皓一步一回头,望着瑈璇,泪流满面。恰似多年前,还剑湖畔,那个顽童一步一回首。只是那时候,他还未识人间愁苦,清脆的“姐姐”声中满是欢快。
三骑马越奔越疾,飞扬的尘土,终于遮住了陈皓依依不舍的身影。
瑈璇的泪水滑落面颊,双膝一软,倒在蒯祥的肩头。蒯祥伸臂扶住,张了张口,却没有出言空口安慰。
陈皓此去,再见当然无望;而作为反贼拥立的“安南国王”,能否保住性命?实在也是渺茫。
白脚鹰在长空翱翔,盘旋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扑棱棱振翅飞得更高更远,似乎也不忍见主人落泪哭泣。
郑和大步跑了过来。原来守门的僧人到底忍不住,进去通报了郑和。郑和正忙着四处摆设宝贝,是棵“五谷神树”,号称只要摇这树,天下便会五谷丰登。虽不知真假,但是永乐一朝确实粮仓殷实,所谓“府县仓廪储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郑和听僧人这么一形容,猜想是瑈璇,急忙亲自迎了出来。
见瑈璇犹有泪痕,郑和笑道:“僧人过于小心,陈姑娘别和他们一般见识。”说着除下腰带上的一块玉牌,递给瑈璇:“是我没想得周全,这是大报恩寺的腰牌,下次带上就好了。”
瑈璇有些脸红,想解释自己不是为了这个哭,又不知如何说;想想还是交趾的事情更重要,便道:“郑大人,我找您是想求您件事。是有关小皓。”
郑和点点头:“进去说吧。”领着瑈璇进了寺门。
穿过韦陀金刚殿,过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琳宫栉比宏壮阔伟。郑和知道瑈璇是第一次来,特意缓缓行来。瑈璇本不信佛,刚才听了段《楞伽经》却颇有些感慨,此时见到寺中各种佛像宝相庄严悲天悯人,不由得怔怔出神。白烟玉和郑和那么虔诚地做佛弟子,多少有些道理吧?
经过中庭,依旧是巨大的帷幕环绕,隐约望见幕后隐隐绰绰不知凡有多少人仍在忙碌。郑和含笑道:“琉璃宝塔工程浩大,恐怕还得几年。”
见瑈璇瞪大了眼睛郑和又忙道:“圣上御赐‘第一塔’之名,自然要名实相符。此塔不施寸木,全靠琉璃榫合。琉璃本来烧制不易,尚要另外烧制两套以备损坏时换上。另有宝珠金顶,明瓦窗牖,铜制风铃等各种物事,均需时日。”
瑈璇张了张口,又咽了回去。曾经听朱瞻基抱怨过这事,郑和这么个人才,不下西洋的时候蛮好做些别的事,却被永乐帝安排在了建寺造塔之上,偏偏一年一年又一年,还总造不完。此时听郑和这样说,似乎也有道理。“第一塔”呐,造得不好岂不丢大明的脸面?
实际上,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最后直到宣德三年才完工,整整建了19年,花费近三百万两白银!要知道,当时大明财政收入一年才六百万两。折合到现在,就好比花几十万亿人民币!
正说着话,一名瘦削矮小的老僧缓步踱来,月白僧袍一尘不染,银白长须飘拂胸前,满面慈悲祥和。郑和连忙介绍,就是大报恩寺的方丈玄信,是自天禧寺时的老方丈了。玄信听说这便是传奇人物陈琙,倒有些高兴,含笑道:“陈姑娘来得正好。老衲这里有块石碑,碑文有几处不解,陈姑娘博通经史,帮着老衲一起看一看。”
瑈璇谦逊着“不敢不敢”,还是随着玄信到了方丈室。出乎瑈璇意料,与外面的金碧辉煌不同,屋中四壁空空一无所有;只西首角落放了个蒲团,一张木桌和个木凳。瑈璇不禁侧头望了望玄信,高僧大德,就该是这样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吧?
