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划给了宁王,从此兀良哈三卫不再隶属北平,而是归属了宁王大宁都司。
父皇为什么宁愿将这这精良的三卫划给一个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毛头小子,也不愿交给自己这样已经在行军打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老成持重的藩王呢?
燕王朱棣不愿意想下去。
他前两年帮宁王练兵的时候,再次观摩了宁王手下的兀良哈三卫,发现这些蒙古骑兵一如既往地骁勇,他这个宁王弟弟,倒也有些才略,能驱使这些蒙古人作战。只是他依然不甘心,父皇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东西出来,补贴了宁王啊!他如何能甘心呢!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他的秦王兄长去世后,皇帝居然再次为宁王手下的三卫划分了草场,这就是为摇摆不定的蒙人提供了归降之地,宁王弟手下的蒙人骑兵,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不过三五年后,宁王的甲兵已经在其他几位诸如谷王、辽王、代王之上了,在就藩的藩王里,除了秦晋燕这三位,独属宁王兵马最为雄壮了。
所以燕王这么一说,谭渊就哑口无言。
去开平跑马的陈珪、徐祥就道:“今次开平太仆寺的马政,很不好,定驹据说只有百十来头,种马死得多,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若要凑齐骑兵,总要往山西、辽东牧马场调马,辽王说可以调来八百匹,晋王那里——”
此时朝廷施行的是“官牧”与“民牧”相结合的办法,“民牧”毕竟不为主要,官牧则将重点放在江北,太仆寺在北平、辽东、山西陕西、甘肃等边防重地,均设马场,北平这边的马场就在开平,开平是既要军屯,又要养马,而且这太仆寺的马政是去年才条缕清晰起来的,以前全是散养,如今有行太仆寺,管束方便,但是底子太烂,五月上报定驹,也就是一年之内马驹产量,结果据说种马死了一批,马驹数量可怜,这种情况,算是这一年开平的马政完蛋了,只能从离得近的辽东、山西行太仆寺调马,毕竟国朝的骑兵一直不如北元,所以他们发急,皇帝也急,在前几次的诏谕中,皇帝就道:“今方马少,全仰步兵。”
据说辽王倒是能调马,但是诸将对马匹种性也不太有底,因为辽东那边,和朝鲜离得近,说是八百匹马,万一来八百匹高丽马,这马骨架矮小,拉粮倒是可以,上了战场,那真是落后许多,不过有马就是比没马好,要不然燕王也不会暗自收了朝鲜使臣的马匹。
他们说着看了看,见上座的燕王没有反应,他们才道:“晋王新丧,世子即位,听闻是个斯文人,总归还没有娴习军旅,此次巡边,皇上也没有叫晋王参与,不知道咱们殿下的书信,是否能从山西马场调来军马?”
“皇上命咱们殿下节制大小官军,”朱能拍桌子道:“山西兵马,亦在提备之中,论公,晋王焉敢不从军令?论私,咱们殿下是他的亲叔叔,何况殿下如今,乃是皇上为嗣君选定的周公,将来周公辅政,天下归心,别说各地藩王,大小臣工都要听咱们殿下的,是不是呀殿下?”
“周公”这说法,不是朱能信口胡吹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是皇上的诏纸上写的,也就七八日前,燕王收到了皇帝的敕谕,敕中说“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这是明确说明了,燕王是实际意义上的长子,攘外安内,总率诸王,克成周公,辅佐太孙,作为燕王的直属将领,大家如何不由衷高兴呢,诸人站起来频频向燕王敬酒,说着高兴的话,又想起洪武二十三年燕王收降乃而不花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跟随燕王雪夜度迤都,一举功成,这次大捷震动朝野,乃是因为是藩王首次出征便大获全胜,而同去的晋王一无所获而还,秦王地处西秦,在对北狄的军事行动中其实排不上用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二十八年正月,征叛番于洮州,番惧而降之事,而且说句实在的,秦王这个藩王,是因为秦王的年纪是诸子之中除了太子之外最大的一个,才做了秦王,这一点在皇帝给秦王的谥册上写得很清楚:“以尔年长,首封于秦”。
秦王并不是皇帝期待的年长之子,他在藩国很是有一些不法之事,皇帝甚至派了先懿文太子去查验,而秦王所有的过失,其实抵不上太子从陕西回来之后不久便去世这一件事。这也就是皇帝为什么给他“愍”这样的谥号,说他不良于德,竟殒厥身的原因。
秦王教皇帝失望了,不过还有晋王,晋王的确是皇帝钟爱的儿子,而且仪表堂堂,修目美髯,顾盼有威,也是个有智略的人,刚去封国那几年,骄纵不法一些,但是跟随太子回京之后,一改脾性,以礼待人,虽然在用兵上取得的成绩不如燕王,但是好歹也听话,皇帝说什么,他也肯听。所以晋王薨了之后,皇帝给的谥册就比秦王的好多了,“尔者因疾永逝,特遵古典,赐谥曰恭”。
秦晋二王死后,燕王就成了诸王之中最长者,说起三王封号是依次而降的,也就是说,皇上和大臣们都以为,秦王这个封号并封地是最尊的,其次是晋王,再次是燕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皇帝曾想过迁都西安,理由很简单,长安作为都城,若是不好,汉朝和唐朝为何建都于此?所谓“据百二河山之胜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若关中,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这是封地,而在封号上,秦王其实略逊于晋王。因为晋王这个封号,乃是春秋最大的公国,春秋时候,南方自称蛮夷,秦国还未强大,诸国以晋为尊,而秦王这个封号尊贵乃是因为除了统一天下的是秦国外,还因为唐朝出了个赫赫有名的秦王李世民,因此为尊。
但说晋不如秦,是因为山西之地,并未有建都过,因此逊之。
那么若是按这个说法,老四朱棣其实应该为齐王或者楚王了,因为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但是皇帝将齐王、楚王给了老六和老七,而将朱棣封做了燕王。
这“燕王”的封号,该怎么看呢?
