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变
万国来朝,固然能够彰显煌煌大明之巍巍天威,而且这个朝贡的仪式确实举办的隆重热闹,但这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外交层面上的礼仪,更不是随随便便走个过场那么简单,其中还包含着很多棘手的问题。
比如说大食王的奏请,就很让长平公主为难。
作为皇家在“总理事物司”的代表之一,长平公主显然比“好大喜功”的兴武皇帝更加务实,因为具体的事务必须有她做出决策,至少她是决策人之一。
那个十一岁的大食王除了给“天可汗”带来了诸多的珠玉宝物和一匹象征着吉祥富贵的白骆驼之外,还上呈了一份“奏请”:出兵平叛的奏请国书。
这个只有十一岁的大食王,恳请上国天朝体恤属国之艰难,尽快出兵平定国内叛乱,而且说的言辞恳切有理有据。
除了一句“吾皇万岁”之外,这个大食王连汉话都不会说,更不认得汉字,甚至连国内的形势都说不清楚呢,所谓的奏请肯定不是出自他的本意。
不用想也可以知道,这份所谓的“出兵平叛”的奏请,有七成的可能是出自郎太平之手,还有三成的概率是桑德子桑总督的“代笔之作”,因为他们二人才是半个大食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而那个十一岁的“大食王”不过是他们操控的一个傀儡而已。
现如今这大食国的形势,像极了崇祯十七年的国内。
大食国内部本就是错综复杂战乱频仍,原本那个名正言顺的大食国主不仅要面对骄傲不逊的地方势力,还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本地造反大军。
当郎太平带着学生兵正式入侵了大食国之后,极大的打击了大食国的实力,本地的造反军趁势而起,就好像当年的李自成那样杀进了皇宫,感到了大食皇帝。紧接着,一个权臣打着为“国主”复仇的名义赶走了造反军,却没有迎请老皇帝的子嗣,而是自己加冕称帝了。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毕竟“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是万古不亘的真理,谁的拳头大谁就做皇帝,确实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但是在这个时候,郎太平、桑德子等人竟然在实际占领的区域之内又拥立了一个娃娃皇帝。
天知道这个娃娃皇帝到底是什么来历,鬼知道郎太平和桑德子在哪个犄角旮旯找到了这么一位“皇室后裔”,反正他们在事实上控制着半个大食国,他们说谁是皇帝那谁就是皇帝了。
这个举动,把古老的大食国彻底撕裂,一分为二成了两个国家出现了两个政权。
因为要臣服于大明天子的缘故,那个娃娃皇帝刚一个登基就“主动”去掉了帝号,改大食皇帝为大食王,成了大明王朝的藩属国。
事实上,东大食连藩属国都不如,因为是军事占领区,官员都是从内地过去的,实际上就要正式纳入版图的意思。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个大食国总不能有俩君主吧!
按照这位十一岁的大食王的说法,天朝就应该出兵,消灭西大食的那个“反贼”,树立大食正统。
如此一来,郎太平和桑德子这种典型的侵略军,就摇身一变成了“尊奉正统”的“正义之师”了。两万多学生兵带领着十几万大食人马,要对西边的另外一个大食政权发动“平叛战争”!
这出“平叛”的好戏,根本就是郎太平和桑德子二人一手导演出来的。
这样的话,西边的那场战争性质就变了。不再是大食人和学生侵略军的战争,而是大食“正统王师”和“大食叛军”之间的战争了。
这种事情,大明王朝一定不能置身事外,要不然如何彰显对于大食的法理所有权呢?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反正也是李吴山的学生兵在大食国呼风唤雨,索性就让他们去尽情的折腾好了。但是、长平公主却不这么看,永王也不这么认为。
虽说大食国是西方的古老大国,但是已折腾了近百年,在内忧外患之下苦苦支撑了这么久,内部早已无比空虚,又被桑德子和郎太平一分为二的撕裂开来,早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只要雷霆一击就可以事实上灭亡他们,全部纳入大明版图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若是朝廷没有任何动作,真到了灭亡大食国的事情,那广阔的疆土和庞大的人口数量到底算谁呢?
是算在他李吴山的头上还是算在大明朝的头上?
