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www.liujiuzw.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寒窗十载,今有座师鼎力相助,虽不敢说文采无双,也要一会天下俊彦,吾必竭尽全力提名金榜,为官为宦也好让阿祖安享晚年……”
“放屁!”素来对孙子极其宠爱的老赫颜第一次发了火,而且是动了真火,已老的连走路都很困难的老赫颜,用颤抖的手指指着自己的孙子破口大骂:“你哪有丝毫的文采?就算你已经连连考中了两场,岂有你的尺寸之功?你……你……你这混账东西,竟敢贪了阿布卡之功,真真的是要气死我了么?”
何念恩是老赫颜的孙子,就是当年移民队伍当中那个七岁的小男孩儿。
自从跟随着移民队伍来到这片蛮荒地带之后,一家人就剪了辫子,并且该为汉姓,他们祖孙三人全都姓何。
在老赫颜看来,孙子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十年寒窗苦读”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与何念恩本人的文章水准没有一丁点的关系,这完全就是因为阿布卡在暗中保佑的结果。
对于阿布卡的极度迷信和崇拜,是老赫颜他们这一辈人的基础信念。所有的旗人所取得的一切成绩,不管是身份的改变还是生活条件的逐渐提升,都是阿布卡荫庇的必然结果,与个人的努力没有一丁点的联系。
“当年我等已站在灾祸的悬崖边上,前面就是万劫不复的地狱。若不是阿布卡的庇护,焉能有你?若是阿布卡放开了保佑的双手,焉能有你?”已垂垂老朽的老赫颜对阿布卡的虔诚毋庸置疑,这也代表了老一辈旗人的集体态度:“不过是考了两场而已,却忘了阿布卡的保佑,不配为人,不配为人呐……”
阿布卡就是神,真实存在于世间的曙光之神,代表着希望和一些美好的东西,所有的进步和改善都应毫无保留的归功于伟大至善的阿布卡。
何念恩能够成为神通,这一定就是阿布卡的垂怜。
这不仅仅只是一种思想,还准确的体现在这些人的社会生活当中。
虽然旗人散布各处,但每一处旗人的村庄都一定会有曙光神庙。神权和世俗的权利双重构成一个社会体系,而神权甚至可以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随着义学堂的推广和普及,很多年轻的旗人已经睁开了认识世界的双眼,对于阿布卡的迷信程度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何念恩不敢说出任何有损阿布卡权威和光辉形象的话语。
虽然他曾经学过儒家经典,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道理,但却不敢真的那么去做。
一个小小的何念恩怎敢挑战阿布卡的重重天威?
“看看你把阿祖气成了什么样子?”比他年长两岁的姐姐显然不是他这样的书呆子,赶紧出来打圆场:“再过几日你就要进京赶考去了,难道不应该到神庙中祈祷么?”
“是,是,应该的,应该的,我……我这就去神庙供奉阿布卡……”
就这样,老赫颜带着孙子何念恩与孙女何念慈来到了曙光神庙。
这座尖塔形的庙宇是村子里最高大的建筑,阿布卡的神像在缭绕的香烟之中显得巍然而又神圣,村子里的人们正跪拜在神像之下喃喃的祈祷着……
家里人生病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寻医问药,而是前来祈祷。
田里的庄稼收成不好,也要来祈祷。
甚至是生儿育女,同样要来祈祷。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一定会来祈祷。
所有的苦难和美好,都与阿布卡有关,阿布卡早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准确一点来说,阿布卡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同所有的老年人一样,祖父老赫颜朝着阿布卡的神像行五体向天的大礼,用含含糊糊的声音喃喃的祈祷着……
姐姐何念慈也在祈祷:“仁慈的阿布卡一定会保佑我兄弟,让他考中了,一定会的……”
阿布卡肯定会保佑弟弟何念恩金榜题名,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何念恩之所以有机会读书,就是阿布卡的恩赐。
当年义学堂开始设立的时候,这些旗人还有些抵触心理,正是阿布卡的话语让他们真心接受了义学堂的课程。
对于这些旗人的教化,阿布卡是功劳绝对超过任何一个地方官。
作为一个读书人,何念恩当然知道这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彻底融入社会的机会。对于他来说,阿布卡固然神圣,但祖父和姐姐却功不可没。
作为移民的一部分,旗人不仅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还承担着极其高昂的税负。因为家里缺少壮劳力,在这种情形之下供养一个读书人的难度可想而知。
姐姐的童年几乎全都在艰苦的劳作之中度过,年迈的祖父夜以继日的劳动,就是为了给他换取笔墨纸张,就是为了让他可以安心读书。何念恩很想考取功名,他很想当官,但却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为了给姐姐和祖父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用来报答家人的养育之恩。
“我这一去,需历时数月,估计要明年正月过后才能回来。”何念恩对姐姐何念慈说道:“家中的一切全都拜托姐姐了……这些银钱,留给姐姐已被不时之需……”