玄信指了指地上的一块长方形石碑:“这是原来地宫中的石碑,贫僧研究多日,仍有数处不明。喏,这里,‘封禅礼周,汾阴祀毕’,还有这施护不知是何人?”
瑈璇一边凝神细看,通体涂墨的碑文上题的是楷书“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首题下空三字为撰文和书丹者的名讳“法主承天院主持圆觉大师赐紫德明述并书”,一边好奇地问道:“地宫里的石碑,缘何在这里?”
郑和笑道:“地宫是在重建宝塔时打开的,唯恐建塔的工时长久,惊扰了佛陀。另外琉璃塔极重,亦担心万一地宫有失,可是罪过。”
郑和的担心是对的,琉璃塔的重量,同它的建造时间费用一样,远远超出了预想。在琉璃塔建好之后,对地宫又特意进行了几次加固修缮,才确保了地宫在之后的六百多年完好无损,一直到2008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时重新打开。
在2012年大报恩寺重建时,保护遗址始终放在第一位。宝塔的修建,经过多方专家的研究,为了保护原来的地宫,特意采用了新型玻璃材料以减轻塔身重量。并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上方,形成新的“覆钵型”地宫。可以说,为了保护佛陀真身舍利的居所,这个最终方案,和当年郑和思虑的一样,煞费苦心。
瑈璇笑:“这个我知道。史书上记载,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长干寺重建天禧寺的时候,真身塔也改建为圣感塔;当时就是将地宫开启,全部宝物取出,待天禧寺圣感塔建好后,又奉还地宫的。”
玄信笑道:“陈姑娘是问为何在这里?放在老衲这净室,是老衲在细阅这经文。其他的宝物都奉在后禅殿。”
瑈璇点点头不再多问,仔细看起了经文。郑和却向玄信问道:“我不在的时候,杨家来过吗?”
玄信叹道:“岂止来过,杨家夫人带着小姐来了数次,杨大人亲自也来了两次。特别是北上赴顺天府之前,全家一起来的。”说到这里摇了摇头。瑈璇听到这里蹊跷,抬眼望着二人。
郑和皱了皱眉:“那方丈如何应付的?”
玄信道:“老衲谨记陛下的圣意,没答应杨大人。杨大人倒罢了,杨家公子手足情深一心想成全妹妹心愿,见郑大人不在,着实闹了一下,险些出事。”
郑和见瑈璇瞪着双眼,解释道:“佛祖的真身舍利暂时奉在后禅殿。朝廷里大大小小的公侯官员,或虔诚或好奇,都想来瞻礼。我特意请了圣上的旨意,一概不许。”
瑈璇连忙道:“陛下圣明!佛祖的真身舍利如何能随意惊扰?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故事的!唐朝是为了擅迎法门寺佛指舍利,自唐高宗,武则天,唐肃宗,唐宪宗到唐懿宗,死了一片皇帝呐!”
郑和点点头:“陈姑娘博学多识,借古喻今。我们佛弟子对佛陀真身崇仰,明白不应该惊扰,如今是连着阿育王塔好好奉着的。”苦笑着摇摇头道:“可还是有不少想看的。这杨家小姐只是其中一例。自永乐十年奉在后禅殿,前前后后真不知挡回了多少。”
瑈璇有些好奇:“就是那个甘棠原来订了亲的杨家小姐吗?”
郑和怔了一怔:“是。听闻杨家小姐自那之后心灰意冷,笃信佛陀。本要出家,杨夫人拦着,在家里做了居士。”
瑈璇默然不语。说起这个杨珠,倒还蛮令人同情,甘棠当年多少有些利用她。听白烟玉说甘棠过意不去,数次上门赔罪,杨家都是闭门不见。两情相悦本来不易,想想看:你喜欢的人,正好也喜欢你,是多么侥幸!
