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天下豪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庶孽”了。比如马人望、马人杰和马人材就是嫡子,而马植是庶子,这位上山打游击的赵钟哥则是孽子,就私生子或是丫鬟生的儿子……他也配姓赵吗?
总之,各种儿子的待遇都是不一样的!而一碗水端不平,狗咬狗,人打人的事情就少不了啦。
不过在马人望看来,赵钟哥终究是姓赵的!老祖宗总是大汉奸赵延寿和投降功臣赵赞(开封府的将门)吧?所以他也不忍赶尽杀绝,还是想要招安他的。
马人望的儿子马英对父亲的想法有些不解:“阿爹,钟哥是个祸害,留他做甚?”
马人望回头瞪了儿子一眼:“天下要乱了!像钟哥这样的壮士,在燕四家中还能有第二个吗?将来我们燕四家若想有所作为,还用得着他去冲锋陷阵啊……赵家的老太师也糊涂,不就是一个庶子的名分吗?给他不就是了!”
原来这个赵家孽子还是个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真的要乱?”马英有些担心地问。
马人望点点头,“乱是肯定要乱了,就不知道甚时候开始乱。现在阻卜已经乱了,女直正准备作乱,渤海奴又贼心不死!连南朝的汉人也来添乱……”
……
“渤海苦奴,参差百万众,日夜劳作无衣食,望天塌;海东盛国,锦绣三千里,男耕女织家安乐,如梦中……”
凄苦悠扬的歌声传入了武好古的耳中,他这时候正乘坐在一艘用长桨和硬帆驱动的海船上,逶迤向北而行,在界河通往析津府城的桑干河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
唱歌的正是挥汗如雨在划着船桨的苦力,是用一种武好古听不懂的语言在吟唱。
桑干河两岸,此时则是绿野如画。
武好古在清州榷场没有多做停留,第二天一早就上了一艘从辽东开来的辽国海船,就是现在乘坐的这艘大约十余丈长的桨帆海舟。
海舟上装满了粮食,都是从辽东的苏州运往析津府的。马植告诉武好古,析津府城是辽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二十多万近三十万人,所以粮食供应一直是个问题,从辽圣宗时代开始,就必须依靠辽东粮食补给了。
而辽东的粮食,则全靠海运输往析津府。不过承担海运任务的船只并不是商船,而是一种繁重的劳役——辽国可没什么《雇役法》,也没什么海商,就是有海商也是燕四家的船,谁敢征用?所以要把辽东的粮食运往析津府的方法就是征用渤海民伕伐木造船,然后驾船运粮。
淹死、累死的就算命苦,活下来的就是走运啦!
武好古现在乘坐的这条船,就是东京户部使司的转运判官控制的运粮纲船。这位转运判官自然也姓马,属于人字辈。船上还有几个马家的门客在做押船和船头,都垮着腰刀拎着皮鞭,凶神恶煞一样的督促渤海奴用力划船。
听到渤海奴凄惨吟唱,立马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了毛。
“不许唱!”
“该死的渤海奴,谁敢再唱老子就宰了谁!”
“啪啪啪……”
武好古这时就站在船舱顶部的平台上,和换上了契丹女装的西门青一块儿看看风景,谈谈人生理想。
突然听到下面炸了锅,有些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那些渤海人在唱甚底?”
西门青懂一点渤海话,其实她就是不懂,也知道渤海人在唱什么?
“他们在唱《渤海奴》,这是渤海大宝剑所作的反歌。”
反歌?是反动歌曲的意思吗?
武好古皱着眉头问:“辽国这里,汉人和渤海人的关系好不好?”
他在后世就听说过渤海人的汉化程度比较高,在辽国是“同汉制”的,也就想当然认为渤海汉儿亲如一家了。
可是现在他却发现,虽然渤海人和汉人的服装接近,区别只是渤海男子都留着一根辫子——和清朝男子的发型有点类似,但也不是完全一样,他们是只留辫子不剃发——但是关系却不像很好的样子。
顺便提一下,在辽国区别男子民族属性的方法不是看衣着,也不是辩语言,而是看头发。汉人一定是留发髻的。契丹人和奚人则是剃个“地中海”,然后左右各梳一根辫子。渤海人则不剃头,梳一根大辫子。阻卜人的发型和契丹人、奚人比较接近,也会扎两根辫子,头顶剃光,不过他们会在额前留一撮毛,就像中原的小儿一样。而女直人则是剃头辫发,而且就留颅后的两撮,用色丝系之,大概就是两根金钱鼠尾巴吧?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庶孽”了。比如马人望、马人杰和马人材就是嫡子,而马植是庶子,这位上山打游击的赵钟哥则是孽子,就私生子或是丫鬟生的儿子……他也配姓赵吗?