必须出兵,一定要出兵。
不仅仅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出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出动军队,在事实上参与到灭亡大食国的战争当中,只有如此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战争,虽然拼的是士卒血勇,但归根到底还是对综合功力的总体考量,尤其是这种万里之外的异域远征,于其说是在打仗,还不如说是拼钱粮。
为了这一战,李吴山谋划了长达十年之久,穷十年之功才占领了半个大食国。
若是朝廷组织远征军的话,绝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做到的。
人员军队的调集,粮草银钱的筹备,方方面面都得要钱,不能有任何疏漏,而且要用很大一笔钱。
为了造几十条海船,户部都能和工部大打出手,组织远征军的话,那绝对会捅马蜂窝的。
朝廷拿不出这么一大笔天文数字的钱财,但远征却势在必行,而且李吴山那边已经给出了准确的消息,会在年底之前发动总攻,最后灭亡大食国。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绝对不会因为朝廷这边的银钱不凑手而又丝毫拖延……
长平公主知道远征不可避免,朝廷绝对不能置身事外,但却无力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确实犯了难。
但是,问题最终还是解决了,并且得到了朝野上下和“总理事务司”的一致通过。
这是自从政体改革以来,朝廷官僚和“总理事务司”配合最默契意见最统一的一次行为。
因为有人垫付了这次远征的前期费用。
浙江的潞王掏自己的腰包,去给朝廷打仗了。
潞王挑头,联合了浙商群体,拿出七百万两作为军费,资助朝廷出兵去“大食平叛”。
从名义上来看,这笔钱确实是潞王出的,其实他仅仅只是一个发起人,事实上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掏出来,全都浙商群体“赞助”的。
这也是潞王对于大明王朝做的最大贡献,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贡献。
因为仅仅只过了两个多月,潞王就一命呜呼了。
潞王的年纪确实已经很大了,八十多岁的高龄死了也就死了吧,朝廷给了很隆重的哀荣,这事也就算是过去了。但是关于潞王的死法,却众说纷纭。
有不少证据表明,潞王是服用了过量的“长生药”引发了中毒而死,而且死的非常不体面。还有人说,潞王是听信了方士之言,想要通过巫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结果却弄巧成拙害了自家的老命。
不管是哪个版本,都和“长生药”“方士”等等这些不体面不棺材的字眼儿有关,好在他已经死了。
潞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本着“死者为大”原则,朝廷很正式的给朱明王朝这位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宗室上了一个很不错的尊号,这事也就算是稀里糊涂的遮掩过去了,只是给市井小民留下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但是,潞王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彻底烟消云散,反而愈发的彰显了。
年底的时候,朝廷终于组织起了一万两千大军参与到了“平定大食叛乱”的军事行动之中了。
潞王生前组织起来的浙商们赞助了这次军事行动,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战阵争锋两军厮杀从来都不是这支军队的强项,要不是有学生军在前面... -->>
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变
万国来朝,固然能够彰显煌煌大明之巍巍天威,而且这个朝贡的仪式确实举办的隆重热闹,但这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外交层面上的礼仪,更不是随随便便走个过场那么简单,其中还包含着很多棘手的问题。
比如说大食王的奏请,就很让长平公主为难。
作为皇家在“总理事物司”的代表之一,长平公主显然比“好大喜功”的兴武皇帝更加务实,因为具体的事务必须有她做出决策,至少她是决策人之一。
那个十一岁的大食王除了给“天可汗”带来了诸多的珠玉宝物和一匹象征着吉祥富贵的白骆驼之外,还上呈了一份“奏请”:出兵平叛的奏请国书。
这个只有十一岁的大食王,恳请上国天朝体恤属国之艰难,尽快出兵平定国内叛乱,而且说的言辞恳切有理有据。
除了一句“吾皇万岁”之外,这个大食王连汉话都不会说,更不认得汉字,甚至连国内的形势都说不清楚呢,所谓的奏请肯定不是出自他的本意。
不用想也可以知道,这份所谓的“出兵平叛”的奏请,有七成的可能是出自郎太平之手,还有三成的概率是桑德子桑总督的“代笔之作”,因为他们二人才是半个大食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而那个十一岁的“大食王”不过是他们操控的一个傀儡而已。
现如今这大食国的形势,像极了崇祯十七年的国内。
大食国内部本就是错综复杂战乱频仍,原本那个名正言顺的大食国主不仅要面对骄傲不逊的地方势力,还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本地造反大军。
当郎太平带着学生兵正式入侵了大食国之后,极大的打击了大食国的实力,本地的造反军趁势而起,就好像当年的李自成那样杀进了皇宫,感到了大食皇帝。紧接着,一个权臣打着为“国主”复仇的名义赶走了造反军,却没有迎请老皇帝的子嗣,而是自己加冕称帝了。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毕竟“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是万古不亘的真理,谁的拳头大谁就做皇帝,确实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但是在这个时候,郎太平、桑德子等人竟然在实际占领的区域之内又拥立了一个娃娃皇帝。
天知道这个娃娃皇帝到底是什么来历,鬼知道郎太平和桑德子在哪个犄角旮旯找到了这么一位“皇室后裔”,反正他们在事实上控制着半个大食国,他们说谁是皇帝那谁就是皇帝了。
这个举动,把古老的大食国彻底撕裂,一分为二成了两个国家出现了两个政权。
因为要臣服于大明天子的缘故,那个娃娃皇帝刚一个登基就“主动”去掉了帝号,改大食皇帝为大食王,成了大明王朝的藩属国。
事实上,东大食连藩属国都不如,因为是军事占领区,官员都是从内地过去的,实际上就要正式纳入版图的意思。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个大食国总不能有俩君主吧!
