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大宋女汉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熬上汤吧。”
齐氏点头说好,她先去给顺娘烧洗澡水,然后再熬汤。
顺娘走进堂屋去,看见她娘手里抱着慧儿,可成在一边的小凳子上坐着玩顺娘给她削制的几个木偶人,见到顺娘进来,可成就扔下了木偶人,跑过来抱住她的腿,亲热地喊二叔,顺娘一弯腰把他抱起来,问他今日在家里可有听他娘的话,可帮着他娘干活儿等。
可成说他既听了娘的话,也帮了娘干活儿,顺娘就在他的小脸蛋儿上亲了一口,赞他做得对。
“大郎,你自己下去玩儿,你二叔累一日了,让他坐下喝茶歇一歇。”刘氏哄着可成道。
可成就乖乖地从顺娘手臂里滑下去,依旧去他的小板凳上坐着,玩木偶人打架。
这里顺娘在她娘旁边的条凳上坐下,倒了一碗凉茶喝起来,刘氏便问她:“今日那谢家的小娘子来说你在谢家吃晚饭,到底为甚谢家要请你吃饭?”
顺娘问:“那谢二娘没与您说缘由?”
刘氏摇头:“没有,她匆匆跑了来,只说你让她捎话,说今晚在谢家吃饭,不回来,连自己是谁都没交代,便又匆匆地跑走了,着急忙慌的,就跟火烧上脚背一样……”
顺娘轻笑出声,随即把谢家为何请自己吃饭的原因告诉了刘氏,还说,她答应了陆展去谢家吃饭,是因为她觉得喜家初来杨柳镇,着实该多认识两户人家才是,还有陆展尽管是个秀才,还没有功名,但到底是个读书人,万一将来他真能得中进士,做个官,那么跟他认识对喜家是大有好处的。另外就是谢家是杨柳镇的坊户里面的上等户,对人也热忱,跟谢家打交道对喜家来说也不错。
刘氏:“原来今日跑来咱们家捎话的就是你昨日救下的没家教的小娘子,还真叫为娘说中了,还真是屠户家的女儿,你看看她今日着急忙慌地跑来,连自己是谁都不曾说……看在,她家晓得了你救了她好酒好肉款待你的份儿上,我就不说她了。只是,为娘觉着你想远了,咱们家到明年就会搬回喜家庄去,跟谢家,陆家也打不了多久交道的。”
顺娘忍了忍,没忍住,试探着问刘氏:“娘,若是咱们在这里能挣下比现如今更多几倍的钱,您还想回去吗?”
刘氏咋呼:“几倍的钱?你是说每月三五贯?”
顺娘点头,道:“说不定,三五贯都不止呢。”
她故意这么说,就是想让她娘动心,其实她对做什么买卖一月能有三五贯的收益还没头绪呢。
刘氏听了果然动心了,一把抓住顺娘搁在桌子上的一只手问:“到底是什么好买卖,你说给为娘听一听。”
顺娘灵机一动,就对刘氏说,她结交了城里宋家正店的老板娘,老板娘不但愿意收了她全部担进城的柴火和提进城的鱼,还说,若是顺娘将来存够了本钱,她愿意指点顺娘做买卖挣更多的钱。
“宋家正店?宋玉姐?”刘氏还是头一次听顺娘提起过这个人,先前顺娘只对她嫂嫂提起过,但别的话都没说,齐氏也没多问。
顺娘便把宋家正店的规模以及宋玉姐为人吹嘘了一番,还对刘氏说这个宋玉姐的大哥在工部曹侍郎家里做管家,极有权势的。
“曹侍郎?那是多大的官?”刘氏更感兴趣了,揪住顺娘的衣袖追问道。
也难怪刘氏一听说宋玉姐家里跟当朝做官的人家有关系,就紧追着问,实在是这个时代官与民之间的差距用天渊之别来说也不过分。儒生一旦考中进士做了官,不但本身俸禄优厚,家族里的人也是跟着鸡犬升天,可以享受官府的种种优待,比如免除服役,官户交的田租也会减轻,更别说那些品级高的官员了。
而曹侍郎可是正二品大员,拿到顺娘穿前的时代比,也是属于部长省长这一级别的。
这个时代的普通平民百姓一年下来,甚至数年下来连个七品芝麻官都见不到,更别说朝廷二品大员了。
所以,当顺娘告诉曹侍郎是二品大员时,把刘氏给惊得张大了嘴,好久都吐不出半个字,过了好一会儿才抚着自己的胸口说:“我的娘欸,好大的官!”