首先来看北平这个地方,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皇,而俯视庭宇也。又居庸、古北、松亭诸关,东西千里,险峻相连,据守尤易。
幽燕之地,乃是辽、金、元三朝首都,自胡人乘运而兴,百年来全国政治地理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将关内外西北东北连在一起来看,北平至关重要。而在二十年的与北元作战的情势来看,北元势力虽然退出塞外,先后以上都、应昌为中心,但是这些地方依然迫近北平,而且蒙人其心不死,依然想要南下攻打中原,北平就是首当其冲之地,更是抗元的一线之地,连晋王和辽王、代王都比不上,所以控制北平,将之分封给朱棣,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而燕王的确也不负重任,承担了防守和主动出击的责任,洪武二十三年就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战争,而最后他们这些从征的部队,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那年皇帝下令赏给北平都司及燕山卫军士二万四千六百余人钞七十二万六百七十五锭,为了激励他们更加奋勇出战,皇帝更是命令户部运送了白金十万两,文绮五千疋到燕王府中,专用来日后的赏赉。
所以诸将都有一种清晰的认识,跟着燕王就有肉吃,他们期盼着跟随燕王能建立更大的功勋,况且燕王除了赏罚分明,还爱护士卒,从上到下的将领、官兵,都愿为燕王而死。
就在诸将言笑晏晏、开怀畅饮之际,却忽然从端礼门里飞奔进来一名校尉:
“皇上,晏驾了!皇上晏驾了——”
恍如平地一声雷,殿内所有人都惊呆了,只余一片杯盏落地之声,而坐在主座上的燕王更是连人带椅子翻在地上,吓得他身后的马和李兴两个,急忙过去搀扶,扶起来才看到燕王刚才那一磕,居然将左鬓磕破了,鲜血随即流了出来。
高炽也是头脑一片空白,他站起来的时候也不由得踉跄了几步,他看到这个传信的人是急递铺的铺卒,而之后正式布告四方的颁诏钦使才会宣示遗诏,而颁诏钦使是隔了一天才抵达北平的,王府众人在承运殿前听读了大行皇帝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虑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福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布告天下,宜登大位,使知朕意。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在听到“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虑恐不终”一句时,燕王嚎啕大哭起来:“父皇,儿子不孝啊,儿子不孝啊!”
想想他在北平欢歌宴饮之时,宫城之中的父亲居然已经气息奄奄,他竟然一无所知;又想起自他就藩以来,皇帝常常手谕教导他,殷殷之期,敕谕之文都是亲自所书,便如同去岁,他和晋王的兵马离了开平数百里,皇帝知道了之后都八百里加急敕谕他们“尔等不能深思熟虑,提兵远行,不与敌遇,则侥幸耳。设若遇之,岂不危哉!”每字每句,都是谆谆教导,都是皇帝戎马生涯的经验之谈,无一不是呕心沥血之考,至今思之,燕王忍不住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燕王听到这一句,矍然抬头,遗诏为何不准诸王赴京哭丧?为何夺去诸王节制都司之权?也不过是十天前,燕王才接到皇帝的诏谕,以左都督杨文为总兵来北平参赞,大小官军,悉听自己节制,燕王此时正是拥有北平都司、行都司、宣府都司和大宁都司四大都司兵马及三王府护卫共计十五万人马的时候,十天的时间,皇帝就能改了主意,而且听这个意思,是不准备今秋的备战了——这真的是皇帝的遗诏吗?