那些钱是座师大人给的盘缠,用作他进京赶考的嚼裹,但家里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过于艰苦了,他拿出很大一部分给了姐姐。
何念慈却坚辞不受:“穷家富路的嘛,你多带着盘缠上路总不会有错,外面比不得家里,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难处。而且到了京城之中,各种开支肯定不少。相交相识者又全都是有功名的老爷,太过于寒酸会让人看不起,这些钱你自己带着吧,我还烙了些饼,咸菜也给你装了不少,一并带着……”
“咱家虽然穷苦,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何念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在医馆里打杂,每日里二十多个钱的进项,还管饭,省着些用也就够了。阿祖的气喘病犯了,还可以到医馆里拿些药,也是不要钱的……”
何念恩是读书人,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文章之上,阿祖的年纪已经这么老了,又有气喘胸闷的老毛病,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姐姐一个人的身上。
姐姐的年纪已经高到了山梁上,早就应该出嫁但却一直留在家里,自然是为了照顾家人。
对于姐姐的付出和牺牲,何念恩心知肚明,这也正是他发奋苦读的动力:他曾无数次的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取功名出人头地,给姐姐和阿祖带来富足的好生活。
唯一值得安慰之处就在于,姐姐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
姐姐何念慈终究是个女子,耕田种地力有不逮,但却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官办的医馆之中,做些打杂的琐碎事务,不仅可以免费吃饭,还能给阿祖带回免费的药物。更要紧的是有些虽然很少但却极端重要的微薄收入。
据医馆里的那个女郎中说,姐姐何念慈天资聪慧,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记住了很多药物的药性,并且可以自行给一些疑难杂症开方抓药。
因为女郎中奇缺,所以医馆曾经给过她一个机会:要她到广济医学院去,学习几年之后就可以出来做女郎中了。
这是一个很正经而且受人尊重的职业,更要紧的是有了铁饭碗。
但姐姐何念慈却拒绝了。
因为她根本就走不开。
她若是真的去了医学院,弟弟的学业也就荒废了,祖父更加的没有人照料。
在踌躇满志的何念恩临行之际,姐姐何念慈自然少不了万千叮嘱,珍重的话语说了几十遍,最后透露出一个很要紧的信息:“你这一去,无论能不能考中,都要尽快回来。阿祖……的病情已是极重,怕是过不了这个冬天……”
bsp; “寒窗十载,今有座师鼎力相助,虽不敢说文采无双,也要一会天下俊彦,吾必竭尽全力提名金榜,为官为宦也好让阿祖安享晚年……”
“放屁!”素来对孙子极其宠爱的老赫颜第一次发了火,而且是动了真火,已老的连走路都很困难的老赫颜,用颤抖的手指指着自己的孙子破口大骂:“你哪有丝毫的文采?就算你已经连连考中了两场,岂有你的尺寸之功?你……你……你这混账东西,竟敢贪了阿布卡之功,真真的是要气死我了么?”
何念恩是老赫颜的孙子,就是当年移民队伍当中那个七岁的小男孩儿。
自从跟随着移民队伍来到这片蛮荒地带之后,一家人就剪了辫子,并且该为汉姓,他们祖孙三人全都姓何。
在老赫颜看来,孙子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十年寒窗苦读”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与何念恩本人的文章水准没有一丁点的关系,这完全就是因为阿布卡在暗中保佑的结果。
对于阿布卡的极度迷信和崇拜,是老赫颜他们这一辈人的基础信念。所有的旗人所取得的一切成绩,不管是身份的改变还是生活条件的逐渐提升,都是阿布卡荫庇的必然结果,与个人的努力没有一丁点的联系。
“当年我等已站在灾祸的悬崖边上,前面就是万劫不复的地狱。若不是阿布卡的庇护,焉能有你?若是阿布卡放开了保佑的双手,焉能有你?”已垂垂老朽的老赫颜对阿布卡的虔诚毋庸置疑,这也代表了老一辈旗人的集体态度:“不过是考了两场而已,却忘了阿布卡的保佑,不配为人,不配为人呐……”
阿布卡就是神,真实存在于世间的曙光之神,代表着希望和一些美好的东西,所有的进步和改善都应毫无保留的归功于伟大至善的阿布卡。
何念恩能够成为神通,这一定就是阿布卡的垂怜。
这不仅仅只是一种思想,还准确的体现在这些人的社会生活当中。
虽然旗人散布各处,但每一处旗人的村庄都一定会有曙光神庙。神权和世俗的权利双重构成一个社会体系,而神权甚至可以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随着义学堂的推广和普及,很多年轻的旗人已经睁开了认识世界的双眼,对于阿布卡的迷信程度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何念恩不敢说出任何有损阿布卡权威和光辉形象的话语。
虽然他曾经学过儒家经典,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道理,但却不敢真的那么去做。
一个小小的何念恩怎敢挑战阿布卡的重重天威?