要说刚开始顺娘说的留在杨柳镇能够每月多赚三五贯钱,刘氏还不太相信的话,听到后面愿意帮顺娘的宋玉姐的后台是曹侍郎后,她现在完全相信了顺娘的话。
紧紧抓着顺娘的手,刘氏让顺娘一定要抱住宋玉姐这根大|腿,在汴梁发家致富,光宗耀祖,以后回喜家庄去买三五十亩地,再盖间大宅子,让喜家庄的乡亲们都羡慕眼馋。
顺娘听了她娘的话,真想也像她娘那样,脱口而出“我的娘欸”,为什么她这便宜娘始终忘不了也回喜家庄去呀?即便在城里发了财也不忘记要回去?
看来,等到真发了财,她就要在城里买房子,才能断了她娘回喜家庄的念头。
不管怎么说,她娘松了口,改变了主意,同意留下来让顺娘去做买卖发财,她的初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故而,顺娘的心情那是相当地好,以至于嫂子齐氏进来时看到她笑得那样,问她可是有什么好事。不等顺娘搭话,齐氏已经抢先把顺娘在汴梁城里认识了一位开大酒店的女老板,这位女老板后台极硬,家里的大哥在朝廷里二品大官家里做管家,关键是这位女老板要帮顺娘,指点顺娘做买卖的事情告诉了齐氏。
刘氏还说有宋玉姐这样有后台的老板指点,顺娘一定能够发财,这可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看来喜家来到杨柳镇是走对方向了,改天她要上庙里去拜佛烧香,感谢佛祖保佑顺娘结交了贵人,眼看着就要发达了……
看着婆婆眉飞色舞,兴奋地说话,嘴巴里甚至喷出了唾沫星子,还有顺娘在灯下那张笑脸,刘氏却只有淡淡的喜悦,更多的却是莫名的担心,这担心跟顺娘相关。
女人的直觉让齐氏感觉那个宋玉姐怕不只是单纯地帮忙,她应该隐含着什么别的目的。
顺娘扮成男子,相貌堂堂,难保那宋玉姐不是瞧上了她?
不行,一会儿得私下问一下顺娘,那个宋玉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得提醒顺娘可不要着了宋玉姐的道儿,毕竟顺娘并不是真的男子,要真有个什么事儿,顺娘一定会吃大亏的,她作为顺娘的嫂子,可不能眼看着她跳到火坑儿里去。
她知道在镇子西头有一家杨柳镇最大的方家米面铺,所以,从家里跑出来之后就兴冲冲地直接快步往方家米面铺去,到了方家米面铺的时候,米面铺的伙计正在上灯,屋子里点上油灯,屋外摆上类似于现代的灯箱,灯箱上是方家米面几个字,当然灯箱里面用于照明的是油灯或者蜡烛。
见到顺娘来,曾经接待过她的一个店伙计就迎上来殷勤问她可是要买米买面。
顺娘说自己想看一看店里面都有些什么豆子卖。
店伙计就带她进去看,在店内摆放的一大排陶制大罐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豆子,黄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
看到绿豆那一刻,顺娘惊喜起来,立即问伙计这个绿豆怎么卖的。
店伙计告诉顺娘,这个绿豆是最近几年才从天竺那边传过来的,种的人还不多,而且这个豆子多半是用来磨粉做糕饼。
顺娘点了点头,问店伙计这个绿豆多少钱,伙计告诉她最少也需要十五文一斤,这可比此时的米价贵三倍不止。她又指一指黄豆怎么卖的,店伙计告诉她,黄豆三斤半十文,算下来就是三文多一斤,而米价要比黄豆的价格贵上差不多一文。
这个比率,跟穿前的顺娘所处的时代的米价和豆子的价格比率相差无几,所以,顺娘判断方家米面铺的店伙计告诉她的是良心价格,并没有坐地起价。
于是顺娘指了黄豆和绿豆,要他各样给自己称上一斤,而且,她还问店伙计,如果要得多,他能否给自己少算些钱。
店伙计道:“这是自然,若是每样要上五十斤以上,按鄙店的规矩能比零卖给您的少上两成的价。”
顺娘道好,从腰间的钱袋里面摸出了十八文钱递给伙计,伙计接了钱,给她称了今年新出的黄豆和绿豆各一斤,因她爽利,没有拿十七文就叫伙计各称上一斤,所以店伙计在给她称绿豆的时候就给她称了一斤一两,这样算起来还是顺娘稍占便宜。
这就是宋人做买卖的时候普通店家和客人之间的进退之道,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你敬我一尺我便敬你一丈。会做买卖的店家都会跟店伙计讲这个,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得罪客人,你稍微大方些,那么客人下次还会来你店里买东西,如果他来十次,绝对会比你第一次就克扣斤两赚的钱更多。而且开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店有口碑,有了口碑,才会有回头客,才会客似云来。在古代,口碑不是靠打电视广告拥有的,而是口口相传。并且,古代的百姓流动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往往来一家店里买东西的人,都是在此地住了几代的人,所以,完全不可想象,一家店铺若是没有口碑,能够把店开久,能够赚到钱。
来熬上汤吧。”
齐氏点头说好,她先去给顺娘烧洗澡水,然后再熬汤。
顺娘走进堂屋去,看见她娘手里抱着慧儿,可成在一边的小凳子上坐着玩顺娘给她削制的几个木偶人,见到顺娘进来,可成就扔下了木偶人,跑过来抱住她的腿,亲热地喊二叔,顺娘一弯腰把他抱起来,问他今日在家里可有听他娘的话,可帮着他娘干活儿等。
可成说他既听了娘的话,也帮了娘干活儿,顺娘就在他的小脸蛋儿上亲了一口,赞他做得对。
“大郎,你自己下去玩儿,你二叔累一日了,让他坐下喝茶歇一歇。”刘氏哄着可成道。
可成就乖乖地从顺娘手臂里滑下去,依旧去他的小板凳上坐着,玩木偶人打架。
这里顺娘在她娘旁边的条凳上坐下,倒了一碗凉茶喝起来,刘氏便问她:“今日那谢家的小娘子来说你在谢家吃晚饭,到底为甚谢家要请你吃饭?”