“此乃大行皇帝遗诏无疑,”道衍道:“只是最后这两句,怕是有人添上去,专用来挟制诸王,尤其是燕王殿下您的。”
划给了宁王,从此兀良哈三卫不再隶属北平,而是归属了宁王大宁都司。
父皇为什么宁愿将这这精良的三卫划给一个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毛头小子,也不愿交给自己这样已经在行军打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老成持重的藩王呢?
燕王朱棣不愿意想下去。
他前两年帮宁王练兵的时候,再次观摩了宁王手下的兀良哈三卫,发现这些蒙古骑兵一如既往地骁勇,他这个宁王弟弟,倒也有些才略,能驱使这些蒙古人作战。只是他依然不甘心,父皇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东西出来,补贴了宁王啊!他如何能甘心呢!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他的秦王兄长去世后,皇帝居然再次为宁王手下的三卫划分了草场,这就是为摇摆不定的蒙人提供了归降之地,宁王弟手下的蒙人骑兵,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不过三五年后,宁王的甲兵已经在其他几位诸如谷王、辽王、代王之上了,在就藩的藩王里,除了秦晋燕这三位,独属宁王兵马最为雄壮了。
所以燕王这么一说,谭渊就哑口无言。
去开平跑马的陈珪、徐祥就道:“今次开平太仆寺的马政,很不好,定驹据说只有百十来头,种马死得多,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若要凑齐骑兵,总要往山西、辽东牧马场调马,辽王说可以调来八百匹,晋王那里——”
此时朝廷施行的是“官牧”与“民牧”相结合的办法,“民牧”毕竟不为主要,官牧则将重点放在江北,太仆寺在北平、辽东、山西陕西、甘肃等边防重地,均设马场,北平这边的马场就在开平,开平是既要军屯,又要养马,而且这太仆寺的马政是去年才条缕清晰起来的,以前全是散养,如今有行太仆寺,管束方便,但是底子太烂,五月上报定驹,也就是一年之内马驹产量,结果据说种马死了一批,马驹数量可怜,这种情况,算是这一年开平的马政完蛋了,只能从离得近的辽东、山西行太仆寺调马,毕竟国朝的骑兵一直不如北元,所以他们发急,皇帝也急,在前几次的诏谕中,皇帝就道:“今方马少,全仰步兵。”
据说辽王倒是能调马,但是诸将对马匹种性也不太有底,因为辽东那边,和朝鲜离得近,说是八百匹马,万一来八百匹高丽马,这马骨架矮小,拉粮倒是可以,上了战场,那真是落后许多,不过有马就是比没马好,要不然燕王也不会暗自收了朝鲜使臣的马匹。
他们说着看了看,见上座的燕王没有反应,他们才道:“晋王新丧,世子即位,听闻是个斯文人,总归还没有娴习军旅,此次巡边,皇上也没有叫晋王参与,不知道咱们殿下的书信,是否能从山西马场调来军马?”
“皇上命咱们殿下节制大小官军,”朱能拍桌子道:“山西兵马,亦在提备之中,论公,晋王焉敢不从军令?论私,咱们殿下是他的亲叔叔,何况殿下如今,乃是皇上为嗣君选定的周公,将来周公辅政,天下归心,别说各地藩王,大小臣工都要听咱们殿下的,是不是呀殿下?”
“周公”这说法,不是朱能信口胡吹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是皇上的诏纸上写的,也就七八日前,燕王收到了皇帝的敕谕,敕中说“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这是明确说明了,燕王是实际意义上的长子,攘外安内,总率诸王,克成周公,辅佐太孙,作为燕王的直属将领,大家如何不由衷高兴呢,诸人站起来频频向燕王敬酒,说着高兴的话,又想起洪武二十三年燕王收降乃而不花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跟随燕王雪夜度迤都,一举功成,这次大捷震动朝野,乃是因为是藩王首次出征便大获全胜,而同去的晋王一无所获而还,秦王地处西秦,在对北狄的军事行动中其实排不上用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二十八年正月,征叛番于洮州,番惧而降之事,而且说句实在的,秦王这个藩王,是因为秦王的年纪是诸子之中除了太子之外最大的一个,才做了秦王,这一点在皇帝给秦王的谥册上写得很清楚:“以尔年长,首封于秦”。
秦王并不是皇帝期待的年长之子,他在藩国很是有一些不法之事,皇帝甚至派了先懿文太子去查验,而秦王所有的过失,其实抵不上太子从陕西回来之后不久便去世这一件事。这也就是皇帝为什么给他“愍”这样的谥号,说他不良于德,竟殒厥身的原因。
秦王教皇帝失望了,不过还有晋王,晋王的确是皇帝钟爱的儿子,而且仪表堂堂,修目美髯,顾盼有威,也是个有智略的人,刚去封国那几年,骄纵不法一些,但是跟随太子回京之后,一改脾性,以礼待人,虽然在用兵上取得的成绩不如燕王,但是好歹也听话,皇帝说什么,他也肯听。所以晋王薨了之后,皇帝给的谥册就比秦王的好多了,“尔者因疾永逝,特遵古典,赐谥曰恭”。
秦晋二王死后,燕王就成了诸王之中最长者,说起三王封号是依次而降的,也就是说,皇上和大臣们都以为,秦王这个封号并封地是最尊的,其次是晋王,再次是燕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皇帝曾想过迁都西安,理由很简单,长安作为都城,若是不好,汉朝和唐朝为何建都于此?所谓“据百二河山之胜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若关中,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这是封地,而在封号上,秦王其实略逊于晋王。因为晋王这个封号,乃是春秋最大的公国,春秋时候,南方自称蛮夷,秦国还未强大,诸国以晋为尊,而秦王这个封号尊贵乃是因为除了统一天下的是秦国外,还因为唐朝出了个赫赫有名的秦王李世民,因此为尊。
但说晋不如秦,是因为山西之地,并未有建都过,因此逊之。
那么若是按这个说法,老四朱棣其实应该为齐王或者楚王了,因为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但是皇帝将齐王、楚王给了老六和老七,而将朱棣封做了燕王。
这“燕王”的封号,该怎么看呢?