“看看你把阿祖气成了什么样子?”比他年长两岁的姐姐显然不是他这样的书呆子,赶紧出来打圆场:“再过几日你就要进京赶考去了,难道不应该到神庙中祈祷么?”
“是,是,应该的,应该的,我……我这就去神庙供奉阿布卡……”
就这样,老赫颜带着孙子何念恩与孙女何念慈来到了曙光神庙。
这座尖塔形的庙宇是村子里最高大的建筑,阿布卡的神像在缭绕的香烟之中显得巍然而又神圣,村子里的人们正跪拜在神像之下喃喃的祈祷着……
家里人生病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寻医问药,而是前来祈祷。
田里的庄稼收成不好,也要来祈祷。
甚至是生儿育女,同样要来祈祷。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一定会来祈祷。
所有的苦难和美好,都与阿布卡有关,阿布卡早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准确一点来说,阿布卡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同所有的老年人一样,祖父老赫颜朝着阿布卡的神像行五体向天的大礼,用含含糊糊的声音喃喃的祈祷着……
姐姐何念慈也在祈祷:“仁慈的阿布卡一定会保佑我兄弟,让他考中了,一定会的……”
阿布卡肯定会保佑弟弟何念恩金榜题名,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何念恩之所以有机会读书,就是阿布卡的恩赐。
当年义学堂开始设立的时候,这些旗人还有些抵触心理,正是阿布卡的话语让他们真心接受了义学堂的课程。
对于这些旗人的教化,阿布卡是功劳绝对超过任何一个地方官。
作为一个读书人,何念恩当然知道这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彻底融入社会的机会。对于他来说,阿布卡固然神圣,但祖父和姐姐却功不可没。
作为移民的一部分,旗人不仅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还承担着极其高昂的税负。因为家里缺少壮劳力,在这种情形之下供养一个读书人的难度可想而知。
姐姐的童年几乎全都在艰苦的劳作之中度过,年迈的祖父夜以继日的劳动,就是为了给他换取笔墨纸张,就是为了让他可以安心读书。何念恩很想考取功名,他很想当官,但却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为了给姐姐和祖父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用来报答家人的养育之恩。
“我这一去,需历时数月,估计要明年正月过后才能回来。”何念恩对姐姐何念慈说道:“家中的一切全都拜托姐姐了……这些银钱,留给姐姐已被不时之需……”
那些钱是座师大人给的盘缠,用作他进京赶考的嚼裹,但家里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过于艰苦了,他拿出很大一部分给了姐姐。
何念慈却坚辞不受:“穷家富路的嘛,你多带着盘缠上路总不会有错,外面比不得家里,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难处。而且到了京城之中,各种开支肯定不少。相交相识者又全都是有功名的老爷,太过于寒酸会让人看不起,这些钱你自己带着吧,我还烙了些饼,咸菜也给你装了不少,一并带着……”
“咱家虽然穷苦,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何念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在医馆里打杂,每日里二十多个钱的进项,还管饭,省着些用也就够了。阿祖的气喘病犯了,还可以到医馆里拿些药,也是不要钱的……”
何念恩是读书人,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文章之上,阿祖的年纪已经这么老了,又有气喘胸闷的老毛病,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姐姐一个人的身上。
姐姐的年纪已经高到了山梁上,早就应该出嫁但却一直留在家里,自然是为了照顾家人。
对于姐姐的付出和牺牲,何念恩心知肚明,这也正是他发奋苦读的动力:他曾无数次的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取功名出人头地,给姐姐和阿祖带来富足的好生活。
唯一值得安慰之处就在于,姐姐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
姐姐何念慈终究是个女子,耕田种地力有不逮,但却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官办的医馆之中,做些打杂的琐碎事务,不仅可以免费吃饭,还能给阿祖带回免费的药物。更要紧的是有些虽然很少但却极端重要的微薄收入。
据医馆里的那个女郎中说,姐姐何念慈天资聪慧,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记住了很多药物的药性,并且可以自行给一些疑难杂症开方抓药。
因为女郎中奇缺,所以医馆曾经给过她一个机会:要她到广济医学院去,学习几年之后就可以出来做女郎中了。
这是一个很正经而且受人尊重的职业,更要紧的是有了铁饭碗。
但姐姐何念慈却拒绝了。
因为她根本就走不开。
她若是真的去了医学院,弟弟的学业也就荒废了,祖父更加的没有人照料。
在踌躇满志的何念恩临行之际,姐姐何念慈自然少不了万千叮嘱,珍重的话语说了几十遍,最后透露出一个很要紧的信息:“你这一去,无论能不能考中,都要尽快回来。阿祖……的病情已是极重,怕是过不了这个冬天……”