顺娘问:“那谢二娘没与您说缘由?”
刘氏摇头:“没有,她匆匆跑了来,只说你让她捎话,说今晚在谢家吃饭,不回来,连自己是谁都没交代,便又匆匆地跑走了,着急忙慌的,就跟火烧上脚背一样……”
顺娘轻笑出声,随即把谢家为何请自己吃饭的原因告诉了刘氏,还说,她答应了陆展去谢家吃饭,是因为她觉得喜家初来杨柳镇,着实该多认识两户人家才是,还有陆展尽管是个秀才,还没有功名,但到底是个读书人,万一将来他真能得中进士,做个官,那么跟他认识对喜家是大有好处的。另外就是谢家是杨柳镇的坊户里面的上等户,对人也热忱,跟谢家打交道对喜家来说也不错。
刘氏:“原来今日跑来咱们家捎话的就是你昨日救下的没家教的小娘子,还真叫为娘说中了,还真是屠户家的女儿,你看看她今日着急忙慌地跑来,连自己是谁都不曾说……看在,她家晓得了你救了她好酒好肉款待你的份儿上,我就不说她了。只是,为娘觉着你想远了,咱们家到明年就会搬回喜家庄去,跟谢家,陆家也打不了多久交道的。”
顺娘忍了忍,没忍住,试探着问刘氏:“娘,若是咱们在这里能挣下比现如今更多几倍的钱,您还想回去吗?”
刘氏咋呼:“几倍的钱?你是说每月三五贯?”
顺娘点头,道:“说不定,三五贯都不止呢。”
她故意这么说,就是想让她娘动心,其实她对做什么买卖一月能有三五贯的收益还没头绪呢。
刘氏听了果然动心了,一把抓住顺娘搁在桌子上的一只手问:“到底是什么好买卖,你说给为娘听一听。”
顺娘灵机一动,就对刘氏说,她结交了城里宋家正店的老板娘,老板娘不但愿意收了她全部担进城的柴火和提进城的鱼,还说,若是顺娘将来存够了本钱,她愿意指点顺娘做买卖挣更多的钱。
“宋家正店?宋玉姐?”刘氏还是头一次听顺娘提起过这个人,先前顺娘只对她嫂嫂提起过,但别的话都没说,齐氏也没多问。
顺娘便把宋家正店的规模以及宋玉姐为人吹嘘了一番,还对刘氏说这个宋玉姐的大哥在工部曹侍郎家里做管家,极有权势的。
“曹侍郎?那是多大的官?”刘氏更感兴趣了,揪住顺娘的衣袖追问道。
也难怪刘氏一听说宋玉姐家里跟当朝做官的人家有关系,就紧追着问,实在是这个时代官与民之间的差距用天渊之别来说也不过分。儒生一旦考中进士做了官,不但本身俸禄优厚,家族里的人也是跟着鸡犬升天,可以享受官府的种种优待,比如免除服役,官户交的田租也会减轻,更别说那些品级高的官员了。
而曹侍郎可是正二品大员,拿到顺娘穿前的时代比,也是属于部长省长这一级别的。
这个时代的普通平民百姓一年下来,甚至数年下来连个七品芝麻官都见不到,更别说朝廷二品大员了。
所以,当顺娘告诉曹侍郎是二品大员时,把刘氏给惊得张大了嘴,好久都吐不出半个字,过了好一会儿才抚着自己的胸口说:“我的娘欸,好大的官!”