总之,各种儿子的待遇都是不一样的!而一碗水端不平,狗咬狗,人打人的事情就少不了啦。
不过在马人望看来,赵钟哥终究是姓赵的!老祖宗总是大汉奸赵延寿和投降功臣赵赞(开封府的将门)吧?所以他也不忍赶尽杀绝,还是想要招安他的。
马人望的儿子马英对父亲的想法有些不解:“阿爹,钟哥是个祸害,留他做甚?”
马人望回头瞪了儿子一眼:“天下要乱了!像钟哥这样的壮士,在燕四家中还能有第二个吗?将来我们燕四家若想有所作为,还用得着他去冲锋陷阵啊……赵家的老太师也糊涂,不就是一个庶子的名分吗?给他不就是了!”
原来这个赵家孽子还是个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真的要乱?”马英有些担心地问。
马人望点点头,“乱是肯定要乱了,就不知道甚时候开始乱。现在阻卜已经乱了,女直正准备作乱,渤海奴又贼心不死!连南朝的汉人也来添乱……”
……
“渤海苦奴,参差百万众,日夜劳作无衣食,望天塌;海东盛国,锦绣三千里,男耕女织家安乐,如梦中……”
凄苦悠扬的歌声传入了武好古的耳中,他这时候正乘坐在一艘用长桨和硬帆驱动的海船上,逶迤向北而行,在界河通往析津府城的桑干河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
唱歌的正是挥汗如雨在划着船桨的苦力,是用一种武好古听不懂的语言在吟唱。
桑干河两岸,此时则是绿野如画。
武好古在清州榷场没有多做停留,第二天一早就上了一艘从辽东开来的辽国海船,就是现在乘坐的这艘大约十余丈长的桨帆海舟。
海舟上装满了粮食,都是从辽东的苏州运往析津府的。马植告诉武好古,析津府城是辽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二十多万近三十万人,所以粮食供应一直是个问题,从辽圣宗时代开始,就必须依靠辽东粮食补给了。
而辽东的粮食,则全靠海运输往析津府。不过承担海运任务的船只并不是商船,而是一种繁重的劳役——辽国可没什么《雇役法》,也没什么海商,就是有海商也是燕四家的船,谁敢征用?所以要把辽东的粮食运往析津府的方法就是征用渤海民伕伐木造船,然后驾船运粮。
淹死、累死的就算命苦,活下来的就是走运啦!
武好古现在乘坐的这条船,就是东京户部使司的转运判官控制的运粮纲船。这位转运判官自然也姓马,属于人字辈。船上还有几个马家的门客在做押船和船头,都垮着腰刀拎着皮鞭,凶神恶煞一样的督促渤海奴用力划船。
听到渤海奴凄惨吟唱,立马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了毛。
“不许唱!”
“该死的渤海奴,谁敢再唱老子就宰了谁!”
“啪啪啪……”
武好古这时就站在船舱顶部的平台上,和换上了契丹女装的西门青一块儿看看风景,谈谈人生理想。
突然听到下面炸了锅,有些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那些渤海人在唱甚底?”
西门青懂一点渤海话,其实她就是不懂,也知道渤海人在唱什么?
“他们在唱《渤海奴》,这是渤海大宝剑所作的反歌。”
反歌?是反动歌曲的意思吗?
武好古皱着眉头问:“辽国这里,汉人和渤海人的关系好不好?”
他在后世就听说过渤海人的汉化程度比较高,在辽国是“同汉制”的,也就想当然认为渤海汉儿亲如一家了。
可是现在他却发现,虽然渤海人和汉人的服装接近,区别只是渤海男子都留着一根辫子——和清朝男子的发型有点类似,但也不是完全一样,他们是只留辫子不剃发——但是关系却不像很好的样子。
顺便提一下,在辽国区别男子民族属性的方法不是看衣着,也不是辩语言,而是看头发。汉人一定是留发髻的。契丹人和奚人则是剃个“地中海”,然后左右各梳一根辫子。渤海人则不剃头,梳一根大辫子。阻卜人的发型和契丹人、奚人比较接近,也会扎两根辫子,头顶剃光,不过他们会在额前留一撮毛,就像中原的小儿一样。而女直人则是剃头辫发,而且就留颅后的两撮,用色丝系之,大概就是两根金钱鼠尾巴吧?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