定了定神,瑈璇向玄信笑道:“方丈,碑文中的这个施护,我猜想是乌填囊国的那个高僧,史载在太平兴国五年到开封的。”
玄信大感兴味:“哦?陈姑娘果然博学饱识,是个外国人?”
瑈璇笑着点点头:“后来被赐名‘显教大师’,进译经院。”正在侃侃而谈,空中忽然传来一阵高吭的鹰唳。瑈璇心中一喜,急忙奔出门外,仰首望去,一只白色的猎鹰在空中盘旋。瑈璇抬起手,嘬唇连连招呼,白鹰一个俯身冲下,停在瑈璇臂上。瑈璇被带得一个踉跄,险些摔倒,郑和一把扶住,伸臂接过了白鹰。
朱瞻基好打猎,养了很多猎鹰。当时大明的鹰,大多是朝鲜进贡的,朝鲜是鹰的产地,苍鹰游隼品种齐全,又都品质绝佳。最有名的狩猎用鹰,就是矛隼也即海东青。而与南京的瑈璇通信息,朱瞻基却靠的这白脚鹰,飞行速度远远快过信鸽;本来最大的困难是难训,有瑈璇在自然不成问题。所以古有鸿雁传书,今日二人是白鹰传书,也算别出心裁了。
瑈璇打开白脚鹰足上的竹筒,看了看信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郑和关心地问道:“没事吧?小皓有什么要我帮忙的?”白脚鹰歪着脑袋看着二人,郑和接过瑈璇手中的肉干,顺手喂在白脚鹰口中。
瑈璇叹道:“本来有事的,这下不用了。”望着郑和道:“陛下又去北征了,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别的事也不用说了。”
郑和听了一怔:“又去北征?”瑈璇点点头:“四月初三走的。”二人对望一眼,沉默中满是担心。永乐大帝六十五岁了,身体又一直不好,怎么还能再北征?
第二天,瑈璇甘棠和蒯祥一齐送陈皓阮廌黎只出了南京。皇帝北征不知何时返回,几个人不能等,只好先回交趾。
聚宝门和几人来时一样,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甘棠带路,顺利出城门上了官道。黎只牵过三人的马,陈皓抱着瑈璇,却不肯松手。阮廌道:“小皓,放开姐姐吧!我们该走了。”
瑈璇含着眼泪,反手抱住陈皓。陈皓已经成年,戴着俗称“一统山河巾”的成人头巾。身高也早已超过了瑈璇,此时将下巴搁在瑈璇的头顶,依依却仍似当年的顽童。
瑈璇哽咽道:“小皓,答应姐姐,不要与大明为敌。”这几日以这句话为中心,反反复复不知和这三人说了多少遍,临行却还是忍不住再说一遍。这是为了大明,可更是为了陈皓,为了交趾百姓。
陈皓流着眼泪,拼命点头。姐姐的这番心意,自己如何不知?继续与大明打仗,自己这个“安南国王”早晚送命,而安南百姓,永不得安宁。
阮廌安慰道:“陈姑娘请放心,我回去一定再劝说黎利,早日上表向朝廷请和。还请陈姑娘多多斡旋。”
瑈璇答应着,狠心推开了陈皓:“这就去吧!一路平安。”
阮廌拉着陈皓,上了马。陈皓一步一回头,望着瑈璇,泪流满面。恰似多年前,还剑湖畔,那个顽童一步一回首。只是那时候,他还未识人间愁苦,清脆的“姐姐”声中满是欢快。
三骑马越奔越疾,飞扬的尘土,终于遮住了陈皓依依不舍的身影。
瑈璇的泪水滑落面颊,双膝一软,倒在蒯祥的肩头。蒯祥伸臂扶住,张了张口,却没有出言空口安慰。
陈皓此去,再见当然无望;而作为反贼拥立的“安南国王”,能否保住性命?实在也是渺茫。
白脚鹰在长空翱翔,盘旋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扑棱棱振翅飞得更高更远,似乎也不忍见主人落泪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