要说刚开始顺娘说的留在杨柳镇能够每月多赚三五贯钱,刘氏还不太相信的话,听到后面愿意帮顺娘的宋玉姐的后台是曹侍郎后,她现在完全相信了顺娘的话。
紧紧抓着顺娘的手,刘氏让顺娘一定要抱住宋玉姐这根大|腿,在汴梁发家致富,光宗耀祖,以后回喜家庄去买三五十亩地,再盖间大宅子,让喜家庄的乡亲们都羡慕眼馋。
顺娘听了她娘的话,真想也像她娘那样,脱口而出“我的娘欸”,为什么她这便宜娘始终忘不了也回喜家庄去呀?即便在城里发了财也不忘记要回去?
看来,等到真发了财,她就要在城里买房子,才能断了她娘回喜家庄的念头。
不管怎么说,她娘松了口,改变了主意,同意留下来让顺娘去做买卖发财,她的初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故而,顺娘的心情那是相当地好,以至于嫂子齐氏进来时看到她笑得那样,问她可是有什么好事。不等顺娘搭话,齐氏已经抢先把顺娘在汴梁城里认识了一位开大酒店的女老板,这位女老板后台极硬,家里的大哥在朝廷里二品大官家里做管家,关键是这位女老板要帮顺娘,指点顺娘做买卖的事情告诉了齐氏。
刘氏还说有宋玉姐这样有后台的老板指点,顺娘一定能够发财,这可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看来喜家来到杨柳镇是走对方向了,改天她要上庙里去拜佛烧香,感谢佛祖保佑顺娘结交了贵人,眼看着就要发达了……
看着婆婆眉飞色舞,兴奋地说话,嘴巴里甚至喷出了唾沫星子,还有顺娘在灯下那张笑脸,刘氏却只有淡淡的喜悦,更多的却是莫名的担心,这担心跟顺娘相关。
女人的直觉让齐氏感觉那个宋玉姐怕不只是单纯地帮忙,她应该隐含着什么别的目的。
顺娘扮成男子,相貌堂堂,难保那宋玉姐不是瞧上了她?
不行,一会儿得私下问一下顺娘,那个宋玉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得提醒顺娘可不要着了宋玉姐的道儿,毕竟顺娘并不是真的男子,要真有个什么事儿,顺娘一定会吃大亏的,她作为顺娘的嫂子,可不能眼看着她跳到火坑儿里去。
她知道在镇子西头有一家杨柳镇最大的方家米面铺,所以,从家里跑出来之后就兴冲冲地直接快步往方家米面铺去,到了方家米面铺的时候,米面铺的伙计正在上灯,屋子里点上油灯,屋外摆上类似于现代的灯箱,灯箱上是方家米面几个字,当然灯箱里面用于照明的是油灯或者蜡烛。
见到顺娘来,曾经接待过她的一个店伙计就迎上来殷勤问她可是要买米买面。
顺娘说自己想看一看店里面都有些什么豆子卖。
店伙计就带她进去看,在店内摆放的一大排陶制大罐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豆子,黄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
看到绿豆那一刻,顺娘惊喜起来,立即问伙计这个绿豆怎么卖的。
店伙计告诉顺娘,这个绿豆是最近几年才从天竺那边传过来的,种的人还不多,而且这个豆子多半是用来磨粉做糕饼。
顺娘点了点头,问店伙计这个绿豆多少钱,伙计告诉她最少也需要十五文一斤,这可比此时的米价贵三倍不止。她又指一指黄豆怎么卖的,店伙计告诉她,黄豆三斤半十文,算下来就是三文多一斤,而米价要比黄豆的价格贵上差不多一文。
这个比率,跟穿前的顺娘所处的时代的米价和豆子的价格比率相差无几,所以,顺娘判断方家米面铺的店伙计告诉她的是良心价格,并没有坐地起价。
于是顺娘指了黄豆和绿豆,要他各样给自己称上一斤,而且,她还问店伙计,如果要得多,他能否给自己少算些钱。
店伙计道:“这是自然,若是每样要上五十斤以上,按鄙店的规矩能比零卖给您的少上两成的价。”
顺娘道好,从腰间的钱袋里面摸出了十八文钱递给伙计,伙计接了钱,给她称了今年新出的黄豆和绿豆各一斤,因她爽利,没有拿十七文就叫伙计各称上一斤,所以店伙计在给她称绿豆的时候就给她称了一斤一两,这样算起来还是顺娘稍占便宜。
这就是宋人做买卖的时候普通店家和客人之间的进退之道,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你敬我一尺我便敬你一丈。会做买卖的店家都会跟店伙计讲这个,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得罪客人,你稍微大方些,那么客人下次还会来你店里买东西,如果他来十次,绝对会比你第一次就克扣斤两赚的钱更多。而且开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店有口碑,有了口碑,才会有回头客,才会客似云来。在古代,口碑不是靠打电视广告拥有的,而是口口相传。并且,古代的百姓流动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往往来一家店里买东西的人,都是在此地住了几代的人,所以,完全不可想象,一家店铺若是没有口碑,能够把店开久,能够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