按照这位十一岁的大食王的说法,天朝就应该出兵,消灭西大食的那个“反贼”,树立大食正统。
如此一来,郎太平和桑德子这种典型的侵略军,就摇身一变成了“尊奉正统”的“正义之师”了。两万多学生兵带领着十几万大食人马,要对西边的另外一个大食政权发动“平叛战争”!
这出“平叛”的好戏,根本就是郎太平和桑德子二人一手导演出来的。
这样的话,西边的那场战争性质就变了。不再是大食人和学生侵略军的战争,而是大食“正统王师”和“大食叛军”之间的战争了。
这种事情,大明王朝一定不能置身事外,要不然如何彰显对于大食的法理所有权呢?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反正也是李吴山的学生兵在大食国呼风唤雨,索性就让他们去尽情的折腾好了。但是、长平公主却不这么看,永王也不这么认为。
虽说大食国是西方的古老大国,但是已折腾了近百年,在内忧外患之下苦苦支撑了这么久,内部早已无比空虚,又被桑德子和郎太平一分为二的撕裂开来,早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只要雷霆一击就可以事实上灭亡他们,全部纳入大明版图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若是朝廷没有任何动作,真到了灭亡大食国的事情,那广阔的疆土和庞大的人口数量到底算谁呢?
是算在他李吴山的头上还是算在大明朝的头上?
必须出兵,一定要出兵。
不仅仅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出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出动军队,在事实上参与到灭亡大食国的战争当中,只有如此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战争,虽然拼的是士卒血勇,但归根到底还是对综合功力的总体考量,尤其是这种万里之外的异域远征,于其说是在打仗,还不如说是拼钱粮。
为了这一战,李吴山谋划了长达十年之久,穷十年之功才占领了半个大食国。
若是朝廷组织远征军的话,绝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做到的。
人员军队的调集,粮草银钱的筹备,方方面面都得要钱,不能有任何疏漏,而且要用很大一笔钱。
为了造几十条海船,户部都能和工部大打出手,组织远征军的话,那绝对会捅马蜂窝的。
朝廷拿不出这么一大笔天文数字的钱财,但远征却势在必行,而且李吴山那边已经给出了准确的消息,会在年底之前发动总攻,最后灭亡大食国。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绝对不会因为朝廷这边的银钱不凑手而又丝毫拖延……
长平公主知道远征不可避免,朝廷绝对不能置身事外,但却无力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确实犯了难。
但是,问题最终还是解决了,并且得到了朝野上下和“总理事务司”的一致通过。
这是自从政体改革以来,朝廷官僚和“总理事务司”配合最默契意见最统一的一次行为。
因为有人垫付了这次远征的前期费用。
浙江的潞王掏自己的腰包,去给朝廷打仗了。
潞王挑头,联合了浙商群体,拿出七百万两作为军费,资助朝廷出兵去“大食平叛”。
从名义上来看,这笔钱确实是潞王出的,其实他仅仅只是一个发起人,事实上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掏出来,全都浙商群体“赞助”的。
这也是潞王对于大明王朝做的最大贡献,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贡献。
因为仅仅只过了两个多月,潞王就一命呜呼了。
潞王的年纪确实已经很大了,八十多岁的高龄死了也就死了吧,朝廷给了很隆重的哀荣,这事也就算是过去了。但是关于潞王的死法,却众说纷纭。
有不少证据表明,潞王是服用了过量的“长生药”引发了中毒而死,而且死的非常不体面。还有人说,潞王是听信了方士之言,想要通过巫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结果却弄巧成拙害了自家的老命。
不管是哪个版本,都和“长生药”“方士”等等这些不体面不棺材的字眼儿有关,好在他已经死了。
潞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本着“死者为大”原则,朝廷很正式的给朱明王朝这位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宗室上了一个很不错的尊号,这事也就算是稀里糊涂的遮掩过去了,只是给市井小民留下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但是,潞王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彻底烟消云散,反而愈发的彰显了。
年底的时候,朝廷终于组织起了一万两千大军参与到了“平定大食叛乱”的军事行动之中了。
潞王生前组织起来的浙商们赞助了这次军事行动,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战阵争锋两军厮杀从来都不是这支军队的强项,要不是有学生军在前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