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人间问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按照惯例每年的会试都会由礼部来主持,但是不同于前朝的规矩,天渊的会试虽然主考官也是由礼部的人来担任,但是副考官却不受限制,不过这几年以来六名副考官大多出自翰林院和国子监,其中由以翰林院为盛。
今科科举的六名副考官中有四名出自翰林院,相较于往年来说算是平衡了不少。这四名副考官中的两位在翰林院中的地位仅次于那位当朝太师,分别掌管翰林院的规矩和人才举荐,但是很奇怪,这两位号称“他的道理便是最服人的规矩”和“手握半数京羁文官苗子”的翰林院副院长就仅仅是两位年过半百的读书人而已。
他们不是念修更不是什么学宫的君子圣人,就单纯是两个读书人,虽然玉陵城里普通的读书人多于牛毛,但是以这两位的身份和地位,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学问,怎么也该是个感知念修才是的。
念修虽然是个稀罕玩意儿但是对于这些学问深重的读书人来说却不算是稀罕。毕竟念修讲究的是意识上的境界,而读书能读到他们那种程度意识上的境界又如何会低呢?
可偏偏这两个人就是未踏足于修行行列,这对于无数想要踏足修行却终不可得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异类。
另外来自翰林院的两位院士正是那日杨文锋大闹翰林院与刘彦共同出手的九人之中的两位,而国子监的两位则是担任司业之职,今日相聚于此正是商议会试的相关事宜。
礼部这次的主考官是左侍郎晋心安,往年的会试往往是不需要这位坐礼部第二把交椅的侍郎大人亲自主持的,今年礼部的主考官派出了这位号称最擅礼制,最懂诗文的晋心安可见这次会试的不简单。
同于往年会试三科,律诗,经史书文以及策论,这几位互相商讨出题以及会试的具体事宜,大概到日落西山之时才商讨完毕,至于之后相关的弥封、誊录、校对、填榜等事宜自然不需要这几位亲自去操劳。
在商讨完毕之后左侍郎先行离开,从始到终这位侍郎大人都并未有多余的客套话但却并未失礼,这让翰林院身份较高的两位副院长大为称赞,而国子监的两位司业虽未如何“气盛”但是却也不卑不亢,相较于他们另外两位翰林院的老儒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但是心底里其实是有些心思的。
显然前些日子里的那场翰林风波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映像过于深刻。
晋心安离去之后国子监的两位司业也随之离开,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翰林院中的四个“自己人”。
“此科会试不同于以往,稍后无论是监考还是阅卷咱们几个老家伙都要上一些心,听说除了荀攸这几个读书人的好苗子以外江南那边也来了几个有趣的读书人,都是好后生呐?”这位翰林院副院长叫孙东阳,老人在天渊朝堂之上声名显着,除了他是前朝硕果仅存的几位大儒之外还在于老人的育才举荐,如今朝堂之上那些炙手可热的年轻人,那些将来有可能位极人臣的读书人有很多都出自他的门下。
“荀攸他们几个孩子确实不错,颇有儒风,但是我听说今科会试那王羲颐也要参加,若是那人参与的话……”相对于两位副院长稍微年轻一些的一位翰林院士神色有些忧虑。
“王羲颐,这老家伙不在他的野萍学宫待着来我玉陵作甚,既然他已经是江湖乡野中人又何必来朝堂之上搅局?”听到这位院士的开口另外一名院士也紧皱眉头。
别人不知道这王羲颐是何人那不奇怪,毕竟相较于普通读书人来说江湖之上的那几座学宫实在是太过遥远一些,但是这两位已然感知的老儒却很清楚当年的王羲颐的学问是何等的如日中天。
当年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位年轻人游历诸国而试,这位年轻人在诸国大考中无一例外皆拔得头筹,但却又都拒绝了所有入仕的机会。
那一年秋,年轻人入玉陵,于各大文士集会中才气冠绝当场,同年秋闱于考场之前作诗文各一而后离去,那科会试有大儒尝试阅卷,据说当时那位主考官对此人文章惊为天人,扬言若是此人参与会试其他人终身无望会元矣!
这个人就是王羲颐,后来创立野萍学宫与其它学宫平齐而立,如今这样一个人要来参加玉陵会试又如何能不让他们几人重视呢?
先别提他是不是包藏祸心另有目的,就单单对方的身份来参加这会试就太过不合时宜,这样一个人若是参与其中让其他读书人如何是好,那状元岂非他囊中之物不成?
“王羲颐又如何?既然凭自身学问应试他便就是一个考生,既然是考生又有何区别?”另外一位名为柳青林的副院长冷哼了一声,似乎对两人的说辞有些不满。
其实是非常不满的,那日杨文锋大闹翰林院其实柳青林是在的,但是当日那场面他不愿也不屑去和杨文锋相对,其实说到底也是没有脸去和对方多说什么。
读书人互相不服切磋学问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发什么挑战书往人家身上泼脏水逼对方来切磋实在是有些下作了,更何况对方来了却不谈学问而是要用比拼武力,这哪里是什么读书人分明就是泼皮无赖啊!
翰林院刘彦几人是太子的人不假,但是若不是孙东阳拦着他柳青林指不定就要在刘彦脸上吐口水了,如今听到这两人的话他又如何能不生气呢?