首先来看北平这个地方,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皇,而俯视庭宇也。又居庸、古北、松亭诸关,东西千里,险峻相连,据守尤易。
幽燕之地,乃是辽、金、元三朝首都,自胡人乘运而兴,百年来全国政治地理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将关内外西北东北连在一起来看,北平至关重要。而在二十年的与北元作战的情势来看,北元势力虽然退出塞外,先后以上都、应昌为中心,但是这些地方依然迫近北平,而且蒙人其心不死,依然想要南下攻打中原,北平就是首当其冲之地,更是抗元的一线之地,连晋王和辽王、代王都比不上,所以控制北平,将之分封给朱棣,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而燕王的确也不负重任,承担了防守和主动出击的责任,洪武二十三年就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战争,而最后他们这些从征的部队,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那年皇帝下令赏给北平都司及燕山卫军士二万四千六百余人钞七十二万六百七十五锭,为了激励他们更加奋勇出战,皇帝更是命令户部运送了白金十万两,文绮五千疋到燕王府中,专用来日后的赏赉。
所以诸将都有一种清晰的认识,跟着燕王就有肉吃,他们期盼着跟随燕王能建立更大的功勋,况且燕王除了赏罚分明,还爱护士卒,从上到下的将领、官兵,都愿为燕王而死。
就在诸将言笑晏晏、开怀畅饮之际,却忽然从端礼门里飞奔进来一名校尉:
“皇上,晏驾了!皇上晏驾了——”
恍如平地一声雷,殿内所有人都惊呆了,只余一片杯盏落地之声,而坐在主座上的燕王更是连人带椅子翻在地上,吓得他身后的马和李兴两个,急忙过去搀扶,扶起来才看到燕王刚才那一磕,居然将左鬓磕破了,鲜血随即流了出来。
高炽也是头脑一片空白,他站起来的时候也不由得踉跄了几步,他看到这个传信的人是急递铺的铺卒,而之后正式布告四方的颁诏钦使才会宣示遗诏,而颁诏钦使是隔了一天才抵达北平的,王府众人在承运殿前听读了大行皇帝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虑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福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布告天下,宜登大位,使知朕意。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在听到“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虑恐不终”一句时,燕王嚎啕大哭起来:“父皇,儿子不孝啊,儿子不孝啊!”
想想他在北平欢歌宴饮之时,宫城之中的父亲居然已经气息奄奄,他竟然一无所知;又想起自他就藩以来,皇帝常常手谕教导他,殷殷之期,敕谕之文都是亲自所书,便如同去岁,他和晋王的兵马离了开平数百里,皇帝知道了之后都八百里加急敕谕他们“尔等不能深思熟虑,提兵远行,不与敌遇,则侥幸耳。设若遇之,岂不危哉!”每字每句,都是谆谆教导,都是皇帝戎马生涯的经验之谈,无一不是呕心沥血之考,至今思之,燕王忍不住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燕王听到这一句,矍然抬头,遗诏为何不准诸王赴京哭丧?为何夺去诸王节制都司之权?也不过是十天前,燕王才接到皇帝的诏谕,以左都督杨文为总兵来北平参赞,大小官军,悉听自己节制,燕王此时正是拥有北平都司、行都司、宣府都司和大宁都司四大都司兵马及三王府护卫共计十五万人马的时候,十天的时间,皇帝就能改了主意,而且听这个意思,是不准备今秋的备战了——这真的是皇帝的遗诏吗?
“此乃大行皇帝遗诏无疑,”道衍道:“只是最后这两句,怕是有人添上去,专用来挟制诸王,尤其是燕王殿下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