“我辈读书人,学问有高低不假... -->>
按照惯例每年的会试都会由礼部来主持,但是不同于前朝的规矩,天渊的会试虽然主考官也是由礼部的人来担任,但是副考官却不受限制,不过这几年以来六名副考官大多出自翰林院和国子监,其中由以翰林院为盛。
今科科举的六名副考官中有四名出自翰林院,相较于往年来说算是平衡了不少。这四名副考官中的两位在翰林院中的地位仅次于那位当朝太师,分别掌管翰林院的规矩和人才举荐,但是很奇怪,这两位号称“他的道理便是最服人的规矩”和“手握半数京羁文官苗子”的翰林院副院长就仅仅是两位年过半百的读书人而已。
他们不是念修更不是什么学宫的君子圣人,就单纯是两个读书人,虽然玉陵城里普通的读书人多于牛毛,但是以这两位的身份和地位,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学问,怎么也该是个感知念修才是的。
念修虽然是个稀罕玩意儿但是对于这些学问深重的读书人来说却不算是稀罕。毕竟念修讲究的是意识上的境界,而读书能读到他们那种程度意识上的境界又如何会低呢?
可偏偏这两个人就是未踏足于修行行列,这对于无数想要踏足修行却终不可得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异类。
另外来自翰林院的两位院士正是那日杨文锋大闹翰林院与刘彦共同出手的九人之中的两位,而国子监的两位则是担任司业之职,今日相聚于此正是商议会试的相关事宜。
礼部这次的主考官是左侍郎晋心安,往年的会试往往是不需要这位坐礼部第二把交椅的侍郎大人亲自主持的,今年礼部的主考官派出了这位号称最擅礼制,最懂诗文的晋心安可见这次会试的不简单。
同于往年会试三科,律诗,经史书文以及策论,这几位互相商讨出题以及会试的具体事宜,大概到日落西山之时才商讨完毕,至于之后相关的弥封、誊录、校对、填榜等事宜自然不需要这几位亲自去操劳。
在商讨完毕之后左侍郎先行离开,从始到终这位侍郎大人都并未有多余的客套话但却并未失礼,这让翰林院身份较高的两位副院长大为称赞,而国子监的两位司业虽未如何“气盛”但是却也不卑不亢,相较于他们另外两位翰林院的老儒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但是心底里其实是有些心思的。
显然前些日子里的那场翰林风波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映像过于深刻。
晋心安离去之后国子监的两位司业也随之离开,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翰林院中的四个“自己人”。
“此科会试不同于以往,稍后无论是监考还是阅卷咱们几个老家伙都要上一些心,听说除了荀攸这几个读书人的好苗子以外江南那边也来了几个有趣的读书人,都是好后生呐?”这位翰林院副院长叫孙东阳,老人在天渊朝堂之上声名显着,除了他是前朝硕果仅存的几位大儒之外还在于老人的育才举荐,如今朝堂之上那些炙手可热的年轻人,那些将来有可能位极人臣的读书人有很多都出自他的门下。
“荀攸他们几个孩子确实不错,颇有儒风,但是我听说今科会试那王羲颐也要参加,若是那人参与的话……”相对于两位副院长稍微年轻一些的一位翰林院士神色有些忧虑。
“王羲颐,这老家伙不在他的野萍学宫待着来我玉陵作甚,既然他已经是江湖乡野中人又何必来朝堂之上搅局?”听到这位院士的开口另外一名院士也紧皱眉头。
别人不知道这王羲颐是何人那不奇怪,毕竟相较于普通读书人来说江湖之上的那几座学宫实在是太过遥远一些,但是这两位已然感知的老儒却很清楚当年的王羲颐的学问是何等的如日中天。
当年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位年轻人游历诸国而试,这位年轻人在诸国大考中无一例外皆拔得头筹,但却又都拒绝了所有入仕的机会。
那一年秋,年轻人入玉陵,于各大文士集会中才气冠绝当场,同年秋闱于考场之前作诗文各一而后离去,那科会试有大儒尝试阅卷,据说当时那位主考官对此人文章惊为天人,扬言若是此人参与会试其他人终身无望会元矣!
这个人就是王羲颐,后来创立野萍学宫与其它学宫平齐而立,如今这样一个人要来参加玉陵会试又如何能不让他们几人重视呢?
先别提他是不是包藏祸心另有目的,就单单对方的身份来参加这会试就太过不合时宜,这样一个人若是参与其中让其他读书人如何是好,那状元岂非他囊中之物不成?
“王羲颐又如何?既然凭自身学问应试他便就是一个考生,既然是考生又有何区别?”另外一位名为柳青林的副院长冷哼了一声,似乎对两人的说辞有些不满。
其实是非常不满的,那日杨文锋大闹翰林院其实柳青林是在的,但是当日那场面他不愿也不屑去和杨文锋相对,其实说到底也是没有脸去和对方多说什么。
读书人互相不服切磋学问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发什么挑战书往人家身上泼脏水逼对方来切磋实在是有些下作了,更何况对方来了却不谈学问而是要用比拼武力,这哪里是什么读书人分明就是泼皮无赖啊!
翰林院刘彦几人是太子的人不假,但是若不是孙东阳拦着他柳青林指不定就要在刘彦脸上吐口水了,如今听到这两人的话他又如何能不生气呢?
“我辈读书人,学问有高低不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